焦點 | 時事分析
張忠謀唯二持股!他一待25年,除了台積電,占生命最重的企業是它?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近日出席台積電運動會時說,自己人生只分為兩個階段:一是為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效命,一是為台積電效命。因為對公司有信心,他只投資這兩檔股票。
台積電今(12)日股價已經漲破300元,張忠謀曾一路當到副總裁的德州儀器,過去5年,股價也漲了約130%。
7萬5千字,是張忠謀要在自傳下冊用來闡述他在德州儀器時期的篇幅。德儀,到底是一間怎樣的企業?
它,第一次果決分手》
德儀自砍最大事業群記憶體,更聚焦DSP生意
1954年,德儀領先業界做出第一顆商業化的矽電晶體;1958年,張忠謀的同事基比(Jack Kilby)又發明了第一個積體電路。積體電路就是我們常聽到的IC,沒有它,我們現在不會隨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更不會有可以高速運算的電腦。
成立:1951年更名為德儀
執行長、董事長:里奇.坦伯頓
主要產品:類比與嵌入式晶片產品
地位:世界最大的類比晶片公司
營收:2018年營收157.8億美元
現在,德州儀器是世界上最大的類比晶片公司。類比晶片用來接收光、電、聲音等一切外界、連續性的類比訊號,從馬達到冷氣,都有它的蹤影。
1950年代,同與德儀在半導體產業的有摩托羅拉(Motorola)、IBM、奇異(GE)、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等,之後,IBM與摩托羅拉都將半導體出售分割。今日,奇異的市值衰退到1千億美元,股價只剩下11美元。
德儀能有今日,是因為它敢於說分手。
德儀第一次最果決的分手是在1998年,它一砍,就是把最大的事業群砍掉。在此之前,日本的記憶體公司崛起,美、日爭奪起了記憶體市場,許多美國公司被迫出局。當時,美光(Micron)和德儀是唯二倖存的公司。
《華爾街日報》指出,1996年,德儀最大的事業群是記憶體,但市場價格卻跌了8成。同一年,德儀當時的執行長過世,由安吉布斯(Tom Engibous)接任,他加速了德儀的改革。隔年,他出售國防電子部門、軟體部門,把電腦部門賣給了台灣的宏碁;1998年,德儀將記憶體部門賣給美光,退出記憶體戰局。
財經雜誌《霸榮》(Barron's)指出,德儀賣掉這些部門,更聚焦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生意。加速轉型4年後,美國研調機構Forward Concepts報告,市面上手機使用的基頻晶片組,有高達5成的DSP都來自德儀。
它,再一次選擇退出》
割捨手機基頻晶片市場,再次轉型投資新領域
第二次,則是2008年。這一次,它已經是手機晶片霸主,但又選擇退出。
德儀在高峰時,於全球手機晶片市場有高達兩成市占率,然而在高通的競逐下,其從2007年開始至2009年卻連3年衰退。2007年,高通在手機晶片的市占首度超越德儀。
2008年,已經在公司任職28年的執行長里奇.坦伯頓(Rich Templeton)接任德儀董事長,他果斷宣布,中止手機基頻晶片的所有研發資源投注。當時,德儀旗下第二大無線事業部門大部分營收都來自手機基頻晶片,這占德儀全年總營收125億美元的五分之一。
坦伯頓宣示,他要將公司轉變成一個「類比和嵌入式處理產品」的公司。他敢於痛下決心割捨手機基頻市場,是因為競爭者太多了,屈指一算就有10家以上,「基頻晶片的世界正在改變」,「正因如此,你應該要專注投資在新的領域。」
2012年,德儀進一步終止旗下的智慧型手機處理器業務,裁員1,700人。路透社報導,德儀不只是面對高通競爭,甚至連蘋果和三星等手機商都已經在設計自家處理器晶片,取代原本從德儀這樣的晶片公司購買。
當時,美國科技媒體網站The Verge下了斗大標題:「德儀承認失敗,將焦點移出智慧型手機」。
它,大捨後積極調體質》
不再依賴「下一個大應用」,而是通吃更多客戶
大捨後,德儀還大買,以激進的手段,去調整體質。
2011年,德州儀器以65億美元、約78%的溢價完成購併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這筆金額幾乎是德儀2010年營收的一半、淨利的兩倍之多。
彭博指出,相較於過去一年(當時2011年)的196起半導體購併案,德儀支付了超過平均溢價4倍的價格。但此舉也讓德儀成為繼英特爾和三星後,當時世界上第三大半導體製造商。
做手機晶片跟做類比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是有特定大客戶的手機市場,後者則是分散化的市場。
坦伯頓說,類比和嵌入式晶片市場分散,代表的是成千上萬個顧客和應用,這代表德儀不再依賴有高能見度的「下一個大應用」,而是要成為大小應用上通吃的企業。比如,從室內恆溫器、冷氣系統、馬達到車用的防撞系統、盲點偵測、變換車道、停車輔助等,若要更智慧化,都需要他們的產品。
2006年,德儀還只有4成5的營收來自類比與嵌入式晶片產品,到了去年,已高達9成。德儀的應用和客戶變得更廣、風險更分散,但付出的代價是他們得更掌握顧客的面貌和數據。今年9月的投資人會議上,坦伯頓說,他們搭建了業務人力,還建立了線上系統,就是希望能夠「直接」照顧客戶。
今年10月7日,文曄、大聯大兩家通路代理商公告,德儀因策略調整,將於2020年底前終止文曄24年、大聯大38年來的經銷代理關係。
一位德儀的競爭者、其台灣高層說,從他們的角度看來,砍掉代理商是非常罕見的舉措,但他並不意外,因為他在4、5年前就觀察發現,德儀在大規模甄選業務,想放掉代理商。他說,德儀給人的印象一直都走在前端,「(他的這些)創新是蠻令人印象深刻的。」
德儀在1996年到1998年間展開第一次轉型,2000年的淨利是兩年前近7倍;2008年開始,它又再花了10年的時間,真正轉型成為一個類比與嵌入式晶片公司,淨利是10年前近3倍。
過去5年,德儀的毛利率水準皆維持在55%以上,最近兩年,毛利率更來到65%左右。《富比世》(Forbes)在兩年前的一篇評論就指出,德儀為聚焦工業和車用市場,類比晶片營收和毛利會持續增長;類比同業亞德諾半導體(ADI)因為聚焦高檔市場,今年毛利率也破67%,市占第三的英飛凌(Infineon),則是穩定維持在35%以上。
它,堅持「只做第一」生意》
半導體大咖都待過,三個核心價值觀深植台積電
德儀堅持只做第一的生意,敢於開先河,跟台積電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今年10月,德儀給出的第四季營收預估低於華爾街預期,德儀認為是因為大環境、貿易摩擦的問題。即便如此,目前仍有14家法人喊買,17家維持持有,只有一家喊出低於表現。
金融服務網站Seeking Alpha一篇文章就評論,投資人不需要擔心德州儀器,因為這家公司給股東的配息夠積極。過去10年,德儀股息的年均複合成長率高於20%,綜觀車用與工業用的終端市場,他們期待德儀能夠持續成長。
德儀依舊還是半導體界的經典。從張忠謀、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到中芯國際創辦人張汝京這些半導體界大咖,都曾在德州儀器任職。
張忠謀能把台積電推到今日,德儀為其帶來的價值觀必然有影響——「誠信正直(Integrity)」、「創新(Innovation)」、「承諾(Commitment)」,這三點都同列在兩家公司的企業核心價值中。張忠謀曾在與商周專訪時說,有誠信的公司,股價才會相對好,「像我做了25年的德儀,它的Integrity一直沒有改變。」
他這句話沒說錯。台積電今日市值達新台幣7兆8,800億元,德儀市值超過新台幣3兆元,這個共通信仰確實深具價值。
責任編輯:周盼儀
商周大調查
比生成式AI更猛…你開口,AI代理人幫你開會、訂機票的時代登場!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