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5G來了,跟你什麼關係?上網時千萬不能再跳過服務條款,直接按「同意」

1.Google、Facebook的崛起,正是靠著提供免費服務而壯大,但真正令他們獲益的,其實是藉由免費服務換來的使用者個人資料。
2.免費的,其實最貴,當你享受著免費的服務或是遊戲的同時,你的隱私權可能已經被大企業所濫用。
3.在5G時代,物聯網的出現,讓各式電子裝備連結更緊密,象徵著各式資料的傳遞也就更容易,一不小心,你的個資就會在每個按下「同意」鍵的瞬間外流。
兩週前,我們受邀參加在香港舉行的數位媒體和科技研討會。除了早上與下午,聚焦在新營收模式和訂閱收費課程的議程外,午餐時間,主辦單位特地邀請了隱私與防駭專家來分享他們近期最新的發現與心得。
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資安專家從像是Google或Facebook這樣的公司,從10年、20年開始蒐集使用者資料歷史開始講起,一路談到近期,詐騙集團如何透過偷取個人資料,來執行金融犯罪的手法。
他點出了一條相當駭人的警告訊息,那就是人們每天花過多的時間上網、上社交媒體,在這同時過度輕易地、在沒有深思熟慮的情況下,就交出了自己的個人資料。
根據他的研究,當前這些問題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始催化劑,是很多年前,當許多收集資料的公司(如Google)或後來的社交媒體公司(如Facebook)成立時,他們必須決定是否要直接跟終端使用者收費?還是要免費提供所有服務?
當時,這兩種選擇各有其優缺點。如果他們直接對終端使用者收費,那麼從很早開始,公司便可透過客戶對於服務的直接消費來獲得營收。缺點是,太早開始收費,會降低了對大眾的吸引力,比較難快速地向全球病毒式擴散。
如此一來,要成為一間全球主流大型企業,就會花上更長的時間,在網路時代,這會對企業長期的發展潛能有重大影響。
所以,如果你不能直接向使用者收費,那還有什麼選擇?為了要讓他們的服務容易被使用者使用,並盡可能地讓許多人可以免費加入使用。最終,這就是如同Google和Facebook這樣的公司所選擇的道路,就是讓其所有服務都盡可能保持對使用者友善地易用、且盡可能免費。
但,這又有什麼缺點呢?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是對的:
通常不要錢的東西反而最貴。
如果企業不能直接收費,那麼就只剩下一個真正的選擇,那就是間接收費,而這通常意味著廣告。如果現在他們在全球擁有數億使用者,接著,他們建立了一個平台,讓全球所有廣告客戶,都希望藉此平台與他們的客戶能建立關係。
按照此邏輯,要創造最大營收獲利以及行銷效率,就必須把對於這些顧客投放的廣告精準度弄的越精準越好。
要做到這點,最合理的作法,就是盡可能收集使用者的數據,描繪他們的輪廓,讓每次廣告投放可以更趨精準。
這意味著,這些科技平台實際上都在做收集使用者資料這項生意,不管是私下或公開、合法或違法。
那麼,這一切如何開始直接影響最近各公司的資料收集行為,甚至防詐騙專家呢?
好消息是,近年來,隨著公眾對於自身資料和隱私是如何被使用和出售,有了更清楚的概念。整體來說,包括社會和政府法律上都開始覺醒。隨著歐盟通過GDPR法令,以及全球其他類似法律的通過,企業、App或社交媒體,越來越難像以往那樣直接收集,甚至是竊取每個用戶的資料。
但是,這項問題仍然存在,如果大多數服務或App仍然是免費提供下載,並且它們仍依靠出售使用者資料作為主要收入來源,那麼它們仍然需要以某種方式繼續獲取其資料。
因此,演講者分享了使用者應該學習到的一些常見技巧:
一、請小心以下彈跳視窗會出現的內容,像是要你回答15個問題,或是請你玩個心理測驗,來看你是「哪一種公主」、「哪種卡通人物」。你回答的越多,這些企業就越描繪出你的消費者輪廓,藉由合法,抑或是非法的手段,他們仍然收集你的資料,同時向第三方出售。
畢竟,如果這些遊戲都是全數免費的,那為何企業當初要花這些時間與投資在他們上面?他們要如何靠這樣的遊戲賺錢呢?
二、任何要你填寫的線上問卷,如果裡面只有非常簡單的問題,以及三至四步驟就能完成填寫,那就還好。
但,若這項調查或問卷,內容超過15頁,花費了超過15個問題才能解釋目的,看起來目的就是想盡可能蒐集你的隱私與資料,這時候就必須小心了。
這些問卷可能被包裝成有趣的遊戲或調查,但它背後實際的目的,就是仔細蒐集夠多與你有關的資訊。
三、每當我們開啟新App、新手機,或甚至是社交媒體新功能時,通常都會需要閱讀一長串的資料與服務協議。但,99%人會因為懶得讀,而直接將頁面滑至底部,直接點選「同意」按鈕。
這意味著,不管政府或立法者多努力確保我們的隱私權,一般人還是可能輕易地透過「同意」鍵把這項權利交出去。
隨著5G的誕生,智慧型手機通常都處於隨時隨地連網的狀態,再加上無數的照相機、麥克風,甚至是智慧音箱,或是其他放在家中的智慧家居設備,有時候,我們可能無形中就直接授權了這些App或設備監聽我們的電話、監控我們的照片、私人訊息,或是與好友的私密對話,這一切都是為了盡可能全面蒐集我們的所有行為資料,以及分析我們的行為。
這些企業正直接藉由我們的資料與隱私賺錢,但,我們卻如此樂意沒有多想就將它們全部掠過。如果我們認為沒有必要,請別輕易同意這些公司或程式存取我們的位置、使用我們的相機,或向我們發送通知。
四、最後,對於某些常見的詐騙集團來說,要一口氣盜取我們像是信用卡、銀行對帳單等財務資料,是有一定難度的。不過,他們卻可從偷取到的部分資訊、被駭的資料庫一點一滴的蒐集,並且透過第三方的應用程式、遊戲、網站來補足所需的個人資訊。
這就是為何詐騙集團可以輕易存取我們的銀行帳戶,甚至盜刷我們信用卡的背後原因。下次收到帳單時,記得確認其中是否有奇怪或可疑的交易紀錄,以防詐騙集團在我們不注意時,盜取了我們的財務資產。
在分享會的尾聲,會議結論是並無太多驚喜之處。
下次當我們面對隱私權協議時,什麼都沒讀而直接往下滑,或者我們沒有多想就同意放棄部分個人權益時,請記住:
現在,隨著5G的到來,手機、相機等設備都是與人工智慧相連的,這些裝置有可能正監控著我們的一舉一動,而雖然現在看似所有東西都是免費,但實際上,使用這些東西,背後都是有代價的。
責任編輯:陳慶徽
核稿編輯:洪婉恬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30歲離開三麗鷗在台北開始創業。
出版作品:《記得你22歲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