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心靈成長
老友聚會,總覺得要「看起來過很好」?一個職涯失敗者的反思

1.在與老朋友、老同學分享近況時,我們總有那種壓力:我們必須展示進步,因為其他人的故事總是聽起來更好。
2.很多時候,我們只聽到其他人的成功,卻沒聽到在這一切的背後,我們共有的恐懼、猶豫、起起落落。
3.不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經歷了職涯的哪些挫敗,我們都不能以此定義人生。我們的一生,還有許多非常重要,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
幾年前,我回到美國參加10週年的研究所聚會,我們聚在曾一起學習、上課的教室裡,分享自己在家庭和事業上的進展,很多人甚至帶了他們的丈夫、妻子和孩子坐在一起。
一個職涯失敗者:我很幸福
麥克風從一位同學,傳給另一位同學。我前面的同學收到麥克風時,他說:「聽到目前為止,多數故事都是重要的職涯發展、晉升或創業成功募資,好像比較少聚焦在家庭和孩子。
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就被教導要非常在意我們是否成功,是否能單就事業上的成功,過上幸福生活。好吧,我想我沒有這個問題。畢業後我嘗試創辦了兩家公司,兩家都在3年內失敗。後來我乾脆加入了當地的小公司,現在享受著朝九晚六的生活。
我想,從職涯的角度,我是一個失敗者,我從未發揮我的潛力。但同時,我感到非常非常幸福。我跟我妻子結婚,我們的婚姻非常非常健全,現在我們有3個孩子,而我的家庭給我帶來最大的幸福。10年前,我沒想過我會這麼說,但在思考人生的幸福與成功時,有很多不同的方面需要考慮。」他接著介紹了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並花了很多時間詳細介紹他們過去幾年的家庭生活。
職涯的成功與否,不能決定我們的人生
接著,麥克風傳給了他旁邊的同學,那位同學跟著說:「對我們當中的許多人來說,從還是學生時開始,我們被直接或間接地教導,必須取得最好的成績,畢業後去最好的公司,發揮我們真正的潛力。
但成功的定義和關注的焦點往往只針對我們下一個工作成就,其他的一切好像都被視為理所當然。通常,我們分享的都是好消息,好像這是人生唯一存在的東西。最新的升遷,另一家即將IPO的公司。
對我來說,我不想只和我的同學建立那種關係,只表現出最好的一面、表面上成功的一面,而不去提人生中的悲傷、失望、成長背後的真實面,以及所有的起落。當我們只聽到其他人的事業有多偉大、多成功,他們擁有多麼美好的家庭生活時,我們並沒有提及他們為此付出了多少犧牲和努力。而這些故事說出的,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現實。
無論我們職業的不同階段是成功或失敗,這並不能決定我們是否擁有成功和充實的人生。還有許多其他重要,卻經常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我們的健康、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孩子,我們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父親、一個成功的兒子或女兒、一個成功的丈夫或妻子,但我們常常忘了這一點,甚至認為它不夠重要到需要被提及。
我有很多朋友和同事,他們90%的時間都在追求工作挑戰,但他們也在過去幾年間經歷了可怕的離婚,與他們的孩子疏遠,很少思考或花時間好好對待他們的家人。那是成功的人生嗎?我們是否想成為一個只在工作中充分發揮潛力,但在其他一切都令人失望或失敗的人?」
我們,必須展示進步?
從20歲出頭,找到第一份工作,結婚生子,在事業、家庭生活中達到某些里程碑。每一次與老同學分享自己的最新故事時,總會有那種壓力:我們必須展示進步,而其他人的故事總是聽起來更好。
很多時候,我們只聽到其他人的成功故事,那些令人興奮的最新經歷或成就。但我們卻沒聽到,在這一切的背後,我們共有的恐懼、猶豫、起起落落:餐廳關門了,新創公司募資失敗了,我們多年後依然沒有進入理想的產業或公司。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許多因素可以讓生活變得快樂而充實。還有其他同樣重要的事,甚至可能更重要,卻往往被忽視或沒有被分享。人生某部分的暫時沮喪,不代表我們所有的一切都失敗了。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易佳蓉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30歲離開三麗鷗在台北開始創業。
出版作品:《記得你22歲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