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一群努力要讓黑熊快樂的人」4隻台灣圈養黑熊與照養員的故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一群努力要讓黑熊快樂的人」4隻台灣圈養黑熊與照養員的故事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一群努力要讓黑熊快樂的人」4隻台灣圈養黑熊與照養員的故事

「一群努力要讓黑熊快樂的人」4隻台灣圈養黑熊與照養員的故事
台灣有4隻黑熊因為種種因素無法野放。(圖片僅示意)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廖靜蕙
環境資訊中心 2021/11/18
摘要

1.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低海拔試驗站,目前長期收容4隻台灣原生黑熊,牠們因為種種因素無法回歸野外。

2.照護員不僅需要照顧黑熊的起居,也需要訓練以及營造多元環境,他們為了維持黑熊的心情,也一起為黑熊們做玩具,讓熊有興趣去爬、探索,或拖這些樹枝到巢裡;當他們看到熊的行為變得更多元、豐富,心裡也感到踏實。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低海拔試驗站(以下簡稱特生中心),是國內重要的黑熊收容中心,目前長期收容4隻台灣原生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分別為19歲的阿里、20歲的黑皮和小黑妞,以及26歲的小熊,牠們因為種種因素無法回歸野外。

為了避免長期圈養造成的刻板行為(編按:動物在空洞的環境中會有異常行為,例如轉圈圈等),照養員們積極替黑熊提高生活環境的豐富化。2017年,特生中心有計畫地針對每隻不同圈養黑熊的特性,進行個別化動物行為訓練,使圈養黑熊的刻板行為表現顯著降低,並提升身心健康狀況。環境資訊中心記者前往採訪,記錄下台灣黑熊和照養員的故事。

劉敏慧是特生中心工作人員中,唯一受過完整動物行為訓練且通過受訓的訓練師。中午1點半,他帶著簡便的器材,在實習照養員陪同下,開始園內黑熊的訓練課程。首先前來迎接的是小黑妞,不過露了一下臉、探視情況之後,牠就不知去向了。反而是阿里,忠實地來到柵欄前,展開這一天的課程。與其說是訓練,倒不如是融合了互動和玩耍,黑熊大多喜歡這段時光,樂於主動靠近訓練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一邊讓阿里手就定位,一邊吹著高音頻,讓阿里知道牠做對了,接下來有獎勵。「獎賞的速度跟不上黑熊的期待,吹哨子的目的是讓黑熊知道牠做對了,會有獎賞,避免牠們處於不確定的狀態而焦急。」

訓練用的「零嘴」,是專程由美國訂購的熊飼料,營養成分固定、適口性佳,泡軟之後綿綿密密有如布丁。敏慧挖零嘴當獎勵,阿里溫順地吃著,顯得開心。

市場叫賣小熊「阿里」獲救 ,幸運送特生安身

頭上禿了幾塊、露出白點的阿里,最近剛過發情期,性情比較焦躁,磨牆磨到禿頭。「如果阿里晚10年出生、送到試驗站,有可能野放重返山林。」提到阿里,特生中心研究員詹芳澤醫師帶著許多不捨。2004年牠到特生救傷收容時,阿里還是一隻非常小的熊,「比南安小熊Buni剛發現時更小。」

阿里剛出生不久,就在花蓮玉里街上叫賣,有民眾看到之後,不忍心買下來送給特生中心。那是個還沒有野放概念的年代、也沒想過可以野放,傷口處理完之後,就送到低海拔試驗站,從此定居下來。只是,圈養的成本非常高,為了爭取照養阿里的經費,必須提出申請計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一年的計畫是採阿里的肌肉組織基因鑑定,詹芳澤取了一部份肌肉、組織。沒想到採了之後,阿里每年都去抓傷口,一抓就是巴掌大。從此幾乎每年都要為這個傷口到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治療,壓力大一點,也會抓傷口。去年中秋節,東卯山黑熊入住低海拔試驗站時,雖隔著幾道牆,阿里仍感受到壓力,隔天就抓破傷口。這件事讓詹芳澤深感愧疚,再也不願讓阿里接受試驗了。

「小熊」誤入獸鋏匆匆20載,保七警也被收服動人心

動物行為訓練採因材施教,依每隻熊的不同時期、不同需求設計。阿里右大腿時不時抓破的傷,就會訓練牠就定位、保持不動,讓訓練員進行剃毛、擦藥等傷口照護。另一隻年老的「小熊」,近日耳朵似乎有狀況,就訓練牠將耳朵緊貼鐵網,就近觀察及擦藥。

今年26歲的小熊,不僅年紀大,127.5公斤的體型也最龐大。由於少一隻腳,動作遲緩,屬於長照對象。1995年,雪山山脈一處陷阱中,民眾發現被獸鋏夾傷的幼熊,經通報雪霸國家公園警察隊(現之保七)送特生中心急救站救傷,康復後於1996年轉送低海拔試驗站收容。當時參與救傷的警察,今年8月退休前還說,要來看他的「老友」,這是該名員警首次的動物救傷,當時小熊僅10.2公斤,年紀就和南安小熊(編按:2018年走失的小黑熊)剛抓到時差不多。

「當時由於資訊不足、沒有野放的概念,也沒有專職研究黑熊的人,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圈養一途。」照養員吳若弟說,牠剛來時還是頭小小熊,照養員入內打掃,也沒有明顯的情緒變化,就像隻小狗。

訓練師敏慧為小熊準備的是蜂蜜水,因為熊飼料對牠起不了獎賞的作用。其他熊雖然也愛蜂蜜水,但相較之下,牠們更喜歡吃得飽的熊飼料當獎勵。這一天,不但要訓練牠接受打針,還得讓牠耳朵貼近柵欄,方便訓練師檢查、找出傷口。

從遊戲中熟習醫護行為,阿里、黑皮秀出不同「學習曲線」

「動物訓練目標是希望經由訓練員與動物間信任關係的建立,增加動物在日常照護上的合作、心理上的刺激及物理上的運動。」敏慧舉例,醫療照護訓練中,黑熊能自主接受針劑注射、點外驅蟲藥、抽血及身體各部位皮膚檢查等,這些都已達成成就。

訓練黑熊一個新的動作,因個體及新動作複雜度而異,如阿里1個月即可站立側貼網打針,但黑皮1年還無法側貼網,還得因不同個體設計不同的動作及進度。

黑皮和小黑妞是雙胞胎,年約20歲,都是特有的台灣黑熊,從屏科大送來此處;小黑妞身材渾圓,照養員認為熊界美女就要有這身貴妃身材;黑皮有一對可愛的耳朵,動作快、個性急躁,很喜歡訓練,因為有得吃。敏慧形容,阿里是資優生,黑皮則是要五毛給一塊——要一個動作,可以整套演練一次,因為,總有一個是對的!

4隻黑熊全部訓練完畢,約需1個鐘頭,不過仍得視當日情況,或多或少的調整時間;尤其遇到健檢前,更需多一點時間訓練,讓黑熊們熟悉動作,方便醫療團隊順利完成各項檢查。敏慧說,行為訓練就像教育心理學,只是對象從小孩改為黑熊,讓黑熊知道哪些行為表現能獲得正面回饋。

不過熊很聰明,會觀察、猜測訓練師的行為,因此訓練師動作必須精確,不能有多餘的動作,也要抓準時機。另外,動物訓練只要一開始就不能停。「就像你生命中例行性的娛樂活動,中斷之後,會比沒有這項活動之前更感到失落。」這項認知,讓敏慧認真地看待這份工作。

開飯囉!跟食物躲貓貓,營造野外覓食情境

到了下午2點半,照養員郭葶嘉和吳若弟推著簡易推車,前往黑熊的宿舍,寫著黑熊名字的塑膠箱,就堆疊在車上。這是黑熊們每天2次的放飯時間,光聽著車輪轆轆滾動的聲音,就讓黑熊們極度關注,滿是期待。

放飯,可不是像餵食農場動物般集中一處。照養員極盡巧思,將每隻熊的食物散佈籠舍各處,讓黑熊四處找食物、跟食物躲貓貓,有如野外覓食;而黑熊們早已學會仔細尋找每個地方,免得錯過好吃的食物,更何況1天中也只有這個時間有人和牠們鬥智,考驗牠們的能耐。

小熊去年拔了8顆牙,獸醫叮囑不能再吃硬食了,因此牠的食物都會打成泥,地瓜、紅蘿蔔都切成小塊,蒸熟搗碎。在小熊的房裡,葶嘉端上用荷葉盛裝的地瓜泥,再將剩餘的食物散置各處,讓行動遲緩的小熊盡可能多運動。

這些食物來自圈養動物專屬的「中央廚房」——食物準備室。在這裡,冰庫、各式炊煮工具一應俱全,裡面儲存各類蔬菜、水果,以及熊飼料,並由照養員「洗手做羹湯」。廚房中,電鍋因蒸煮著紅蘿蔔和蛋,不停發出呢喃聲。幾位照養員依據菜單,或削或切著各式食物。

黑熊是機會主義者,葷素不忌,但圈養的黑熊,由人類供餐,平日提供蔬食,星期二則補充以牛肉為主的蛋白質。郭葶嘉說,這些肉類都蒸煮過,主要是有些黑熊不愛生肉,而煮過後的牛肉,每一隻黑熊都吃。

菜單的設計是依據每頭黑熊的狀況量身打造,此外,不同季節、活動量變化,也都是調整的依據。「正常的熊,食欲旺盛,都會吃光食物。如果當天的食物有剩餘,可能代表身體有狀況或因發情期食欲下降所致,也可能是食物本身的問題。」葶嘉每天觀察每頭黑熊剩食的狀況,除了了解黑熊的身體狀況,也避免浪費食物。

8月,山黃麻果實結實纍纍,是季節限定的美味,沿路有猴子摘下來的山黃麻,照養員劉立雯就撿起來,成為黑熊的食物;這類野外的食物,也會採集來幫黑熊們加菜,感受季節變化。

一群付出生命的人們,盡最大努力讓黑熊快樂

因緣際會下,低海拔試驗站集合了一群照顧黑熊的人。敏慧在低海拔試驗站工作20多年了,親眼見證小熊和阿里的成長。他是和平區當地人,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就來此工作,幾年前完成生命科學研究所學位。一開始,他負責蛙類調查以及氣象站、地理資訊收集等項目,也兼辦人事、會計、出納、文書等行政工作;由於喜愛動物,4、5年前開始接觸黑熊行為訓練。

敏慧原本想訓練狗而開始學習動物訓練,他相信人和動物同等重要,這個信念讓他堅持下來。「既然這些黑熊住在這裡,就要盡我所能地給牠們應有的快樂。」

去年3月郭葶嘉到低海拔試驗站報到,他是台北人,因為非常喜歡昆蟲,嚮往和昆蟲生活的日子,研究所時,就特別關注特生中心的徵才訊息,看到徵聘「動物醫療業務助理」訊息,馬上遞了履歷,只是他不知道這份工作是照養黑熊。

錄取後知道要照養黑熊,他心裡想,牠們為何被關?牠們應該在野外有自己的天空。為此,他天人交戰一段時間,一直在內心抗衡。當他慢慢了解牠們的處境之後,他開始接受、整理自己的心態,轉而思考如何讓牠們過得更好,敞開心胸擁抱這份工作。

葶嘉和去年4月報到、負責照顧中途黑熊的劉立雯,一起為黑熊們做玩具。「每天看牠們晃來晃去很無聊,就想做些玩具讓牠們有得玩,雖不知牠是否也這麼想,但希望牠減少刻板行為。」

他們垂吊一些樹枝或木頭,讓熊有興趣去爬、探索,或拖這些樹枝到巢裡;當他們看到熊的行為變得更多元、豐富,心裡感到踏實,也視為成就。

低海拔試驗站主任陳元龍說,要找到照養員很不容易,以獸醫院助理待遇給付,約莫2萬多塊,加上偏鄉加給,勉強湊足3萬元;但他認為意願才是最重要的。「若想做,薪資普通也願意做,若不想做,再高的薪資也留不住人!」

或許圈養是基於無奈的決定,幸好有一群照養員,願意為圈養的黑熊著想,在外界看不到的角落,這一群學有專精的人,以他們的學識認真的為黑熊付出,讓牠們生活的環境盡量豐富化,絞盡腦汁讓黑熊快樂。※本文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補助報導經費,為確保新聞獨立性,不干涉報導內容。

*本文獲環境資訊中心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鍾守沂
核稿編輯:易佳蓉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出國搭機選擇航空公司時,您最看重以下哪一點?
1. 機票價格
2. 飛行安全
3. 航班時間
4. 座位舒適度
5. 機上服務
6. 航空公司品牌形象
7. 哩程累積和兌換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航空排行榜》大韓航空擊敗卡達得第一,因為經濟艙座位特大
臺灣黑熊 照護員 獸醫 保育 圈養 黑熊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展開箭頭

環境資訊中心每日報導國內外環境議題。我們希望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認為資訊是啟動關懷的起點,而有豐富多樣化的資訊,才有正確的判斷與決策,以醞釀有意義的行動。

※網站:http://e-info.org.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相關文章
廣告
廣告
AD
熱門快訊
廣告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