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套書
柯爾.諾瑟鮑姆.娜菲克Cole Nussbaumer Knaflic
★年度商管書總冠軍、Amazon簡報類長踞no.1
修訂版+練習本,重磅回歸簡報講台★
「柯爾來拯救大家脫離爛PPT了!」
——Google前人力營運部資深副總裁狂推
Google最熱門內部訓練,摩根大通、比爾蓋茲基金會搶著學!
◎《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修訂版):Google總監首度公開絕活,教你做對圖表、說對話,所有人都聽你的!》
曾任Google人力分析團隊總監6年的柯爾.諾瑟鮑姆.娜菲克,負責協助分析團隊和Google其他部門的溝通,她接收到的業務訊息都是最棘手、最難處理的資訊,像是「如何當個好主管」之類的主題,但她一向都能用這些資訊製造出最洗練、最好吸收的圖像,並用最有說服力的方式來說故事。她為Google開發出一套資料視覺化的訓練課程,不僅教全體Google人,還曾至各地開課五十次以上。
柯爾所提出的「別跟著流行走」(刪減花稍的過場動畫、圖像和文字,以訊息為中心)、「簡潔才是王道」(簡報的重點是清晰易懂的故事,而非漂亮的數據圖)等,都是她的名作。最後,她決定寫下《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至各地教學,完成自己「消滅全世界爛PPT」的偉大使命。本書至今已在全球各地推出十多種語言的譯本,不僅榮獲全球一百多所大專院校採用為教科書,且是成千上萬名學員參與的「用資料說故事」工作坊之教材。
◎《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練習本):Google總監親授10堂課×100道練習題=圖表做熟、重點畫對、精鍊故事,進階簡報強者!》
本書是在《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的基礎課程上進階,並增加全新內容、大量新穎範例,以及一百多道來自各行各業的實例習題。柯爾是用資料說故事的專家,將帶領本書讀者走上修煉核心技巧的道路,從而成為一名經驗老到的資料溝通者。
本書的每一課都包含三大部分:
1.「老師示範」:習題取材自真實世界的案例,並由柯爾逐步示範思考過程與解題步驟。
2.「自行發揮」:包含許多發人深省的問題與習題,讀者需在沒有解答的情況下、自行練習或與夥伴一同解題。
3.「職場應用」實用指引與實例習題,可供練習將用資料說故事的技巧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中,並透過尋求有用的意見回饋、不斷改良你的圖表,讓圖表更有影響力。
摘錄1_前言∥用圖表說故事
●到處都是爛圖表
我在工作上經常碰到許多不盡理想的視覺圖表(日常生活中也是,開關一開了就停不下來了)。沒有人會刻意製作爛圖表,但是爛圖表還是層出不窮。所有業界、所有公司、所有類型的人都有可能做出爛圖表,連媒體也會做爛圖表,連應該要有些水準的人也會拿張爛圖表出來給聽眾看。為什麼會這樣?五顏六色的圖表你應該不陌生,但,看得懂嗎?
●沒有人天生會用資料說故事
學校老師教導我們語言與數學。在語言課程上,我們要學習將字詞組成句子、將句子組成故事;在數學課上,我們要學習搞懂數字的奧秘。不過,卻很少人將這兩項科目結合在一起,教我們如何用數字說故事。不僅如此,大半人都對於此領域相當沒有天分。
現在資料呈現的作業需求越來越高,但是我們卻毫無準備。隨著科技進步,我們唾手可得的資料量越來越龐大,這些海量資料也等著我們去破解。此時,將資料視覺化、用來說故事的技能,即成為了將資料轉為資訊、改善決策能力的關鍵。
在缺乏天分和訓練的情形之下,多數時候我們只能仰賴工具。科技日新月異,不只因此使得資料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唾手可得,同時也使得處理資料的工具日漸普及。任何人都能將資料輸入繪製圖表的程式(例如Excel)、製作出圖表。這句話相當值得深思,所以我再重複一遍:任何人都能將資料輸入繪製圖表的程式(例如Excel)、製作出圖表。以前只有科學家或其他高技術人員才有資源製作圖表,想到這點就令人驚歎不已,同時又讓人覺得相當害怕。畢竟,沒有清楚的指引,就算原意再良好、付出再多心血(再搭上不禁令人挑眉的工具預設值),我們可能會誤入歧途,做出3D立體、毫無意義又五顏六色的圓形圖。
科技讓資料處理工具日漸普及、也大幅提昇了此類工具的效率,但是使用者本身的能力卻可能相差甚遠。任誰都會把資料輸入Excel、製作出一張圖表。對許多人來說,資料視覺化就這麼簡單。資料當中的有趣故事很可能因此變得平淡無奇,或是導致更悲慘的後果—讓人難以理解。工具預設值和基本技巧通常會讓資料變得空洞又索然無味,完全缺乏故事性。
你的資料裡頭有著故事,但是工具不知道這個故事究竟為何。這時候,就必須由你擔任資訊的分析師或溝通師,以視覺和脈絡讓這個故事為人所知。本書便將重點放在把故事搬到幕前的流程。接下來是幾個改善前後的例子,讓各位讀者親眼看看本書的價值;我將會一步步詳述各項要點。
讀完本書之後,會讓你從單純展演資料,變成用資料說故事。
●這本書是寫給誰看的?
本書的目標讀者為需要用資料與他人溝通的人,包括了(但當然不僅限於):需分享工作結果的分析師、要將論文資料視覺化的學生、需以資料導向方式交流的主管、欲證明自己影響力的慈善機構、以及要向董事會交代的公司領導階層。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加強自己的溝通能力與效率、更得心應手地使用資料與他人交流。此領域讓許多人聞之喪膽,但是其實真的沒必要抱持著這種態度。
若有人要你「拿點資料來看看」,你心中會有何感覺?
或許你會覺得渾身不自在,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該從何下手。或許你覺得自己應付不來,因為你假設觀眾聽了簡報後會有更複雜的要求,你還必須擺出所有細節、以回答觀眾的所有問題。或許你已經有些紮實的底子,但希望能讓你的圖表和資料裡的故事更上一層樓。無論是哪種情況,這本書都是為了你們量身打造的。
現今的世界資料大量增加,決策過程也越來越偏往資料導向,用資料說故事的技能因此也跟著越趨重要。成功與失敗僅一線之間,無論是要傳遞研究發現、為非營利組織募款、向董事會報告、或僅僅是將論點傳達給聽眾,高效率的資料視覺化圖表絕對能助你一臂之力。
我從經驗中得知,大多人都會面臨到類似的挑戰:他們知道有效率地用資料溝通的確有其必要,但是卻自認在這方面技能不足。擅長資料視覺化的人才相當少見。挑戰之一在於,要將資料視覺化,就必須踏進分析流程。職位與分析相關的職員自然有數據處理的背景,同時也能輕鬆地進行其他分析步驟(尋找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建構模型),但是他們不一定受過正式訓練,能夠有效率地傳達分析結果,不過通常在所有的分析流程當中,聽眾就只會注意到呈現這一層面。除此之外,世界越來越傾向資料導向,沒有技術背景的職員卻更常被要求要進行分析、並使用資料交流結果。
你對此領域可能會有的的不自在感其實相當普遍,因為傳統教育的課程內容並不會教如何有效率地使用資料進行交流。通常精通此領域的專家,都是透過不斷的嘗試和失敗累積經驗,琢磨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過程可能漫長又繁瑣。因此,我希望能透過本書,讓各位讀者一步登天。
●我怎麼學會用資料說故事的?
數學和商業的交集一向讓我感興趣不已。我有數學和商業的教育背景,因此,雖然這兩個領域有時天差地遠,我還是能順利與雙方溝通交流,並且幫助雙方更進一步瞭解彼此。我喜歡使用資料科學來改善商業決策力。隨著時間累積,我發現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必須能有效地用視覺交流資料。
最早發現此領域有多重要,是我剛出社會、拿到第一份工作時。當時我從事的工作是信用風險管理分析師(那時還沒發生次貸危機,所以其實還沒人知道信用風險管理是什麼東西)。我的工作是要建構並評估統計模型、預測拖欠和損失。這代表我必須分析複雜的資料,並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回答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儲備金能打平預期損失、在什麼情況下會有風險……諸如此類的問題。我不久後便發現,雖然同事們通常不會多花時間改善簡報的美感,但是這麼做卻能讓我的心血吸引上司們的注意。那時是我第一次發現,視覺資料溝通的確值得花時間鑽研。
後來我又做了些信用風險、詐欺和營運管理相關的職位,接著又在私募股本界待了點時間,我決定要踏出銀行與金融業。我停下腳步,思考自己想要將哪些技能發展為日常工作:最關鍵的核心便是利用資料影響商業決策。
最後我進了Google公司的人力分析團隊。Google是一間相當資料導向的公司,甚至在一個不常見的領域用上了資料與分析:人力資源領域。人力分析團隊是Google人資組織(在Google稱為「人力營運」)附屬的一支分析團隊。這支團隊的使命,就是要確保Google對內部或招聘做出的人事決定皆為資料導向。此團隊相當適合我繼續磨練我的資料敘事技能,使用資料與分析理解、解釋商業決策,達到有效招聘、激勵員工、提升團隊效率以及留住人才等目標。Google人力分析團隊相當前衛,開出了一條新的道路,許多公司目前也開始跟進。能夠協助建立此團隊、並且跟著成長,是個難能可貴的經驗。
Google人力營運部決定打造內部訓練計劃,而我扛下了開發資料視覺化訓練內容的責任,這便是我職涯重大的轉捩點。這機會讓我得以開始研究、認識資料視覺化背後的高效率法則,並幫助我瞭解數年來累積下來的那一套為何能夠成功。藉著這次的研究,我開發出了一套資料視覺化的課程,而Google公司最後全體上下都使用了這套課程。
這套課程在Google公司內外都引起了些迴響。因為一連串的幸運巧合,數間慈善機構找上了我,邀我前去在資料視覺化的講座上演講。接著有如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多人與我聯絡,向我諮詢如何有效率地交流資料。一開始大多是慈善圈的人,後來也包括了些企業客戶。事態逐漸明顯,不只有Google公司需要這方面的協助。只要是在任何組織或商業機構公司的人,若能用資料進行高效率溝通,都能夠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利用閒暇時間在幾場會議和機構演講後,最後我決定離開Google,追逐我的新目標:教導世界如何用資料說故事。
過去幾年來,我已為一百個以上的歐美機構開過工作坊。對此領域的需求跨越許多業界和職位,此點著實有趣。我的聽眾包括了諮詢業、製成品業、教育業、金融服務業、政府、健保業、非營利組織、零售業、新創企業和科技業。聽眾群當中包括各種高低職位:有每天處理資料的分析師、偶爾要運用資料的非分析職員、需要提供意見和回饋的主管、也有要向董事會呈報每季結果的行政團隊。
在從事這份工作的途中,我曾接觸過各式各樣的資料視覺化難關。我體會到,資料視覺化其實是最基本的技巧,並非僅限於特定業界或職位。這些技巧可以透過適當的方法教導、學習,從工作坊的許多正面回饋與後續消息便可驗證這點。經過時間的洗鍊,我相信我所設計的工作坊課程絕對有其價值,而現在我就要將這些課程與各位分享。
●本書的架構
本書內容切割成數項大概念,每章會集中討論一項核心課程及其相關概念。若有助於理解,我會加入理論討論,但會將重點放在理論的實際運用上,而書中也經常附上實際的特定案例。各位閱讀完每章之後,便能得心應手地運用該章的內容。
本書當中,我以我自己對於資料敘事流程的認知,以時間順序安排教學內容。後部分的章節會建立於稍早的內容之上,因此我建議讀者從頭開始閱讀。我相信,各位閱讀完整本書後,在面臨手邊的資料視覺化難關時,都能連想到相關的特定重點或案例。
為了讓各位對於本書內容有更進一步的概念,下方列出各章的內容簡介。
第1課∥有條理,很重要
踏上資料視覺化的學習之途前,各位應該要能夠簡潔扼要地回答幾個問題:你的觀眾是誰?你希望他們知道什麼?希望他們有何行動?本章將介紹情境脈絡的重要性,包括了目標觀眾、溝通機制和欲達到的語氣。本章將會介紹數種概念,並用實例協助各位讀者徹底理解脈絡。建立好紮實的情境脈絡認知,便能減少重複次數,讓你成功創造出優質視覺內容。
第2課∥選對有效的視覺元素
展演欲交流資料的最佳方法為何?我分析了我工作時最常使用的視覺呈現效果。本章當中,我將會介紹商業界最常用來交流資料的視覺元素種類,討論每種視覺元素最恰當的使用方式,並且使用真實案例進行說明。此處將討論的特定種類包括純文字、表格、熱圖(heatmap)、折線圖(line graph)、斜線圖(slopegraph)、直條圖(vertical bar chart)、堆疊直條圖(vertical stacked bar chart)、瀑布圖(waterfall chart)、橫條圖(horizontal bar chart)、堆疊橫條圖(horizontal stacked bar chart)以及方格區域圖(square area chart)。除此之外,本章也討論了最好避免使用何種視覺元素,包括圓形圖和環圈圖,並且討論避免3D立體圖形的原因。
第3課∥拔掉干擾閱讀的雜草
想像一張空白的頁面或空白的螢幕:每在這張頁面或螢幕上加上一個元素,就會增加觀眾的認知負擔。這代表我們應該要謹慎選擇放在頁面或螢幕上的元素,並且找出可能會白耗腦力的非必要元素、並將之削除。本章的重點就是去蕪存菁。為了進行相關討論,我將會引進格式塔的視覺法則(Gestalt Principles of Visual Perception),並介紹該如何將此法則應用到圖表等資訊的視覺呈現之上。另外也會討論對齊、空白的策略用法、以及對比等重要的設計細節。同樣地,本章也會使用實例來說明介紹。
第4課∥把聽眾的注意力吸過來
本章當中,我們將繼續探討一般人的視覺運作原理,並且討論該如何在製作視覺元素時應用這點扭轉局面。首先我將會簡單討論視覺與記憶,接著用此討論來強調前注意特徵(preattentive attributes)的重要性,包括大小、顏色和頁面上的位置等等。我們將會探討要如何善用前注意特徵,協助將觀眾的注意力導向你希望他們注意的地方,並且打造出不同元件的視覺層級,讓觀眾吸收溝通資訊的順序能符合你想要的流程。此處將會深度探討將顏色當作策略工具的運用方式。另外,本章也會使用實例來闡明上述概念。
第5課∥設計師思維
形隨機能而生(form follows function)。這句產品設計的名言其實也可以應用到資料溝通之上。說到資料視覺化的形式與機能,我們首先必須要思考,我們希望聽眾要如何運用這些資料(機能),接著進行視覺化(形式)、以便順利達到此目的。本章當中,我們要討論如何將傳統設計概念應用到資料交流領域。我們會探討功能可見性(affordance)、易用性(accessibility)與美感效果(aesthetics),同時提及稍早介紹過的數個概念,但是使用稍微不同的角度來進行討論。我們也會討論有何策略可以增加聽眾對視覺設計的接受度(acceptance)。
第6課∥解析5個好範例
詳盡解析有效的視覺呈現方式,便能大有收穫。本章當中,我們將會看到五種範例視覺元素,並且利用先前的教學內容,討論這些視覺元素建立過程當中的思維與設計選擇。我們將會探討該如何決定圖形種類、在視覺元素中該如何將資料排序。另外還會討論該如何使用顏色、線條粗細與相對大小,來強調或淡化簡報中各種元素的重要性。本章還會討論視覺元素的對齊與擺放位置,以及標題、標籤和註解的效率寫法。
第7課∥學習說故事
僅由數字組成的資料無法引起我們的共鳴、留下深刻印象,但是故事可就不一樣了。本章當中,我會介紹資料溝通可利用的說故事技巧。我們會看看說故事大師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特點。一個故事必須要有清晰明瞭的起承轉合;我們會將這套框架應用到商業簡報的建構之上。我將會介紹效率敘事的策略,包括了重複的力量、敘事流暢度(narrative flow)、口說與書面敘事的考量、以及其他能確保故事順利傳達到聽眾耳裡的各種策略。
第8課∥動手改造爛圖表
前面的課程個別討論了不同的重點、示範了不同的應用方式。在這個集大成的章節裡頭,我們將會使用單一的實例,從頭到尾詳盡探討用資料說故事的流程。我們將會確立脈絡、選擇適當的視覺呈現、去蕪存菁、集中聽眾的注意力、運用設計師思維、最後訴說我們想說的故事。這些課程及其創造出來的視覺元素與敘事效果,將能闡明我們要如何從「單純展演資料」變成「用資料說故事」。
第9課∥5個改造案例
倒數第二章當中,將會透過數個案例研究,來探討該如何應對資料交流常見的挑戰。本章的主題包括了深色背景的色彩安排、上台簡報和書面流通圖表中的動畫使用、建立邏輯、避免麵條圖的策略、以及圓形圖的替代方案。
第10課∥不只學會,還要越來越好
資料交流,以及其子項目—資料視覺化,可說是介於科學與藝術的交叉點。當中絕對有些科學成分在:有其最佳典範和指南可以遵循。此領域同樣也有些藝術成分。你可以應用我們所學到的內容來打造專屬自己的道路,使用你的藝術直覺讓觀眾更輕易地理解資訊。在最後一章當中,我們將會討論一些實際應用的小訣竅,以及在團隊或組織中提升資料敘事能力的策略。最後將會複習本書所教的要點。
這些集大成的課程內容將會讓你成為用資料說故事的高手。現在馬上一同踏上這趟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