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美食
葉怡蘭的食旅生活事》豆奶拿鐵咖啡
![](https://ibw.bwnet.com.tw/image/pool/2014/10/4f3eeb59894588e0740b4c2063e573d1.jpg)
近年來,有一點點沈迷著,自己動手沖煮豆奶拿鐵咖啡。早先,是在某知名連鎖品牌咖啡館裡,喝了這一味。
那是新品剛剛上市之際,雖說不無猜測、應是為了無法喝牛奶的乳糖不耐症者或全素食者推出的替代商品,但仍舊滿心好奇,就這麼點了一杯來嚐嚐。其實,雖喝得出很清晰的豆漿味,卻覺得豆漿裡隱隱然的微苦,讓咖啡的苦味似乎更凸顯,整體口感顯得稜稜角角,說不上喜歡。但後來,偶而上該連鎖咖啡館買咖啡,漸漸地點豆奶拿鐵的頻率卻越來越高......
我想其中原因,一來,是我自己著實太愛太愛豆製品了!從豆漿、豆腐、豆皮、豆干甚至醬油、味噌、豆豉一律眷戀非常,天天吃頓頓吃總也不膩,自然而然,連豆奶拿鐵也愛屋及烏地一起歡喜接納了。再者,或許也是生就一副東方肚,怎麼說,喝豆漿無論如何都比喝牛奶來,腸胃上要舒服得多。而次數多了,不免也萌生:何不自己動手,炮製一杯「我的私房豆奶拿鐵咖啡」的念頭。
說來,拿鐵咖啡,原本就是除了奶茶以外,我家的例行早餐飲料之一,這會兒,不過就是把牛奶換豆奶而已,能有多難?然而,說得簡單,開始動手後才發現,似乎不是那麼容易......一開始,從便利超商隨手採買了市售盒裝品牌之無糖豆漿回來,按照既往拿鐵咖啡的沖煮步驟依樣畫葫蘆:
豆漿加熱,徐徐打發後,準備調入espresso咖啡......嗯,不對,這豆漿怎麼搞的?始終打不發,再怎麼打、都只能像冒泡泡的肥皂水般粗糙且多孔,無法如平時的牛奶奶泡一樣綿細緻密。勉強加入咖啡中,一入口,味道和之前連鎖咖啡店的味道頗相似,咖啡和豆漿的苦味彼此間有點兒打架,沒有辦法完全水乳交融......
問題出在哪裡呢?我開始思考。
![](https://ibw.bwnet.com.tw/image/pool/2014/10/61ce27d9bd3ab8b3a59c2d673e699da5.jpg)
也許先從豆漿的濃度著手吧!揚棄一般市售品牌,我從專門的手工豆腐專櫃中買回了濃醇的無糖手工豆漿再次嘗試......果然完全不同!這回,奶泡終於能夠打得綿密,而且,試過多款不同手工豆腐專櫃品牌的豆漿,心得是:豆漿濃度越高,奶泡越細緻,甚至還曾幾次驚喜出現比牛奶還綿柔的景況。
奶泡問題解決,接下來,就是味道的改善了。反覆琢磨後發現,除了豆漿的品質、咖啡與豆漿奶泡的比例都是關鍵外,咖啡本身也有講究:中淺烘焙、且口感較輕柔的咖啡豆,沖煮之際留意不要煮得濃苦,比較容易和豆漿琴瑟和鳴。還有,若在豆漿中稍微加入少許甜味元素如紅糖或風格較清爽的蜂蜜一起打發,只要似有若無的一點點就好,也能讓豆漿和咖啡更相和合。
一路推敲研究下來,到現在,我家的豆奶拿鐵咖啡,已然逐步往,我所期待的美味境界稍稍靠攏;——至少,豆香依然馥郁、咖啡香則相對溫雅......〈不過,在此聲明,這和個人口味喜好有關,身邊抱怨怎麼樣也喝不慣的朋友,也是所在多有。〉
至於下一步,我想會繼續努力試著,在琴瑟和鳴的同時,怎麼樣,讓咖啡的個性再奔放活潑些,那就更完美了!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自由心向創意出版總編輯,開設「PEKOE食品雜貨鋪」。著有《食‧本味》《好日好旅行》《終於嚐到真滋味》《隱居‧在旅館》《極致之味》《果然好吃》《享樂‧旅館》《尋味‧紅茶》……等十三本書,多數亦於中國發行簡體版。專欄、文章與攝影作品散見台灣、香港、中國各大華文媒體。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http://imgs.businessweekly.com.tw/common/202502/75dcf6b4-7c39-486c-b446-b15da3d21a2a.png)
美中AI爭霸,新狠角色DeepSeek解析…川普、輝達、台積電前景暗淡?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自由心向創意出版總編輯,開設「PEKOE食品雜貨鋪」。著有《食‧本味》《好日好旅行》《終於嚐到真滋味》《隱居‧在旅館》《極致之味》《果然好吃》《享樂‧旅館》《尋味‧紅茶》……等十三本書,多數亦於中國發行簡體版。專欄、文章與攝影作品散見台灣、香港、中國各大華文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