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先生」造反有理

羅益強三次造反,飛利浦口服心服

自比是牧羊人的羅益強,為什麼常被形容為走鋼索的人?又如何勇於向上級挑戰,大膽「造反」?

五月三日,台灣飛利浦公司與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共同成立「羅益強獎學金」。飛利浦是荷蘭公司,為什麼要成立以中國人為名的獎學金?一個台灣人為何能從基層工程師,成為飛利浦公司全球副總裁?從台灣飛利浦員工稱他為「飛利浦先生」,荷蘭飛利浦公司又稱他「Mr. Taiwan」可以看出羅益強不管在台灣或在荷蘭總部的分量。

羅益強在飛利浦三十年,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獨樹一格的「造反」管理哲學,他常常不顧總公司反對,「一意孤行」,先斬後奏,讓總公司的人對這位台灣土生土長的經理人刮目相看。台灣飛利浦也在他的帶領下,從家電加工廠,躍升為全球電子組件、消費性電子的研發與生產、行銷重鎮。民國六十年代,飛利浦和所有外商一樣看中台灣廉價的勞工來設廠,壓根沒想到會技術生根。因此,荷蘭總公司對台灣飛利浦的轉型發展向來採取保守態度。

羅益強第一次造反是在民國七十年代初期,韓國家電產品以低價搶攻市場,而我國正面臨工資上漲壓力,內、外相煎之下,羅益強認為台灣飛利浦勢必轉型生產電腦,因此,他先提出擴廠要求。但是總公司以「沒有預算」一口回絕,羅益強卻早已將機器裝好,迫使總公司不得不點頭。第二次造反是遷廠。七十年代中期,台灣飛利浦在高雄加工區內的IC封裝、測試廠及個人電腦的被動元件廠,已經不敷使用。羅益強著眼於公司未來長期發展,向總公司建議將工廠遷往楠梓加工區內較大的廠房。總公司以搬遷過程可能影響產能供應,損及客戶權益為由斷然拒絕。羅益強憑藉精確的遷廠計畫及事先不斷演練,採取預先增加產量,再將機器分批搬遷的方式,去除總公司的疑慮,在不影響正常營運下順利遷廠。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