糰子、餃子、麵疙瘩(上)

在捷克奧斯特拉瓦的酒吧,享用奶油醬燉牛里肌。(來源.洪愛珠提供)

前不久,到捷克與斯洛伐克參與中歐作家閱讀月(Authors' Reading Month),並停留維也納數日。享用中歐許多經典燉菜,搭配或蒸或煮的柔軟麵點。中歐佐餐麵食花樣繁多,然而譯成英文,無論是否包餡,全都成了「Dumpling」,可見麵點文化與非麵點文化的字彙庫差異。若以華語解釋,較容易有細緻分類,可類比為饅頭、餃子或麵疙瘩。

旅途中,一道跨國境的菜色Gulash,常譯成「匈牙利燉牛肉」,源出匈牙利,實則在捷克、奧地利,乃至德國的菜單上都普遍可見。

這種將牛肉與大量蔬菜、香料(關鍵味道為正宗匈牙利紅椒粉Paprika,而非西班牙煙燻紅椒粉),長時間熬燉的菜色,在各地發展出或稠或稀,類而不同的版本,搭配的麵點也各有所好。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