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不用再躺保溫箱? 人造子宮五年內問世

目前,早產兒存活率的問題是,雖然救活了,但強效保溫箱反可能損壞器官,後續帶來經濟、社會成本。

目前,早產兒存活率的問題是,雖然救活了,但強效保溫箱反可能損壞器官,後續帶來經濟、社會成本。(來源.法新社)

十月初,英國媒體《衛報》報導,荷蘭安荷芬科技大學(Eindhoven University)研發人造子宮,獲歐盟最大研究與創新計畫展望2020(Horizon 2020)贊助,最快五年內問世。

提案人醫學中心(Máxima Medical Center)婦科醫師奧伊(Guid Oei)解釋,早產兒存活的關鍵妊娠期落在第二十四週至二十八週之間,這個內建感應器、挹注礦物質的仿羊水昏暗氣囊,力求還原母體環境,讓早產兒「看、聽、聞,就像在母體子宮一樣」,而且可提高存活率逾九成。

他進一步說明現行保溫箱的限制,調節輸送高強度氧氣與營養的功能不佳,直接打進早產兒尚未發育完成的器官,反而經常造成肺部缺陷、腦性麻痺或失聰等器官損傷。當前的人工子宮研發目標都是想突破前述限制,讓早產兒在具備孕育胎兒條件的仿真子宮裡繼續發育。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