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裁員1/4,綜合銀行模式末日將至

歐陸最大銀行 為何淪落「下個雷曼」?

一百四十五歲的德意志銀行,向來被視為德式企業代表, 如今被迫裁員、官司纏身,一代優等生因金融監管趨嚴而落難。

隨著費斯臣(左)將去職,克萊恩(右)將成唯一執行長,德銀「雙執行長制」也走入歷史成絕響。

隨著費斯臣(左)將去職,克萊恩(右)將成唯一執行長,德銀「雙執行長制」也走入歷史成絕響。(來源.法新社)

歐陸最大銀行、也是德國銀行業品牌價值最高的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簡稱德銀),日前在德國裁掉四分之一員工,未來兩年,全球將再裁兩萬人。這家一百四十五年歷史的銀行,如今被迫裁員降成本,反映大環境不利綜合銀行生存的趨勢。

據今年十月公布的第三季財報,德銀大虧逾六十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二千零七十億元),主因是資產減記及官司纏身。事實上,高成本不斷吞噬德銀收入,歐洲四大投資銀行中,成本收入比最高的就是德銀(超過八成)。為降低成本,今年六月上任的執行長克萊恩(John Cryan)除宣布裁員,還將關閉丹麥、墨西哥等十個國家據點,停發今年與明年股利,這是二戰後德銀首次停發股利。

德銀「原罪」來自它是綜合銀行,就是傳統銀行與投資銀行合一。這種「左手拿存戶錢,右手投資」的綜合銀行,自二○○八年金融海嘯後,就被歐美各國嚴加看管。它們須提高流動性資本比例,以向監管當局證明自己能承受投資風險。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