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開打了!」一月二十 八日下午,外匯交易室充滿戰鬥氣氛,新台幣、韓元展開一波競貶大賽,眼看著,新台幣已逼近一美元兌三十元的關卡……。
「安倍經濟學」推出不過兩個月,日圓貶值逾一○%,一場全球性的貨幣戰爭,已然啟動;較之十六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這次的戰爭規模,顯然更大。因此,央行總裁彭淮南以十八頁的報告,向市場暗示新台幣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
貨幣戰爭,意味著以鄰為壑的時代來了,各國為了維持出口競爭力,爭相讓貨幣貶值,大開印鈔機。然而,證諸歷史,當鈔票滿天飛的時代,沒有一次能以好結果收場。
譬如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其肇因就在美國政府之前持續大印鈔票,讓資產價格飛漲,導致人們對投資報酬率產生不切實際的預期,扭曲了原有的資源配置。於是,原來不划算的投資,突然之間變成划算了;原來不應該買的設備,也大量買了進來。大泡泡於焉吹起。
固然,在泡泡長大的過程,許多人一夕致富,但再大的泡泡終將被戳破;當虛幻的美夢醒來,人們才發現,不划算的投資還是不划算,不該買的機器還是不該買,殘忍的是,這些不該的事,你都做了。
於是,一場慘烈的價格調整過程降臨,經濟大蕭條時代於焉誕生。所以,經濟成長不振的問題,真的能以貨幣政策解決嗎?
或許,可以用類固醇來比喻。這一種人造荷爾蒙,有類似腎上腺素的作用,好處是,它可使人亢奮,體力不好的人吃了充滿活力,尤其它用來對付身體發炎症狀最有效,很多人氣喘、咳嗽時一吃就好,被人們稱作「仙丹」。
然而,許多發炎現象的背後,不只是發炎,而潛伏了重大疾病,但類固醇只能短暫的治標。更麻煩的,類固醇還會帶來許多副作用,服用久了,皮膚、胃黏膜可能變薄,甚至產生骨質流失等。也就是說,類固醇服多了,縱然短暫救回小命,但大病沒醫成,還可能衍生了小毛病。
如今,各國面對全球經貿的結構性失衡,卻只寄望以類固醇的方式來治標,我們就像生活在一個處處類固醇的世界。當政客們只著眼於短期的政績,人民也不追問其長期的復興之道時,以類固醇治病的未來,可想而知。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