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年的幸運餅

台灣掀起的歐式麵包熱潮,除了大街小巷開了不少麵包店,另一項鮮明的變化則是,各式歐洲節慶款麵包、甜點也跟著進駐店裡。特別是年底時從義大利耶誕麵包潘納托娜(Panettone)水果麵包、同樣含有大量果乾的德國耶誕麵包史多倫(Stollen),到法國新年吃的國王餅(Galette des Rois,亦稱國王派),讓台灣也瀰漫著一股歡度節慶的氣氛。

最具趣味的,非國王餅莫屬。這是法國在每年一月六日主顯節(l’Épiphanie)會食用的傳統甜點,圓圓的杏仁酥餅,裡頭藏有一個小瓷偶(Fève,蠶豆之意,最原始為擺放蠶豆),切成數塊後,誰吃到瓷偶就是當天的國王或皇后,可配戴皇冠,挑選另一人當國王或皇后親吻擁抱,也得負責準備來年的國王餅。這幸運象徵倒有點像中國北方人過農曆年,在水餃包入錢幣的習俗。國王餅的概念簡單,由兩層酥皮包覆杏仁餡而成,但卻有相當製作難度,珠寶盒法式點心坊的負責人林淑真表示,若技巧不佳,上下兩層酥皮的密合處在烤製過程很容易彈開。大地麵包店長劉美娟同樣認為,派皮要製作出如法式可頌的層次感的確不容易。至於內餡,法國人每年要吃上好幾個國王派,所以也漸漸出現別於經典杏仁餡的款式,像是加入栗子。

不知是太過新鮮,還是有點恐懼會把瓷偶吞下去,在吃國王餅時大家似乎都小心翼翼、屏氣凝神,直到答案揭曉的那一刻。在國外,通常會巧妙安排讓小朋友吃到。不過,還是得提醒,硬邦邦的瓷偶不能食用,過過洋葷癮也得注意安全。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