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貨幣幻覺騙了

國人在投資理財方面,一直都是較積極的族群,對穩健或長期投資年化報酬率三%至五%的商品興趣都不會太高,特別是身處多頭市場的股市當下,許多個股動不動一天就七%漲停板或基金報酬率一○%至二○%被視為習以為常時,就會一味尋找短期可獲更高報酬的商品或標的,而忽略穩健的投資標的。尤其若房市、股市熱絡之際,易出現貨幣幻覺,讓自己投資、消費大擴張,進而造成日後泡沫。

「貨幣幻覺」是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於一九二八年提出,主要是貨幣政策的通貨膨脹效應;講白話一點,就是民眾只會重視名目(表面上的)所得而忽略實質(實際購買力)所得。舉例來說,當你的薪資調升五%,你會認為你的收入增加五%,自然而然認定有額外的五%可消費花用,但卻忽略掉,假設當年平均物價上漲六%,其實你的實質收入是減少一%的,而非增加五%,也就是你的貨幣、錢的購買力、潛在價值反而是減少的。

所以任何狀況都要考慮到基期及相對事物做比較,而如同投資一般,當股票或基金帳面上出現盈餘,但尚未賣出贖回獲利了結,卻已讓你感覺投資收入增加,因而開始消費奢侈品或大肆旅遊;一旦市場轉壞,甚至造成虧損時,你可能已將原本認為的獲利部分花掉了,結果事實上沒賺到錢還賠錢,若再加上預支部分,荷包等於是透支大失血。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