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庫存 OPEC成了主宰油價黑手

一年前,當油價到達每桶八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六百三十元)高峰時,專家們說那是「恐慌因素」造成。產油商拚了命的擠出油來,幾乎耗盡產能,才使石油供給不至於下降,庫存也持續增加。理論上,只有墨西哥灣惡名昭彰的颶風來襲,或是伊朗突然發生政治風暴,才可能導致專家口中的恐慌性短缺。

當恐慌因素消除,庫存持續上漲,油價也順利滑落。不過這一次,事實取代了恐慌,這個世界真的在消耗更多石油了。

去年夏天,當庫存開始升高,沙烏地阿拉伯立刻減產,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也在後來的高峰會中確認跟進,全球石油產量快速下滑。結果是,OPEC成員國現在每天生產的原油,比去年每日產量少了一百萬桶。同時間,全球耗油量卻正在上升,每天約增加一百萬桶,到達每日八千四百萬桶之多的耗油量。無可避免的結果就是,石油庫存迅速下降。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