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歷史看中國經濟改革〈上〉

最近,有所謂BRICs之論,對中國經濟頗有推崇,本文則打算換個角度看中國經濟改革。

即便是對經濟或經濟學不甚熟悉的朋友,對人類近代經濟發展史上的兩個現象或歷史演變應該還是有一些最起碼的認知:第一,社會主義的出現是針對資本主義而來的,資本主義有了問題,主要是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受到了斲傷,從而有人認為這是一條錯誤的、不能走的路,於是另起爐灶提出了另一種選擇——社會主義,很明顯,社會主義追求的目標是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第二,蘇共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成功後,建立了人類第一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厲行計畫經濟,貫徹公有制,未久,中國共產黨成立〈一九二一年〉,以蘇共為師,一九四九在中國大陸取得政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選擇的當然也是社會主義,一樣的厲行計畫經濟,貫徹公有制。

鄧小平說得好,「實驗是檢驗真理唯一的標準」。經過了近一個世紀的實驗,蘇聯、中國大陸以及東歐、南歐一些選擇了同樣模式的國家先後都被迫進行了改革,改革的方向小異大同,異曲同工,都是揚棄計畫經濟,趨向市場經濟,修改公有制,接納私有制。說句老實話,這跟資本主義有什麼本質上、根本上的不同?一個以批判資本主義起家的社會主義,繞了一大圈,「殊途同歸」,又回到了資本主義的核心——市場經濟及私有制,這又是怎麼回事?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