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風險經濟學第一把交椅、《非理性繁榮》作者羅勃‧席勒

避免一個贏家通吃的社會

當機會與危機越來越難掌握,貧窮與富裕的天平兩端會不會越來越難平衡? 席勒在接受《商業周刊》越洋專訪當中, 不僅談到他從《非理性的繁榮》到《新金融時代》兩本書中的思維轉折,更提出了警語: 若不仔細平衡全球化之下的個人生涯風險,我們可能面對一個危險的「贏家通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的上一本暢銷書《非理性的繁榮》恰好在科技股泡沫破裂之前推出,經過幾年,當目前全世界都充滿不安的時候,你的《新金融時代》又切入了大家很關心的保障問題。從上一本書到這一本書,你對經濟環境的觀察有何新的看見?

席勒答(以下簡稱答):一九九○年代末的股市榮景,影響力其實一直延續到二○○○年初,反映出來的是企業投資時浪費無度、做假帳,個人在投資時也冒太大的風險。榮景真正幻滅應該是到了二○○一年;全球股市到二○○二年中,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tandard & Poor's Index)跌掉一半,就像我書中說的,單單在美國,股市崩跌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相當好幾千座的世界貿易中心被夷為平地,比恐怖分子還恐怖。

大家很喜歡問像我這樣的人:「我們如何在股市波動中活得好?」我總是不知應該如何回答。我只能說市場十分瘋狂,股票價格很難確實反映未來基本面的真實資訊。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