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邏輯與政治邏輯

看到台灣政壇,口水紛飛、是非不明、暗無天日。可是看到台灣個別企業、個別產業的發展,欣欣向榮、前景無限,又讓人充滿希望。我們真要懷疑,這兩種現象竟然發生在同一個時代、同一塊土地,及同一群人身上。

其實說穿了,期間的差異只有一項,就是企業經營的邏輯與台灣政壇的邏輯不一樣。企業經營目標清楚、是非分明,而且內部的價值標準一致,經營者無可閃躲。而台灣政治的運作,是非不明、價值標準多元,意識形態、立場、黨派重於是非對錯,因此任何事都會變成無意義的口水戰,真理無法水落石出,社會大眾也找不到真相。

舉例而言,現在的執政黨發生任何問題,最常找到的理由就是「以前的人沒做好」、「以前的外省政權沒做好」,因此現在的困難不宜苛求。這樣的說法,如果發生在企業界是不成立的。公司如果發生問題,現在的經營團隊責無旁貸。絕不能怪罪前人,尤其是現在的團隊接手已經兩年,怎樣能談過去的事呢?更何況,就是因為前任的經營團隊績效不良,股東們才會更換新的團隊上台,過去的團隊不好,大家都知道,股東們要看的就是你有什麼本事把公司經營好。這麼簡單的道理,可是換成台灣政治邏輯就不通了。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