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美國BioAsia合夥人孔繁建

生技界百億富豪,五年後就看得見

生技產業被視為下一波明星產業,近來經濟成長疲軟,政府也數次公開表示希望藉由生技產業的發展,解決台灣的失業問題。但是,台灣的生技產業有沒有機會成為電子業的接班產業?從無到有的過程中,產業發展優勢又是什麼?《商業周刊》特別邀請美國BioAsia(生亞投資公司)合夥人,同時也是行政院的SRB(生物科技策略研討會)重要顧問的孔繁建,與本刊總編輯王文靜進行對談,以下是對談摘要:

《商業周刊》(以下簡稱問):最近大家都在談生技產業,為什麼生技產業是未來的明星產業?

二○○○年底上市生技公司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