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巨擘學舍換妝潮旅店

住一晚 大師們的房間

(攝影者.張智強)

如果時間允許,真希望每一年都能造訪德紹包浩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尤其近期部分宿舍已轉型成旅店,讓人更可以親近大師們過往的居所和生活狀態,沒有比這個更讓包浩斯迷興奮的了。

在包浩斯學校短暫的辦校期間,因政治因素經歷過三次搬遷的它,孕育出藝術、設計及建築界重要人物,包括舞臺設計師奧斯卡.希勒姆爾(Oskar Schlemmer)、產品設計師瑪麗安.勃蘭特(Marianne Brandt)和平面設計先鋒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等。由於校園中導師(master)和學徒(apprentice)加上制度中的另一身分旅人(journeymen)來自五湖四海,它所主張的思想隨學校解散,突破地域界限流傳到世界各地。如今生活中各個層面都可以發現包浩斯主義的熟悉身影,就連在香港,都可以看見受到包浩斯影響的公屋和學校設計。在我就讀的香港大學建築系圖書館中,就擺放了一座包浩斯學校模型,已經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

對抗傳統,工作坊取代教室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