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從日常小支出開始,6個實用省錢法學起來 本文是關於我近年的一些個人日常理財心得,我覺得很值得和年輕人分享。以下分為6個類別說明: 1.寄生大公司 建議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可以優先選擇「大公司」作為第一份工作。雖然薪資可能較低,但大公司在教育訓練上較為成熟,分工通常也較為明確且已有工具,不用自行摸索。 此外也會有餐廳、接駁車等福利,可以節約不少時間,不然如果中午還要想辦法獨立覓食,很容易排隊和吃飯後午休時間就結束,來不及休息。 如果能進入外商或前十大企業龍頭,每年還有生日禮金、電影票和抵用劵等福利,也有早餐和健身房,甚至還會有進修金,累積下來也能省下不少錢。 2.研究高消費項目 這個部分比較雜,我統一定義為大筆花費。很多人在做這些決策時,沒有花太多時間研究,其實只要花一些時間翻閱論壇文章,就能有基礎了解。 保養品 直接買一套大牌保養品很方便,但也很燒錢。花一點時間逛論壇,挑適合自己膚質的乳液和精華液,就能省下不少錢。我個人偏愛能幫助角質代謝的A醇產品。另外,如果突然頻繁冒痘,建議看皮膚科檢查,不要盲目購入急救產品。 研究飲食和保健品 提高蛋白質和高密度膽固醇的攝取,避免澱粉、甜食和油炸食品。改喝無糖飲料,補充綜合維他命和膳食纖維,避開過敏原以降低身體發炎反應。這些措施能減少醫療支出。 關於過敏原,可能會導致發炎、鼻竇炎、不易瘦身和長痘。可以自己在生活中留意觀察,也能到醫院檢測,視詳細程度3000元到12000元不等(如果沒有上述長期過敏症狀則可以不做)。 「牛奶」在中醫上比較有爭議,西醫也認為如果冒痘可以考慮少喝奶類一段時間觀察看看。我自己將牛奶換成豆漿後很有感,如果一週喝過多牛奶,確實肌膚比較容易冒痘、粗糙。 牙齒矯正或整形 雖然不是一定會做,但如果要做,就一定要徹底研究了解所有後遺症,最好也要選擇名醫,畢竟是一輩子的事。尤其整形,一定要清楚了解後續風險。 購入3C 包含電腦、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了解每代產品間的差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不要一昧追逐潮流、年年換新。 另外,可以留意科學園區的集團婚禮,南科和路竹科學園區這5年都是在農曆年前舉行,參加的新人每組送一支最新的iPhone,新竹縣縣政府則是在11月舉辦抽2件家電。報名時間通常是在婚禮前3個月,以縣市政府官網和科學園區管理局為主。 房屋 我認為若有中長期定居需求,可以考慮購買。但在剛出社會階段可能會因為購屋,使得你要移去其他城市工作而變得困難,又或者未來須配合伴侶調整,都是需要謹慎評估的。 3.健身和身體保健 年輕時一定要花時間運動健身,這影響個人體力和抗壓性,還會影響老後的生活品質。老後比起被束縛在床上,鐵定是能走能跳比較快樂!身體保健也包括多喝水、定期檢查牙齒和身體檢查。 另外,對於久坐久站的職業傷害,可以考慮按摩或物理治療,確保不會因此落下病根。 4.投奔精簡主義 以鞋子舉例來說,我自己是選擇一雙帶跟涼鞋、一雙球鞋、一雙拖鞋和一雙雨鞋。拖鞋是到附近採買,涼鞋用於正式場合,球鞋是用於日常和有運動需要時,因為球鞋損耗率高,我在公司又多放了一雙,交替穿去健身房。 衣服也是這個道理,大多數都是能同時周末和上班穿的聰明上班服裝。 5.優化小而頻繁的開支 信用卡 一定會花的錢盡量用信用卡支付,集中消費在高回饋的卡上。 高活存安置處 幫緊急預備金找一個高活存的地方,隨時可以取用。 減少購買手搖飲 不論咖啡或紅茶盡量自己泡,嘴饞可以加點小紫蘇。 書籍 以我年均250本書的閱讀速度,如果全部原價購買花費會變得相當可觀。除了自行購入,我也會善用市立圖書館的紙本和電子書,二手書店如讀冊或茉莉,還有企業與學校圖書館等。 6.減少重複且無效思維時間 與小而頻繁的開支相同,有些過於空泛的問題或者反覆發生的問題,會消耗我們的能量。我會透過書寫來記錄,將資料轉移到「第二大腦」,也就是筆記本中,並利用運動清零這些無效思維。 另外,我自己是沒有額外記帳習慣,只會透過載具管理確認一下每月「大筆支出」的消費狀況,節約時間也是變相的節約金錢。 *本文獲「哈斯的採購人生」授權轉載,原文:採購人生|除了記帳理財,我還用這些方式省錢 核稿編輯:陳虹伶責任編輯:湯明潔 ... 2024.11.20
焦點 新青安加劇居住不正義?187區房貸負擔表,揭更難買房真相 全台187區新青安房貸負擔大調查》寬限期後,小資族只剩3區負荷得起 本表使用範例:以因基隆捷運題材熱絡的基隆七堵為例... 2024.06.13
財經 巴菲特、比爾蓋茲⋯真正的有錢人都不是靠「多賺錢」致富!財富管理的5個迷思 ▌作者簡介:子安,「拙勇堂」創始人、主講導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客座教授,華熠智庫專家,元培工匠高級智庫專家、客座教授。 你與富人在「財富認知」上的差距,5大致富誤區,你踩了幾個? 誤區1:財富管理與我無關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學習財富知識有什麼用處呢?有人會說,既然擁有財富代表的就是有錢,那麼財富管理就只是有錢人的事情。我每天已在為了生計奔波,哪有閒錢做財富管理? 其實,財富管理恰好能決定每個人未來的財富狀況,它具有系統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印度有這樣一個傳統觀念:財富屬於家族世代所共有,個人是家族財富的監管者,每一代都有義務保護好家族的財富,並把財富傳承下去⋯⋯。 財富管理與每個家庭成員息息相關,上至一家之主,下至不過幾歲大的孩童,人人都應建立財務管理的基本觀念。 這種的對於財富的底層邏輯,可讓一個人從小到老年都能妥善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在社會上遊刃有餘,即使處在任何階段,都不會陷入貧窮的魔窟之中。要知道,對於普通人而言,一旦陷入貧窮往往就難以翻身。 例如為了滿足虛榮心而過度消費,導致負債累累的大學生,往往容易陷入環環相扣的惡性循環之中,逐步錯過機會,甚至終其一生都難以翻身,變得富有。 所以,無論是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人生勝利組,還是仍在戰戰兢兢過著精緻生活的中產階層,或是為了生計努力打拚的上班族,每個人都必須具備財富管理的觀念。尤其是在金融業日趨發達的今天,人們對財產增值的重要性有著越來越清晰的認識。財富本身的價值與生命力,已被這個社會無限放大。 隨著科技發展,投資品項越來越多,從早期買國債到現在充斥於各家銀行的理財金融產品、股票、基金、信託、虛擬貨幣等,所有人都有學習財富知識的必要性,一定要與財富當好朋友。 誤區2:財富價值在於滿足自身需求 「活在當下」似乎已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前些年,經濟高速成長時期所興起的「小確幸」消費主義,更讓許多人相信,最大的財富價值就是滿足當下需求,因為認定自己未來一定會有創造更多財富的機會。 錢不是攢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我們忽略了通貨膨脹及貨幣的時間價值,只注重眼前的財富,覺得小富即安,對自己當下和未來的財務狀況都感到滿意。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的財富可能會像沙漏一樣,無聲無息的溜走。 社會的潮流就像逆水行舟,如果你只想做一個月光族或固守自己的一方小財富,那麼你註定無法擁有更多的財富。 財富管理並不是「今日事,今日畢」,也不是「一朝吃飽,終身不餓」。它需要你未雨綢繆,好好規劃當下,根據自己的財富現狀及收入發展路線科學的分配財富。我們越善於規劃財富,生活就將越富足。這不僅事關財富管理的問題,也可能決定著我們一生的命運。 幾代之運勢,往往就藏在你對財富的態度之中。 誤區3:財富管理=購買理財產品、房地產 隨著房價不斷上漲,房產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富有的標準,成為「包租公」變成芸芸眾生的終極夢想。此外,財富的城長也讓大多數人開始瞭解理財產品,理財熱情空前高漲。 但很多人由於不瞭解自身特點和真實需求,他們眼中的財富管理,在過去就是去銀行存款、買國債,而現在就是去銀行買理財產品、申購各種基金。 即使小部分人的理財理念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找到了一些管理金錢的途徑,但距離真正的財富管理仍有很大距離。首先,房產雖然具有保值功能,但在大環境不景氣,以及房地產建築成本不斷上升,導致購屋成本持續攀高,種種因素導致房地產並非一定都具備保值功能,有些房地產甚至會成為負擔,變成普通人純粹的負債。 所以,房產沒買對,努力全白費,財富管理絕對不等於盲目買房。財富管理是一項多元化服務,包括儲蓄、債務管理、投資組合、保險計畫、退休計畫等一系列內容,這是涵蓋了個人、家庭和事業,一籃子綜合金融和增值服務解決方案,主要是幫助我們制定並達成財務目標,實現財富自由。 這些目標可能是住房消費、子女教育,也可能是職業生涯規劃、健康管理及遺產規劃等,不單只是購買幾款金融產品和隨意購買房地產就可以實現的,而是需要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術,進而權衡利弊,去劣存優。 誤區4:財富管理=追求高收益 「保值、增值、傳承」被視為財富管理的3大主題。財富增值肩負著人們一夜致富的夢想和跨越階層的雄心,所以備受投資大眾的青睞。這導致很多人在財富管理中努力追求高報酬,將資產增值視為財富管理的唯一目標。 當然,把高報酬視為財富管理的目標之一,尋找適合自己的高收益的投資產品,確保資產所能帶來的可預期的成長,這些出發點都是可以的。但是,高收益與高風險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敢於投資對財富管理固然重要,但適度投資可能更重要。無論是財富保值還是增值,進行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是關鍵。保得住的財富,才是真財富。而讓獲得的財富得以有效傳承,也是財富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 誤區5:財富管理=多賺錢 很多人覺得財富管理,最觸手可及的部分就是靠雙手賺錢,畢竟老百姓的錢,大多都是辛苦攢出來的。在這些人看來,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存錢,這才是最穩妥的財富管理。 存錢固然重要,但事實上,很少有億萬富翁是靠賺錢致富的。不信你看看「股神」華倫‧巴菲特、比爾‧蓋茲、索羅斯、馬斯克等諸位巨富,哪一個人是只靠自己工作賺錢的呢? 他們的工作不過是管理資源,畢竟我們的精力和時間有限。所以必須認識到科學配置資產的重要性,讓財富為己所用,生根發芽,哪怕天天在家蹲,也能不斷獲得大量的財富。 如此的成功人士有很多,例如在1913年時,洛克菲勒一天就能賺約14萬美元。這樣巨額的收入當然不是存出來的,而是正確的財富管理和資產配置的結果。事實上,他從7歲開始就在賣糖果、挖馬鈴薯努力賺錢,並且醉心於研究科學的財富方法和體系。正是這樣的財富觀和看待財富的態度,才讓他擁有用之不竭、源源不斷的財富。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逆貧致富》 {DS_BOX_37980} 責任編輯:湯明潔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8.13
財經 台積電百萬元1張怎麼買?投資專家:小資族5撇步入手 普羅大眾即使看好台積電後市,但也恐望股欣嘆;不過,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投資人還是可以透過融資買進台積電,資金不足的小資族則可運用... 2024.07.08
財經 她24歲存到一桶金:養出「致富體質」的7個心態 我當時最大的渴望就是:「時間自由」、「工作自由」和「工作3年存到一桶金」。 因為有「工作3年存到一桶金」這個非常明確的目標,所以我渴望挑戰自己,看著自己的資產一天一天成長,會讓我非常有成就感。也因為這個渴望,常常當我陷入「要做」、「不做」欲望糾纏拉扯之間,就能夠很輕易的控制住自己的購物欲,加上「極簡思維」,我把對物質的渴望降到最低。 這樣的堅持與專注,而不是單靠意志力,以強烈的渴望和動機,所以一切都是自動自發,不需要他人督促:按時存錢、按時發部落格。 同樣的道理也運用在理財上,按時存好退休金,對我來說,未來想要自由工作的前提,除了擁有多元化的收入來源,也必須要有100萬元這桶金做為基底燃料,讓股票利息生生不息,讓複利不斷湧現。 這裡要再跟大家分享的是「心態」,窮人和富人有很不一樣的心態:富人專注在機會,而窮人關注在阻礙。「心態」是影響個人學習、成長、人際關係、終身成就、人生道路的最重要關鍵。 我們從小被培養的一些「正確」觀念,好比說學得一技之長,找公家機關穩定的工作⋯⋯。這些穿著正確觀念的糖衣,反而有可能是妨礙自己成長、發揮潛能的毒藥,會成為養成「致富體質」的阻力。 人的心態多半有兩種:一種是「固定型」心態,第二種是「成長型」心態。 「固定型」心態的人,必較注重穩定、不喜求變、對事物通常抱持比較消極、負面批評的態度。「成長型」心態的人,總是樂觀看待自己的所有特質,將個人的基本素質視為起點,認為可以藉由後天的努力、累積經驗而有所改變和成長。 總結來說,「固定型」心態的人會認為「我無法選擇我的生活」;「成長型」心態的人會認為「我是生命的設計師」。 每個人的心態是經常波動的,在不同領域會產生不同心態,好比說,念書的時候是成長型心態,減肥的時候就成了固定型心態。但不論心態怎麼轉變,在奠定財富大樓根基這件事上,一個好的「成長型」心態,是讓自己未來成功機率大幅提高的極重要關鍵! 吸引金錢的7個關鍵心態 事實證明,心態可以致富,在此分享「吸引金錢的7個關鍵心態」,讓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1.走出舒適圈,練習不習慣 如果遇到一件自己從來沒有碰過的事,心生恐懼,你是恐懼中也會採取行動,還是就讓恐懼阻擋自己不行動?科學家發現,如果能夠跨出舒適圈,深度專注的刻意練習,使自己從不習慣到習慣,一定就能創造成功、出類拔萃。 頂尖高手之所以與眾不同,並不是靠經驗的累積,而是靠刻意練習。所以,面對一件自己陌生的事情,千萬不要害怕、恐懼,因為一個人從事某件事情的時間越長,就能越擅長那件事情,從不習慣到習慣,從習慣到擅長。 2.負起當責,不找藉口 如果結果不是自己的預期,也自己扛起責任,為自己的失敗負責,而非找藉口,覺得都是別人的錯,怪政府制度有問題、怪時機不景氣、怪交到壞朋友⋯⋯卻沒有檢討自己。 如果你的生活過得不順心,請從自身開始省思,因為外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投射!身體健康出了問題,其實是一種生活上的警告,這時你可以開始留意自己的內在狀態。當一個人開始為自己負責時,就會勇敢做出不同於以往的改變! 3.持續學習,不斷成長 仔細觀察一下,那些窮人是不是老覺得自己已經看透人生,而富人始終有很多積極創新的想法?第三個吸引金錢的關鍵心態,就是隨時保持思考,因為財富始於腦中的想法。 很多人說看電視和追劇不好,是浪費人生,但我不這麼認為,關鍵在於看電視、追劇時,你有沒有動腦反思自己的生活,如果只是單純看劇,因為大腦完全沒有思考,只有單方面的吸收,這樣你就只是在看別人的生活。 閱讀也是,閱讀看起來是好事,但如果你只是單方面吸收書中的思維,而沒有再進行反思並套用到生活上的話,這本書對你的幫助也會很有限,所以可以練習在閱讀學習時,讓大腦隨著文字思考而轉動,接收更多想像帶來的收穫,透過隨時保持思考,可以讓大腦因為不斷的運用而持續進步。 4.讓錢為自己工作,而不是自己為錢工作 假設我想出一本書,我用兩年的時間來寫作,兩年後,卻連一本書都賣不出去,一毛錢都沒有賺到,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人會在意你花多久時間、心血、淚水去完成這本書,或是一個產品,大家真正在乎的是這本書能為他們帶來什麼價值!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從時間思維轉換到價值思維,思考所做的每一件事能帶來什麼價值。「價值」這兩個字乍看似乎很抽象,其實是有跡可循的。想想看窮人跟富人的差別,在於金錢的價值,以及你能為他人解決多少問題。 錢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價值:窮人為錢工作,富人是讓錢為自己工作。你要當富人還是窮人?你用什麼來計算收入呢?是用時間計算收入?還是用價值計算收入?富人專注於財富的淨值,窮人卻專注於工作收入。 5.多讚美,不抱怨 要做到不抱怨似乎很難,但至少要多讚美。為什麼?因為越懂得讚美的人,心情越快樂;越快樂的人越願意付出;越願意付出的人會得到越多的祝福;越得到祝福的人就越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如此一來,施受泉源不斷循環,能夠讓自己置身富足當中。 千萬不要當一個喜歡抱怨的人,總是處處有意見,我常常提醒自己:抱怨百害而無一益!永遠大方讚賞別人,並且無論獲得的金錢(薪水、撿到的錢、賺到的佣金⋯⋯)有多大,都要表現出最大的愉悅,每個月從自己得到的收入中提撥一些金額捐贈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會發現自己的世界漸漸變得不一樣。 6.樂於分享、宣傳自己的價值觀 當你很明確的清楚知道要吸引財富到自己身上,就要強化自己的金錢藍圖和金錢價值觀,去分享,並且宣傳那些符合你賺錢理念和價值觀的事情。 很多人把推銷和宣傳看成不好的事,這是很窮人的思維。富人都很樂意宣傳自己的創新想法,喜歡和人別分享交流自己的價值觀,保持行動思維而不是樂透思維。 大家想想,中樂透這種天降橫財,可以買下一棟房子、辭掉工作、到處去旅行的事,機率有多少?與其買這個虛假的希望,不如付諸行動,將財富掌握在自己手裡,培養能夠增加收入的技能,提升能力,賺多賺少自己決定,才能取得人生的掌控權。 7.借力賣力 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用槓桿原理,我們可以舉起很重、本來舉不起的東西。 沒有人是萬能的,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有限,學到的東西也很有限,懂的東西也很有限。成功的企業家懂得借力,他們身邊總有各個領域的專家:法律、會計、稅務、行銷、企劃、營運⋯⋯因此,想要提升財富就必須懂的借力。 所謂借力,其實就是突破自身條件,整合資源,善於借力不僅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用較少的精力去完成某一件事,你可以借別人的時間、金錢、精力、知識、資源,來完成某一項任務。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理財先理心,24歲滾出一桶金》 {DS_BOX_37854} 責任編輯:湯明潔核稿編輯:陳柏燕 ... 2024.07.19
財經 你會買2元塑膠袋?7個讓你越省越窮的破財陷阱 不用名牌包、不穿名牌鞋、沒車、沒房、不常吃大餐,覺得自己已經很省了,但薪水都不知道花到哪?每個月看似存了一點,但年底還是沒剩什麼錢?自以為很省,但錢卻不知不覺流失了⋯⋯。或許,你陷入了以下的破財陷阱! 陷阱1:覺得衣櫃衣服永遠少一件 回想一下,前後左右同事的昨天穿什麼?其實你根本想不起來。除非是太誇張、太露、太性感、太引人話題的穿著,不然每個人都只是在忙自己的事,根本不在意別人穿什麼,也不記得別人昨天、今天穿了什麼,我們都會誤以為別人很在意自己。 有明確的認知之後,只要確保衣物乾淨無味就好,即使每周穿同樣衣服上班也沒關係。當你覺得沒衣服穿時,就打開衣櫃、穿你第一眼看到的衣服,若怎樣都不想穿那件,就該把它回收! 如果你任職於公司的業務單位,需要時時拜訪客戶、面對人群,那可能還得留意衣物的搭配是否妥當。但若只是日常內勤進出辦公室,而每天會見到的都是朝夕相處多年的同事,建議在穿著上不用多費心力,簡單乾淨即可。背太厲害的名牌包上班,碰到八卦型主管或同事,反而容易被議論紛紛。 陷阱2:買打折商品比較划算 很多時候,看到商品標上打折,就會忍不住買下來。可是這些商品是否真的需要呢?如果不是必需品,即使打折也不要買。否則,想要省錢的你,只會多出更多不必要的開銷。 口紅、香水、眼影、球鞋⋯⋯這類型的商品都很容易重複購買,仔細掃視你的房間,看看究竟放滿了哪些東西?出門時,就算看到這類型商品有折扣,也絕對不要再買了。用完再買,一定可以找到下一個更喜歡的。 建議改善方式:在購物前先列出購物清單,並評估這些商品是否真的是必需品。如果不是,也不要因為打折而買下來,就算只是百元小物,買10件也要1000元啊! 陷阱3:蒐集保值物品穩賺不賠 蒐集公仔、限量包款、名牌衣物、名酒、模型、各式小物是很專業的雅癖,有人靠轉賣保值的名牌致富,但這需要眼光很精準,才能選到會增值的商品。 而且,要在台灣這種濕熱的環境中妥善保存物品,需要準備適當的空間,比方紅酒需要存放在能控制溫、濕度的地方,名牌皮包、真皮皮件也需要收納在乾燥的位置。 但都市的生活空間寸土寸金,若家中無專門的空間存放,與其做個半吊子收集物品、讓小物占滿了房間生灰塵,不如選擇減法生活,將錢好好存下。 至於上癮就比較有挑戰性了,比方說菸癮、酒癮或是咖啡癮,不喝、不食用就覺得不痛快。我強烈鼓勵有煙癮的人戒掉,一包百元的價格,金額累積起來非常可觀,不菸更能讓身體健康,還能少花醫藥費用。 陷阱4:喝一杯飲料沒什麼大不了 手搖杯動輒50~70元,甚至破百;知名連鎖咖啡店,咖啡也要百元起跳,每天一杯,長期累積下來的花費非常驚人。 從我有計畫的開始存錢以後,就再也沒買過百元咖啡,手搖飲也是數月一次而已。若咖啡無法戒除,可以團購濾掛式咖啡,或是公司提供的免費咖啡、茶包。便利商店也會有買一送一、第二杯半價等優惠,在有折扣時預購20~30杯,不失為一個省錢的好方法。 陷阱5:有優惠券搭個計程車也還好 上班快遲到、冬天下大雨或是夏天日頭恰炎炎,伸手一招、App一滑,計程車、Uber就來。我從開始認真存錢起,就再也沒搭過計程車,我寧願早點出門、保留緩衝時間,也不會考慮計程車。 常見的交通方式比一比: Ubike:台北市的Ubike30分鐘內只要5元,還可以運動瘦身,但缺點是區域限制。 公車、捷運:單趟約20~50元,中遠程可到百元,有轉乘優惠可搭配。 計程車、Uber:單趟約75元起。 搭公車、捷運可以做很多零碎的事,甚至還能看YouTube教育短片、看文章,在這半小時車程中,也能學到一些小知識。 陷阱6:預先買好商品券,不只以後用得到也更划算 有價證券拿到了就要盡快使用,就算是號稱無使用期限的票券,你也已經把現金付給店家,讓店家賺利息。無論是健身房、按摩券、美容課程,都不宜一次買太多。購買有價證券應評估自己的使用頻率,依照自己是天天使用,還是偶爾用來決定預算。 高頻率使用:每天使用,或每週至少使用3次。 低頻率使用:每周1次,或每月1次。 有些固定支出(如月租、保險、訂閱費用等),很容易被我們忽略,將每個月的付出視其為理所當然。隨著時間累積,你要付出的成本很可能會越來越高。 建議:定期檢查自己的固定開銷,評估其是否真的必要。如果不需要,就試著找到其他替代方案,或停止相應的支出。 陷阱7:忘記帶購物袋,花2元買塑膠袋沒關係 一個塑膠袋才2元,花得不痛不癢。但低利息時代,銀行連給1元都斤斤計較,老闆更不一定每年加薪。就算是2塊錢的塑膠袋也會積少成多。 不要小看破財陷阱! 認真釐清讓你破財的問題後,請開始學記帳,一定可以幫你省下一些冤枉錢。 現在每年通貨膨脹約3%、銀行利息幾乎等於0%,薪水若沒有每年加薪,或是加薪不到3%,就幾乎等於收入縮水。每個人都應該要嚴肅檢視自己的薪水,搞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並好好建立自己的財務規劃。 *本文獲「W.H.」授權轉載,原文1、原文2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1.25
財經 月配息ETF,為什麼絕對不是小資族加薪的好選擇? 每隔一段時間,台灣的股民總會流行起某些風潮,而這些風潮大多跟配息脫不了關係。遙想「古早」的年代,電信三雄、中鋼是股民們最愛的配息標的。後來改成流行存金融股,理由是金融股大到不能倒,又是特許行業,每年會有穩定的配息。 現在,這股風潮改吹到ETF了。自從國泰投信推出季配息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大受市場歡迎。接著,為了提高配息頻率,許多理財YouTuber教大家自組月配息的ETF組合:購買3檔在不同月份季配息的ETF,就可以組成月月配的ETF投資組合。 當時我就預言,月配息的ETF遲早會出現。果不其然,在今(2024)年的3月,元大推出主打月配息的ETF,再加上以10元的低價發行,「感覺」比較便宜,募集時火熱到金管會都出面關切。 多年不見的朋友小花,在臉書私訊問我,他想把定存解掉去申購這檔ETF,這樣做到底好不好? 身為顧問,當然沒有辦法直接回答小花的問題,尤其對多數人來說,「好不好」的定義是「短期能不能夠賺錢?」那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大概也只有上帝可以回答。 月配息=每月加薪?其實是迷思 月配息真的這麼好嗎?為什麼投資人如此熱衷?這其實是人類的本能,因為人是討厭損失、規避風險的動物,會傾向先拿到獲利,所以當手中的股票有賺錢時,會想要落袋為安。配息也是一樣的概念,即使知道錢只是從左邊口袋拿出來,放到右邊口袋,還是可以產生心理的安定感。 再者,因為增加收益平準金的機制,讓這類季配息、月配息ETF,可以穩定的每季,甚至每月配息,對於投資人來說,就產生相當高的吸引力,讓人有「每月加薪」的美好錯覺。 最後,當報紙新聞、各大網紅、朋友同事都這樣做,就會更加強化,導致一窩蜂的現象。若是不想被新聞媒體搞得暈頭轉向,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理財的目的,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我先向小花說明這件事,但是明顯感覺的到,他不是很想聽⋯⋯。 為何這些ETF可以穩定配息? 不過,你是否會好奇,台股除息旺季都在6∼9月,這些季配型、月配型ETF是怎麼辦到穩定配息的? 事實上,這些「遊戲規則」都清楚的寫在公開說明書裡,只是公開說明書通常多達上百頁,當中又穿插許多專有名詞,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就像六法全書一樣,每一個字都看得懂,但是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 以下節錄國泰ESG永續高股息ETF的公開說明書: 也就是說,基金公司完全可以決定分配金額。所以,只要「去年」領到的股利不要一次發完,而是分次逐季慢慢發,就可以達到穩定配息的效果。 這樣的做法,大家可能都曾經在成語故事裡看過,我稍稍做些改編:有一群猴子,每天早上都可以領到主人的4顆果子。後來,主人改成每天早、午、晚、宵夜各發一顆,本來午餐、晚餐、宵夜都要餓肚子的猴子,就開心到暴動。 高配息≠高報酬 由於許多高配息ETF的成立時間不長,我們就拿老牌的高息ETF0056,來跟市值加權的0050比較: 雖然0056的波動(標準差)確實比0050小,但是在5、10年的報酬率也輸給0050。再進一步看衡量風險/報酬比率的夏普比率(編按:或稱夏普指數,指投資者承受每一單位風險所得到的報酬),10年下來,0050的0.80是遠優於0056的0.60。也就是說,0056雖然波動較低,但是相對損失的報酬率更多。所以,配發較高的股息,並不代表較高的報酬率! 再者,為了拿到配息,我們還必須多負擔一些成本,例如: 匯費:每筆15元,配息頻率增加的話,累積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健保補充費:每筆配息如果超過2萬元,就要課2.11%的健保補充費。 所得稅:股利的可扣抵稅率為8.5%,所以如果所得稅率高於12%,領越多股息,隔年就要補繳越多所得稅。 配息不是不好,而是要回歸理財的目的 任何金融商品都有其特性,沒有絕對的好與壞,而是要依理財的目的來選擇。舉例來說,如果是一位沒有固定收入的退休族,透過配息來支應每月生活開銷,只要充分了解上述的配息成本以及ETF的投資內容,那麼這樣的選擇或許是可行的。 反過來說,對一位還在累積資產的年輕人,每月生活開銷由自身的薪資收入來支應,所以拿到的配息仍然是要再投資,此時拿到配息不僅要多花成本,還要再多花時間把配息投入新的標的,相對就不是一件有效率的事。 當然,要如何衡量這些ETF的績效表現,而不是單單只看配息率、報酬率,對投資人來說可能又是一件更困難的事了。若只著眼於配息,忽略自己的理財目的、現況,甚至沒有好好做功課,研究ETF的投資方式,最終結果往往就會不如預期。 通完電話後,小花簡單跟我道了謝,至於後續如何,我暫時沒有下回可以分曉了。 【思考練習】 你曾經購買過股票或是基金嗎?是否曾經看過公司的年報,或是基金的公開說明書呢? 在選擇ETF時,除了配息率外,還有哪些指標是值得關注的? *本文摘選自幸福文化《頂尖財務顧問的48堂財商素養課》 {DS_BOX_38642}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湯明潔 ... 2024.12.07
國際 每月多賺5萬元!美國薪水族斜槓新招:投資自動販賣機 你以為日本是全世界擁有最多自動販賣機的國家嗎?事實上,美國才是販賣機數量第一大國!而且在通膨籠罩下,甚至成為不少人增加被動收入的來源。 軟體服務公司Linkitsoft研究指出,美國估計擁有500萬台自動販賣機,在2023年排名世界第一。 而這些自動販賣機,正支持著不少美國人的財富夢。 美國薪水族用自動販賣機「創業」 《華爾街日報》指出,一些認為自己薪水不足以維持生計的美國人,把用自動販賣幾販售洋芋片、汽水當成副業,甚至還有人把正職辭掉專心投入。 他們的創業成本低,而且商業模式相當簡單:只要花1500美元(約新台幣4萬7千元)購入一台二手販賣機,從好市多進洋芋片和汽水後,收取100%加價。 但產業競爭也很激烈。 根據全美販賣機協會統計,該產業規模約182億美元,但經營者中超過一半,每年收入不到100萬美元,多半都是兼職。 儘管如此,透過販賣機追尋財務自由的概念,卻在社群媒體上成為熱門話題。 用自動販賣機達成「財富自由」? 社群媒體管理平台Sprinklr統計,2019年至2023年間,貼文、評論提到「被動收入」、「販賣機」,在X就增加3倍以上,Instagram更達6倍。 不少網紅是造成這股風潮的推手,如在YouTube擁有50萬訂閱的伊巴尼茲(Jamie Ibanez)。 來自德州,只有23歲的他,竟已擁有51台販賣機。他常將補貨、收取利潤過程拍成影片,並告訴觀眾,只要勤奮且夠幸運,任何人都可循此模式致富。 30歲的卡車司機史密斯(Rob Smith),發現他的日常工作收入無法供他買房,也選擇成為販賣機斜槓經營者。原因是他曾目睹一位同事在工作中抱怨一台販賣機故障,卻還是乖乖投入2美元,「我當時就想,一定要儘快得到一台販賣機,」他說。 他先花4000美元買了第一台販賣機、信用卡刷卡機、一輛載滿零食和飲料的卡車,而後又陸續買進第二、第三台販賣機。 為了營運這三台販賣機,他每週只多花3到5小時,每月卻可多賺進1500美元收入,扣除成本後,利潤仍有約750美元。 但過程遠比他想像更艱難。 靠販賣機賺錢的風險:飲料賣不掉 美國融資公司Nav指出,利用販賣機賣汽水,往往是最有利可圖,但史密斯卻踢到鐵板。在線上論壇網友建議下,他把一台販賣機裝滿柳橙口味汽水,但卻沒賣出半罐,最後他只能和家人硬把3打汽水喝掉。 儘管不是每一款商品都在販賣機熱賣,而且和日本、台灣相比,美國販賣機產業不僅技術較落後,提供品項也較少。市調公司Spherical Insights卻指出,從2021至2030年,美國販賣機產業複合年均成長率將達10.1%。 相較之下,日本販賣機市場相對飽和,從2023年至2033年複合年均成長率僅6.97%。 為了趁這波浪潮獲利,一些有經驗的販賣機經營者開始開課傳授專業知識,一堂課就要300美元。 維吉尼亞大學媒體研究教授思沃茲(Lana Swartz)則表示,有時候線上輔導課程的銷售,可能比光靠販賣機賺錢更有利可圖。但她也提醒,「線上論壇中有個笑話是,如果有人對某個商業模式開課,代表要當做副業,早已過度飽和了。」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領英、Spherical Insights 核稿編輯:吳和懋責任編輯:林易萱 ... 2024.03.16
財經 2025收入多少免報稅?單身小資族要低於「這個數」 財政部11月28日公告,民國113年2024年每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調高至新台幣21萬元,調升幅度8000元;調高基本生活所需費用金額,預估適用戶數約208萬戶,增加減稅利益26億元。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自106年2017年底上路,保障國家不可對民眾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簡稱基本生活費)課稅,標準是依行政院主計總處最近一年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計算。 財政部以此設算113年每人基本生活費用,調升至21萬元,比前一年度的20.2萬元,再增加8000元,將於114年2025年5月申報綜所稅時適用。 同時,由於物價漲幅達到調整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與特別扣除額等門檻,民眾明年5月申報今年所得時,免稅額將調高5000元、至9.7萬元;標準扣除額調高7000元、至13.1萬元,有配偶者則是調升至26.2萬元;薪資特別扣除額調高1.1萬元、至21.8萬元,意味民眾可免稅或扣除課稅的金額提高。(編按:2025年單身族免稅門檻44.6萬。) 為計算基本生活所需費用在綜所稅計算時,是否有被保障,財政部有一套對應公式,如果對應公式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合計數,低於「21萬元×申報戶內人數」金額,就可在報稅時,增加減除差額,以完整保障納稅人權益。 所謂對應公式,則為「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長期照顧、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減稅利多引擎同步驅動之下,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楊建華舉例,以育有2名就讀大學子女的雙薪4口之家來說,若綜合所得總額140萬元(利息所得1萬元),報稅時,除免稅額38.8萬元(9.7萬元×4)、標準扣除額26.2萬元、薪資特別扣除額43.6萬元(21.8萬元×2)、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5萬元(2.5萬元×2)、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1萬元,可再扣除基本生活費差額13萬元。 楊建華表示,以稅率5%初估,此家庭可因納保法保障基本生活費不可課稅的制度,省稅6500元。 財政部指出,113年度調高基本生活所需費用金額,預估適用戶數約208萬戶,增加減稅利益26億元;調高113年度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及課稅級距金額,這部分可增加減稅利益217億元,兩者合計增加減稅利益243億元,民眾於114年5月申報113年度綜合所得稅時適用。 責任編輯:陳瑋鴻 ...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