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大國博弈下的必修課:再見平穩時代 近年十分轟動且改編成動漫及電影的星際科幻小說《三體》,描述外太空高等文明三體人為求生存入侵地球的故事。 三體人的星球處在三顆軌跡難以預測的恆星間,就像被三個忽遠忽近的太陽包圍,極度的酷寒或毀滅性的炙熱隨機發生,三體文明就是在這極其嚴苛環境的淬煉中誕生。 自冷戰尾聲至疫情前,受惠於全球化與和平紅利,我們生活在一個運作穩定、有規律的環境中,享受了40多年相對平穩的時光。其間地緣政治、總體經濟及科技或有波動,但都是漸進式的改變,不太影響彼此的軌跡,也都不足以造成整體局勢突然的劇變。 然而一群鐵鏽帶工人的選票、一場半世紀少見的通膨,加上影響力如核子彈一般的新科技——AI,似乎告訴我們世界從此不同了。 2016年,因全球化而沒落的鐵鏽帶選民將川普送進白宮,導致中美衝突白熱化、而後新冠疫情、俄烏戰爭與以哈衝突、停滯性通膨與能源危機,急速擴表後又縮表等挑戰接連到來,世界不再是平的。 地緣政治、總體經濟、新科技就如圍繞人類的三顆飄忽不定的恆星,讓我們進入充滿不確定性的「三體世界」,並為CEO帶來前所未見的考驗。 無論是哪個國家或公司,都無法免於政治、經濟、科技三挑戰。CEO們須即時轉換觀念因應新局。 地緣政治》世界分化成主軸 過去40多年來,就只有一顆超巨星——美國,其他國家像是繞著美國轉的行星。但進入21世紀後,新形成的恆星中國越來越熾熱,形成兩強相爭格局。 近來俄烏戰爭則讓局面變得更複雜,中俄聯手形成陸權集團,與美國為首的海權集團抗衡,引發美國強烈危機感,欲以停止全球化為代價阻止中國崛起,世界各地的人事物因而開始「大分化」,在兩大陣營的引力拉鋸之下一分為二。 在《三體》中,宇宙中最大的禁忌是對其他文明發送訊息,暴露自己所在座標,很可能招致外來文明入侵,甚至被滅絕,這和科學家霍金的警告雷同。 中國在國力壯大後,頻頻向國際社會宣揚「中國夢」,美國不可能充耳不聞,更不會坐視不管。因為兩方都有非贏不可的原因,21世紀未來的20年,將是美中全面新冷戰時代,成為世界局勢的主軸。 而貿易、貨幣、產業、能源,與科技面的AI、元宇宙、區塊鏈都是這兩強「超限戰」的新戰場,攻守激烈不亞於傳統熱戰,國際趨勢詭譎莫測。 總體經濟》數位貨幣雙面刃 歷史上這種國際霸權爭奪多半以零和告終,中國領導人早該看一看《三體》這本2006年開始連載的中國科幻小說,引以為鑑。 惡性通膨曾發生於一戰後的德國威瑪共和時期,法國大革命則因貧富懸殊而起。歷史上,這2個代表總體經濟失衡的病徵,在40幾年的全球大平穩時期後,同時再度出現,猶如天象預言著動盪即將到來。 為了維持全球化大平穩時代的低利率、低通膨、低成本常態,過去40多年,每碰上金融危機,各國政府在貨幣及財政政策面下的藥一次比一次重,積藥成毒,導致國際總體經濟壓力爆表,債務利率與股債估值被推上歷史高峰。 三體世界中,高利率、強美元、高壁壘如影隨行,經濟猶如膨脹過度而隨時會被自己重量壓垮的紅巨星。在這張力最大的時刻,如雙面刃般的央行數位貨幣,可能是穩定金融系統的新科技,也可能是地緣政治中的特洛伊木馬。 國際金融從1944年布列敦森林金本位體系,演變到1973年至今的石油美元體系,遊戲規則都是以美國為經濟體系共主制定的,美元系統則成為制裁敵人的常用武器。 但自2014年起的俄烏衝突,俄國面臨多國強力制裁仍能存活,加上中國推動人民幣計價交易及增加黃金儲備,顯示中俄與盟友們早開始建立強韌的經濟防線,為「貨幣戰」做準備。 1970年代以來維持的國際經貿秩序——東亞生產、美國埋單的「特里芬結構」也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變質。 貿易順差突破新高之際,中俄卻沒拿賺來的美元去支持美債;美國看到全球化被對手利用,而自己拿到的好處越來越少,為了國家安全,也必須不顧成本地推動在地生產,重建工業產能與供應鏈韌性。 總體經濟與地緣政治2顆恆星相互牽引,日月星辰不安於位,三體世界中的經商環境瀰漫不確定性。 無常世界,是千古以來的正常世界,過去的大平穩時代,實際上是歷史上曇花一現的反常。 新科技》AI即國力時代到來 亂世創造了新科技,新科技也創造了亂世。就如二次大戰出現的原子彈、電腦、飛彈與噴射機,近年來AI、元宇宙與比特幣網路等曠世科技迅猛發展,同時帶來難以預估的機會及隱憂。 新的科技落差已經出現,舊的貧富差距卻未能解決,為未來社會增添龐大變數。 其中,AI對於這個三體世界、甚至人類命運的影響將尤其深遠。 毫無疑問,已經有部分AI突破了「圖靈界線」,達到難以分辨AI與人的境界,這顆科技新星將大幅改變人類生活形態與經濟模式,而AI超人類的分析判斷能力,將讓它成為未來地緣政治兵家必爭之地。 AI將改寫人類的社會規則,重新詮釋我們所認知的宇宙,並改變身為人類的意義,是集最大破壞力與可能性於一身的大爆炸(Big Bang)。 小說中三體文明入侵地球前,先派出尖兵剷除地球上所有頂尖科學家。而在現實世界中,美國發動對中國的科技大戰時,先針對晶片與人才2大關鍵,採取堅壁清野策略,就是因為科技這顆恆星引力,足以改變經濟與地緣政治上的戰略平衡。 3大引力牽動新時代方向 對習慣於大平穩時代的我們而言,政經科技趨勢只是媒體上的報導或電影中的劇情,對生活與工作影響不大。 然而這些巨大的壓力互相摩擦推擠,累積到一個臨界點,就一定會發生大地震,震波將我們從平穩的地球拋入「三體世界」。 地緣政治、總體經濟與新科技相互交織成陌生艱鉅的考驗,衝擊與機遇接連而來,就如三體人無法預測3個太陽的運行軌道,人類的世界將更加變幻莫測。 每個國家、每家企業,甚至每個人,都會被籠罩在這巨大引力的影響之下,無法置身事外,只能共同面對。 {DS_BOX_36805} 更多好書 請上商周.COM: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ookshop ... 2024.01.18
財經 創34年新低、變最投機貨幣!日圓跳水幕後美日大博弈 近期全球最令人驚訝的貨幣,當屬日圓。 四月底,日本全國在享受一年一度的黃金週假期、該國交易市場處於休市狀態的同時,日圓一度貶破1美元兌160價位,刷新34年以來新低。 這個震央來自外匯市場的突襲,事前並非毫無徵兆。 根據彭博與瑞銀統計,截至四月二十九日,市場的日圓空頭部位,已累計達到二○○七年以來的新高點,顯示投資人對日圓後市的極度不信任。 圖表製作者:陳慶徽 美、日央行不敢妄動利率「日圓從最無聊貨幣,變最投機貨幣」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稱,該日是二○一六年十一月以來,日圓現貨交易活動最繁忙的一天。彭博更形容,日圓已經從「世界上最無聊的貨幣」變成「全球投機情緒最濃厚的貨幣」。 面對市場中空軍的壓境,日圓在觸及1美元兌160價位後,隨即回穩,最高回升至153日圓左右。 彭博與各大金融機構都推測,這背後是日本央行(以下簡稱日銀)終於出手,動用上兆日圓的資金進場阻貶,才短暫遏止了空方的氣焰。 「其實(美元兌日圓)超過155的價位,我們都覺得是(日圓)超貶的水準。」星展台灣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直言,見到日圓觸碰160價位,是多數人都始料未及的狀況。 為何,日本三月才正式藉由升息結束長達八年的負利率政策,理當要隨美國與主流央行踏上升息步伐、向上攀升的日圓,此時卻逆向走貶? 經過二○二二全年美國聯準會(Fed)的一連串暴力升息,此時美、日間的央行基準利率水準相差超過五個百分點,這樣的利差,是促使資金不斷從日本境內往外流出的原動力。 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學家劉培乾指出,該利差所吸引的對象,不只是需要活化的日本資產金融機構,更包含原本就偏好高收益率投資標的的日本個人投資者。資金持續自日本向外流,使得日本持續穩坐美國國債境外最大持有者的寶座。 不過,距離上一次Fed升息,已經過去九個月,這段時間日本也曾升息過一次,若空單的狙擊,是推倒日圓觸及160價位的最後一塊骨牌,那麼開啟這一連串日圓趨貶連鎖效應的致命因素,則是源自美、日兩大國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猶疑不定,沒人敢動利率。 先看美國,截至四月底,市場對聯準會今年降息幅度的預期,從年初的六碼至七碼(編按:一碼為0.25個百分點),已縮小至不足兩碼,一來一回,縮水了超過六成,差了約一個百分點。 這其中的轉折點,在於美國第一季通膨率,連續三個月的數值都超越市場預期,通膨降溫降得不夠快,讓聯準會一直不敢打出降息這張牌。怕太快降息,通膨將再起。 根據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五月初的最新談話指出,最新的通膨數據,顯然無法帶給聯準會官員足夠信心,使得投資人期待已久的降息政策,看起來遙遙無期。 日銀為何升息一次就停手?基本面不改善,「再多干預都只是浪費」 同樣遲遲不給市場正面回應的,還有日銀。儘管早在三月就藉由升息結束了負利率,但其實日銀還沒有準備好,立刻比照Fed連續升息,縮短日、美間的利差,讓日圓一路走強。 日本所面對的處境是,好不容易才剛走出通貨緊縮環境,看到通膨與經濟成長的火苗。如果太早啟動升息循環,因為高利率將壓抑企業借錢投資意願,一不小心,就可能撲滅這得來不易的經濟成長火苗。 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細看日銀針對二○二五財政年度的通膨率預估值,僅有1.9%,尚未跨越2%,且無法持續看到該數值跨越2%,日本經濟是否能長期維持成長、維持溫和通膨,仍是個未知數。 也因此,此時日銀選擇按兵不動,讓弱日圓帶動出口、提升經濟表現仍是日本政府第一首選。 前日銀官員、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熊野英生也指出,長期來看,日圓的疲弱,可能不會是暫時現象。 林雅慧補充,雖然四月底日銀可能已進場阻貶,但回顧歷史,日銀進場干預匯率,並非日圓貶勢反轉的保證。最終的反轉關鍵,仍要看基本面,也就是說,只有當美國Fed正式啟動降息,縮短美、日間利差,抑或是日本經濟成長正式步上正軌、薪資穩定成長、溫和通膨持續出現,否則再多的干預「都只是浪費(外匯存底)銀彈。」 不過,便宜日圓,也不是一張日銀可以無限發動的王牌卡,時間一拖長,經濟成長的良藥,也可能變質成毒藥。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點出,弱日圓可能連帶催生日本進口通膨升高,為該國進口商與人民帶來成本和消費上的壓力,成為日銀與日本財政省的潛在新麻煩。 這樣的麻煩,不只是政府要面對的經濟題,更是一道政治難題。 單看日本民眾手中的日圓,在過去四年半的時間裡,兌美元的價值就縮水了超過三成,貨幣貶值造成的購買力下滑與通膨壓力,是日本人此時親身體驗的日常。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社所做的調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所率領的內閣,在第一季的支持率連三成都不到,未來日本政府是否能持續對弱日圓視而不見,要考量的因素,除了總體經濟數據之外,還有民心。 這意味著,實務上日圓並不會無限趨貶。如瑞銀報告推測,日圓觸及160價位後就反轉回落,背後反映的就是該價位,恐怕是觸及了負責進行外匯干預任務的日本財務省內心的「痛苦門檻」,最終,才不得不出手,進場干預匯價。 日圓兌美元價值在過去4年半貶逾3成,吸引大批旅客因便宜日圓赴日旅遊;而持有日圓資產、消費力大受打擊的日本人,卻成最大受害者。圖為東京外幣兌換專門店。來源:法新社 強美元再起,三風險來了「不至於競貶,但的確是貨幣保衛戰!」 儘管兩大央行猶疑不定的原因各自不同,但不約而同的按兵不動,使強美元浪潮再起,不僅激勵了投資人短期押注日圓貶值,更帶動非美貨幣紛紛走貶,若此僵局持續,對於市場的副作用,可不只會出現在日本經濟。 第一大風險,就是中短期內,若美、日利差持續維持、兩國央行也無進一步的實際指引,可預期這段時間市場的波動性將更大。 林啟超提醒,現在的Fed遲遲無法對外給出具體的前瞻指引,這有可能部分影響他們未來發言對市場的影響力,進而使Fed更難控制市場對通膨的預期,使市場出現更多動盪。 其次,就是強美元背景下,非美貨幣國家進出口的競爭力版圖更迭。 眾所皆知,弱勢的貨幣,有助於國家的出口表現,日圓此時的疲弱,就給了日本出口在匯價上的競爭優勢,也給予韓國、台灣等亞洲鄰國在外貿上更多壓力。 圖表製作者:陳慶徽 圖表製作者:陳慶徽 「不至於是(各國央行相互)競貶,但的確是貨幣保衛戰。」渣打銀行財富管理投資策略部主管劉家豪分析,儘管貶值可以帶來外貿優勢,但同時也會產生輸入性通膨壓力。對於今年陸續要舉行選舉的亞洲出口國央行,如何保持自身匯率穩定,會是一大挑戰。 三月底,台灣央行意外升息,跌破市場眼鏡,央行總裁楊金龍指出該舉動是因看到國內物價上漲、加上未來電價有機會調漲,為了控制台灣的通膨預期,所祭出的預防性升息。 以台灣公司來講,出口商便可能需要面對來自日本同業的匯價競爭;而進口商,則要開始預防因強美元衍生的短期進口成本升高問題。 對於新興市場,這又將延伸出第三層風險:資金再次外流。 就在日圓貶至160價位的前一週,印尼央行也意外升息,使該國基準利率來到近七年來新高點。 劉家豪表示,印尼央行此舉,目的除了壓抑通膨,另一方面,也由於東南亞新興市場國家,往往具備較高的外債比例,而這些外債又都是以美元計價,當美元更為強勢,使本國貨幣走弱,意味著國家償債壓力將更沉重,升息有助於防止資金因此外流。 劉培乾認為,在最極端的情境下,若這些國家未來的通膨遲遲無法降溫,各國央行甚至有可能被迫重啟升息循環,反倒對經濟成長造成打擊。 往後來看,劉家豪提醒,檯面上外債比例較高的新興市場國是投資人必須留意的。當資金外流成為壓力,通膨隱患再度浮現時,這些國家會出現較大風險。 而這個極端情境,也有機會發生在美國。在這輪升息循環中,多數經濟學家都曾預測,美國在高利率的影響下,經濟會短暫陷入衰退。 市場恐躲不掉短期劇烈波動「這個夏天,可能是非常躁動的夏天」 不過,時至今日,該情境都尚未發生,但尚未發生,不等於絕對不會發生。 單看總經數據,反映產業景氣風向球的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在四月回落到榮枯線以下;同月的非農就業新增人數數據,更是今年以來首度低於市場預期;再加上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最新財報顯示,第一季美國同店銷售額衰退了3%,諸多證據,似乎都反映了該國經濟並非只有好消息。 「現在大家有點懷疑美國經濟會不太行。」元大投顧首席分析師顏承暉直言,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也是此時投資人要留意的可能情境之一。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北亞首席投資總監何偉華表示,若該情境發生,像是商業不動產領域,以及貸款較多、資產負債表品質欠佳的公司,就是投資人要注意的對象。 邁入二○二四年年中,在全球經濟體都受美國利率政策與日圓匯價牽動的此時此刻,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不論是哪一種情境,短期的市場劇烈波動,似乎都難以避免。 「這個夏天,可能是個非常躁動的夏天。」劉培乾如此形容接下來潛在的市場波動風險。 在美、日央行遊戲中,各國政府如何最大化降低對國家外貿與匯率的衝擊?投資人又該如何化險為夷?唯有時刻關注這兩大央行的動態,才不會被市場波動反噬,成為犧牲者。 ... 2024.05.09
焦點 Uber Eats購併foodpanda衝擊全聯、家樂福,「外送恐變貴」掀零售連鎖效應 當未來只剩Uber Eats一家外送供應商,失去牽制的力量後,全聯將和Uber Eats展開一場新的博弈... 2024.05.23
國際 遠距工作終止浪潮,亞馬遜跟進!這招,竟是披著羊皮的「裁員狼」? 我們目睹的是一場勞資博弈:員工想要彈性和生活平衡,而且他們意志堅定;雇主則想要削減成本、應戰景氣衰退循環... 2024.09.26
管理 金牛產品不再值錢,該果斷賣掉?兩專家辯論大宇「賣祖產」兩難 更不用說,台灣非博弈類的遊戲產業薪水是中等偏下,這導致會選擇進入遊戲產業的工程師,人數不夠多,「量」不多就很難催生出... 2024.06.20
焦點 最新!解密美國國會近800頁權威報告,劍指中國的「AI曼哈頓計畫」是什麼? 台商擔心「有多少大陸AI生意不能做」 大國博弈下的台灣:風險與機會並行 這帶給台灣的是,風險與機會並行...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