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點名

共有 1553 則相關文章

國際

彭博報導,全球人工智慧(AI)的未來日益取決於台灣,專家表示,台灣確實是推動全球AI的引擎,而全球正在見證ChatGPT時代的製造基地集中在台灣。 當鄭允錫(Jung Yoonseok,音譯)為他的AI晶片新創公司尋找組裝合作夥伴時,他幾乎可以選擇任何一個亞洲國家,包括他的祖國韓國。然而,他選擇了台灣,因為他認為台灣擁有無與倫比的人才、成本和效率優勢。 這位35歲的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畢業生說:「台灣很小,台北也很小,但在這個狹小的地區,一切都進展得超級快。」 輝達、微軟等全球AI領頭羊都仰賴台灣 鄭允錫與成千上萬仰賴台灣讓AI願景成真的企業、高階主管和企業家得出相同的結論。從輝達(Nvidia)、微軟(Microsoft)到研發ChatGPT的新創公司OpenAI,全球AI領頭羊正相繼轉向台灣業者製造晶片、建構伺服器和散熱設備。 這使得台灣股市成為過去一年中亞洲最熱門的主要股市,其中又以台積電和鴻海為首。對看漲者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全球正在見證ChatGPT時代的製造基地集中在台灣。這將使台灣成為AI蓬勃發展的主要受益者,也是AI發展速度和方向的關鍵要素。 根據報導,帕克策略顧問公司(Park Strategies)資深副總裁、前美國商務部官員金恩(Sean King)說:「台灣確實是推動AI發展的引擎。」 儘管地緣政治風險仍在,這是數十年來第一次,整個技術生產生態系統將不再以中國為中心,而是以台灣為中心,美中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也可能阻礙一些AI業者在中國生產硬體。 在英特爾(Intel)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競爭對手苦苦掙扎之際,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正在擴大其在晶片產業的領先地位,生產幾乎所有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台積電也是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眼中,唯一可以製造AI加速器的企業。 「台灣儼然是AI相關硬體的一站式商店」 報導指出,一些台灣企業也對全球AI發展至關重要,包括伺服器製造商廣達電腦、專攻電源與變壓系統的台達電和電腦散熱系統先驅奇鋐科技等。總體而言,台灣企業將在AI市場扮演要角,預計到2032年前,AI市場規模將增長到1.3兆美元。 近年來,美國對中國日益嚴厲的貿易制裁,迫使企業尋找替代生產地點,將中國從許多供應鏈中剔除。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這些限制措施實際上已使中國AI硬體產業邊緣化。 如今,最大雲端服務業者微軟、亞馬遜(Amazon)、Meta Platforms和Alphabet旗下的谷歌公司(Google)都使用台廠組裝伺服器,以期超越OpenAI的ChatGPT。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預測,全球AI系統和服務支出預計到2028年將翻倍,達到6320億美元。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說:「台灣儼然是AI相關硬體的一站式商店。」 美國矽谷晶片新創公司SambaNova Systems執行長羅德瑞戈.梁(Rodrigo Liang)說:「世界正處於AI引領風騷的時刻。許多公司將持續來到台灣,尋求這些技術。」 責任編輯:林思妍 ...

2024.11.01

財經

行政院全國科學技術會議16日上午登場,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受邀出席表示,台灣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占有舉足輕重地位,他分享日前與全球最有錢的企業家聊天,均認為多功能機器人是重要發展方向。魏哲家並指出,台灣可積極布局無人機。 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為期3天,16日上午登場,總統賴清德親自出席,魏哲家受邀引言。魏哲家表示,受邀出席「有一點緊張」,因為總統蒞臨現場,他很榮幸擔任引言人,但坦白很好奇為什麼被邀請。 魏哲家說,「我只是知道怎麼經營半導體」,別誤會只要是台積電董事長,就是學問好、見識廣,不過若是姓張(意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不一樣的姓,就會有不一樣的表現。語畢,全場會心一笑。 魏哲家表示,總統以智慧創新、民主韌性、打造均衡台灣,科技會議聚焦智慧科技、創新經濟、均衡社會、淨零永續等4大主軸,他用最近2個月的經驗與現場貴賓分享。 魏哲家說,由於工作關係,近日與客戶很多互動,這2個月聽客戶對未來計畫和期待,命題都是AI應用。 魏哲家表示,台灣可以利用AI優勢,台灣在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封裝測試、資料中心等技術具有優勢,可大大讓台灣占有AI舉足輕重地位。 他指出,未來多功能機器人是重要發展方向,整合晶片、軟體、精密機械等技術,多功能機器人能在日常生活發揮效用。 魏哲家說,前幾天與全球最有錢的企業家聊天,他引述那位企業家談話內容,指多功能機器人是未來努力方向,而不是汽車,那位企業家只擔心沒有人供應晶片。魏哲家對那位企業家說,「不用緊張,只要付錢,晶片一定有」。 魏哲家表示,機器人與人類最大不同,就是機器人高度精準,整合晶片設計和軟體設計;他指出,台灣有這樣的人才與環境,在多功能機器人領域可舉足輕重。 魏哲家指出,除了多功能機器人,另一個台灣可以占有重要地位的是無人機產品。他表示,整合軟體和精密機械的無人機,發展無遠弗屆,未來甚至可以載人或載物體。 魏哲家表示,台積電積極使用AI技術節能減碳,優化使用水和其他資源,台積電用AI技術提高生產效益,每年可增加新台幣幾百億元利潤。 最後,魏哲家表示,台灣除了棒球打得好,「半導體產業也可以做得好」,期盼各界同心齊力,打造均衡台灣。 責任編輯:陳瑋鴻 ...

2024.12.17

財經

人工智慧(AI)近年掀起話題,以輝達(Nvidia)為首的AI概念股漲勢驚人,而專家看好,雲端企業軟體巨頭Salesforce和叫車巨頭Uber是兩大尚未漲多的AI潛力股。 美國知名財經網站霸榮(Barron`s)分析,在輝達等AI股飆升之際,CRM軟體龍頭Salesforce和叫車巨頭Uber是兩大尚未漲多的AI潛力股,面臨獲利了結賣壓的風險較低。 Salesforce因5月因營收不如預期而走低,目前相較歷史高點約回檔16%,但分析師認為,其企業軟體深具優勢,年營收至2027年前可望以低雙位數步調成長、超越500億美元。而薪資、營銷費用等支出的成長幅度預料沒那麼高,代表公司將能在不增加支出的情況下向現有客戶出售更多產品。 分析師也看好,Salesforce的利潤將能持續成長,年度每股盈餘至2027年前可望成長至14.56美元,估值還有成長空間。 Salesforce自2023年即開始將AI整合至旗下雲端服務以及Slack、Tableau和MuleSoft等平台。 叫車服務巨頭Uber的潛力也值得期待,分析師看好,Uber未來3年的獲利將以每年63%的步調成長、使每股盈餘成長至3.75美元,叫車服務和外送服務在全球的勢力均日益擴大。 Uber也善用AI分析消費者的喜好口味和最佳路徑,叫車和外送服務的市佔率都不斷提升。而Uber的行政和營銷開支預料也不會有太大的成長。 無獨有偶,德銀(Deutsche Bank)近期也將Uber列入投資首選清單,將目標價一舉調升至95美元,看好其核心業務成長強勁、Uber One會員計劃成功吸引消費者更頻繁使用其服務。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責任編輯:倪旻勤 ...

2024.07.09

國際

有「避險基金天王」稱號、全球規模最大避險基金橋水(Bridgewater)的聯合創辦人達利歐(Ray Dalio)週三在新加坡舉行的米爾肯研究院亞洲峰會上,點出將形塑全球經濟發展的五大力量。 1、債務:達利歐擔心美國要如何管理巨額債務。聯準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23年來最高水準,聯邦政府為了償債,今年來光利息就花了1.049兆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30%,今年全年預計要支付1.158兆美元。他向與會者拋出具急迫性的問題:「在作為一個人的負債或另一個人的資產時,價值何在?作為財富儲存手段又有何表現?」 2、國內秩序:在美國大選前,他提及與美國政治相關的國內秩序問題。他說,「由於財富和價值的巨大差距,左翼和右翼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分歧,連政權有序交接都遭到質疑」。 3、強權衝突:他的第三項顧慮是地緣政治,主要是美中關係,這被南海海域爭端、台灣政治地位,以及經濟關稅議題等一連串持續進行的緊張局勢所主導。他指出,「對戰爭的恐懼」很可能發揮作用,以相互保證毀滅來避免戰爭爆發,但這種不穩定狀態會導致混亂無序的局面。達利歐沒點明引爆戰爭的導火線。 4、大自然的力量:在歷史上,大自然的不可抗力量對人類和社會的威脅比戰爭更大,「大自然的作為、旱澇和疫情讓更多人送命,也是海內外䄮序改變的重要成因」。達利歐強調,氣候變遷的代價會日益增加。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的資料,氣溫每上升1°C就可能導致全球GDP下降12%。 5、科技:這位億萬富豪說,如果能採用並適當投資,科技會「非常棒」,生產力將能獲得潛在的巨大效益。科技可以產生獨角獸公司,這時能讓一小部分人的生活或財富得以改善。他更進一步表示,「誰贏得科技戰,就贏得軍事戰」。 ※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024.09.20

焦點

走進機器人視覺系統大廠所羅門的內湖總部展示間,我們先看到一雙左右對望、近到能互比腕力的機器手臂,在搭載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晶片的視覺系統鏡頭協助判讀下,兩隻手臂同步作業時,就像能看到對方般,精準避開彼此動作,不需要停頓閃避,就能從一堆尺寸不一的金屬零件堆中,順暢、精準的依序挑出所需零件。 {DS_BOX_37603} 萬物AI的時代大門開啟,不是大廠就搶不到商機? 那可不一定,只要有技術底氣,又懂得借力大廠資源,就算是年營收僅數十億元的中小型台廠,一樣能成為資本市場追捧的新星,就像是股價兩個多月就漲逾三倍的AI飆股——所羅門。 所羅門去年營收僅約四十二億元,且今年前四個月營收仍較去年衰退逾一七%,在輝達的台灣夥伴當中,它的營運成績並不起眼。 但,今年三月中的GTC(繪圖處理器技術)大會上,這家小台廠的Logo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在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的演講簡報中,以斗大字幕秀出,讓所羅門搖身一變,成為輝達搶攻AI人型機器人商機的重要合作台廠。 所羅門董座談與黃仁勳合作關鍵:「他的好東西,也需要有人實踐才行」 這家從電子零組件通路商轉型的中小型台廠,究竟如何成為全球AI龍頭「台灣隊」的重要一員? 「他(黃仁勳)真的是台灣大使,很挺台灣,但除了愛台灣,他的好東西,也還是需要有人能幫他實踐出來才行。」所羅門董事長陳政隆接受商周獨家專訪時,透露自己能成為輝達戰友的關鍵原因。 意思是,輝達雖然是全球AI產業龍頭,主力產品是繪圖晶片及各種軟體平台,但它不握有製造,不可能靠自己發展出人型機器人等各式產品賣給客戶。 強大的晶片,必須倚賴它的各個夥伴,組裝成電腦、機器手臂,才能落地運作;而厲害的AI研發平台,也需要懂得運用的業者,願意針對各種場景,花時間落地驗證,才能發展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終端產品,並讓平台逐步累積經驗,越變越聰明。 所羅門所處的製造業自動化市場,雖然AI商機最龐大,但卻也最破碎,是幾乎每位客戶都有客製化需求的艱困戰場。 他們,無疑是輝達最迫切需要,能幫自家技術找出應用道路的拓荒者企業。 所以在「它有最好技術,我們有最豐富場景」的情況下,雙方一拍即合,約四年前,所羅門就開始接觸並導入AI龍頭戰友的軟體研發平台,從製造業、物流業等產業切入,一路合作模索AI應用至今。 但,如果只是坐擁多元場景,還不足以讓他們成為重要夥伴。它讓輝達垂青的另一個關鍵原因是,該公司創辦人陳健三與陳政隆這對父子,聯手跨入機器人產業,十年磨一劍,累積出的視覺技術底氣。 一家在台灣有組裝產線的日系車廠主管透露,陳政隆團隊早在二○一九年,就曾助其研發出汽車防水膠噴塗機器人,不只透過視覺系統輔助,還能在彎曲不平的車體間移動時,一直精準維持與車身距離兩公分的定位,完成全車噴塗作業。 而且,成本只要日廠的十分之一,效率也比日本產品好。「黃仁勳會找它(所羅門)合作,企業本身的實力肯定也是關鍵。」該車廠主管說。 曾只看見自己,做出零需求機器人改從使用者角度看,吸引國際大咖上門 其實,所羅門早年靠代理電子零組件起家,直到二○一三年,取得UR機器人台灣代理權,才進軍機器人產業,練兵過程可說是「屢敗屢戰」。但也在每一次踩坑的過程中學習與累積,讓包含機器人在內的智動化產品,如今成為占年營收比率達二四%、僅次於機電的第二大事業群。 他們最深刻的心得是:不要為了機器人而機器人。 圖表製作者:林洧楨 二○一八年,該公司推出能綁鞋帶的機械手臂,這是連許多國際大廠都做不到的事,讓市場譁然。 但很少人知道這個故事最後的結局卻是:從來沒有任何一家鞋廠願意掏錢買這套系統。 因為當時,他們犯了製造業轉型時,常見的錯誤。不是看見市場真正的痛點,而是從「解決自己以為是問題的問題」做起。 當時所羅門想,機器人生意,就是用機器來替代人做的事情。而鞋廠裡大量的時間跟人力都在做什麼?答案是替新鞋繫上鞋帶。所以他們砸資源、砸時間拚出這台機器人,結合視覺辨識,不到四十秒能綁好一雙鞋。 可是一趟越南鞋廠考察給了他們當頭棒喝,因為工資低廉的越南工人熟能生巧,平均不到二十八秒就能綁好鞋帶,性價比遠勝機器人。 這讓團隊驚覺需求的重要性,改變策略:先看需求,再決定往哪走。結果,同樣是鞋廠自動化,他們發現,在一些複雜的鞋底金屬件製程方面,確實有人力效率難以滿足的需求。如今,鎖定該領域的新產品,已獲得丹麥鞋廠ECCO的高球鞋鞋釘安裝機器人等訂單。 組建聯合國軍團,破解跨國溝通聯手輝達,創造技術與應用雙贏優勢 「不要為了機器人而機器人,要從User(使用者)的角度去看,才是對的。」陳政隆說。 而轉型過程中,為了做更多國際市場的生意,他們也開始調整員工的組成,即使是中小企業,也展現出聯合國軍團般的氣勢。 由於製造業的產線自動化,是極為破碎且需高度客製化的市場,各式各樣的場景與各國不同的使用習慣,讓該公司過去只用台灣人角度去理解外國人問題的經營模式行不通,不僅影響接單,連售後服務效率都受影響。 所羅門員工旁的螢幕,正是她AR眼鏡所見畫面,一目瞭然檢查配線狀況,這也是該公司與輝達都想搶攻的AI戰場。攝影者:楊文財 藏有輝達晶片的所羅門白底紅字攝影鏡頭,正是機器人效率提升的關鍵之一。攝影者:楊文財 為此,所羅門引進來台念書的海外留學生資源,逐步組建出一個涵蓋越南、尼加拉瓜、印度、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印尼、史瓦帝尼等十多國人才的聯合國軍團。再依條件培養成研發、業務、客服等類型人才,「以洋制洋」,在客服員工口中,很多過去因溝通卡關至少一週以上的維修問題,現在一天就能找對病因,解決問題。 「它(所羅門)是很任勞任怨,滿站在客戶立場,做客製化服務滿強的。」前述車廠主管觀察。 最後,是放下什麼都得自己來的習慣,學會借力更省力。 所羅門目前最引以為傲,長了眼睛跟腦袋、動作滑順的機械手臂,在過去,其實技術一度卡關。 陳政隆透露,過往,傳統視覺系統的鏡頭抓到資料後,需要丟到另一台桌上型電腦判讀再回傳,而且計算路徑不僅慢,還會有突然伸到對面,再反勾回來作業的怪動作,這是靠自家團隊努力多年都無法突破的門檻。 而輝達讓他學會的是,向外借力,找到對的平台或合作夥伴打群架,是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大關鍵。 因此,從疫情後,他們開始導入輝達的產品與系統,上述卡關的產品終於成功升級,一方面視覺系統可直接靠晶片運算判讀,不再需要另一台電腦從旁協助。 另一方面,運用新平台設計的產品,也能解決傳統路徑計算慢且不順的問題,讓戰力更升級,有能力挑戰強調多工、運算需求更高的人型機器人市場。 但這並非單方面受益。其實輝達藉由所羅門,也得到接觸更多元AI運用的資料,能讓其更快進入更多領域,像是所羅門正研發的AR(擴增實境)產品,隨著雙方合作,也會是一個新的AI落地運用市場,讓彼此能一加一大於二。 想搶萬物AI商機,中小台廠其實不需要妄自菲薄,只要善用自家能耐、看準機會,都有機會大展拳腳,「所有生成式AI,還是要有實體來生成,才有Data(資料),所有製造業,台灣都強,這就是台灣最大的優勢。」陳政隆說。 ...

2024.06.06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