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月薪3萬、25萬煩惱相同?從月薪爭議風波,看人生晉級關鍵 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以心理學家背景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他也得到相同結論,要獲得成功,在能力與努力外,需要運氣;出乎意料的是他繼續說... 2020.10.14
管理 1支3分鐘影片,締造99萬的觀看次數!從上班族到創立《一件襯衫》,創辦人的「人味原則」經營學 26歲的黃山料,2年前帶著200萬負債,逃離朝九晚五的工作,拋開失去熱情的生活。... 2019.01.18
職場 周末不休息把工作當生活、卻失去親情和老朋友...為了追求財務自由,先犧牲30年自由,值得嗎? 剛入夏的早晨, 7點50分,昨夜大雨傾盆,看著地上留下的雨痕, 發呆吃著早餐的我們,正在等著他們,他們是一群叫作「速蛙」的人,一群年齡將近30歲的大男生。 那年他們大學畢業,紛紛出了社會,各自進了自己的職場,做著不同的工作,經歷社會化的磨練,卻始終保有那份年輕的熱血,他們每到周末,總是聚在一起喝酒,即使聚少離多,各自經歷了再多,也比不上每週見面一次的摯友。 所以他們創業了。 這群熱血的男生,各式專長,有人繪畫、有人攝影、有人行銷、有人設計,各種專長集結起來,組了一個車隊,環島到台灣各地,接案做影音製作,拍攝紀錄片,5年了,他們沒賺多少錢,卻賺到了一份更加凝聚的友誼,也記錄自己生長的土地。 4輛摩托車陸續騎過來,太陽曬得正熱,我們窩在他們平日聚會的小閣樓,攝影師把器材架起來了,我們把訪談稿對完,他們一一地坐下,面對鏡頭十分羞澀,不約而同用笑掩飾緊張。 直到收音結束, 他們依然糾結:「 我剛剛是不是很不自然?」「超緊張的,第一次上鏡頭講話!」「你喝完酒話這麼多,應該先喝一下!」「昨晚喝到凌晨,講話都語無倫次了。」 正中午,太陽越曬越灼熱,我們離開小閣樓,跨上摩托車,他們的自信整個來了,揮別剛剛鏡頭前的尷尬,打檔,催油門,風吹著,及肩長髮飛揚,襯衫在陽光下飄逸,無拘無束,穿梭車陣中;和他們一塊待著,今天的台北,看起來自由自在。 「有思樂冰!」一位夥伴突然大喊了。 他們不顧一切地衝向了7-ELEVEN,我們立刻停了車,看著他們歡呼著,一個接著一個走進便利商店的自動門,兩點半的艷陽持續曬著,皮膚刺痛灼熱,汗水濕了髮根,我和攝影師對看了一眼,尷尬地笑了,絲毫不理解這份突如其來的快樂。 熱壞了,喝著思樂冰的我們,伴著便利商店的門鈴聲,冷氣透進濕熱的衣服,大夥兒一搭一唱的聊著。 我們追求的財務自由,得先花上30年的失去自由。 「那些厲害優秀的朋友,他們的夢想叫做『財務自由』,到了50歲,擁有被動收入,天天辛苦地追著世俗成就,活著的這一遭,80年的日子,好像在那個夢想到達以前,得先失去自由30年,把最年輕的、最有活力的日子,在刻苦耐勞裡度過。」 「等我財務自由了,我也老到沒時間、沒力氣自由了。」 「年輕的時候努力賺錢,想著老了要享受,直到真正老了之後,顫抖著手,拿著鈔票,把錢給別人用。」 「『年輕』哪是錢買得到的,如果財務自由了,發現有太多事情錯過,就這樣老了,這份孤單寂寞的財務自由,還值得嗎?」 「你可能找不到你喜歡的工作,但你一定能找到你喜歡的生活。」 「工作啊,剛剛好就好。」 一句接著一句,一搭一唱,我安靜地聽著。 原以為我一向忠於自己、活得十分自在,而在他們面前,不斷地回想自己每一個人生路口所做的選擇,許多「忙得焦頭爛額的深夜」、「無法喘息的周末假期」、「錯過的親情」、「失去的愛情」、「沒有參加的同學會」、「那些不再傳訊息的老朋友們」、「幾場來不及參與的婚禮」。 「每個成年人,都是越活越實際吧?」我心裡這樣安慰著自己,我的年紀比他們小,心思卻像個老人,價值觀倍感衝擊。 社會化的過程裡,我們一點點地失去了純粹;社會人士的友誼,總攙雜一些利益層面。 什麼時候開始的? 對周遭人群有了防備,交新朋友變成一種疲憊,把「真心」拿出來總覺得好累,無意義的社交讓我生活有些狼狽,身邊的朋友只教會了我「人言可畏」。 那年當上班族的日子,一整年裡,生活有七成以上的時間都待在公司,記憶裡的畫面,都圍繞在同一個辦公室裡,腦海裡浮現好多位「見過面,卻從未走進心裡的同事們」,他們的臉孔繞在我的腦海裡,工作的畫面我都記得,卻不記得他們的名字。 原來,當上班族的我們,如果把工作當作生活來過,天天加班,力爭上游,人生裡的畫面,我們的回憶,會變成這個樣子。 看著他們的友誼歷久不衰,甚至為了這份友誼,為了把所有人凝聚在一起,花上這樣多的力氣,去創業、去環島、去辦了許多次聚會,我陷入了深思,我也曾經有一群「青春時期的好友」吧? 只是,他們都去哪裡了? 「好喝嗎? 今年夏天的第一杯思樂冰!」他是4個人裡面最矮的,不到170公分,鬍碴滿面的男人,能穿環的地方都穿了,刺青滿身,他像個小朋友一樣,笑著問我。 「好喝。」我也對他笑了。 其實我覺得十分的普通,稱不上好喝,但看著他們快樂得忘了外面有多熱,忘了我們正在拍攝,忘了剛剛訪談的羞澀,忘了明天還得為了賺錢而辛苦忙碌著,我也就不好意思掃興了。 時至今日,我依舊不明白,為何一杯思樂冰可以如此快樂,只是面對人生,對於生活,我想是多了一種選擇:「活著啊,所要追求的,或許就是這些最簡單、最當下的快樂吧!」 {DS_BOX_23477} ... 2018.12.27
職場 從不會講半句英文、借錢買機票...到贏得倫敦時裝周首獎,台灣90後設計師體悟的人生現實 我寂寞慣了,連寂寞都不怕了,當然也不怕誰疏遠我了;我吃苦慣了,連辛苦都不怕了,靜靜的讓時間證明自己,這就夠了。這一天,我坐在書桌前,關上手機,開始準備一年後的比賽。這次,我想要追的,是世界冠軍。 一條路,踏上了。你越走,頭腦會越清晰,要是躊躇,不踏出那第一步,不走就永遠不知道它是對或錯。 日子好過了些,離開了陰暗潮濕的地下工作室,搬到了月租七千元的舊公寓四樓,自從房東一家人搬出國後,這裡成了他親戚們的倉庫,堆滿了廢棄物,舊電視、老式冰箱、古老的木製書架,雜亂得寸步難行,牆上掛滿有紀念意義的物件,全家福、結婚照、畢業證書。 他們清理出一個空間,約莫三坪,是我的房間;有了厚實的床墊,一張整潔的電腦桌,一個屬於自己的木製衣櫃,和一扇陽光每天下午三點能照進來的窗戶,沒有積水,沒有地下室裡的毒蟲和蛇鼠,原來,要活一個平凡的生活,得花這麼多力氣,這麼多時間,才有能力擁有。 我住了下來,擦拭了房裡沉積的灰塵,書架擺上這三年贏得的六座獎盃。在廢棄的倉庫裡,整理了一個屬於自己、能休憩的空間。 日子越來越近,剩下最後一個月的時間,「倫敦國際畢業生時裝周」就要比賽初選了。 設計系提供學生共用工作室,我們這群沒有私人工作室的窮學生,簇擁在工作室裡,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開放,不管你做不做得完,時間到就斷電,明天再來。 「誰也別想阻擋我完成作品!」我心裡暗自想著。 我偷偷學了開啟學校電源的方法,趁著管理員不注意,事先躲進廢棄的布堆,躲一個小時,待管理員清查完畢。他離開後,凌晨十二點,確認周遭空無一人,我再鑽出來,啟動電源,繼續上工,直到清晨五、六點,悄悄溜出工作室,回家睡覺,三個小時後,再回來繼續工作。 「你怎麼會在這裡?」管理員打開了門看到我,不禁驚惶失措地說,而我啞口無言,看著時間,已經過了早上八點 ,我太投入了,這二十多天,我習慣夜晚的潛伏,不再那麼戰戰兢兢了,忘了時間,忘了自己正在進行「小偷行為」。 「 可以不要跟學校呈報嗎? 我作品做不完, 只好偷偷來熬夜趕工。」我求著管理員,請他悄悄地放過我,他答應了,而接下來的日子,還得繼續趕工,我卻無處可去了。 學會了柔軟,學會了不要臉,學會了不擇手段,再怎麼卑微、挫敗,我得撐到站上舞台。 搬著器材,手推車運著作品,我走到室外廣場屋簷下,調整了廣場的聚光燈,晚上十一點,夜校學生人來人往,訝異的眼光,他們側目,他們嘖嘖稱奇,我靜靜地縫著衣服,直到天亮。 我入圍了倫敦國際畢業生時裝周。 四年前,看著前輩們一個個追著自己的夢想,自信地說出自己要追的未來,我不再啞口無言了,這天終於來了,接下來,要輪到我實踐自己了。 出發的前幾日,我收到消息:「學校不會有任何人陪同我前去。」我得要一個人,扛著滿載的兩大箱行李,到倫敦生活一段時間。 我開始擔心了,擔心的不是作品不夠好,而是將要到陌生的外語環境,從未經歷正規的英語教育,鄉下的英文課程,總是背背單字、考考試,我頂多在考卷上老老實實的填上ABCD,從小荒廢的口說能力,連自我介紹都記不起來。 借了一筆錢,十萬塊台幣,訂了機票,千辛萬苦到了現場進行彩排,我聯繫了當地留學的學姊,請她拯救我幾天。她蹺課,擔任我的翻譯,我們開始了倫敦時裝周的初體驗。 世界各地的鬼才菁英聚集在這裡,入圍者來自十四個國家的設計學院,連Alexander McQueen 剛出道時,也透過這個比賽奪冠、發跡,正式進入時尚產業;這裡充滿機會,和時尚產業的明日之星。 台下坐著Calvin Klein、Hugo Boss、義大利版VOGUE總編輯Franca Sozzani,和時尚產業的許多知名菁英,身邊的設計師們看見業界偶像,興奮不已,而我則是靜靜的坐著。 看著其他參賽者好大的陣仗,擁有自己的公關,到處要資源、攀關係、討好媒體,將他們的設計師,逐一介紹給現場的大咖認識,籌謀安排設計師的未來,他們掙機會、博感情。 設計師們只管認分的顧好作品,氣定神閒等待上場;而我淨是焦躁、不知所措,這一切來得太快了,我的能力根本還不夠,公關是什麼? 媒體發稿該怎麼做? 我知道我輸了,輸在不夠聰明,輸在沒有資源,輸在自己總是一個人,一個人做不了那麼多事情。 幸好,那些拚盡全力的籌備,沒有白費,我得到了冠軍。 走上台,從Franca Sozzani 手上接下獎盃,她靠上我的耳朵:「你是一個很有才華的設計師,期待你來歐洲工作。」 我硬是擠出幾個字:「謝謝妳。」回到旅館, 我感到很累、很累、很累、身心俱疲的累; 滑著手機,臉書上已經開始散播得獎的消息,台灣時間凌晨兩點半,我發了一張照片,是得獎後,在後台的合影。 恭賀的訊息一封接著一封,多到來不及回覆,留言和按讚數也超過了兩千人。一個里程碑的達成,我告訴自己,夠了,可以休息了。 原來得到世界冠軍,並不如想像中的感動,沒有終於達成目標的動容,沒有感動落淚,沒有讓我因此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憧憬。 我心裡有的,淨是對未來的茫然和惶恐。四年過去了,這些年拚盡全力,卻還是看不清未來的路,還是一個人摸索黑暗的路途,依舊是孤軍奮戰的活著,又回到了四年前的原點,我究竟該為了什麼而努力?我的未來該是什麼樣子? 一路的拚命追求,這就是我要的人生嗎?回台灣的路途,擠不出一點笑容。 我好需要一座燈塔。 {DS_BOX_23477} ... 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