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從一間區域醫院到生技創新火車頭,揭中國醫孵化3明星生醫股戰法 當今台灣再生醫療龍頭長聖生技、擁有最多AI醫材許可證的長佳智能,兩大指標業者都有著相同出身—中國醫藥大學及附設醫院體系... 2025.02.27
焦點 黃仁勳為何重押醫藥生技?從輝達投資地圖預測下個大勢 AI霸主輝達,對AI新創的投資,正來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輝達如今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半導體公司,營收屢創新高,光是二○二四年第三季就來到三百五十一億美元,年成長九四%。在滿手現金的狀況下,輝達積極投資背後不僅代表對未來商機的探詢,也是對全球AI生態系的扶持。 全球裁員,輝達反加大投資過去一年AI新創投資破十億美元 市調機構SP Global指出,二○二三年,在全球裁員頻傳、景氣不佳的狀況下,輝達針對AI新創的投資來到三十八家,和二○二二年相比家數暴增二八○%,來到歷史之最。 相較其他矽谷科技巨頭,Google母公司Alphabet二○二三年投資家數不到有二○二一年高峰一半。而根據《Crunchbase》報導,輝達至二○二四年九月,光AI新創投資額就已超過十億美元。 「輝達如今在投資新創這塊,非常積極。」聚達創投合夥人余東洛觀察。 攤開輝達最新完整統計的投資地圖,主要集中在三塊領域:包含AI基礎建設、創造工具和各產業垂直應用。 了解這份地圖,等於跟著黃仁勳的眼睛去看未來的機會與趨勢。 首先,AI的基礎建設包含開發大型語言模型、提供算力和半導體,主要與AI開發環境的建置有所關聯。 其次,則是通用型的AI應用,可視為創造工具,例如生成影像、文字或是程式碼。 以同時獲得輝達和超微(AMD)注資的Cohere為例,該公司業務是客製化企業專屬的AI文字模型,可用於文案撰寫,或支援內部對話機器人。 里程碑和輝達相似、買得起高階晶片讓他相信數位生物學是下個明星產業 第三塊,則是針對各個產業垂直領域。在各產業,如服裝產業、製造或金融業等,AI被視為一種技術,須結合該領域的專業知識,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但在這類別中,輝達卻高度關注生技醫療領域,投資集中在藥物開發。相較之下,製造及機器人領域的相關投資僅各一項。 為何輝達會在眾多垂直的選項中,特別看好藥物開發應用? 圖表製作者:邱品蓉 首先,這是黃仁勳眼中的下一個大勢。 《輝達之道》一書中透露,黃仁勳一直努力尋找誕生下一個明星的領域,讓輝達做好準備,能從中獲利。近年曾有學生請他預測,AI之後的下一個浪頭是什麼?他說:「毫無疑問,數位生物學是下一個焦點。」 黃仁勳認為今日的數位生物學與輝達發跡史的每一個重要里程碑都有相似之處。有了AI演算模型,能讓科學家更快速的用龐大算力輔助藥物研究,且用數位方式模擬結果,能改變過往新藥開發「不成功,便成仁」的產業困境。 另一個答案則很簡單,因為這群人買得起輝達的高階GPU。 輝達的AI晶片主打高階市場,動輒二、三十萬美元,並非所有的客戶都願意埋單。然而,對於生技醫療相關新創,若使用輝達的產品進行藥物開發,能創造巨大價值。 「若用輝達晶片能產生高價值產品,企業當然會持續購買。」曾與台塑集團旗下醫療單位合作過的亞太智能機器創辦人吳柏翰(Jerry Wu)分析。 再加上,藥物開發的時間等同於金錢。精拓生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柏翰指出,雖然透過數據模擬新藥開發早已行之有年,但如今輝達算力強大的AI晶片,能幫開發人員省去大把時間。 舉例來說,美國知名生技創投Flagship Pioneering於二○一八年所孵化的藥物開發新創Generate Biomedicines,打造一個AI平台,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規模分析蛋白質結構,大幅縮短分子藥物的開發時程。 輝達官網上更標示出一組鮮明的時間對比:在進行分子藥物模擬時,以往六千年才能獲得的成果,現在只要一天就可能完成。 這讓該新創在成軍的兩年內,就從原先八十人的小公司成長至三百二十三人。 全球最大的生物技術藥物製造商之一的安進(Amgen),已於二○二二年啟動與該新創價值高達十九億美元的合作。 可以說,醫療的確是目前最被黃仁勳看好、潛力巨大的AI應用。 曾與輝達接觸過的陳柏翰就透露,輝達內部關注醫療領域的團隊約有二十多人,大部分皆由病理分析及分子分析領域的博士組成。 熟悉輝達的人士也表示,由於各國法規、國情和醫療制度有相當大的差異,輝達甚至希望各國的新創負責人,能特別彙整當地的醫療新創名單,交由總部的團隊逐一審核。 不放過任何市場,輝達組新創蒐羅部隊讓技術如血管蔓延全球各產業 不過,雞蛋不能全放同一個籃子裡,對於其他可能藏有商機的產業,輝達也沒有放過。 二○一六年,輝達於全球推動新創鏈結計畫「Inception」,成為輝達第一線與新創接觸的蒐羅部隊。 透過這個計畫,輝達可及早與新創接觸合作,除提供技術上支援,也會給予各行各業的人脈,讓AI應用可以更快落地。如此一來,將有更多企業,持續購買輝達的產品。 圖表製作者:邱品蓉 倘若遇到好的標的,輝達也可進一步考慮投資。「輝達是在培養(AI)土壤。」余東洛比喻。 他進一步解釋,AI晶片開發平台CUDA之所以能成為輝達護城河,就是因為推出時間點早,累積的使用人數眾多,CUDA逐漸變成行業標準。 換言之,輝達如今正透過Inception與新創及早接觸,讓新創在起步之初即使用輝達產品,讓輝達技術如血管般廣布全球。 這麼做還有一項好處,當新創在進行技術開發時,若能對輝達的開發工具提出缺點反饋,他們還可回頭優化自家產品。如此一來,就能變成最友善的AI開發工具提供者。 因此,除了醫療,包含結合製造、串流或時尚產業等各式AI新創,輝達都積極招兵買馬,就是希望不要漏掉任何一個市場。 「站在輝達的立場看,每個人他都給一點錢或資源,一百個之中,總會賭中幾個。」一位熟悉輝達的新創界人士點評。 黃仁勳掌舵輝達的的第一個三十年,是在AI荒漠中找尋一絲生機。現在,他則試圖擴大綠洲範圍,與站在技術最前沿的新創一起,找尋能讓公司繼續輝煌的下一個三十年。 ... 2025.01.01
財經 Google AI通過醫師考照!不只救醫護荒、還幫化療病人 AI考照正確率超過8成等同哈佛醫學院前10%水準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副院長李光申指出,這已經相當於哈佛醫學院排名前...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