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過大

共有 2605 則相關文章

職場

成為金融保險業的一份子前,我在5個型態截然不同的公司待過,分別是「本土企業」、「跨國公司」、「家族企業」、「新創」以及「代理商」。 幸運的是,從第一份工作至今,無論我的職位大小,居然都能幸運的直接面對大老闆,接受他們的震撼教育。 因為有跟這些高階領袖直接互動的關係,我認為自己逐漸培養了: 退後1萬步,清空雜訊的思考方式。 往前看3步,超越眼下的前瞻思維。 凡事連環扣,多方搜集資訊、全面觀察。 我從CEO們身上學到的9大思維 具體來說,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哪些功夫?至少有9件事: 1.他用不生氣,就能動員你的情緒。 強大的領袖往往擁有控制情緒的能力,這並不代表他們有高EQ,而是他們能將情緒運用自如。我曾親眼見過一位CEO,在業績低迷時依然不見沮喪,開罵卻不帶髒字,酸言酸語後立馬訴諸情感跟願景,讓下屬們徹底動員起來。 離開宣教現場後,你不確定剛剛發生了什麼事,卻乖乖照著指令。 2.制定遠大目標。 3.專注、專注、專務:不要失焦迷航。 在某家前公司時,CEO大刀闊斧,力求聚焦在高毛利商品。他把公司經營30年的大宗食材業務砍掉時,眾人嘩然。他只淡淡說了一句:「毛利只有3%的東西有什麼好可惜?忙著養貨運公司不奇怪嗎?」 4.保持穩定:從不聞雞起舞。 5.執著非凡、絕不輕言放棄:在他心中沒有做不到的事。 6.大多數時間對於細節不感興趣。 7.對任何事情建立觀點。 某天,我花了15分鐘說明準備15天的競品分析簡報,語畢,CEO說:「Elvis,關上電腦,所以,你的觀點是什麼?」 8.結果導向、目標為本、以終為始。 9.不要忙著證明自己,而是努力提升自己。 在職場上,我們往往陷入一種要「證明自己」的迷思漩渦中 : 我要證明自己比其他部門的主管更善於領導團隊。 我要跟直屬主管證明自己能夠帶好團隊。 我要跟團隊成員證明自己能夠向上管理。 我要向廠商證明自己沒有虐待他們。 我要向客戶證明自己提供最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但,強大的領導者從不忙著證明自己,而是透過不斷學習、閱讀、創新、建立護城河,而變得越來越出類拔萃。 正如前台灣IBM總經理高璐華所言:「如果不是具備成長型思維,我認為我會非常平庸。」 理解大老闆的考量和擔憂 面對這些大老闆,我們能做些什麼,來向上「同」理?我認為有以下7件事: 1.永遠別等他想起,永遠別等他來找你。 需要交件給老闆的資料,務必提前交付。 主動提交已經對焦過的專案、會議紀錄或行銷方案的下一階段,不讓老闆擔心。 別讓老闆提醒你,別讓老闆來找你要東西。 如果進度延遲,也必須「主動回報」,向老闆說明難處,提出「解決方案」。因為你的主動回報,可能「逆轉勝」老闆的印象。 2.知道老闆要什麼,把它變成對自己也重要的事。 3.注意並模仿老闆的穿著、行為舉止、作風、學習方法、敘事邏輯。 某一年,CEO開始召集行銷團隊的一級主管進行檢討會,那是我第一次跟A共事,A不僅總是坐在CEO旁邊,還穿得跟CEO一模一樣,讓我常常有看到2個「CEO」的錯覺。 幾年後,A晉升為台灣區GM,後來回想此事,我才驚覺,原來A學的不只穿著。 4.問直接了當的問題,例如:「我提供的資料有幫到你嗎?我可以多做些什麼嗎?」 5.進一步理解上司的工作及任務,隨時準備接手。 6.超越上司給你的挫折感,理解你上司的挫折感來源。 7.磨練「觀點帶入」(Perspective taking),這是一種把其他人的觀點納入考量的能力。 練習鈍感力 何謂「鈍感力」?「鈍感力」和「玻璃心」相對。在職場上,我們都難免有所怨懟,尤其是直屬主管。然而,我們卻忽略了,他也有上司,他的上司也有老闆。但說真的,不必過不去,如果主管非刻意「為難」你,他必有「難為」之處。 《失樂園》的作者,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為「鈍感力」下了清晰的註腳: 與象徵聰明與靈活的「敏感」完全相反:不再因為遇到小事就耿耿於懷。 「遲鈍的力量」:降低敏感度的生存技巧與處世態度。 對困境的耐力程度: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學習保持內心平靜。 作為曾經的火爆浪子,我和各位分享5個關於鈍感力的想法: 1.別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別高估別人對你的注意程度。你沒那麼重要,別人也沒那麼在意你。世界這麼忙,根本沒空理睬你。 2.事件發生、玻璃心碎前,要立即阻斷不好方向的思考。建立正向思維,別第一時間就產生「受害者心態」。 3.發生過的事,無論好壞就讓它過去。 4.評價與批評並不會帶來真正的傷害。 5.當批評襲來,別照單全收;等沉澱後,再看看是否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有則笑納,無則放下,才能向前。 *本文獲「Elvis Lin」授權轉載,原文:我從那幾位前公司頂尖 CEO 身上偷學,從而帶上一輩子的 9 件事 ▍作者簡介:Elvis Lin,艾維斯,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於金融業服務。曾獲選為《經理人月刊》2020 年度「100MVP經理人」!更曾以英文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執行簡報。就學期間即任政治大學職涯發展中心中、英文履歷表寫作與面試顧問團團長,並擔任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特約口譯員、美聯社 (Associated Press)實習記者等。至今共累計超過 204 場教育訓練以及演講經驗,主題橫跨社群行銷、咖啡、履歷表/自傳/Cover Letter撰寫、面試技巧與職涯諮詢等主題。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5.03.11

職場

第四天:單純 年紀越大,你越會懷念起年輕時那種單純美好的日子,明明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但腦子裡卻整天都能感受到快樂。很多人想回到過去的原因是為了要彌補心中的遺憾,但我最希望的卻是能夠重新體驗一次那種快樂的感覺。 還記得有一年暑假,我和高中同學約好騎摩托車到東北角的福隆海水浴場玩。我們一行人沒準備任何行李,口袋裡只有幾張皺巴巴的鈔票,每個人戴上擋風的太陽眼鏡就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在夏天的豔陽和北海岸疾駛的大卡車夾擊之下,大家抵達目的地時都曬成了小黑人,尤其是拿下太陽眼鏡的那一刻,全部的人都笑到不行。 因為身上沒錢住宿,我們決定用撿來的漂流木升起營火,大夥兒一起窩在沙灘上待了整個晚上。那天夜裡發生的每件事情,都牢牢刻進每個人心底的深處。 明明是一趟陽春到極致的短暫旅行,雖然天亮前凍得全身發抖,後來臉上還因為曬傷痛了整整一週,卻是我這輩子印象最深刻的夜晚。 後來人生中經歷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旅行,卻始終少了那晚單純如赤子的感受。 我手裡的行李越提越重,心中掛念的事物也越來越多,所以這次決定只攜帶最低限度的生活用品(編按:指前往內觀中心上10天的內觀課程),希望能夠重新找回17歲那年的感動。我一共準備了: 1個筒型背包。 1副不鏽鋼碗、筷、湯匙。 1個保溫水壺、3個環保紙杯。 1支拋棄型牙刷、1條迷你牙膏、1小瓶沐浴乳、1小瓶洗髮精(之前出差從旅館拿的)。 1條舊的大浴巾。 1件薄外套、3件短袖上衣、1件長袖上衣、2件長褲、2件短褲、3件內褲、3雙襪子。 1雙運動鞋、1雙舊拖鞋。 2週份量的血壓藥(共28顆小藥丸)。 1支手機、1個充電器。 1個零錢包、一些銅板、3張千元紙鈔。 1張悠遊卡、1張提款卡。 1副家中的鑰匙。 1個當兵時用過的舊睡袋(超過25年了)。 全部加起來一共有30樣物品,除了身上穿的,剩餘的剛好全部塞進背包裡,是我這些年來出門最輕便的一次。 原本以為自己已經精簡到不行了,沒想到在課程的最後一天才發現,竟然有人沒帶任何行李,只把兩手插在口袋裡就帥氣離開了內觀中心。 我想,他一定是拋下了所有束縛,重新獲得單純的靈魂。 感受 「先生,請問你要加辣嗎?」巷子口鹽酥雞店的胖老闆揮舞著手中銀色的胡椒罐,滿頭大汗的問我。 「要!麻煩蔥和蒜頭多放一些,謝謝頭家!」我貪婪吸著九層塔下鍋時爆出的陣陣香氣,精神抖擻的大聲回答他。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吃東西的口味越來越重,小時候只要一碰辣就流淚不止的我,竟然會愛上大蒜和哇沙米的嗆辣滋味,成為各類重口味食物的最佳代言人。無論是「××大乾麵-地獄辣椒」、「××果碗豆酥──九層塔蒜味」、「××郎蒜味鹽酥雞」、或是「××麻辣大腸臭臭鍋」都是我百吃不膩、愛不釋口的美食首選。 我除了越吃越胖,也越吃越不健康,無論是甜的、油的、炸的、滷的、炒的,只要吃的時候覺得又香又辣又過癮的(這時候最適合再搭配一杯生啤酒),全都來者不拒! 沒想到來到內觀中心後,映入眼簾的全是一些烹調簡單、色彩繽紛的原形食物。無論是黃色的玉米與南瓜、紅色的番茄與彩椒、綠色的花椰菜與地瓜葉、紫色的葡萄和茄子、各式無調味的堅果,以及自行醃製的甜薑與白蘿蔔。每到了用餐時間,學員便井然有序的排隊進入餐廳大快朵頤。 你一定想像不到,這些外觀看起來清清楚楚,嘗起來簡簡單單的菜餚竟然能夠如此美味! 我可以在每一次入口咀嚼的過程中,分別感受到酸、甜、鹹、辣、苦各種滋味在口中擴散蔓延開來,就像在欣賞一場精彩的煙火慶典一般,每一口都能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反觀過去自己早已習以為常的那些刺激調味,從頭到尾卻都只是一成不變的單調滋味。全都是充滿人工的調味。 「我什麼都不加!」下回記得這樣回答。因為只有這樣做,你才能夠吃出食物的原味。 結束課程之後,我一改過往吃香喝辣的飲食習慣,愛上了清淡爽口的健康料理,尤其是隱藏在巷弄之間的素食自助餐店,總能讓我回憶起在內觀中心用餐時的感恩滋味。 少即是多,越簡單越美好,千萬別讓生活中過多的選擇,蒙蔽了內心最眞實的感受。 *本文摘自奇光出版《內觀覺察》 {DS_BOX_38467}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11.01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