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辛苦賺來的BMW,不會到安養院來看我…」一位老先生的告白:別花太多時間追求物質生活 有位看起來很悲哀的老先生告訴我:「我把一生的時間花在追求物質上,人很容易犯這個錯誤,但現在我才知道,我辛苦賺錢買的... 2024.04.15
職場 好工作是問來的!4招建立「內部推薦」人脈,不用辛苦狂投履歷 近期Dcard有一則熱門發問,主題為「我只是想找一份工作,快崩潰了」,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發文者表示,自己投了上百封履歷,通知面試的機會卻少得可憐,也抱怨面試時相談甚歡,最後卻一律沒下文。 看完這篇論壇文章,我只能說,發文者沒有掌握好找工作的底層邏輯,也沒有用對求職方法,更欠缺人脈背書,才導致她找工作一直不順利。 其實,有不少求職者是透過人脈關係找到工作的。發文者自己投遞履歷,顯然是用錯求職方法。真正厲害的求職高手,會先從業界人脈得到更多求職資訊,從中增加工作選擇的機會,而不是去求一份工作。因此,與其說發文者的求職技巧太差,不如說他不夠厚臉皮,因為多數工作機會是問出來的。 善用內部推薦,不只求職機會變多,工作也更好 真正好的工作會在開缺前,就詢問公司內部同仁有無合適人選可以引薦。如果第一時間有合適的人選,通常在開缺前公司就會找到人。會在公眾管道公開的職缺,很常是經過內部推薦後,沒找到人選才釋出的。 身為求職者,只要無法得知第一手的求職資訊,就只能自行投遞履歷。如此,往往只能在爛蘋果中,挑一個比較不爛的。 我曾去面試一家管顧公司的業務一職,意外認識一位同校的學長。但當時在面試時,輸給一位業界人脈非常廣的資深業務,當下被拒絕錄用。 不過幾個月後,這家公司把我推薦給另外一位部門主管,去應徵其他職位。我不只在開缺前就得知職缺訊息,還成為第一個面試的人選。也因為過去有過面試,這家公司對於我的專長和人格特質,已經有一定了解,最終我獲得了這份工作。 1.與面試過的主管保持關係 許多人在求職這條路上,最大的敗筆是不懂得社交。即使我身為求職老師,在求職這條路上,我也沒有百戰百勝,但我不曾對「機會」失去耐心。 每一次面試被拒絕,我還是會跟面試過的人保持聯絡。這讓我不只一次,和同一家公司或同一位面試官二度面試。 某次,我在去管顧公司面試前,為了準備面試簡報,訪談朋友的公司在工作上使用了哪些工具,於是,我也順手寫了一篇工具測評文。沒想到因為文章流量很好,面試我的人認為我很適合幫公司做內容行銷,就直接被請去幫公司創辦人做事。 我不僅獲得一間公司創辦人的一對一指導,我的工作型態也有別於一般上班族,不需要每天進辦公室。 或許很多人聽完會覺得很難做到,其實每個人都能做,只是大家很容易患得患失,就完全忘記等待。懂得等待,在某些時候才是能成功的真本事。 2.在LinkedIn毛遂自薦 除了攔截開缺前的資訊外,我也曾經在LinkedIn陌生開發人脈,直接獲得面試機會。多數求職者找工作,唯一會用的平台就是人力銀行。我不會說人力銀行不能用,但是人力銀行是單向的求職管道,你不可能透過人力銀行與企業內部同仁聯繫,LinkedIn的人脈功能,就突破了這項限制。 幾年前,我曾經想去某家美商公司工作,透過朋友的引薦,在LinkedIn上加了某位任職於那家公司的員工好友,稍微寒暄、表達應徵動機後,我就獲得了面試機會,這個過程算是絲毫不廢吹灰自力。 有一次跟學生分享,我主動加心儀公司的內部同仁為LinkedIn好友,再留下訊息表達應徵動機,就成功拿到面試入場卷,這個故事讓學生很吃驚。其實LinkedIn的妙用可多了,除了毛遂自薦外,你也可以直接投遞LinkedIn的職缺,不失為人力銀行以外的求職管道。 3.善用校友資源獲得求職資訊 如果是剛畢業的新鮮人,在業界人脈有限的情況下,你可以多善用校友資源,很可能獲得第一手的求職資訊,甚至被錄用。如果要更積極進取,我可以教大家一個獨家方法累積人脈,就是去參加「校友會」。尤其當你讀的是國內外的名校,或是老牌私立大學,更應該善用這個方法。 過去,我擔任履歷健診顧問時,時常去台大政大等學校校徵、做履歷諮詢服務。我都會跟學生説,除了參加校友會,更應該善用學校職涯中心的資源,多去聽業界講座,並且主動跟老師留下聯絡方式。你很難想像,哪一天這些老師,會釋出工作機會給你。 以我為例,因為蠻常有朋友在徵才,我都會將職缺貼給認識的大學生。 4.聯絡客戶、前同事、朋友的朋友 最後一類的求職人脈,還包含客戶、前同事或是朋友的朋友。 這些人看似跟自己不常見,或只是基於工作關係而認識,但在關鍵時刻,這些人在求職推薦上比熟人更有力道,也更沒有包袱。因為你們的關係,就是建立在工作上。 只要練習主動出擊,在求職時釋出求職意向,告訴這些人我最近在找工作,請大家多加留意。如果平時有好好做人、工作能力備受肯定,基本上就算沒有很熟,大家也會願意幫你引薦。 以上4個方法,如能交叉運用,就能在求職時起到關鍵作用。因為求職的底層邏輯,永遠是內部推薦優先於自己投遞。大家如能在求職前,先思考誰能幫到你,而不是漫無目的去公眾平台上姑且一試,就能大幅提升錄取的機率。 很多的時候不是你能力不好,而是找到好工作的人,比你更懂得善用人際關係。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1.05
財經 踩到地雷股,慘賠辛苦錢...投資如何挑選好公司?知名大會計師:從看懂財報開始! 且年齡層走向年輕化趨勢,此時更得要小心投資、勤做功課,若不想總是盲目在股市中打轉,投資變「投機」、踩到地雷股,慘賠辛苦錢... 2023.10.12
財經 不想讓辛苦錢變少,最不該做的就是「把錢放進保險箱」!為何? 每個人可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即是指每個人的勞動力都有極限,因而藉此賺來的錢也有限。 然而,資本不一樣,資本沒有極限,也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可以幫你做任何事。資本就如同你雇來的工人,而且如種姓制度般有階級之分。換句話說,資本是根據現有財產帶來的獲利差異來區分的。 把錢鎖在保險箱如何? 除了藏匿資金的罪犯之外,很少有人會把錢放在保險箱。萬一真的這麼做了,那筆資產就會是資本種姓制度中,最低等的賤民。開啟保險箱時看到錢財的確會很開心,但是,保險箱無法幫你的財產創造任何附加價值:那筆錢實際上和漸漸變少沒有兩樣。 把錢放在銀行儲蓄帳戶裡如何? 相較之下,放在銀行儲蓄帳戶的存款稍微好一點,你的資本勉強脫離了賤民身分。但最近處於低利率時代,通貨膨脹率高於存款利率,銀行儲蓄帳戶除了利率非常穩定之外,沒有其他優點。以工人來比喻,就是一個敷衍了事、老是坐著打盹的懶惰鬼。 把錢用作買保險如何? 保險又如何呢?最近因為熟人的請託,我買了很多保險,不過,仔細觀察契內容會發現,保險收取的費用過高。實際上需要保障時,有太多情況可以透過免責條款逃避責任。像韓國這樣,已經擁有完善的醫療保險和國民年金等最低限度的社會保障體系,重複投保高額的保險是不必要的。 不管多常生病或發生事故,理賠金額很少高於支付費用。每次續約時,保險費都會大幅上漲,而且幾乎沒有解約金,中途解約時損失太高。以工人來比喻就像警衛,就是在真正危急之時才會考慮出手相助,平常不僅伙食費高,花費也很高。如果變心解雇的話,還要付違約金。 可以穩定獲利,你的資本才有中產階級的水準 可以穩定獲利的錢才是中級以上的資產,要擁有穩定工作的工人才會有豐足穩定的將來。他們會到容易賺錢的地方奮發工作,定期帶來收益,股市投資最合乎這個條件。 當把錢投資到積極配息回饋股東,並穩定成長的公司時,這筆錢就是高品質的資產。他們永遠在最前線開拓新市場,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便利,並創造過去未曾有過的產業,持續成長發展。 您要將自己的錢託付給哪一種工人呢?全憑自己的抉擇,因此不可貿然決定。 我不清楚、別人這麼說、聽說不錯等的藉口是行不通的。無論原因是什麼,都不能把賺錢的權力交給別人。投資人多半對「絕對不會虧損,收益很高的商品」這種說法深信不疑,才會聽從銀行窗口那些常見且信任的職員的話,買下基金。您必須自己做出決定,將錢託付給擁有最佳生產力的工人才行。 沒有小康獵人,卻存在富有農夫的原因 如果和別人提及我在投資股票,通常他們都會問我賺了多少,甚至是問「贏了多少?」,這是因為他們認為,股票等同賭博。不過,您有看過身邊的人靠賭博賺到錢嗎?就算有人因為賭博賺了1、2次,時間久了還是全輸光。 股市投資絕不是賭博,不同於擲骰子等機率遊戲,也不是以高價賣給下一個人的傳炸彈遊戲。在賭盤轉個100次就能產生價值嗎?絕對不會。錢只會從這個賭徒手中,交到下個賭徒手上,或是流轉在賭徒和賭場之間,無法創造任何附加價值。因此,賭博是一場有人輸、有人贏的零和遊戲,不斷你爭我奪的戰場。 與之相反,透過股市投資提供公司資金,又是如何呢?公司憑藉資金開發技術、開創市場並販賣相關產品,創造附加價值。然後以此價值使股價上漲和發放配息,回饋給投資人。這就是股市投資創造的價值,作為社會的原動力,使國家繁榮,實現技術進步。因此,股市投資是互利的雙贏機制。 把股市投資視為零和遊戲或是交易遊戲的人就像是獵人,根據各種數據和分析資料,每天前往獵場。不過,他們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短線預測失利時便會一無所獲。現實中的獵人如果預期錯誤僅只是白忙一場,但對於股市的獵人而言,失敗將會造成虧損,頻繁的交易也會增加手續費支出。 以前的人常說:「沒有小康的獵人,卻存在富有的農夫。」就是說,光憑打獵想成為富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我也曾經像獵人那樣投資,嘗試過短線交易以及衍生性商品等投資方法。然而,我卻重拾「像個農夫一樣的投資」的原則,並得到過去無法達成的鉅額獲利。 《投資的絕對原則:韓國股神簡單又心安的農夫投資法》☛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36039}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3.09.08
生活 先天辨色異常、62歲才開始學攝影⋯清大教授參加國際攝影賽狂摘25獎 」,因此他自此拿起相機,開始挑戰國內各大攝影學會舉辦的賽事,每個月被交件時間追著跑,「簡直比做研究還辛苦... 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