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轉機

共有 1545 則相關文章

焦點

川普宣布對所有非美國製造的汽車課徵25%關稅,引爆市場憂心,因為美國汽車市場龐大,去年進口汽車整車及零件金額高達4740億美元,是美國前3大宗的進口類別,與機械類、電子類相當。 不只日韓等外國車廠,美企如通用、福特等大廠,普遍也都是在加拿大或墨西哥製造,再賣回美國。 全球汽車供應鏈可能大洗牌?台灣汽車零附件也在「關稅炸彈」範圍內 市調公司伯恩斯坦(Bernstein)指出,這波關稅可能會給汽車製造商每年額外造成750億美元的支出。全球汽車供應鏈可能大洗牌的隱憂,讓豐田、本田、日產、現代、BMW、福斯、賓士等大廠股價今日全面下挫。 雖然台灣沒有整車出口,但美國是台灣汽車零附件最大出口地,占比超過一半,去年出口金額達22億多美元,基本上也在川普的關稅炸彈範圍內。 這波大洗牌,對台企是挑戰也是機會,台廠例如堤維西、光隆、和大,都已在準備小規模增加美國產線或倉儲,準備接川普的招。 關鍵零附件,其實是供應鏈轉移的成本決戰關鍵。例如三星、LG的洗衣機產品在川普第一任時就被盯上,為了躲避關稅,兩家企業赴美投資設廠。 但,它們後來發現美國本土缺乏關鍵零組件,導致關鍵零件還是要進口,還是會被課到關稅,造成成本上升。LG在當時被迫提高4%至8%售價,三星後來則是擴大投資才解決。未來如果美企大規模回流,同樣問題也可能再次發生。 這次川普可能是「玩真的」!兩原因,讓他不惜得罪全球車廠也要做 市場之所以憂心忡忡,是因為這次川普很可能是「玩真的」。 可以從兩個面向來判斷,其一是「回流本錢」,即美國是否具備該產業的製造能力;其二是「回流必要性」,即該產業回流對美國到底有多重要,例如對就業是否有幫助,或是能否強化供應鏈韌性。 從這兩方面來看,汽車業屬於兩者兼備。 美國雖然經歷製造業外移,但仍是世界第二大汽車製造國,世界主要車廠在美國大多本來就有布局。以通用的布局為例,美國汽車網站GM Authority估計,雖然通用在加、墨生產後出口到美國的汽車約高達75萬輛,但通用在美國的產量潛能也有約48萬多輛,要補上這個差距需要付出巨大成本,但還沒到遙不可及。 通用汽車執行長芭拉(Mary Barra)在3月中與川普會面,會後川普稱,通用預計會在美國投資600億美元,但並未談及細節。 其他車廠也紛紛開始動作。現代汽車最新宣布,將同時在路易斯安那州投資建設新的鋼鐵廠,以及在喬治亞州建設新的汽車與電池一體化工廠,總投資額高達210億美元。 本田宣布將把下一代Civic從墨西哥生產搬到美國生產。斯泰蘭蒂斯集團也在1月就宣布,將投資50億美元,重啟美國長期閒置的產線。 在川普眼裡,這些投資是兌現他競選承諾的關鍵。川普橫掃了這次總統大選的搖擺州,其中許多來自「鐵鏽帶」,例如密西根、俄亥俄、印第安納州等,都是以往的汽車生產重鎮。他也拿下「陽光帶」的許多地方,它們很多是新興的汽車生產重鎮,例如喬治亞、德州等。這些州也都是上述大廠預計投資的地方所在。 汽車業是工業火車頭,帶動的就業驚人。根據經濟政策研究院(EPI)分析,每100個汽機車製造業的直接就業,能夠間接帶動1428個就業機會,是耐久財類分類中效益最高的產業。 目前,美國汽車製造約創造了30萬個就業機會,由於進口汽車約占一半市場,所以最大還能有約一倍的增長空間,潛力驚人。為此,川普不惜得罪全球車廠! 伯恩斯坦汽車業資深分析師羅斯卡(Daniel Roeska)表示,「如果你想讓製造業回到美國,你當然可以試試關稅,那會有棍子效應,但前提是必須廣泛實施(才不會有人鑽漏洞),並且給企業時間反應。」 仿「台積模式」用關稅換投資企圖用「美國製造回流」帶來龐大就業 以關稅換投資,這與「台積模式」的核心精神相同。差別在於,半導體不存在「回流」。根據集邦科技統計,台灣約占全球先進製程半導體近7成的產能,美國只占1成,意思是美國根本沒有本土廠商能承接這龐大差距。 所以,在半導體上,關稅更像是拉攏領先者的談判籌碼,核心目的更聚焦在確保先進晶片的供應,而非像汽車產業,附帶的是龐大的就業機會。 原本川普常放話要對台灣半導體課徵關稅,但在台積電宣布加碼100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後,似乎就忘了這件事,川普甚至改口稱讚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為「商界最受敬重者之一」。就目前看來,在半導體上台灣暫時安全下莊。 川普2.0開啟的關稅戰將於4月2日揭幕,他的反覆讓人猜不清他的真實意圖,不過他的商人本質不會變,弄清楚他想拿到的核心利益,並考量美國的現實狀況,就能更好理解這位「狂人總統」,並為川普2.0掀起的驚濤駭浪做好準備。 核稿編輯:吳中傑責任編輯:林思妍 ...

2025.03.28

財經

網通業在今年,或將成為AI產業外,另一個投資選擇。 首先它具題材性:去年十二月中,傳出美國正考慮對中國通訊產品TP-Link,發出禁令。由於該公司路由器在美市占高達六五%,假設被禁止在美國銷售,法人預估,將釋出新台幣約五十至一百億元商機。 絕對數字雖然看起來不大,不過中信投信基金經理人王建武分析,如果網通產業也被視為國家安全的一環,所帶動的就不只是這一百億元,而是「供應鏈重整」。 過往,美中貿易戰,「去中國化」期間,法人分析,網通台廠本益比,從十三倍提升到十六倍左右。 除話題性,今年也正值疫後換機潮。在AI趨勢下,運算、傳輸規格提升,網路通訊需求增加,帶來更多訂單。綜合凱基投信、群益投信等看法,今年台灣出貨給電信商的網通業者,預計會有五%至一○%年營收成長率。 美國網路設備發展自疫情衝擊後,直到二○二四年上半年,下游庫存去化才正式告一段落。統一投顧分析師黃政維表示,今年成長動能來自新規格Wi-Fi7發展,目前低規Wi-Fi7的價格,已經逐漸降低,逼近前一代,因此,今年Wi-Fi7滲透率有望翻倍,從一○%提升到二○%。 此外,印度也是重要市場,由於該國擁有十四億人口,但固網寬頻普及率低,目前當地電信正快速建立5G網路。 但是,法人也提醒,網通業終端應用差距明顯,可分成:電信、企業與資料中心。前述提到的家用寬頻市場,需要與電信業者合作,由於電信商會考量景氣、終端需求等,成長較為有限,企業端也相同,市場規模成長大約五%到一○%。 不過,如果是資料中心交換器,因大型雲端業者的資本支出仍相當強勁,因此年增幅預估可上看一三○%。 凱基投信提醒,投資這類族群需要「邊走邊看」,謹記「不要追高」,並且留意美國電信商的標案時間點,也就是六月與十二月,觀察其積極度來判斷走勢。 中磊》去年因美國市場飽和,營收衰退但兩大優勢讓法人喊買進 中磊去年承受美國市場飽和壓力,受企業網通客戶去化庫存等因素,營收年減逾九%,導致股價在二○二四年第二季後,即開始走弱。 {DS_BOX_38992} 不過,企業網通Wi-Fi7新產品,將於今年第二至第三季推出,有線網路規格升級產品,也將於今年開始貢獻營收。 法人預估,今年中磊營收成長約一○%,本益比可上看十五倍,目標價落在一百五十五元,相較現在股價仍有成長空間。 且中磊在印度深耕已久,目前印度市場占該公司營收約兩成,法人認為,隨著印度基礎建設需求激增,亦可以緩解美國市場飽和的壓力,因此給予「買進」評價。 啟碁》產品布局多元,高盛給出170元目標價大客戶星鏈用戶數增加也有利它 啟碁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對比前一年同月營收年增率衰退,股價也遭拖累下滑。不過,法人認為,今年啟碁有望藉由車用與網通事業雙位數增長,刷新獲利新高,營收有望挑戰一千二百億元。 {DS_BOX_38993} 綜合法人說法,今年啟碁年營收成長約一成,目標價約在一百四十元,高盛則給出一百七十元的目標價,主因是該公司產品布局多元,營收天花板也較其他網通股高。 因為該公司是低軌道衛星的早期參與者,目前也獨家為龍頭星鏈(Starlink)提供用戶端設備。高盛看好,隨著星鏈用戶數量增加,今年營收占比有機會超過兩成,加上傳統網通業務,如Wi-Fi7等增長,因此持樂觀態度。 智邦》去年營收破千億、股價創新高受惠亞馬遜資料中心,獲評優於大盤 智邦去年營收首度破千億,並連續第四年創歷史新高,股價亦寫新猷。 {DS_BOX_38994} 不過,法人依然認為其股價仍有成長空間,目標價最高九百五十元。 里昂證券研究報告分析,該公司營收到二○二六年間,會以一九%年複合增長率成長,主要受惠於客戶亞馬遜(AWS)資料中心網路交換器升級。 上述報告指出,因大型雲端業者對交換器的需求,到二○二八年,將以「驚人的」八一%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該公司也可望受益於四百G與八百G網路交換器(超高速網路設備)需求增加,帶動整體表現,伴隨每股盈餘與利潤的擴張,並首次給予「優於大盤」的評級。 ...

2025.01.23

減碳ESG

隨著台灣碳費和歐洲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上路,新的永續法規也不斷出現,台灣企業正面臨巨大的資源差距和「永續M型化」危機。 今天(7月9日)《商業周刊》宣布發起「永續A-Team」聯盟,聯合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日月光等科技大廠,以及國際驗證公司德國萊茵等,透過大型企業分享減碳和人才培育的成功經驗,計畫在兩年內號召千家科技大廠供應商、中小企業,「以大帶小」一起進行永續轉型,挖掘綠色商機。 商周今與高雄市政府、經濟部攜手在高雄舉辦「淨零高峰會議—聚焦綠色供應鏈」,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開場致詞表示:「高雄在陳其邁市長帶領下,已變成最具創新、AI、科技活力的城市。商周邀請台積、日月光等大廠帶頭,打造永續A-Team,期待陳市長把政府、民間資源引入,讓台灣從高雄出發,成為永續轉型的典範!」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高雄市長陳其邁、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7月9日齊聚高雄「淨零高峰論壇」,探討永續供應鏈與綠色人才培育議題。攝影者:李煜倉 為提倡人才培育,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則強調,產業轉型的同時,更該關注如何給予年輕人協助,讓有一技之長的技職人才發光發熱,「我們從不同眼光給孩子新的路,這將是翻轉他們人生的一大步!」過去三年間,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號召超過三百家供應商和跨產業企業,推進產學合作,深入技職學校讓年輕學子在職場實習,畢業後順利步入相關企業。 「我們大手抓小手,一起往前走,」張淑芬說,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希望藉著《商業周刊》、高雄市政府的力量,給孩子不一樣的選擇,讓他們跟著台灣產業成長、轉型,培養面對未來的多元能力。 「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下,能快速且正確回應時局,讓產業有競爭力、生活改善,地球永續!」高雄市長陳其邁也表示,高雄市府非常重視供應鏈減碳與人才培育,高雄是全台第一個編列碳預算的城市,同時要求各局處提出減碳白皮書與碳權計畫,所有局處首長更要考到五張淨零、減碳相關證照,「減碳從原來的道德出發,現在不只是道德,而是跟你、跟我、跟大家都有關。」未來高雄市府要和企業、商周合作,一起搭建永續平台。 「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下,能快速且正確回應時局,讓產業有競爭力、生活改善,地球永續!」高雄市長陳其邁出席「淨零高峰論壇」致詞時表示。攝影者:李煜倉 當永續成為政府和產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碳費、碳關税等挑戰層出不窮,台灣企業準備好了嗎? 聚焦缺工、減碳兩大課題,商周攜手企業拚永續轉型根據《商業周刊》和台大風險中心調查發現,不同規模企業之間存在巨大落差。2023年起,金管會要求所有上市櫃公司必須製作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但在受調查的900家企業中(其中七成為中小企業),僅129家完成報告,高達八成的中小企業甚至從未聽過這個名詞。 商周進一步訪查發現,年營收10億元以下的中小企業在面對減碳和人才問題時,常缺工、缺才、缺資源、缺方法,是最需要大企業和政府支持的一群。他們雖是許多營收百億、千億企業的供應商,但在綠色轉型的過程中,與大企業的距離卻越拉越遠,導致台灣企業面臨「永續M型化」危機。 如果大企業無法與中小企業攜手轉型,共同減碳和培養人才,整個供應鏈都可能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並創造新商機,《商業周刊》「永續A-Team」聯盟將打造全台規模最大的供應鏈永續平台,聚焦兩大主題:永續人才培育和供應鏈減碳轉型。 供應鏈減碳轉型方面,台積電和日月光等科技大廠擁有多年「以大帶小」的實戰經驗,將提供值得中小企業學習的減碳方法;而面對缺工、缺才問題,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近年積極推動「技職培力計畫」,協助技職教育與偏鄉學子獲實習、產學合作機會,畢業後順利接軌職場。 同樣,日月光近年也積極與技職學校、科技大學合作,設立產學專班培養年輕技術人才,並且畢業後留任日月光的比例高達六成。 同步、互助、以大帶小:「永續A-Team」三大核心價值如何讓中小企業學習並實踐大廠經驗?商周「永續A-Team」聯盟的三大核心價值是:同步、互助、以大帶小。 商周集團長年經營全台最大企業家共學平台——商周CEO學院,深知中小企業的痛點和需求。透過與指標大廠合作,商周「永續A-Team」將把這些大企業的成功經驗和技術轉移給中小企業,幫助企業在永續道路上事半功倍,踏出重要的第一步。 此外,商周「永續A-Team」將定期發布永續白皮書,協助企業對政府進行政策倡議,展示同步、互助、以大帶小的影響力。歡迎企業共同參與商周「永續A-Team」聯盟,一起邁向永續未來! 和台積電一起做ESG!加入商周「永續A-Team」,為供應鏈減碳、永續人才找解方 ...

2024.07.10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