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成熟大人才懂的旅行哲學:再怎麼衰,都要先「讓自己好過」 一直旅行的人,就是會碰到各種意外。 包括飛機在你眼前飛走,巴士提早10分鐘開走;小心翼翼的都到餐廳吃飯、都喝礦泉水,沒想到還是拉肚子好幾天;在高溫炎熱的季節去沙漠,熱到中暑脫水;太想念家鄉味,在Google評論挑了一間接近滿分的中餐廳,結果吃一口就後悔……。 剛開始踏上旅途,每次只要遇到意外,例如房東放鴿子、錢包掉了等,都會沮喪好幾天,甚至想中止旅行,直接買單程機票回家算了。但,哭得再傷心都沒有用,憤怒敲牆壁也沒有用,各種情緒發洩都無法改變事實。 最終,還是需要靜下來面對一切,先善待自己,再處理問題! 總有人問我:「旅途遇到突發意外,你會害怕嗎?」我會搖搖頭。所謂的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即使準備再足夠,也無法阻止意外的發生。意外,原本就是旅程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既然決定獨自遠行,就必須做好所有最壞的打算,見招拆招,遇到難題,就解決眼前的困境。解決不了,那就直接跳過問題,因為不解決也是其中一種辦法。 到一個年紀後,遇到任何意外都不再手忙腳亂 2024年大年初二跟朋友去吃飯,沒想到剛吃完飯要離開,車子就發動不了,一票人在寒風中大概等了半小時,修車廠救援維修才姍姍來遲。因為過年期間塞車真的挺嚴重的,接上了電沒多久終於可以發動。 正當以為一切都回歸正常,一分鐘後車子又熄火,燈光全滅,車窗無法往上拉,瞬間回到原點。更糟糕是,這並不是接上電就可解決的。 一群人正想辦法該怎麼處理,是要請拖吊救援呢?還是請附近修車廠再來處理?會開車的人,不一定兼備修車專業。 過年期間大多數的車場都歇業,左右為難之際,最後還是請附近修車廠先來拖吊。還好是2台車一起出遊,旁邊還有一輛車,後續可以接送朋友返家。 「真好,不是熄火在高速公路上。」我說。「還好,這裡不是深山幽谷。」他說。「還好,今天天氣沒有很冷。」她說。「還好,有第二輛車。」 等待的過程中,沒有人想逃離,車主也沒有表現很生氣,一群人就在路邊開各種玩笑垃圾話,還好,我們是一群人。才明白,到了一個年紀之後,任何意外的發生,都不再慌張到手忙腳亂,也不想指責為何讓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而是選擇先讓「自己好過」,再讓事情「解決」。 再難過的事,某天也會成為不足掛齒的鳥事 過了某個年紀,請學會讓自己好過,無論在哪裡,發生什麼,都不要放大該死糟糕罪惡感的情緒。 遇到難過的事,請想著這只是小事,只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鳥事,最後它就會成為不足掛齒的鳥事。困難本來就會是人生必經過程,過了這關,人生又解鎖一個難關,偶爾想起來還特別有趣。 面對任何意外,請保持樂觀,讓自己好過,不好的,都已經過去。 倘若現在有人恐嚇我「萬一下一個意外就是你」。我會回:「沒有人會因為萬一就不吃飯跟出門。」 不要隨便拿你的假設給別人,害不害怕,我的事。意外就是要面對,不是害怕。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何必討好,反正我也不喜歡你》 {DS_BOX_38558}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12.14
職場 出現這5個徵兆,你進入「冒牌者時刻」了!不對付,會讓人離成功越來越遠 察覺到自己出現負面想法時,最好的方式就是退一步、面對他、處理它,再進一步用積極、鼓勵的聲音取代它。 自我鼓勵必須刻意練習 改變想法聽起來很簡單,成功人士或書籍裡面會說:「轉個念頭想想,事情就沒那麼複雜了!」不,以我跟冒牌者經驗奮鬥幾十年的經驗來說,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這一點都不是「轉個念頭」那麼簡單。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辦到的,對我來說,就算一個最簡單的自我鼓勵「我做得到」,在腦海裡面也會變成連續劇,劇情就像剝花瓣般不停的鬼打牆:「我做得到⋯⋯嗎?不,我做不到⋯⋯不行,我得試試看⋯⋯但真的沒辦法,我做不到⋯⋯!」就算是這麼無趣的來回劇碼,在我腦海裡還是可以輕易演出超過2個禮拜,從不間斷。 心理學家稱之為「情感型推論」,「我覺得自己很胖,所以我很胖」、「我感覺自己很沒用,所以我很沒用」這種「自我感覺」的力量強大異常,你看過骨瘦如柴還是堅持要節食的厭食症患者大概就可以了解。 對我來說,自我鼓勵是一種必須刻意練習的歷程,跟維持成果一樣辛苦。就像重量訓練或減肥一樣,你可能每天全神貫注的訓練、控制飲食,用盡各種方法達到一定的體重或肌耐力,但是只要一不留意或暫停,前面的成果可能就化為烏有。 市面上有許多針對冒牌者經驗的練習手冊,提供不同的方法,接下來我會列出一些對我有幫助的作法。 了解自己的冒牌者時刻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已經慢慢進入冒牌者狀態,而是要過了之後才會像魔咒結束、突然清醒之後,想著:「我不是要練習離開冒牌者嗎?我剛剛怎麼又這樣了!」 人類有一部分反應是不會經過太多思考的,例如感受到威脅,你就選擇逃跑或反擊;例如發生一件意料之外的事,即使理智上你知道要怎麼應對,但有時候你根本動不了,只會驚呆在原地。 因此,建立自我意識是辨別冒牌者經驗的第一步,你要知道什麼時候冒牌者開始跑出來了,然後採取行動。根據不同研究,你可以用這個檢視自己是否有冒牌者徵兆: 自我懷疑:即使已經有實績與外界認可,仍常對自己的能力、專業感到沒信心。 將自己的成就打折:覺得取得的成績是因為運氣。 害怕失敗:非常擔心失敗或被看穿,通常會導致焦慮或完美主義。 過度努力追求成就:要求自己付出更多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通常會覺得自己要比別人更努力來彌補自身的不足。 比較:經常和別人比較,而且常常覺得別人比自己好,常著重在他人的成就而忽視自己的成就。 當你有以上任何一個症狀時,那就是你的「冒牌者時刻」。不要覺得這很正常,或「我個性就是這樣」,當冒牌者時刻出現的時候,該做的是想辦法對付它。 自我覺察書寫練習 如果你習慣書寫,或分析式的思考,諮商師阿席娜.丹洛伊(Athina Daniloy)在著作《冒牌者症候群工作手冊》(中文書名暫譯,The Imposter Syndrome Workbook: Exercises to Boost Your Confidence, Own Your Success, and Embrace Your Brilliance.)提供了一個書寫練習模板,來做到自我覺察的模式: 當 (事情)發生時,我覺得 (寫下感覺)。 當 (狀況) 發生時,我開始想 (負面感覺或自我批判)。 當我的負面感覺或自我批判出現時,我通常會 (寫出行為或反應)。 最後,會發生 (結果)。 以後,我應該 (寫下方法)讓自己好受一點。 【範例】: 當我在工作中犯錯時,我覺得超級丟臉、覺得自己很沒用、什麼都做不好。 跟老闆報告這個錯誤時,我開始想他一定會叫我明天不用來了。 當我的負面感覺或自我批判出現時,我通常會變得神經質,對所有事情都再三檢查、確保不會出錯。 最後,我會花太多時間在單一工作上,不僅其他任務被拖延,我也覺得自己能力不足。 以後,我應該跟自己說:所有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如何從錯誤中學習。 讓自我批判與負面想法安靜 對處於冒牌者經驗中的人,負面想法幾乎像是耳朵會自動聽到聲音一樣,自然而然的進入意識之中。賴希(Leahy)等人在著作《憂鬱焦慮失調治療方法》中指出,負面想法通常會用幾種類型出現: 讀心術:你會覺得自己可以知道別人的想法,像「大家現在都覺得我是白痴了」。 標籤化:幫自己貼負面標籤,像「對,我就是笨」。 通靈:你會毫無證據的預測事情會往不好的方向進行,像「如果我接了這個專案,別人就會發現我根本不會」。 凡事災難化:你在設想結果時,都是想到最糟糕的狀況,像「如果我這次跟這個客戶的關係搞砸了,我在業界就永遠黑掉了」。 不公平的比較:你會和你覺得比自己好的人比較,「大家都比我有經驗又有能力,我不屬於這裡」。 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維:像是「如果拿不到這個訂單,我就是失敗者」。 對讚譽打折:如果別人稱讚你的表現或個性,你會自己打折,像「創業比賽的評審說我的想法很有創意,他們只是人很好而已」。 這些負面想法和自我批判不會讓你勇往直前,只會讓你感覺心情低落、覺得自己永遠沒辦法達成目標。察覺到負面的聲音開始時,最好的方式就是退一步、面對它、處理它,再進一步用積極、鼓勵的聲音取代它。 你注意到這有點像跳舞了嗎?是的,負面想法和自我批判是你內心的一部分,這個過程中你會時而後退(跟它拉開距離、讓它安靜)、時而前進(包容它、鼓勵它),就像在拉著冒牌者的自己跳舞一樣。 跟它拉開距離的方法是挑戰它,例如反問這些問題,來對應各類型的負面想法: 【範例】: 讀心術:有證據證明別人是這樣想的嗎? 標籤化:這些負面標籤有證據嗎?我對自己這樣貼標籤有什麼好處? 通靈:有證據支持我的預測嗎?上次我預測正確是什麼時候? 凡事災難化:以前有人跟客戶的關係搞砸就在業界永遠黑掉嗎?有證據說明我的客戶溝通能力爛到一定會搞砸這一切嗎? 不公平的比較:拿自己跟那個人比較恰當嗎?會不會我是在拿自己的起點跟別人的終點比? 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維:如果拿不到這個訂單,我就真的是失敗者嗎?我為什麼會覺得只有這兩種極端值,沒有其他中間選項呢? 對讚譽打折:創業評審跟我非親非故,如果他不是真的覺得我有創意,他有必要誇獎我嗎? *本文摘自方舟文化《不假裝,也能閃閃發光》 {DS_BOX_36758}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1.19
職場 活好自己就很棒!2025年「放過自己」的10個方法 Brianna Wiest)是知名的心靈勵志作家,著有《改變思維的101篇文章》、《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高山》、《轉念之年... 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