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變更好

共有 1073 則相關文章

焦點

如何透過訓練大腦,改變你的思考方式,讓人生越過越美好?哈佛幸福學教授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建議,不妨從以下5個練習開始: 練習1改變大腦的思考方式寫下感受,才發現有些反應沒幫助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對生活有不滿意的地方。改變所處的環境不容易,但利用後設認知(編按:Metacognition,指透過控制自己的思考模式,進而達到特定效果),改變你大腦對「某件事情」的直覺反應,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 假設你非常容易對現在的工作感到不耐,不妨試試一個新策略:在白天上班時,每隔1個小時左右,騰出幾分鐘反問自己:「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把感受寫下來。 下班後,除了回顧一整天的感受,還要寫下你對這些感受的反應、哪些反應較有建設性、哪些反應則不太有幫助。 連續操作2週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更能掌握情緒了,大腦也會漸漸習慣,做出更積極、更有建設性的反應。 練習2培養你的感恩之心列出感謝清單,成負面情緒最佳抗體 研究顯示,感恩可以有效提升人的正面情緒,特別是在你挫折、緊張、面對恐懼時,想起一件感激的事,效果就像召喚出一個護身符。做法很簡單: 第1、挑選輕鬆的週末夜晚,花30分鐘,寫下你真正心存感謝的5件事。再微不足道都無所謂,但請確保其中1、2件和你愛的人有關,也不要假裝感激你其實並不感激的事情,例如你的上司,或某個沒禮貌的客戶。 第2,週間的每個晚上,都拿出這份清單研究5分鐘,每件事各1分鐘;每週日更新一次清單,每次可增加1到2件事。 持續到第5週的尾聲時,應該就可以看到顯著改變,因為大腦會自然而然的在碰到負面訊息時,調出這段感恩記憶。 練習3關閉嫉妒製造機整理朋友圈,取消關注讓你羨慕的人 嫉妒可以略分為「良性嫉妒」和「惡性嫉妒」,前者令人痛苦,但可以激發自我提升的動力;後者則會導致負面情緒,例如有敵意的想法、破壞性的行為等。 不幸的是,在社群平台時代,我們得到的多半都是惡性嫉妒。 一來,你會看到比你好命的人過著優渥的生活;二來,任何人都可以透過社群來炫耀自己的好運;三來,靠著連結,你會和不屬於你真正生活圈的人在網路上相遇,然後開始進行各種比較。 練習方法很簡單:取消關注你生活中不認識的人,或者取消關注那些讓你嫉妒的人。另外,在網路上分享生活時,不妨試著公開你灰頭土臉、不讓人羨慕的一面,或者曾經失敗的經歷。這會你周遭的他人減少惡性嫉妒。 練習四減少過度關注自己放下手機,別再檢查按讚數跟自拍 在現代社會,人們實在花太多時間「等著被觀察」了。 路過鏡子時,你會停下來打量自己;用社群軟體時,也會不斷檢查自己的按讚數和留言數。當我們把太多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就會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因而減少了快樂。 以下幾件事情可能很難,但不妨先短期試試看: 首先,減少自拍、關閉社群軟體通知、不要上網搜尋自己的名字或相關資訊、參加視訊會議時關閉攝影機,不顯示自己的臉。以上這些,是要讓「別人眼中的自己」減少出現在你眼前。 接著,避免動不動就對周遭事物下評語,比方說,可以用「這杯咖啡有點苦」取代「這杯咖啡真難喝」。評論其實是把外在觀察內化,變成自己主觀的感受,因此你說得越多,主觀意識就會越放大。 練習5用散步強化感官體驗出發吧!一趟沒有目的的一日遊 多體驗一些讓你讚歎的壯闊景觀,可以讓你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增加對世界的包容性。 這種「看見你所不知道的事物」的敬畏體驗,當然會讓你更快樂,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出國旅遊的原因,但如果時間、經費不足,該怎麼辦? 答案是:一趟不帶任何目的性的散步也可以! 不妨空出一天給自己,來一趟沒有明確目的的一日遊。生活中一些最深刻、最私密的體驗,往往會發生在路途上,請告訴自己「我不知道今天會發生什麼事,但我開心接受」,全心觀察自己走路的過程、路上感受的人事物,放大感官體驗,但不要急著做出評價。 ...

2024.02.07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