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論文

共有 1378 則相關文章

焦點

甫上任的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後提出「三+二新五專模式」,讓技高(編按: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也稱高職,以下簡稱技高)學校負責專一、二、三年,第四、第五年,再銜接到科大,畢業後可有副學士學位,讓學生可以盡早進入產業實作。不過,這做法對學生、家長是否有吸引力?最快何時上路?以下為商周專訪摘要: {DS_BOX_38147} 商周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教育部要再推出新五專? 教育部長鄭英耀答(以下簡稱答):台灣產業一直有人力需求,但技高在培養中階或者基礎人力的角色責任有點被遺忘。技高學生從二年級就開始在為升學做準備,我們的技高學生八成到八成五,都是要升科大。 當大家都在拚升學,對產業不是好事 如果我們技高學生還是都在為了升學做準備,那我們以後就只要高中就好了。當學生準備等到科大再去學(技術),這對產業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問:是因為看到產業缺工,教育部就要幫企業找人嗎? 答:我們起心動念絕對不只是為了解決企業缺工問題而已,那只是人才培育的目的之一。 同時我們也擔心,(學校教的)技術跟不上產業。還有我們不願看到,當大家都去升學,結果沒有一技之長,可能有一定比例的年輕人就找不到工作。這對台灣的發展肯定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如果他真的對學術有渴望,他還是有機會再繼續念。但其實我們的技職教育培養出許多人才,譬如美超微的梁見後、和碩的童子賢。 台灣教育在世代交替過程,變得學術取向濃厚,但科大的老師如果每一個都在寫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技期刊引用文獻資料庫),至少從我的觀點,我會心驚膽跳,因為他應該跟產業有更緊密的連結。 同時,我們也看到有一些不錯的、有特色的技高逐漸凋零,那這不是我們樂意見到的。 問:如果沒有人要念技高,這是市場的自然淘汰機制,為何要保留? 答:市場機能當然是一種方式,但台灣的產業並不是只有半導體,從國家政策來看,每個產業都有人才需求,所以從教育部立場,不能讓它(指培育產業人才的技職院校)消失。 所以我們提出三加二,就是希望學生不要在精華時期一直忙著升學,而是可以直接以技術為本的學習,不用筆試,直接銜接科大。這能讓有特色的技高學校永續發展,也為台灣培養許多基礎或者中階人才,更能為產業所用。 將推新五專、找台成清交開AI線上課 問:但技高一年級大概是十六歲,你認為十六歲時就要做選擇,不會太早嗎? 答:透過對職業場域的了解,有助於他們去釐清一些生涯的發展。當然你未來想要轉到其他科系、繼續升學,都還是可以。不要小看十六歲的年輕人,我對他們充滿信心。 問:AI時代來臨,技職教育要怎麼跟AI發生連結? 答:科技的素養因為已經不能逃避,所以現在是要討論它如何融入各個科系的核心能力。從教育部來看,三加二是一個新的想法,但我們內部也討論,第一線沒有這麼多AI的師資怎麼辦?我們正在跟台、成、清、交、中山、中央、台科大等學校討論,他們有一群優秀師資,可以發展基礎、進階、高階課程,開成線上課,給高職學生修,同時也能抵大學學分。 產學產生落差,產業也有責任,所以企業也要更積極的產學合作,這是不能逃避的責任。 產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複雜,我覺得新世代人才培育,很重要的,是去學習跟別人合作。我認為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所有的創新都是要團隊合作。 問:三加二最快何時可以上路? 答:今年暑假我們正在跟北中南的學校討論,用試辦的方式先做,等明年,相關法令規章就可以直接寫在招生簡章上,包括科群、名額數等,這樣讓學生不用再去準備下階段的筆試,而是把技術學好,這也比較能說服家長。 ...

2024.09.05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