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解決方案

共有 3248 則相關文章

職場

前幾天公司開會時,我請一位同仁亮亮分享他這陣子最開心的事情。他之前和公司的講師郭老師一起去輔導企業,擔任助教獲得很棒的收穫。 這次上課的企業是一家電機廠,他們希望公司培育關鍵人才、推動PCIT(持續改善)文化,以達成公司目標。 這家公司有一個單位遇到很特別的情況,他們想改善某個製程的速度,卻遭遇很大的挑戰。團隊成員中,有人堅持這件事不可能,因為生產材料必須有8分鐘的冷卻時間。然而,因為時間太長,導致後續產生許多問題,讓他們想改,也不知道從何著手。 郭老師說:「人類從沒有手機到有手機,都是帶著相信往前走。所以你要先相信『你們一定能改善』,才能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學員們先是愣了一下,然後開始低頭沉思。郭老師接著用問題引導成員找出方法: 「首先,先找標竿學習。其他模具的冷卻時間通常是多久?」學員回答2分鐘。 郭老師接著問,「如果今天找到辦法,把8分鐘縮短一半變4分鐘,產能是不是就能增加一倍?要達成這個目標,會有什麼變因?」 學員們開始思考,是否材質真的不能改變?調整機器參數會不會有變化?跳脫框架、一層一層往下找原因,原本他們打從心底認為不可能的事,如今開始動腦筋到去改變材料,這是他們從未有過的思考角度。 郭老師說:「這才是改善最有挑戰、也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歷史上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就是這樣想出來的。」 亮亮發現學員們就像是被點亮了思維,開始思考各種可能性。一談到改善製程後的效益十分巨大,大家也跟著興奮了起來,主動跟郭老師說,下一次會帶更多的數據及材料來請教。 「現在想的方法,一定要跟原來的不一樣,改變思維,才可能看見新答案。」 當學員可以從輔導的過程中被打開視野,開始想解決問題的不同視角,改變跟進步才真的有可能發生,我突然想起那一句老生常談,「你是因為看見而相信,還是因為相信而看見?」 「相信」是第一步的關鍵,但「相信」需要系統性的引導及方法論支撐,才能看見可能。亮亮看到學員們在2小時的課程中,就有如此大的心態轉變,感到十分開心。 思維,是改變人生的利器 聽到亮亮的分享,我也想補充。 這幾年,我在企業輔導時,時常告訴學員這個觀念。公司找我來輔導,就是藉由顧問的引導,以及系統性解決問題的方法論,紮實的協助同仁解決問題,也打開學員的思維框架。 我記得唸研究所時,一位教授講過一句話,影響我非常深,「改善方法以分寸進,改進系統以成步進,改進思維以倍躍進」,這句話直到現在,無論是企業輔導、做人做事方面,我都以此當作信條。 最後,我想分享史蒂芬·科維(Stephen Covey)的一句話: 「『思維』是我們的見解、理解、詮釋世界的方式,若是只想改變一下人生,在行為上努力就好了,可是想做出脫胎換骨的重大突破,就要在『思維』上下功夫。」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5.16

職場

洗衣機最近有漏水問題,只好請原廠派師傅來維修。但這幾年師傅越來越少,通常要等上好幾天。果然,廠商回覆要幾天後才能過來。沒想到當天的下午,師傅就打電話給我,說他剛好在附近,有個空檔可以過來處理我們家的洗衣機。 我就好奇,維修師傅是如何管理排程的,應該有一些學問。以前在台積電做產品的生產排程時,也是不斷追求最好的排程,在期限內出貨。 因此當師傅一進門,我便問道,你們是如何排程的?他說,我看了你的問題單,覺得很快就能解決,剛好上一個維修提早結束,就先過來了。 如此看來,維修師傅的排程,是按照今天在的區域、行程空擋,以及經驗判斷問題難易度這3個因素決定。 洗了30年衣服,竟然洗錯方法 接著,師父問了我幾個問題,以釐清洗衣機發生什麼事: 「請問洗衣機是在洗衣服的時候漏水?還是衣服洗完、脫水的時候漏水?」 「它是在脫水的時候漏水的。」 「請問漏水量大不大?是全部廢水都跑出來嗎?」 「水量其實蠻大的,所以我覺得應該是所有廢水都流出來了。」 根據我的答案,師父說,這應該不是排水管的問題,而是洗衣機內機的問題,可能是零件鬆脫,才造成漏水量那麼大。接著,師父花了10分鐘檢查機器,果不其然就是洗衣機內機零件鬆脫。 於是,我很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零件鬆脫? 師傅卻反問我,「請問你平常是怎麼洗衣服的?」 我心想,衣服不就是這樣洗嗎?我都洗30年了,難道我洗衣服的方式是錯的嗎?聽到這問題時,我感到有點被冒犯,不太想回答。 但腦中閃過《原則》一書中提到的「開放心胸」:人們應該謙遜感和內省,能夠以開放心態思考尖銳的批評,並利用批評來不斷改進。承認自己有盲點,有些人比你看得準,你可以藉此學習。 好吧,我就聽聽師傅怎麼說。聽完我的描述,師傅找到了原因:當我洗衣服時,為了省水,每次都把水位,設定在比髒衣服高一點的位置,但這是不對的。 師傅說,水位高度必須高於髒衣服的一倍,這樣才有足夠的離心力甩乾衣服,也不會耗費那麼大的扭力,導致零件鬆脫。所以時間一久,內機漏水的問題就發生了。 哇!重大的發現,原來我30年來的洗衣服觀念是錯的。 面對一再發生的問題,你有向自己提問嗎? 其實用錯的方式洗衣服這件事,很像職場上的問題一再發生。我分享3個問題思維: 1. 能否透過3句提問,快速精準判斷出發生原因? 我在輔導企業的過程中,也常常利用提問讓學員們思考,引導他們自己找出盲點,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 我最常講的一句話:遇到問題,別馬上解決問題,先精確辨識問題、定義問題,比解決問題來得重要。如果連問題都搞不清楚,千萬不要去解決問題,你會徒勞無功。 2. 跳脫既有思維,做到預防再發生 思考問題時,不只是為了解決現有的狀況,試著再深入挖掘,有沒有過往沒察覺到的行為模式,才導致狀況與問題一再發生,並進而做出預防措施。 3.有沒有抱持「開放心胸」,聽聽看自己沒注意到的盲點? 我們要有開放的心胸,來看待無論是工作或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千萬不能太固執。 人們應該保持謙遜、時時內省,承認自己有盲點,有些人比你看得準,善用尖銳的批評,不斷改進自己的缺點。 練習心胸開放,我也有很深的觸動,因為有許多思維、做事方式,在生活中都有機會學習到。可以把學到的新知應用到工作上,你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可以成長的地方。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3.14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