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Costco會員經營大解密 很多人談到會員經營,一定會提到好市多。但事實上,它並不是靠會員制度成功的。 我這樣說,你或許會很意外!會員費不是每年為好市多帶來龐大的收益嗎? 翻開好市多近10年的財報,去年底全球有871家門市,近1.28億會員,貢獻近2,400億美元營收,淨利率一直維持在2%到3%間。 2018年,好市多的淨利,幾乎等於會員費。2018年以前,甚至會員費還超過淨利。這代表什麼意義?就是它把收到的會員費再折讓給顧客,不想賺你太多錢。即便去年,會員費也占淨利高達73%。 會員經營的本質,就是要讓顧客買更多,企業賺更多。好市多反其道而行,它沒有要賺你更多,除了收你會員費,幾乎以成本價把產品賣給你。 與其說好市多是會員經營成功,我更認定它是「商業模式」成功,因為商業模式的成功,而維繫會員的忠誠度。 商業模式是品牌經營最頂層的思維,它的成功,簡言之就是「有限品項、大量採購、成本定價」。 一般的零售業,銷售的品項動輒2萬到10萬不等,好市多只選擇大約4千個品項。因為品項少,可以集中大量採購,產品取得價格更低,且好管理;除了產品成本、管銷成本,加上大包裝銷售,最後它可以比同業以更低的價格出售產品,花香蝴蝶自然來! 一般企業的會員經營,主要靠的是品牌行銷的能力,吸引消費者加入會員,而好市多幾乎不用行銷,就可以維持高達9成的會員續約率,無人能出其右。 它的商業模式有時代背景,難以複製;但是可以讓你學習的是「品牌定位」及「選品能力」。好市多堅持美式賣場,以美國進口品為大宗,但要在大量的產品中,選擇每個國家具有消費者吸引力的產品就是一種能力。 如果你要學習會員經營,先要擦亮品牌,擦亮品牌從基本面開始。簡言之,有「好產品才有好品牌」,好產品就是要有獨特性,很不幸的大部分產品都類似,那麼就是要在「服務體驗差異化」,讓服務為產品加分,例如餐廳服務員的解說可以讓菜色變得更美味,再來才是應用「品牌行銷力量」,三者順序顛倒,則事倍功半! 如果你在做消費品的會員經營,可以參考實體店品牌透過服務人員的會員募集、化妝品業的會員權益設計、媒體業的會員貼標、亞馬遜的大數據推薦,以及百貨公司的會員行銷能力。 如果你手握會員,請記好以下心法:「關係靠互動,會員靠感動,轉換靠心動。」 ... 2024.09.19
焦點 亞洲船王陳柏廷 解密萬海航運 這是一家追求速度的公司。 山陀兒颱風重創高雄,使高雄港碼頭作業效率大降,萬海立刻決定,各航線的船舶暫時不停靠高雄港,是國內第一個做此反應的航運業者。 十月初,美國東岸碼頭工人剛宣布罷工,萬海就率同業之先,改變靠泊計畫。 「他們(萬海)非常機動,反應比任何人都快速,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立即有所動作,」一名航運公司高層形容這家近六十歲的老企業。 航運業受景氣影響甚巨,獲利波動劇烈是業界常態,攤開近年數據,萬海是台灣貨櫃航運業中,獲利最穩定的一家;在二○二○年運價飆漲前,它的營收雖然只有長榮的三、四成,但毛利率卻年年在貨櫃三雄中稱霸。 它獨特的近洋航線經營策略,讓它在亞洲的航運市場中,取得一五%的市占率,包括市占率、船班密集度、航線停靠的碼頭數量,都遠超過同業,是名副其實的亞洲船王。 十年前,它的運力還擠不進全球前二十大,如今它的全球排名達十一名,挑戰陽明,進軍前十大。它也是唯一以近洋航運起家,問鼎前十大的業者。 來源:設計●李佳靜 近年美中對抗、俄烏戰爭、中東瀕臨戰爭全面爆發的邊緣,但萬海卻能在亂世中異軍突起,地緣政治衝突越多、全球供應鏈越破碎,越能夠凸顯它在速度與彈性的優勢。 「我們的彈性絕對是最高的,我會把容錯空間壓到最低,把應變彈性拉到最寬廣,這樣你的勝率就會提高,」萬海董事長陳柏廷這樣對商周表示。這是他接班二十五年來,首次接受媒體專訪。 從載運香蕉、木材起家走差異化路線,專攻近洋與直客模式 會採取亞洲優先的策略,跟陳家的發跡有關。 一九六五年成立的萬海,比長榮還早三年成立。創辦人陳勇早年經營台日之間的香蕉運輸船,後來開始載運木材,再將航線擴及整個亞洲。 陳柏廷是萬海第三代接班人,一九九九年僅三十三歲,就接任萬海總經理,外界給他「海王子」的封號。○八年升任董事長,迄今接班超過二十年。 翻開財報,他接班的二十年多內,萬海僅有兩年虧損。例如,二○一六年航運市場景氣淒風苦雨,韓國最大航運公司韓進海運倒閉,長榮當年虧損六十六億元,陽明更虧損近一百五十億元,股價一度跌到只剩五塊多,但那年萬海的稅後淨利是十一億元。 要做到穩定獲利,關鍵是深耕區域、直客模式、速度至上,三位一體的經營模式。 首先,萬海聚焦近洋航線,避開在遠洋航線上跟巨頭們競爭。 這個選擇跟創辦人的出身大有關係。陳柏廷解釋,長榮創辦人張榮發是遠洋航線的船長出身,「他看到的是用大船跑長程航線的威力。」反觀,陳勇早期經營士林紙業,會從日本進口木材,「所以我們重視的是frequency(頻率),而不是距離,這沒有對錯,就是切入的點不一樣。」 因此,大型航商為了追求規模經濟、降低單位成本,而訂造大船來經營遠洋航線;萬海則是訂造大量的小船,追求在亞洲停靠的港口數最多、航線的數量最多,以及班次數最密集。 做到以上三點,客戶選擇的彈性就越大,想要出貨隨時可以出,這就產生第一個差異化。 班次密集後,萬海開始經營碼頭關係,至今已在亞洲投資七處港口的碼頭,目的是掌握比對手優越的「時間帶」(time window),讓每個航點能夠順利銜接,以大幅提高船期準班率及艙位週轉率。 時間帶銜接得好,當船隻從A港抵達B港時,可以立即進行裝卸作業,而不用等待靠泊。 「比如你早上六點到,六點(碼頭)就讓你進來,其他人不能用,這是專屬給你的時間帶,我們跟碼頭的關係夠好,這是我們的優勢之一,」萬海資深協理莊維謙表示。 在亞洲,萬海的「收貨套數」是全部航商中最高。貨櫃從裝貨港裝上,到卸貨港卸下,這樣就是「一套」。收貨套數越多,代表航商可以載運的貨越多,艙位的週轉率也就越高。 這是萬海獲利能夠長年穩定的主因之一,也是萬海第二個差異化。 圖表製作者:韓化宇 「例如你搭捷運,每一站會有人下車、有人上車,萬海會確保車廂內人都是滿的,也就是船都是滿艙開出去,其他航商不會要求這麼細,只要起點和終點的貨裝滿就行了,」一名貨運代理公司(簡稱貨代)業者說。 為了確保船隻駛離每一站,艙位都能夠裝滿,他們每個星期都會開檢討會議,只要發現有航線裝載率低,就會立即改善,例如更改停靠的港口,或者是改用更小的船型。 第三個差異化,是萬海在挑選客戶的邏輯,和同業完全不同。 大多數做遠洋航線的航商,要仰賴貨代公司來幫忙向企業承攬貨物。 萬海重視和「直客」的關係,也就是直接和客戶往來,盡量不透過貨代。一名在萬海工作十六年的員工表示,他進萬海的第一天,公司的教育訓練就強調:我們是以直客為主的船公司。 萬海選擇聚焦直客,最關鍵的因素是,近洋航線的營收相對比較低,如果大部分的業務是透過貨代公司,會進一步壓縮利潤。所以萬海必須額外花心力經營直客,這是策略選擇下的取捨。 除此之外,陳柏廷還有更深層的想法。他認為,如果航商和客戶之間隔了一層紗,無法直接接觸,會錯失很多寶貴的一手資訊,這些資訊可以幫助航商,在市況瞬息萬變的航運市場中趨吉避凶。 當同業透過代理、它卻做直營,就必須設計截然不同的服務流程,並塑造以客為尊的企業文化。 萬海總部的操船模擬艙攝影者:楊文財 萬海總部的冷凍艙展示廳圖表製作者:楊文財 萬海的研訓院除了執行全天候的船隊安全控管外, 也是培育專業海事人員的機構。攝影者:楊文財 打電話到萬海,不會響超過三聲「我們最重要的護城河就是客戶」 在組織上,萬海依據各區域,分為東南亞課、東北亞課、大陸課、專案業務課等八個課,每一個課會配置四個負責直客的業務員、一個負責貨代的業務員。從這個配置便可以看出,直客是萬海重點經營的客群。 再者,一個業務員會配置一個內勤人員,等於內外一組人搭配。當業務員在外面奔波,而漏接客戶電話時,客戶就會打電話到公司找內勤,代表當客戶有需要時,一定可以找到人。 一名承攬公司主管表示:「打電話到萬海,絕對不會響超過三聲,」而且不會發生不斷被轉接的情形。 客戶致電進來,如果詢問的業務不在接線者的職責範圍內,接電話的人不會直接說:「這不是我負責的,我幫你轉給負責的人。」而是先了解客戶的需求,幫忙詢問後,做初步的回覆,再留下正確的聯繫方式。 萬海內部將此稱之為「一條龍服務」,能讓客戶產生好感,認為你是真心想替他解決問題。 「比如你打電話到銀行,你光是聽到那些按鍵聲音就頭昏眼花,還會不小心按到斷掉,但我們沒有這個問題,就是人來接電話,」陳柏廷強調。 一名萬海主管舉例,有次某個客戶接到一筆大單,緊急要出貨,但卻找不到空櫃,情急之下,對方打給萬海的業務員,當天是週末,客戶本不抱太大希望。 沒想到,業務員聽了,立即和其他部門協調,當天就擠出空櫃,讓這名客戶能盡早出貨。 為什麼業務員犧牲假期為客戶服務?一名萬海的業務員表示,客戶會記得你幫他這個大忙,當你下個月缺業績時,他會多給你訂單回報,讓你業績保持穩定,不會大起大落。 圖表製作者:韓化宇 但其實,比起業績,更影響員工行為的是企業文化。 例如,萬海數十年都嚴格貫徹師徒制,不論是業務員或內勤,資深員工要負責提攜資淺人員,比如老鳥業務員出門拜訪客戶時,會帶著新人同行,讓他在一旁觀摩,耳濡目染學習如何跟客戶應對。 萬海希望業務員能多和客戶聚餐,除了聯絡感情,也讓新進者觀摩應對進退之道。萬海還有一個文化,應酬時一律平等,不強調尊卑有序,減輕新人壓力,也更樂於學習社交技巧。 陳柏廷相信,「員工對客戶好,一定是身教,絕對不是言教。」 9月20日,萬海總部頂樓的空中花園,正舉行爵士音樂趴, 萬海董事長陳柏廷(深藍衣者)帶家人一起與員工同歡。攝影者:楊文財 萬海總部8樓咖啡廳,這裡是董事長陳柏廷的辦公室,也是員工休息、開會場所。攝影者:楊文財 因為聚焦和直客往來,萬海不用和貨代公司分潤太多,這些省下來的成本,可以聘雇更多的人來服務客戶,讓客戶更加滿意,形成良性循環。 跟客戶關係緊密,還有了一個更重要的效益,就是當市況有任何風吹草動,萬海可以跑得比同業快。 因為,萬海選擇和直客往來,這些客戶又來自各行各業,在拜訪客戶以及跟客戶聚餐時,他們會將第一手的資訊分享給萬海知道。 「如果是一個階層很多的公司,他要做決定一定不會這麼快,我們從蒐集訊息到做決定很快,兵貴神速嘛!」他說。 比如,二○一八年美中貿易戰剛開打時,供應鏈尚未明顯從中國移轉至東南亞,但有客戶跟萬海的業務員說:「最近很多中國台商跑來東南亞找土地,說是要蓋廠,感覺怪怪的。」 提早掌握這個訊息,萬海因此提早加開中國到東南亞的船班,賺到更多供應鏈移轉的機會財。 又如二○二○年五月,疫情剛爆發,當航運業都認為今年景氣會大壞時,萬海就透過客戶,知道來自美國的訂單正在快速上升,因此萬海及早在市場租船,並大買二手船,也賺到美國宅經濟爆發的機會財。 陳柏廷認為,交情與資訊密不可分,「我們台灣人不是說,見面三分情嗎?你都透過別人沒見面,連那三分情都沒有,」「你給我的訊息,對我來講是至關緊要,我只要比同業早六個禮拜知道有老虎,我就可以先跑了。同業還不知道,等著被老虎吃嘛!」 「我們最重要的護城河就是客戶,」他表示。 而且,萬海非常強調付款的信譽,支付給碼頭的費用不會拖帳,付款的期限也很短,所以碼頭很喜歡和萬海合作,讓萬海一直保有良好的時間帶。 「再全球化」時代對萬海有利製造變形了,更需要靈活彈性的航商 「不論是對員工、對客戶還是partner(合作夥伴)、vendor(廠商),我們就是用心對周遭的人好,不會去騙大家,」陳柏廷說。 與客戶關係緊密,也讓他開始從近洋線跨足遠洋線。 陳柏廷認為,很多人說全球化已死,但只要人類欲望不消失,全球化就不會死,它只會用一種新的樣貌呈現,「你可以叫它全球化2.0,或是再全球化。」 他說,以前的全球化就是集中在中國生產,「現在是拆開變形,比如墨西哥、印度、越南,都在和大陸競爭製造工廠的地位,」他認為,再全球化的趨勢對萬海有利,因為當供應鏈分散後,會更需要靈活彈性的航商,替企業到各個國家收取貨物,而非像之前一樣,只要經營好中國到歐美的航線,便能存活。 圖表製作者:韓化宇 萬海為了提高準班率和艙位週轉率,重金投資東南亞碼頭。圖為該公司在北越海防的合資碼頭。來源:萬海提供 無論供應鏈如何分散,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將貨物運往美國的需求,仍持續上升。 更重要的改變是,在疫情前,因為航運業景氣不振十年,運能供給嚴重過剩,所以在亞洲開往美國的航線上,業者經常流血殺價競爭,開一班賠一班也在所不惜,導致運價長年低迷。 疫情讓各大航商賺得缽滿盆滿,陳柏廷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趨勢改變,因為航商滿手現金,代表不用為了爭取現金流而賠本競爭,美國線的運價將維持在合理利潤的水準之上。 因此,二○二○年起,萬海開始進軍美國線,從近洋線跨足到長程線,陳柏廷首次坦言,即將邁入六十年的萬海正在轉型。他還說,未來不排除經營歐洲線,也不排除加入海運聯盟,「這是我比較大的宣示。」 萬海客戶多半來自亞洲各國,供應鏈碎片化後,原本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訂單,部分轉移至東南亞,當地客戶於是紛紛詢問萬海:是否有開闢美國航線?如此他們便可以將近洋與遠洋的運輸,統一交由萬海服務。 今年蘇伊士運河因戰爭封阻,船舶被迫繞道非洲好望角,造成運價一度大漲,遠洋航線受惠最深。萬海雖然只有一成的貨量來自美國線,但其營收占比已高達二八%,亞洲線則降至三一%,讓萬海的營收結構趨向均衡化。 近洋之王加入遠洋航線,掀轉型挑戰「做足了苦差事,就不覺得辛苦」 不過,經營長程航線的邏輯,畢竟和短程航線不同。譬如在美國,去程的航班貨物要裝滿不是問題,但回程如果要裝滿,就得依賴當地的貨代公司,迫使萬海必須更多的接觸貨代公司,但這會牴觸原本的策略系統。 一名航運公司的高層表示,亞洲區域航線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大型航商紛紛跨入這塊市場,前十大航商在亞洲區域航線的市占率合計超過五成,未來可能更高。近洋航線競爭預期更加激烈,這是萬海必須邁入長程航線的因素。 而且,近洋之王也必須歷經轉型的陣痛期。萬海近年陸續訂造十八艘一萬三千TEU(二十呎貨櫃)的船,主要用於經營美國線,使得折舊金額攀升,這是該公司去年罕見虧損的主因之一。 萬海位於台北港的碼頭,拍攝當天,它的1萬3千TEU大船剛好從美國返航,忙著卸貨,這艘船是他們征戰美國航線的利器。攝影者:楊文財 每當船廠造完船後,會送一條船模給萬海留念。攝影者:楊文財 此外,在這些船到位前,萬海必須將部分亞洲的運能移往美國,這也可能拖累他們引以為傲的船期準班率。 不過,陳柏廷對轉型充滿信心。他認為,萬海可以成為全球第一個同時兼顧遠洋和近洋航線的航商,他的胸有成竹,來自長期做足了苦差事。 他說,如今美國線的報價不像過往穩定,每個禮拜價格都在大幅波動,「客戶如果來跟船公司說,我要改價格,同業可能覺得:怎麼這麼煩啊!我們苦工做習慣了,習以為常,所以不覺得辛苦。」 苦差事,剛做覺得苦;做久了,卻有可能成為你最大的籌碼。他強調,因為同仁長年不厭其煩幫大大小小客戶處理事情,現在客戶來自美國的訂單大增,需要遠洋運輸時,自然會選擇萬海。 事實上,萬海開通美國線的第一個航班,沒有透過貨代公司攬貨,來回程都是滿載。 這證明了,當你願意為客戶做麻煩事,客戶會銘記在心;當你開始轉型,他們會成為你最強的後盾,幫助你衝破難關。 「還是回到那句,客戶在哪,我們就到哪,當你做了最複雜的事情,再去做簡單的事,就不會覺得辛苦了,」陳柏廷說。 ... 2024.10.10
焦點 解密!新青安炒房遊戲(上) 善意釀禍,竟然比惡意作亂更可怕! 一個本想幫助年輕人一圓安居樂業美夢的新青安政策,上路至今僅十個多月,已演變成一場比過去投資客哄抬房價更加凶險的新炒房遊戲,而且這把火如野火燎原般越燒越旺。 {DS_BOX_37632} 在政府帶頭鼓勵買房下,從中央到民間建商都在補貼,甚至有建案祭出三到五年工程期間一毛都不用付的方案,投資客拿四百萬元買房,坐等五年後,就有望淨賺三百萬元高報酬,各地因此出現了拿板凳、搭帳篷、等拿號碼牌等排隊卡位的買房人潮,讓投資客大喊,新青安是德政,很香甜! 政府高喊房子不是拿來打的,大方給一千萬的低利補貼貸款,建商也見風轉舵加碼推出「預售版新青安」,讓更多買房者大膽擴張信用、冒險進場一搏,只求搶到房屋並能藉此獲利翻身,扭轉人生,瘋狂到連受訪的投資客台積電媽媽,都害怕台灣房市現在有點像電影《大賣空》,因為不管走到哪,都在搶著借錢貸款買房,只要拿出約五%首付就能炒房。 攤開數字,據內政部、信義房屋、國泰建設等統計,新青安政策威力驚人,今年全台首季無論是新舊屋房價、房貸申辦戶數全都創新高。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在新青安政策助攻下,今年以來各地建案不斷舉行公開記者會,大小建商春風滿面,因為幾乎什麼案件都熱銷。攝影者:程思迪 商周團隊實際走訪北中南各地建案現場,發現比數字更可怕的是,無論是你我熟悉的房市明星區,還是聽都沒聽過的房市沙漠區,無一倖免,全被炒熱了。 好事變壞事,上路十個月,政府靠住宅基金補貼的新青安,確實也讓部分年輕人買到房了,但三年補貼五十億的政策,實際上卻讓年輕人買更貴、買更小、買更偏遠,負擔更重,甚至大多數地方的新屋房貸負擔,都到了會吃掉民眾過半薪資的地步,讓年輕人過得更苦。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桃園草漯》年輕「脫北者」湧進化工廠、垃圾山包圍的小村也買氣增 最出人意料之外的地點,是位於桃園觀音區草漯聚落的樹林新村,這個海濱村落在該地議員吳進昌口中,它有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驚悚別名:癌症村。 「二○一七年,媒體在我們村子做了癌症村報導,連郭台銘都特別跑來關心我們。」吳進昌說。 當時,吳進昌擔任樹林新村村長,這座被化工廠、鋼鐵廠、海邊暫存垃圾山等四面埋伏般包圍的村落,統計八年期間過世的二十二位村民,就有十七位是因罹癌過世,尤其「吹北風時,時不時會有垃圾山帶來的臭酸味,吹南風時,就會變成化工廠帶來的刺鼻味」,雖然桃園市政府曾經發新聞稿反駁,強調該村並非癌症村,但依舊讓它成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房市險地。 近十個月來,草漯成了房市網紅焦點,房價低谷區吸引了財力有限的大台北年輕「脫北者」湧進,觀音區逆勢成為桃園市人口成長前三名的行政區,而處於當地房價谷底的癌症村也同樣受益。 如今走進該村,能看見本該遷校的小學周圍有不少施工中的新建案,廣告看板上主打「薪水成家」、「一戶自住、一戶出租」等;推開當地接待中心大門,現場人員開心的說,兩個月就賣掉近七成,買家多是年輕夫妻檔,便宜是主因,但有新青安優惠貸款後,當地買氣是越來越好。 海邊小村落被炒熱,新建案一直蓋。攝影者:程思迪 桃園市議員吳進昌(圖)是草漯樹林新村前村長,因當地空污、臭味等問題,堅信遷村對居民最好,但如今新建案熱賣、新居民進駐,大嘆難以落實。攝影者:程思迪 「現在房子便宜就好,癌症那些不重要了。」一位代銷業者私下評論說。 但北部房市被炒熱的,不只是癌症村。一位新竹投資客透露,基隆市八堵建案竟然採取「三天三價」的飢餓行銷賣房。 他才填了建案的看屋資料,馬上就被告知,必須提早來訂才能原價買到車位,遲了一天,車位漲五十萬元,又遲了一天,就又少了送家電家具的優惠,刻意製造今天不買、明天更貴的恐慌。 海濱山邊都在漲,連新總統賴清德的故鄉新北市萬里區,原本屬於房價萬年不動區,但根據樂居網的數據,當地近一年的房價漲幅竟然也逼近五成之高,站上二字頭。 但新青安政策說穿了,就是一種政府補貼的購屋優惠貸款,類似政策過去也一直都有,為何會成為釀災大殺器? 爭議一》不同政策矛盾讓防線失守激勵財力不足購屋客舉債買房 政府不同部會的政策矛盾是引爆房價的第一個雷點。在新青安上路之前,打房積極的央行推選擇性信用管制,降低貸款成數、不給各種寬限期,藉此避免消費者信用擴張,減少了投資炒房的機會。 而央行另一道政策是,購地貸款限制十八個月內開工,避免建商囤地,買了就要蓋,藉此增加供給。兩相搭配,就是要引導市場走向供過於求,讓價格緩漲,甚至是跌價。 但內政部與財政部的打房策略卻是背道而馳,先是為了杜絕預售屋短期炒作,祭出禁止換約轉售,這砍斷了預售案量源,即在銷售期與施工期所能釋出的供給量。 另外,財政部的房地合一稅,長達五年的高稅率閉鎖期,又卡死五年內新成屋換手供給。於是兩頭馬車互相拉扯,央行想以量制價,但內政、財政兩部會的政策卻造成市場減量,形成多空拉鋸的僵局。 直到新青安上場踩中雷點,又進一步解放需求,讓政府防線終於失守。新青安政策想幫助年輕人買房,拉高優惠貸款金額上限到一千萬元、延長還款年限到四十年、提供最長五年寬限期,甚至部分民間銀行還乘勢將貸款成數拉高到八成五。 這破解了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大開民眾舉債買房的新大門,雖明確限縮在首購的規範,但實際上卻是大開方便之門。不同於傳統青年購屋貸款,有年滿十八到四十歲止,在當地設有戶籍戶,與直系親屬設籍於同一戶或有配偶者等資格限制,新青安只要年滿十八歲以上,且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均無自用住宅即可,所以非青年或賣掉房子的非首購也可以適用。 原本望屋興嘆、財力不足的購屋客,受到政策激勵,眼見舉債千萬買房,寬限期內的利息成本又低,就這樣點燃這一波房地產盛世的火苗。 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二○二三年上半年,房市已經很差,因為庫存仍在往上走,當時市場普遍預期房市景氣最快到年底就要往下掉了,結果八月新青安一來,激勵市場需求,庫存降低,重燃生機。 偏偏內政、財政兩部會的平均地權等政策會讓房市減少供應量,形同鎖籌碼,當新青安的大撒錢政策上路,讓無限的資金去追有限的資源,到處搶買房的亂象因此爆發。 台中七期》投資客一次掃三戶成本不到四百萬,反問「不香嗎?」 往南來到中部,在台中七期重劃區建案接待中心內,一對初出茅廬的投資客母女檔,滿心歡喜的向商周分享說,她們靠著建商因應新青安推出的優惠付款方案,僅花約總價六%、不到四百萬元的投資金額,就能一口氣買下三戶合計上看六千萬元的預售屋。 之後的銷售到施工期約三到五年間,都不需要再付出任何成本,只要坐等房屋起漲,等到交屋後出售套利就行。假設漲幅達一成,獲利就是約六百萬元,扣除房地合一稅與買賣相關雜費,合計約五成的出售成本,也能獲取將近七五%的高投報率,形同拿出四百萬淨賺三百萬。 因此,採訪過程中,她們數次喜上眉梢的反問商周:這筆投資「不香嗎?」 熟悉台中房市的中部地產行銷公司董座說,七期上週末才有一個豪宅預售案開賣,雖然每坪高達九十萬元,但首波釋出僅開放一天,就被掃購一空,建商趕緊封盤,決定等房價上漲後再賣出餘屋。 「台中到處都在漲,現在年輕人想買便宜的房子,大概只能翻過大肚山,到梧棲、沙鹿等海線城市買了,真的很誇張。」他感嘆的說。 台中七期》買家看好未來漲勢,這裡單坪飆90萬元也賣光!預售屋一天就完售,豪宅區也成搶手貨。攝影者:程思迪 爭議二》政府帶頭,業者響應推各種優付方案,民眾拚進場一搏 新青安的第二個爭議是,不只激勵成屋市場,還炒熱預售市場。對此,負責新青安的政府官員私下向商周喊冤指出,影響房價的因素很多,而新青安只針對成屋優惠房貸,因此預售屋熱賣等亂象責任,不該算在該政策頭上。 但政府低估了人性貪婪,一位有二十多年房地產經驗的代銷公司副總經理回應指出,政府用新青安帶頭示範,我們民間業者當然也要響應,「各種優付方案就是民間推出的預售屋版新青安。」他說。 於是出現各種低首付、工程期零付款、三到五年無息分期付款等五花八門優惠方案的「預售屋版新青安」,就是吸引上述投資客母女檔敢進場一搏的主因。 「其實台中熱銷個案都是優付的關係,只要五%首付款,到交屋都不用再付錢,就是等五年後的房市行情更好後賣出。」一位台中地產業者說。 不是業者佛心,其實民眾只要完成貸款交屋,建商就能拿回約七成的投資成本,基本解套了,而且消費者即便扛不住,它也有包含拍賣掉你的房子抵債等方式能確保債權。 上述代銷副總經理爆料,其實優付方案的成本,都已算進房價裡,因此這類案件的每坪單價會比正常建案高一些。 受到新青安政策鼓勵,各地建案湧現賞屋人潮,且多數民眾坦言,樂見政府降低購屋進場門檻,因為這能幫助他們買到房。攝影者:程思迪 ... 2024.06.13
焦點 解密!新青安炒房遊戲(下) 嘉義老人村》透天厝貴一倍反搶手搶搭熱潮翻轉人口負成長宿命 最後來到南部,六十五歲人口占比近三成的嘉義鹿草鄉老人村,如今也是人心思變,想搭著這股房市熱潮,翻轉當地人口負成長宿命。 這個過去看不到建案動土的農村,現在不只有三到四個建案在興建中,迅速完銷,還有想蓋樓銷售的開發商與想蓋員工宿舍的企業主,紛紛找上當地鄉公所打聽建地資訊。 此外,原本一棟賣七百多萬元都被嫌貴、沒人要的透天厝,現在漲了快一倍到一千三百萬元,反而買氣熱絡。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地產商機,正悄悄改變這個全台人口老化排名前段班的老人村。 當地鄉長嚴珮瑜說,去年鹿草鄉公所提出一個農地變更成建地的區段徵收案,卻面臨六成居民反對,認為當地根本沒人要去住,不可能有需求,讓她最後只能被迫撤案。 但隨著台積電宣布將進駐嘉科以及新青安上路,這個寧靜小農村也開始改變了,「最近滿多鄉民跟我說,大家怎麼那麼笨,會說不要區段徵收案?真的好可惜。」她說。 嚴珮瑜坦言,會擔憂新青安政策讓年輕人借錢買房,可能造成未來房市泡沫的問題,但如果這能吸引更多年輕人進駐鹿草鄉,改變當地「生不如死」的老化問題,那麼她仍偏向支持。 鄰近嘉科的鹿草鄉鄉長嚴珮瑜則期待這波房市熱,能讓更多人願意移居當地。攝影者:程思迪 爭議三》打房、居住正義沒選票資產正義反能降民怨,使政策轉彎新青安的第三個爭議點,是從打房變助房的關鍵風向球,讓眼尖的投資客吃了定心丸。 今年三月,前內政部長林右昌在代銷公會全聯會理事長交接典禮致詞時,一句「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打的」發言,讓眾多地產業者認定,訴求居住正義的打房已經成為過去式,未來政府將會有更多如同新青安一樣的助房政策出爐,支持資產正義。 一位熟悉住宅政策的中央政府高官私下向商周透露的說法,更坐實了這個市場預期。他說,過去幾年標榜居住正義的政府打房,包含各種住宅稅制改革,都只造成墊高成本,轉嫁到租金、房價的結果,無助於降低高房價民怨,不管怎麼打,也只會流失年輕人選票。 因此新思維是降低門檻,讓大家買得起房,降低民怨。另一方面,當民眾能取得房屋變資產階級,感受到房價上漲的利益時,自然不會再抱怨,而政府只要確定一件事就好,就是維持住房價,就能獲得選票,所以他預期,未來房價不可能崩盤。 五年寬限期一過,恐面臨拋售潮類次貸風險增溫中,成一大隱憂!根據永慶第二季網路民調,顯示新青安政策很受民眾歡迎,無論是貸款成數、貸款金額、寬限期年限,都有逾五成民眾支持政府繼續加碼拉高。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打房不會做,政府優惠(房貸)又在助攻,當然房價繼續炒。」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說。 難道能幫大家買到房就好,房價繼續漲也沒關係嗎? 當然不是,台灣房市其實危機四伏,因為房市泡沫拋售潮、類次貸風暴危機等風險全都在升溫中。 最關鍵就是政府的補貼與民眾的收入漲幅,遠遠追不上房價漲幅。商周依據新青安條件試算全台新屋貸款與各地所得中位數來看,幾乎所有地區的人,只要一過五年寬限期,普遍都會面臨房貸占總所得比率超過五成以上的處境。 換言之,一旦沒有寬限期保護傘,多數人負擔會加倍,尤其這一波新買家搶買的,多數是過去沒人住的新興重劃區,未來熱賣建案一起交屋,規模可能大到幾千戶,甚至上萬戶,很可能在三到五年後,形成可怕的多殺多拋售潮。 到時如果都能賣掉,問題就不大,最怕的是,由於這一波很多民眾是靠政府助攻,才有辦法買房,本就有「寅吃卯糧」的問題存在,因此不僅未來可能很快就會爆發交易量急縮的房市寒冬期,一旦遇上拋售潮,甚至有可能陷入有行無市,找不到最後一隻老鼠倒貨的困境。 證諸歷史,這與美國二○○七年掀起的次貸風暴背景類似,當年就是美國政府鼓勵「人人有房住」,於是金融機構貸款給那些信用較差的人去買房,才引發風暴,而台灣如今爆發類似次貸風暴的風險也正在提升,這是一大隱憂。 政府想拆地雷,兩大功課必做!拉高門檻或擴大供給、提高民眾收入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示警,指房市出現三警訊,除房價居高不下外,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額,及不得超過存款與金融債券發行額總額三成,這兩指標也居高;並強調央行關心房價的目的是擔心會不會變成泡沫,進而影響到金融穩定。 那麼台灣這顆房市地雷又該如何解除?政府有兩大解圍功課,一定要做。 一是解決政策矛盾,要不選擇關掉新青安非青年、非首購也可適用的資格巧門,嚴禁民間業者使用優惠付款方案,拉高進場門檻,降低需求。 要不選擇擴大供給,檢討預售屋禁止轉售與房地合一政策,或是給容積換平價住宅,附帶由政府限制價格買回等配套,提供大量平價宅供給,打破「現在不買,之後更買不到」的心理。 二是拉高民眾收入讓更多人買得起房,同時養得起房。 根據商周的新屋房貸推估,想要買得起正常大小的房子,年收入至少要拉高近五十萬元才能避免日子越過越苦,但過去兩年,平均收入僅增長不到二千三百元來看,這仍是遙不可及的艱難道路。 此外,還有機會成本問題,由於新青安財源主要來自住宅基金,當錢花在新青安時,同樣仰賴該基金的社宅興建、租金補貼等資源就會受擠壓,且這一波靠降低購屋門檻吸客炒高的房價如果回不去,勢必會成為下一世代成家的新壓力,屆時要想再降門檻,也將付出更大代價,因此短中長期如何兼顧政策配套,也相當重要。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 2024.06.13
財經 《解密臺東慢經濟4》與海洋共榮 從深層海水追商機 經濟部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透過布管取得300公尺以下的深層海水,協助產業發展台東深層海水產品。 在地球大洋的海水裡,水深200公尺以下的深層海水,具備低溫、潔淨、富含營養鹽與礦物質等特性,且深層海水的總量占總體9成以上,沒有資源枯竭的問題,幾乎是取之不盡。 而濱臨地球大洋面積最大、平均深度最深的太平洋,美國從1970年代起,就在夏威夷大島鋪設取水管,深入海平面以下600公尺,抽取深層海水進行研究,開發溫差發電、水產養殖、飲品等產業應用。 同屬太平洋國家的日本也緊追在後,發展深層海水產業,除了溫差發電、水產養殖、飲品外,還進一步將深層海水應用於妝品、保健食品、水產加工、農業栽培、休閒旅遊等多元用途。 「日本是台灣學習的最好範例,它在富山、高知、久米島這三個地區,由政府設置取水管後,再結合地方政府成立產業園區,吸引業者進駐,讓業者利用政府提供的深層海水,進行相關應用。」經濟部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副主任黃子航,從產業輔導的角度,介紹日本這一套已經被韓國複製、大舉推進,且適合台灣取經的商轉模式。 經濟部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副主任黃子航表示,太麻里的深層海水中心將持續推進深層海水技術研發及產業高值化應用驗證工作。 縣府成立品牌 扶植台東深層海水產品 面臨太平洋的的台灣東海岸,在出海後的很近距離內,坡度就直陡而下,水深達到2000公尺,擁有開發深層海水資源的天然地理條件。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下稱石資中心)受經濟部科技專案補助,代管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以下稱創研中心)進行研發技術驗證與產業推廣任務,在台東太麻里海岸抽取深層海水,目前已有相當多技術於產業驗證成果如:龍蝦養殖、水產加工、逆滲透淡水、濃鹽水、礦物質濃縮液、高鎂低鈉鹽,以及海洋理療、健康促進、觀光應用等,成為深層海水一、二、三級產業鏈與知識推廣的技術示範及驗證場域,未來更有機會發展海洋溫差、鹽差、氫能等能源應用研究。 「我們(創研中心)的工作就要做深層海水產業應用技術驗證並加以推廣,能提供水深312公尺的深層海水水源、創新技術,以及落地應用的產品輔導與服務示範,幫助東部縣市政府與業者發展深層海水產業。」黃子航強調。 事實上,創研中心在2021年重新布設取水管,成功取得深層海水後,台東縣政府就結合在地法人石資中心多項技術研發成果及創研中心資源,將深層海水用奈米薄膜過濾後的RO淡水、高倍率濃縮液與高鎂海鹽等原料,推動縣府輔導的「台東藍純淨深層海水TTBLUE」品牌,促進在地業者多元應用。 「台東藍純淨深層海水TTBLUE」是台東縣政府自2020年起,以海洋委員會提供的地方創生計畫補助經費,瞄準深層海水產業原料應用、海洋資源教育推廣及特色遊程體驗的發展方向,成立台東深層海水品牌識別品牌。目前縣政府已經輔導並推動31家台東在地業者,進行學研技術導入與創新開發,共推飲品、妝品、甜點、佐料等77項產品,並完成品牌證明標章授證,以及提供推廣活動、成果發表會等平台,提升產品曝光度、生產量能、消費者認知度及購買意願。 臺東縣政府財政及經濟發展處處長章正文指出,台東在縣長饒慶鈴定調發展「慢經濟」,深層海水產業正是符合慢經濟所訴求「延續自然永續資源的經濟模式」。 目前深層海水產業在台東才剛扎下小苗,就已陸續傳出成績,例如「台東藍TTBLUE」品牌酒商業者東太陽,將添加深層海水原料的酒品,參加SWSC(新加坡世界烈酒大賽)獲獎。 在日本,深層海水已經被用來釀製吟釀清酒。在台東,東太陽則是使用在地的香菜、刺蔥、紅烏龍、桌荖葉,搭配深層海水,調和出很不一般的風味烈酒。品嘗過得獎酒款的章正文稱讚加入深層海水的酒,口感就是不一樣,特別圓潤、甜美、順喉。 產業園區、海洋發電 期待落地台東 此外,台東縣政府重視深層海水知識的普及性,與創研中心及石資中心合作,同時也串連周邊南迴區域的部落、社區、旅宿、餐飲、海洋休憩、運動等產業,規劃教育與玩樂並進的1日遊或2天1夜遊程,帶動台東學校師生、外地觀光客參與,前往創研中心認識深層海水產業的取水、製鹽、龍蝦養殖過程,以及體驗SPA海療、製作鹽滷豆花與深海香氛手工皂。 目前,創研中心也提供深層海水、RO淡水,供業者與民眾免費取用。像常常來取水的白蝦養殖業者,就將出貨前的白蝦暫養在深層海水裡,進行吐沙、清腸泥的淨化,而富含營養鹽的深層海水透過逆滲透,馴化後白蝦的肉質,更能提高供貨檔次。 日後,台東縣政府如果能在創研中心附近成立產業園區,水產加工業者就能進駐,就近取用深層海水,馴化鱘龍魚、蝦貝等水產。 另外,創研中心具有可拓展海洋溫差、鹽差、氫能等能源技術應用,也被章正文視為未來可以落地台東發展的能源解決方案。 臺東縣政府財政及經濟發展處處長章正文指出,台東發展深層海水產業,歷經5年共31家業者投入自主開創研發,產製出77項產品,把台東「藍金」邁前一大步。 台東的自然景觀很美,並不適合架設人工設施過多的太陽能、風力發電設備。章正文說,台東有老天爺賞賜、無窮無盡的深層海水資源,目前僅只有創研中心一條取水線,未來只要再佈設一條備用管線,取水成功的話,就能利用深層海水本身的溫度及鹽濃度落差,或是與陸地溫泉搭配,進行溫差發電,藉此產生電能,就能供應台東的用電。 海洋是生命之母,台東初踏入深層海水產業的舞台,就在太平洋的深邃海域,正一步步開拓深層海水的商機,覓得反饋與滋養在地經濟、社會和環境的永續資源。 [台東縣政府廣告] ... 2024.10.25
生活 日本九州超奇特建築 解密河童車站鄉野傳奇 日本九州有一座非常奇特的車站建築,造型有黃色的嘴巴,以及大大的眼睛,屋頂則是綠色的,乍看以為是唐老鴨,仔細看看才發現是日本傳說中的奇特生物河童。田主丸車站所在的福岡縣久留米市,是一個充滿歷史與傳說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河童傳說,當地傳說以前有河童出沒!因此就設計建造了這棟河童車站。 事實上,河童只是傳說中的生物,是一種四不像,身體四肢像青蛙、背上有龜殼、嘴巴像鳥類,喜歡吃小黃瓜,所以壽司店有「河童壽司」,就是小黃瓜壽司。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甚至寫過一本《河童》的小說,講述主人翁來到河童國的種種遭遇,將河童世界與人類世界做了一番對比。日本漫畫家水木茂也曾畫過「河童三平」的故事。 河童車站的頭部是一間咖啡館,提供遊客休憩歇息。來源:李清志 田主丸車站月台上矗立一座河童雕像。來源:李清志 河童是日本民間故事中的一種水妖,據說棲息在河流和池塘中,擁有類似人形的身體,頭上有水盤,喜好惡作劇,卻也能帶來豐收與祝福。據當地的傳說,田主丸附近的巨瀨川(Kose River)曾是河童的居所。相傳數百年前,當地村民經常在河流旁看到河童出沒,特別是在夏天的黃昏時分,河童會從水中浮現,偷走村民們的食物或玩弄路過的旅人,甚至溺死小孩,然後吃小孩的內臟。 然而田主丸附近的村民們並不害怕河童,因為他們相信河童擁有控制水流和農作物生長的神秘力量。當地傳說以前有河童跌倒,頭上水盤的水潑出,使得河童失去力量,村民並沒有去傷害落難的河童,反而救助他,幫他注水恢復體力。河童為了報答村民,就傳授農業秘訣給村民,讓村民農作物大豐收。因此現在每當河童在河邊出現,村民們會準備好祭品,請求河童保護他們免受洪水侵襲,並祈求豐收。 從建築造型一眼看出賣什麼 河童車站這種建築,有如加州公路邊的普普建築(Pop Architecture),是一種圖像式建築。加州公路從30年代開始,就出現了許多圖像式的建築,有的建築造型是一隻公狗,有的是一個大熱狗,或是甜甜圈,其目的就是讓公路駕駛人在高速移動中,可以注意到這座建築;並且從建築造型上,就可以知道其商店建築的販賣內容。因此看到巨大甜甜圈的建築,就知道是在賣甜甜圈;巨大漢堡建築,就是漢堡店;而看到河童車站,就知道這地方與河童有關。 整個田主丸車站造型就是一隻河童的頭部,除了販賣車票與候車之外,也販賣著與河童有關的紀念品,河童的頭部其實是一座咖啡店,光線明亮清爽,旁邊還擺著一台鋼琴,讓遊客可以隨意彈奏。河童兩隻大眼睛其實是2樓的窗戶,從窗戶望出去,剛好可以看見對面月台的河童雕像。 這座車站知名度還不算高,並不像和歌山貓咪列車的貴志車站那樣受觀光客歡迎,當地也沒有類似「河童列車」的觀光火車。因為是小站,只有紅色的區間慢車停靠,很多特急列車都是過站不停,疾駛穿越,乘客連看一眼的時間都沒有,非常可惜!還好最近JR九州新開發的「觀八・一六」觀光列車,有特別停靠讓旅客下車參觀,成為鐵道旅行新景點。 田主丸車站河童建築造型,提醒著人們這個古老的故事。遊客不僅能夠體驗田主丸的自然風光,還可以感受到這片土地與河童之間的奇妙聯繫,這個傳說也為這個寧靜的地區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 ... 2024.11.07
焦點 建商、科技業為何搶投資餐飲?FRIDAYS金主解密雙高誘因 台灣餐飲業瘋狂上市,也與背後的私募新勢力有關。 知名餐飲顧問林剛羽觀察,現在,在台投資餐廳是熱潮。 科技業如光碟片大廠錸德的二代葉承凱,就投資多家餐廳,其中包括連鎖咖啡廳怡客;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的胞弟張洪本,近年也熱衷於投資餐廳。 許多建商老闆除了本身愛好美食,也因為建築業資金回收較慢,而選擇投資現金流充沛的餐飲業。 圖表製作者:韓化宇 FRIDAYS在台上市推手他出身投資世家,卻一度栽在投資餐廳 近年餐飲股價攀升是很大誘因,除了老牌的王品和瓦城,最近上櫃的全家餐飲、三商餐飲,股價也一度站上三位數。再加上去年知名餐飲股的盈餘配發率平均在八成以上、股利殖利率也是四%起跳,最高甚至達一○%)。 股價高、股息又豐厚,「誰不想養一隻高股價的小金雞呢?」林剛羽笑說。 這些餐飲股的推手中,開展餐飲集團董事長邱泰翰,是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DS_BOX_38631} 十一月三日,美式連鎖餐廳TGI FRIDAYS在美國聲請破產,但台灣的代理商,卻要風光上市,背後就與他有關。 邱泰翰的投資版圖涵蓋廣泛,包括TGI FRIDAYS,以及連鎖燒肉品牌胡同燒肉,目前有兩家企業進軍資本市場。 同時,邱泰翰也是私募基金「璞石資本」的合夥人,該基金布局多個餐飲品牌,如擁有五家門市的高端燒肉餐廳樂軒,以及全球規模領先的雲端廚房餐廳Just Kitchen;它還投資了擁有近 一百五十年歷史的日本釀酒廠「高橋酒造店」,將觸角延伸到海外。 跟上述科技業與建築業老闆的業餘投資不同,他的背景,讓他在布局餐飲帝國時,有更積極的想法。 邱泰翰一出生就跟投資二字掛鉤。他的父親,是綽號「榮安邱」、八○年代有台股「四大天王」之稱的邱明宏。 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大學時,他選擇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這是台灣保險精算的最高學府。保險公司要支付保險金,靠的就是精算投資報酬率。二○○三年,他協助父親經營北投知名的溫泉私人招待所「三二行館」,這是他第一次接觸餐飲業。 二○一一年,他投資開設第一家餐廳「STAY」,請來被譽為法國天才廚師的亞蘭諾(Yannick Alléno)掌廚,是當時除了侯布雄,台灣唯二的米其林星級主廚餐廳,初試啼聲,就引起極大轟動。 沒料到的是,一一年開幕後,竟連年賠錢,一七年黯然收場,「那真是一個慘烈的教訓⋯⋯。」邱泰翰說。事後復盤,他認為失敗主因,是不能把投資餐廳當成一筆「純投資」,而必須親力親為。 為了尊重這位法國名廚,邱泰翰充分授權,名廚喜歡摩登簡約的料理風格,例如只在生蠔上擠幾滴檸檬汁,然而,台灣消費者卻不理解,認為高級料理就是要盤飾繽紛、器皿精緻、用料奢華,不應只吃料理的原味。 亞蘭諾在全世界開設的餐廳,都大受歡迎,唯獨在台灣踢到鐵板,這讓邱泰翰領悟到,不同市場的消費者,差異非常巨大。因此,他投資餐廳前一定要做詳盡的市場調查,還必須和主廚在菜單設計上有更深入的討論,絕不能完全放手。 看準FRIDAYS品牌競爭力先解決債務,再翻新老形象、改菜單 STAY歇業後,另一扇機會之門開啟了。 新浪網共同創辦人姜豐年與知名投資人關係專家劉詩亮,邀請邱泰翰加入他們的私募股權基金「璞石資本」。 邱泰翰說,「姜豐年和劉詩亮希望加強對生活產業的投資,盼找一名具備資本市場和投資餐飲經驗的合夥人,且最好是有失敗經驗,因為這經驗是最寶貴的,」邱泰翰笑著說:「所以他們就找上我了!」 加入璞石的第一戰,邱泰翰瞄準的是TGI FRIDAYS。 這個成立近一甲子、最近宣布破產的美式連鎖餐廳,在台灣的發展,也是顛簸不斷。幾經轉手,一四年被北軒集團、也就是開展的前身,接手經營。 TGI FRIDAYS是開展餐飲的核心品牌,旗下其他品牌也是圍繞美式食物,他們的下一步是購併,且不排除購併海外的餐飲品牌。攝影者:楊文財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創會長高端訓分析,TGI FRIDAYS面臨品牌老化的困境,北軒接手後,投入資金重新裝潢,調整菜單,試圖翻轉形象,但這些都須花不少錢。 不僅如此,為了買下代理權,北軒大幅向外融資,導致財務壓力驟增。但這些問題,反而成為邱泰翰眼中的轉機。 「北軒財務吃緊,但TGI FRIDAYS本身是賺錢的,這說明品牌是有競爭力的,只要解決上層母公司的財務壓力,整家公司就可以活起來,」邱泰翰解釋投資的考量。 一九年,他決定出手,與劉詩亮一同出資,兩人率先拿自己的錢入股,隨後再募集七百萬美元。這次,他沒有忘記親力親為的教訓,儘管股份未過半,但堅持掌握主導權。 他將大部分的投資金額用於還清債務,降低財務槓桿,讓公司財務壓力大幅減輕。隔年,北軒擺脫虧損,二一年璞石資本正式入股,公司更名為開展,邱泰翰不再只是幕後金主,而是挑起經營重任,出任董事長,躍居幕前的經營者。 十一月二十日,開展正式興櫃掛牌,以每股五十二元的價格踏入資本市場,目標是明年轉上市櫃;而他另一個投資的橘焱胡同,二二年以每股三十五元登錄興櫃,股價一度衝到近七十元,翻了近一倍。 有手感與資金,邱泰翰的投資版圖越來越大,態度更趨積極。 邱泰翰也分享他的三個投資評斷標準:首先,餐廳的規模要夠大,年營收至少要在八千萬元以上,同時要有展店的可能性,比如餐點容易標準化、可以快速複製,「規模太小的餐廳,即使再好吃,也很難擴張。」 第二,有品牌知名度,像TGI FRIDAYS或胡同燒肉,在招募員工上相對有優勢。找得到人,才有辦法展店。 第三,鎖定經過市場考驗的品牌,例如已營運五、六年以上,且營收仍在成長。這樣的品牌相對穩定,也容易預測未來發展。 「投資餐廳很簡單,但要擴張很難, 如果發現不好展店,你最好重新考慮這筆投資,」邱泰翰說。 當更多投資人積極進入餐飲戰場,他們的整合力會推動台灣餐飲業往集團化邁進,可以確定的是,這波轉型上市潮,已經沒有回頭路。 ... 2024.11.28
焦點 癱瘓全球微軟系統元兇是誰?解密資安守門人CrowdStrike 是什麼樣的角色,有能力一夕間癱瘓全球航空、金融、服務業多個業者電腦主機,導致上萬個航班延後與取消、金融市場交易受阻、各式產業服務暫停,業者電腦螢幕全數變成藍色當機畫面? 它是資安公司CrowdStrike,這家原本應該隱身於幕後,為各大企業系統抵禦駭客等外敵的守衛,這次不僅躍升主角,還讓全球八百五十萬個搭載微軟作業系統的裝置失靈。事件爆發後,該公司市值兩天狂瀉二三%,後續更衍生出約五十四億美元的損失。 {DS_BOX_38043} 為何一個資安業者,如此動見觀瞻? 根據IDC統計,CrowdStrike二○二三年,是在端點(編按:電腦、行動裝置、伺服器等終端設備)防護市場市占率僅次於微軟的業者。「這(事件)規模凸顯了CrowdStrike在保護全球關鍵基礎設施的重要地位。」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如此點評。 二○一六年,有俄羅斯駭客潛伏在美國民主黨伺服器中,意圖藉由發布它所盜竊的郵件內容,影響美國選情,最終被CrowdStrike發現,後者因此一舉成名。 它的崛起,跟現代資安趨勢的轉變息息相關。 圖表製作者:陳慶徽 搶先用AI分析、瞄準雲端資安的業者 過去,資安業者戰場,多是落在企業內部各項機器、裝置與內部系統上,透過安裝防毒軟體,阻絕駭客藉由病毒入侵;不過,隨著雲端業務興起,各式服務需要靠搬上雲端來運作,如何兼顧在地上的裝置們,與雲端系統間的安全,成為新課題。 也因此,CrowdStrike自二○一一年創立起就瞄準該市場,其系統運作完全在雲端上,客戶端只要安裝小巧的偵測模組檔案,就可以二十四小時啟動偵測與防禦服務。不同於傳統防毒軟體需要下載龐大的資料庫才能使用,該公司產品對客戶來說,是更省裝置算力與儲存空間的選項。 根據它今年最新的報告顯示,由於生成式AI的崛起,資安攻擊的速度大幅增加,而且雲端在近年成為駭客主要的攻擊戰場。光是二三年,來自雲端的入侵嘗試次數,就較二二年成長了七五%。 攻擊量與速度大幅提升,在有限的資安人力資源下,CrowdStrike另一大特色,就是它是同業中較早採用AI協助進行資安事件分析,讓產品具備可提前預防入侵的偵測與即時回應功能;近年它更陸續透過收購,整合多項資安產品功能併入平台產品線,大大降低企業採用成本。 CrowdStrike預估,整併多功能的單一平台產品模式,能為企業減少七成管理時間,每年節省逾五百萬美元的人力成本。 這樣的定位,讓它一路竄起,成為資安產業中的一顆新星;但,正因為客戶對它的依賴與日俱增,成為這次全球藍屏當機事件的根源。 原來,要做到全面的端點防護,它的產品必須深植於像微軟這樣的作業系統核心,而本次的藍屏事件,就是起源於一個軟體更新檔案,觸發了邏輯錯誤,導致作業系統的全面崩潰。 而這樣的邏輯錯誤,必須由人工手動排除,才衍生出後續的大規模藍屏事件。 「史詩級失敗」事件讓企業更重資安 「像我們做資安的,最怕就是這種包,屬於教科書等級的。」一位資安業者向商周表示。 另一位資安廠商高層指出,一般在採用更新檔案時,會經過測試,而且通常都採用上一代,而非最新的系統版本,目的就是怕更新發生當機事件,影響業務與業績。他認為,此次CrowdStrike在管理上確實出現疏失。 「因為房子前門壞掉一天,就把它拆除,並非最好的選項。」滙豐證券報告指出,雖然CrowdStrike恐因此在短期失去部分客戶,但若它長期能保持競爭力,最終客戶仍會選擇防護表現最好的產品。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此次的藍屏事件,反倒可能會讓企業意識到相關措施的重要性,進而增加網路資安支出的整體金額。 在事件發生近一個月後,該公司總裁麥克.森托納斯(Michael Sentonas)出席被稱作資安界奧斯卡的Pwnie Awards頒獎典禮,領取史詩級失敗獎(Most Epic Fail)。他上台時強調,這獎項將提醒員工,公司的目標是保護人,但這次他們犯錯,「我想確保每個人都明白這些事情(藍屏)不會再發生。」 儘管藍屏事件讓這家公司摔一大跤,但也讓資安守門人這產業,從配角躍升主角,成為全球關注的產業。從這個角度看,它雖創造了宛如史詩級的失敗事件,卻可能造出更大的舞台邁進一步。 ... 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