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4年投資展望:台股萬八成標配、AI軍備賽激烈、半導體將邁入10年多頭 但復甦力道不至於太快;明年庫存回補有望帶動企業獲利成長30%,帶旺科技股波段行情延續到明年,台股明年萬八已成標配... 2023.12.14
財經 台港股黃金交叉後衝萬八!看好3族群、當心2風險 台股指數攀升超過1萬7千點,今年上漲23%,是亞股的領頭羊,相較今年下跌16%的港股,強弱差異懸殊,甚至指數已與港股「黃金交叉」,這是25年來僅見。 縱使單看指數交叉的意義不大,港股總市值也仍遠高於台股,但為何台、港股這些年來表現一上一下? 「這20多年來,台股一直在質變,港股卻停滯不前,」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解釋,台股權值股是以高科技產業為主,該產業例如半導體業,特色就是需求迭代創新,跟不上時代就會不敵競爭而被淘汰,造就科技業的韌性。 然而,香港的權值股則以金融、資訊科技、地產為主,產業穩定,但結構變化不大,成長也相對緩慢。 從本益比可以看出台、港股差異。本益比越高,通常代表市場越看好該市場,而截至今年11月底,香港恆生指數近10年平均本益比為11.7倍,相對而言,台股本益比近10年為16.4倍,更勝港股。 台股與全球產業趨勢連動港股易受中企、政策影響 這也讓台、港吸引上市資金的能力發生變化。根據安永會計事務所發布的報告,截至2023年11月下旬,台灣上市企業籌資金額達新台幣316億5千4百萬元,年增14%;同時期,港股的籌資額年減59%,創下20年來同期新低。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就指出,「港股受中國經濟、政策的連動性太高。」檢視恆生指數成分股,市值最高的前5名,就有3家公司為中資企業,分別是阿里巴巴、騰訊以及美團。 也就是說,當中國經濟面臨衰退,將直接反映在港股表現上。此外,中國還有反送中運動、外匯管制等各種政策相關風險,這無疑對港股雪上加霜,削弱外資對香港市場興趣。 反觀台股,以市值占近3成的台積電為例,主要客戶為美國,與全球科技景氣連動高,而不只是鄰近的中國。 不過台股還有續強的機會嗎?答案是有的,第一金投顧預測,台股最高有機會挑戰1萬8千點以上。 首先,從總經面看,主計總處近日公布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1.42%,創金融海嘯以來的新低,但同時上修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至3.35%。 「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聯準會(Fed)明年下半年有很高的機率開始降息,利率將回到4.5%至4.75%的水準。」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認為,如果美元開始走弱,資金流向大型新興市場國家,台股將會受惠。 再從資金面看,不只外資可能流入台股,內資也押寶。今年截至11月底,投信淨買超台股達2,071億元,高於外資的1,128億元。 指數型基金更是推波助瀾。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股票指數型基金(ETF)今年至10月以來資金規模成長40%,成長率位居全球冠軍,代表內資資金流入股市,為台股提供後盾。 再者,從出口來看,台灣出口總值今年下半年相比上半年持續成長,不但上下半年豬羊變色,且明年上半年相較今年上半年,具備低基期效應,出口成長將更明顯,可能年增率達雙位數。 在產業前景方面,因為人工智慧產業崛起,台灣相關的供應鏈依然是明日之星,尤其市場的主要焦點,將會放在IC設計、晶圓代工、消費性電子3大族群。 圖表製作者:張羽晴 AI、高效能運算仍是焦點3優勢讓台灣IC設計業吃香 首先,IC設計有3項優勢,第一是微軟等全球雲端巨頭持續擴建AI等相關設施,需要晶片;第二是美中科技爭霸,反而讓台灣業者有機會搶單;第三,IC設計業者規模不大,但毛利率高,甚至可接近5成,好公司容易冒出頭。 其次,不論人工智慧來臨,或高效能運算、5G、電動車等晶片的需求,晶圓代工業都是不可或缺一環,尤其先進製程較優異的台積電;接著,消費性電子族群上半年原本因庫存調整受到衝擊,但下半年庫存調整結束後,可望回升。 不過,台股接下來並非完全沒有風險。第一個風險是日本結束負利率,羅瑋提醒,如果日本結束負利率,日圓可能升值,導致資金回流日本,這可能間接讓強勢的台股轉弱。 第二個風險是美國經濟轉差。羅瑋指出,若美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消費者減少支出,甚至導致經濟停滯及衰退,對與美國經濟連動高的台股,波動將轉為劇烈,需要謹慎。 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說,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秤重機。現在,市場把票投給台股,勝過投給港股,但台灣市場更須展現韌性,善用這股力量,厚植自身實力,不是短期冠軍,更是長期贏家。 ...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