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世代 金融圈30年,生活卻只剩3站捷運 退休老董為青年找家開啟第二人生 三年前的炎夏,正是台灣新冠疫情出現破口、半封城的時刻,王友華卻滿身是汗,冒著感染風險,穿梭在炎熱且空蕩的台北街頭,到處找房子。 {DS_BOX_38402} 他冒染疫風險找房自掏腰包補助北漂青年房租 「因為我們被房東趕,臨時違約,不把房子租給我……。」 王友華曾是富達投信的台灣董事長,在金融業資歷超過三十年,怎麼淪落到最危險的時刻、在街頭踟躕找房? 這可不是董事長的破產淪落記。為了改善青年租居環境,他親身尋房、並自掏腰包補貼四分之一租金,再轉租給北漂青年。 但找到好房的願望,可真難實現。「因為屋況不大好,連冷氣都會爬出蟑螂。」他不只出錢,還捍衛住客權益,想把租來的空間整理得好一點,房東嫌他囉嗦,索性不租了。 他明明大可過著清淨自在的退休生活,卻偏來蹚渾水,跳進台北難解的青年租房議題,到底是為了什麼? 原來,這是一個金融業退休董座的「長見識」之旅。 「年輕人幫我打開眼界,」王友華說:「否則我的人生只剩下債券利率、非農就業指數、經濟成長率,真的很可怕!」 過去王友華從花旗投顧總經理到富達投顧台灣總經理,負責建立法人投資業務,他從無到有、開疆闢土,二○一六年,憑藉戰功坐上台灣富達投信董事長之位,三十年來的金融生涯,堪稱順遂,是所有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 然而,當他登上高位,眼前的風景,卻逐漸使他懷疑人生。 「工作真的做不完,下班之後,滿腦子也都是工作,」工作,雖然讓他擁有高收入,卻也錯過太多人生該有的滋味。 除了睡覺,醒著的時間就是工作。他的辦公室位在台北信義區,敞亮的大片落地窗能眺望遠方,雖然豪華,卻像囚禁他的玻璃屋。 {DS_BOX_38403} 曾經生活圈綁在三站捷運一位提琴手讓他找到新使命 「你能想像嗎?我所熟悉的世界,只剩忠孝敦化捷運站到市政府站三站之間的範圍,因為要拜拜,最遠到萬華龍山寺。」菁英的生活,卻是黑白人間。 子女回家團聚,他卻時常為了一封簡訊、一通電話,坐在桌前捧著手機魂不守舍,他沒察覺哪裡出了問題,直至妻子越來越常跟他反映:「你昨天睡覺時,又講開會的夢話。」 「我連睡覺都在開會!完全不能休息。」支撐高壓工作,得要靠熱情,三十年金融生活,也很少再有新鮮事,除了賺錢工作,「是否能有更多的意義呢?」 那年,他五十六歲,開始萌生退出金融界念頭,另一件事,讓他更加確定自己的心。 他認識一位在台中街頭拉小提琴的青年吉米,吉米告訴他,想翻轉台灣人認為古典樂過時的印象,才去當街頭藝人。 受到年輕人熱忱感動,王友華出借自己位在松山區的眷村老家,邀請他每月來演奏一次,開放里民參加。吉米找了朋友一起合奏,為期一年半、近十五場的演奏會,里民也很捧場,總把老屋擠得水洩不通。 老屋傳出悠揚細膩的古典樂,觀眾歡聲雷動的景象,意外替王友華單調的生活上了色,他醒悟:「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命意義!」 只是,董座當不滿兩年,怎能說退就退?直到二○一七年,他高齡近九十歲的母親,意外腦出血住進加護病房,他記得自己在深圳機場心急如焚,懊惱自己花太多時間工作,沒能陪著最親愛的人,他望著機場外的天空發誓:「只要母親痊癒,我就辭去董座,好好陪伴她。」 母親康復後,王友華守諾離職。同時,幫助青年的夢想開始萌芽。他讀到一篇高房租的報導,台灣租金指數節節攀升,尤以台北飆漲最為嚴重,壓得北漂青年喘不過氣,於是他在二○二一年提出青年公寓計畫,決心挑戰這個難以破解的議題。迎接他的,卻是一連串的租房驚嚇記。 老舊破落、格局奇怪、漏水蟲害……,都是基本款;屋況好一點的,租金又高得嚇人。第一間屋子是老公寓改裝,五間房間裡兩間是頂樓加蓋,租金竟要價六萬元,他只能硬著頭皮租下來。計畫第一年光是補貼租金,就花了五十萬元。 青年公寓住客郭礎源(右1)是名日文老師,因為日文課,他與社區長者互動熱絡,十分熟識。攝影者:郭涵羚 他用九間公寓幫助年輕人卻反倒學會同理,開始破框 他自知補貼模式無法讓計畫永續經營,幫助青年數量也有限,第三年起,他轉而說服房東成為公益出租人,可以讓租客申請租金補貼。目前整個大台北地區,共有九間青年公寓,幫助五十多位年輕人找到家。 他並非無條件補助素昧平生的青年租金,條件是請青年們以擅長能力、關注議題,做一件對社會好的事。 這群入住的青年各自發展計畫,而內容完全出乎王友華的意料。 北漂的日文老師郭礎源,每週三在民福里里長辦公室教當地的長者日語。藝術工作者曾智偉則開設工作坊,讓感染愛滋病的患者以藝術治療獲得心靈療癒。 年輕人不斷帶王友華破框,他參加愛滋藝術工作坊,打破對愛滋感染者的刻板印象,工作坊越辦越好,不只申請到台北市文化局補助,還獲得丹麥媒體報導。他跟著青年走逛台北市民福里社區,做生物多樣性調查,才知道城市裡還有他從未想過的野生動物。 郭礎源是個動漫迷,推薦王友華看日本近期暴紅的動漫電影《驀然回首》,是兩個女孩想成為漫畫家,不忘初心的故事,他感動到推薦好多朋友去看。 原本王友華想幫年輕人,沒想到,年輕人卻成了幫助他的人。「如果沒有他們,我的生活就都只有數字,我怎麼會知道什麼叫生物多樣性?怎麼會去看電影?」 他不只自己破圈,也帶著朋友一起。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是王友華學生時期即認識的老友,時常收到他分享的青年動態,井琪深受感動,還與他為了幫助青年所成立的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合拍《Out of Box讓夢繼續遠傳》微電影,記錄這些青年築夢的精彩。 「我們這一代人能選擇的路徑不多,但這群年輕人讓我看見,人生路徑不只一種,」井琪說:「停下腳步做不同選擇,雖然難免碰到挫折,但人生不是也更精彩嗎?」 共好的起始,是拋開世代偏見,願意同理跟自己完全不同的人。 「起初聽到他們(指年輕人)提及工作與生活要平衡,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哪有這種事?」王友華坦承,畢竟五、六十歲的壯世代,從小都被教育要全心對工作負責到底,然而,他漸漸的能開始同理。 「我們享受過經濟高成長與房價低點的紅利,房子也買得起,工作努力很容易換取合理的回報,」這代青年卻並非如此,王友華改觀:「經濟與房價基期都這麼高,若不追求讓生活品質好一點,到底要怎麼活?」 他跟隨著青年到處看、到處聽,一步步敞開心房,理解每個世代的難處與生活法。這個交融並非單向的慈善,他就像踩動青銀交融的飛輪,對社會的影響將一步步、逐漸擴大。 ... 2024.10.24
生活 踏查杉靈秘境,日月潭區奢華露營「峇嵐杉丘」以還於四方的建造療癒旅人 峇嵐後花園,老董私藏三合院 營運團隊透露,有常客喜歡獨自一人來住峇嵐杉丘,這種置身大自然與自己對話的獨處時光... 2023.10.13
財經 他讓創新板市值從0到數百億、劉揚偉在台掛牌!證交所「好動老董」如何玩活新業務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個頭不高,160公分左右,但聲音洪亮,講話時國語、英語,以及帶著台中腔的台語混雜,搭配豐富的肢體動作,活像在熱炒店與你談天說地的朋友。 {DS_BOX_36137} 不到60歲的他,不但是證交所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董事長,也是最非典型的董事長。 證交所歷任董事長不是政界要員,就是教授學者,但林修銘從民間出身,待過運動經紀業,當過百貨行銷主管,更在投信業做了10年;坐證交所高層這位置的,多是會計、財經專長,他雖念管理,卻以行銷人自居。 這位獨樹一幟的董事長,剛上任1年,就讓創新板有6家企業掛牌,包括走著瞧(Gogolook)、台灣虎航等,連鴻海投資的鴻華先進等企業,也已通過審議,有機會在今年掛牌。 在60年老公司搞創意他「不只割稻,還要種苗」 林修銘估計,今年底創新板可能挑戰近新台幣2,000億元。換句話說,比上市的造紙或觀光餐飲等類股總市值還高。 「我朋友曾經笑我,從民間轉官方,待不了半年就會走人啦!」他說。沒想到,他從滙豐中華投信,轉戰集中保管結算所(以下簡稱集保),從副總經理一路做到董事長,一待就是17年,現在再度轉戰證交所。 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曾從金管會轉任民間機構,並與林修銘念同一間研究所。他便指出,民間出身卻要能如林一般,不但在官方單位生存,還做了不少創新的事,很不容易。 林修銘就像廣告裡裝著電池的兔子,停不下來。他上任證交所董事長的第2天,就帶著證交所團隊拜訪企業,同事幫他安排專車,但他拒絕,「我們坐同一台車,去程和回程可以在車上一起討論。」 集保成立三十幾年,證交所更是超過60年的老招牌,兩間公司都有政府撐腰,縱使不做任何創新,也不必擔心倒閉。「但我不要只會割稻,更要種苗!」好動的他偏要做新任務,辛苦插秧。 可是在老公司裡搞創意,他怎麼辦到的?關鍵在於,他有本事讓不同需求、不同利益的各方,像天平兩端般保持平衡。 「我要是哪一件決策損害了誰,我這董事長也做不久,」林修銘表示。他的父親在台中經商,讓他從小練就生意頭腦,懂得察言觀色,而創造彼此共同利益,是生意成功重要法則。 以創新板為例,他說企業掛牌是為了能籌資、擴大經營,而主管機關為的是讓政策順利推動,不要有民怨。 他的做法是:證交所審查掛牌企業時,程序與一般上市流程一樣,甚至更嚴格,他目的是避免「老鼠屎(指舞弊或其他不良行為的公司)」出現,壞了創新板一鍋粥,讓主管機關困擾。 另一方面,創新板的上市門檻比在主板掛牌低,也能讓新成立沒有多久、資本額不高的公司,有機會掛牌,並在公開市場交易。 而林修銘明白,最先要溝通的,是證交所的「頂頭上司」金管會。 他剛上任時,就先找主管機關金管會說明:美國前10大市值公司,電商、軟體業占一半,韓國也有大型軟體公司,唯獨台灣沒有,所以創新板非做不可,「就算lose my job(失去我的工作)也得做!」 金管會的任務就是協助市場發展,而林修銘透過美、韓等國比較,建議台灣市場該走的路,這點打中「主管們」的需求。不過,這難度相當高。畢竟,要成立一個掛牌的新板很困難,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國的上海科技創新板,因該板交易不熱絡,曾淪為不少殭屍股的聚集地。 而且,去年聯準會大幅升息,資金緊縮,全球公開發行公司急凍。去年首次公開募股(IPO)家數、金額,分別較前年下滑45%、61%。 面對大環境不利,又是新業務,做事必須有方法。 「主管要看到的不只是決心,你心底也要知道怎麼做,才能拿出成績,」證交所開新板最擔心沒公司願意掛牌,林修銘不但上任第2天,就帶隊拜訪公司,接下來整個月就和企業、承銷商、會計師事務所多方開會,想辦法爭取企業掛牌。 親自帶隊主動出擊上市集團到小新創都不放過 以前,證交所多是等承銷商或其他機關提案,他們審議通過再上市;但現在,他們為了開創新板,不能守株待兔,改主動出擊找公司來掛牌。「我們得跑在別人前面才做得起來,」他說。 可是,亂槍打鳥找公司沒有效率。他先規畫不同掛牌對象:第一是已經上市的集團企業,如宏碁、和碩、佳世達、鴻海等問起,因為它們熟悉上市規則,雙方容易對話,旗下小金雞也容易順利掛牌。 接著,林修銘也找上民間新創組織,如台北搖籃計畫的新創企業,他指出,這些企業雖然沒有集團支持,但有核心技術的公司,也是潛在標的;再者,槓桿其他政府相關單位力量,例如數位發展部、國發會等,找出有能力,也有意願掛牌的新創公司。 「你不帶頭做,其他人也不會願意跟著做,」林修銘每一次拜訪潛在掛牌公司,幾乎都親自帶隊。 鴻海、裕隆共同投資的鴻華先進本來考慮到海外掛牌,林修銘知道後,趕緊先攔截,帶著團隊拜訪身兼鴻華先進、鴻海董事長的劉揚偉,希望他們選擇留在台灣掛牌。 林修銘對我們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他當初在美國留學、工作,聽不懂美國人說話,也不敢要對方講慢點;後來,他到遠企百貨擔任行銷主管,當國外廠商要入駐百貨,「我就敢叫他們說話慢一點,要讓我聽懂,這就叫在地優勢!」 而且,他手裡也有數據佐證:這5年以來,台灣10大外資投資台灣電動車等新經濟產業的金額,增加4倍,外資對台灣的新創公司興趣高。可見,鴻華先進在台上市,募資效果不見得比在海外差。 動之以情,說之以理,這讓劉揚偉埋單,當場答應願意在台掛牌。 圖表製作者:馬自明 任何一項新業務,都不能憑空出世,否則容易造成原有的不同利害關係人利益失衡。「我們幫忙找公司,但不是搶承銷商的生意,」他說,因上市流程與過去沒有差別,對承銷商等各方,反而多了機會。 滿足各方利益,就能帶來正向循環,主管機關也願意兩次調降創新板合格投資人的門檻,讓更多人參與交易。 不過,新創企業的高階主管擔心,林修銘衝過頭,不管好、壞公司都抓來掛牌,標準顯得寬鬆。而且,創新板企業如走著瞧、虎航等多檔股價,已跌破掛牌價格。 林修銘指出,現在他追求寧缺勿濫,好公司才能上創新板,用他過去在百貨業的經歷比喻,「把創新板做成精品店。」 企業顧問公司、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指出,開新板很難一帆風順,而且該板才兩年,不宜現在論定成敗,但創新板能讓創投和國際資金看到台灣新創潛力,「它(指創新板)是一盞明燈。」 當創新板初具規模,林修銘的腦袋又再想新的點子,計畫運用數據賺錢,「倫敦交易所有約50%的收入是數據資料,證交所才將近1成,我們不能差人家太多!」這位非典型董事長,從來沒有停下來的打算。 ... 2023.09.21
焦點 吳東進丟新光金內幕》支持度竟只有對手1成!忽視散戶的國王如何被趕下台 但後來局勢逆轉,這名負責人說,他們拜訪很多手上有大量持股的退休員工,原本以為老員工們對老董事長仍有情感... 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