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沒有學歷光環,還是拚進台積電當主管!他用4招逆襲人生 我原是一位大學夜間部的學生,唸到一半決定考上日間部,原因很簡單,夜間部的資源太少,在一個資源太少的環境,我很難成長茁壯。 前陣子我在Potcast節目上訪問擔任企業顧問的前輩王老師,他說,成功的人有什麼樣的習慣,肯定是善用資源。 他以自己為例:他之所以會決定成為企業講師,是因為他看到當時的主管,在外面的顧問公司當講師,於是他鼓起勇氣跟主管說,有沒有機會讓他去當助教,跟著主管學習。隨著跟課的經驗越來越多,讓他走上的企業講師之路。 他事後回想,如果當時沒有善用主管這條人脈資源,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變成企業講師。後來他就明白了,一路上善用身旁的資源,讓他能更快速的解決問題,一來省下很多時間,二來這些的資源可以讓他少走很多冤枉路。 從夜間部轉考日間部,他發現學習資源差很多 「成功的人非常會善用資源。」王老師的這一席話,我感觸也很深,讓我回想起求學的過程。 我高中唸專科,畢業前準備插班進大學二年級,大學有日間部和夜間部,我當時的想法是,如果唸夜間部,白天還可以上班賺錢、負擔家裡的經濟,於是我最後就讀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夜間部。 我白天當郵差,下班後就趕著晚上6點半去學校上課。但讀了幾個月後,我發現日間部和夜間部的資源,完全不一樣。 像是日間部有位很有名的老師,就沒有在夜間部上課;有些選修課程也只開在白天時段,夜間部學生根本沒機會上課。 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未來要考研究所,以夜間部的學習環境恐怕很難考上。因此既然要好好唸書,就要在資源多的環境學習。於是我詢問系上有沒有從夜間部轉日間部的管道,答案是「有」,參加考試,但名額只有一個,想轉的人還有很多,機會的門很窄。 原本就讀夜間部是為了分擔家中經濟,如果念日間部就要花家裡的錢,我考慮幾天之後,決定辭掉工作、全力以赴,並發誓:轉到日間部後,一定要讀研究所,賺更多的錢,減輕家裡的經濟壓力。 也由於白天都在工作,因此夜間部學業都顧不好。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除了好好上課,我每天都到圖書館唸書,還跑去日間部的課旁聽,也能讓系主任、老師多認識我。這樣子的日子過了好幾個月,最終如願考上日間部。 現在想起這一段求學,如果當年沒考上日間部,我相信我整個人生真的完全大不同。大三時我就是日間部的學生,並發現學習資源真的很多,最終我也順利直升研究所。 逆襲人生的4個啟示 總結一下,這段故事的4個人生啟示: 1.善用資源 成功的關鍵之一是善用身邊的資源,包括主管、老師或其他提供學習機會的人。 我就是在大學時夜間部深刻體會到資源的重要性,才努力轉到日間部,也幸運遇到兩位啟蒙老師,才能順利成為一名企業顧問。 2.追求更好的環境 面對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思考如何尋找更多資源以提升自己。 我決定從夜間部轉考日間部,便是希望能在更多資源的環境中學習。這種追求更好環境的勇氣和行動力是關鍵。 3.踏出舒適區 為了追求更多資源和更好的發展機會,需要願意踏出舒適區。決心放棄現有的生活,全力投入新的挑戰和學習。 4.持之以恆 在準備日間部考試的過程中,我展現了毅力和堅持不懈的態度。放棄工作、全心學習,並積極參與課程、與老師互動,最終實現目標。 總結來說,善用資源非常重要,我們也要勇於追求更好的環境,走出舒適區,並堅持努力的追求成長。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8.02
焦點 美國得罪全球,最大苦主想漁翁得利!中國悄悄「挖牆腳」拚翻身 要說全球現在最不怕川普關稅重拳的國家,當屬美中貿易戰的頭號犧牲者——中國。 經歷過前一場大戰,中國彷彿已經對關稅免疫。雖然位列川普「解放日」榜單的頭號苦主,但中國在事發隔天就率先宣布會以同等稅率報復,將對美國商品也課徵三四%關稅。中國去年對美出口高達近四千四百億美元,為何還敢如此理直氣壯? 答案如《經濟學人》所寫,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恐怕最終是「讓中國再次偉大」。因為川普的MAGA,正催促著中國領導層更正過去犯的錯誤,也繪製了對中國更有利的世界地緣政治版圖。 從川普第一屆到拜登時期,美國在中國身上扎上了兩根尖刺,讓中國動彈不得,但如今,中國已經逐漸掙脫,而川普可能又將幫上一把。 中國「土法煉芯」漸擺脫美科技封鎖川普再揮關稅大錘恐變助攻 第一根刺,是對中國的科技封鎖。過去中國的製造業高度仰賴外國的先進技術與元件,遭美國全面封鎖下,逼著中國加速進口替代,給中國本土科技製造業帶來巨大發展機會。去年,中國晶片的出口金額達到近一千六百億美元,比二○一八年翻了將近一倍。 尤其在AI方面,展現中國重新追上美國的契機。DeepSeek以閹割晶片及超低成本,訓練出聰明程度不遜於國際巨頭的AI模型,堪稱創造AI的史普尼克時刻(編按:指冷戰時蘇聯搶先美國發射衛星)。 DeepSeek並非特例,阿里巴巴、百度相繼推出低價高效的AI產品,也有新秀公司如「蝴蝶效應」(Monica),推出全球第一款通用型AI代理Manus,引發熱議。 如今,美中再次提高彼此關稅,但是意義卻已經和上次貿易戰大不相同。對中國而言,提高關稅有助於減少對美依賴、加速扶持本土產業,甚至中國消費者改用本土產品還能降低物價;對美國而言,對中國加徵關稅會讓許多進口商頭痛,美國消費者只能選更貴的美國貨,或是更貴的中國貨。 川普向盟友揮刀,反給中國機會!重修日韓、歐盟關係,鼓吹多邊主義 第二根刺,是拜登時期拉攏盟友圍堵中國,但川普的關稅重拳,連盟友都不放過,這會讓他們思考:跟著美國封鎖中國還有意義嗎? 例如會被川普汽車關稅重傷的日本與韓國,已在三月底和中國重啟經貿部長對話,上次三方聚首還是二○一九年美中貿易戰升溫時。這一次,他們放下之前的緊張關係,異口同聲說要維護自由貿易體系、強化彼此經貿關係,還將加速推進早在二○○二年就提出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 在二月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中更是形成鮮明對比。美國副總統范斯指責歐盟民主倒退,藉機為歐洲的極右派發聲,並重申要歐盟增加國防預算的立場。CNN等外媒形容,范斯演講時,台下觀眾「臉色鐵青」,錯愕美國竟批評歐盟,卻沒有大力指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范斯跟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形成了強烈對比。以往中國代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總是不忘重彈「反對台獨」的老調,只會讓各國覺得中國霸道。這次王毅一轉鋒頭,轉向抨擊保護主義,鼓吹「多邊主義」,暗指世界不是只有美國這個選項。 另一個佐證,是歐盟過去懼怕中國的廉價電動車大舉入侵,跟隨美國對中國課徵高額關稅,但歐盟貿易發言人吉爾(Olof Gill)表示,歐盟已同意與中國重新討論電動車供應鏈問題,並「以新的角度審視定價」。 「現實是,歐洲必須要找能替代美國的市場,而中國可以幫忙,」諮詢公司量子策略戰略家羅什(David Roche)對美國媒體CNBC表示,川普的關稅戰「讓歐洲人不想再當美國的奴隸。」 法國外交部長巴霍(Jean-Noel Barrot)也在今年三月底動身訪中,因為法國的干邑白蘭地,正同時面臨中國與美國的關稅夾殺。中國為報復歐盟的電動車關稅,預計對干邑白蘭地課徵反傾銷稅;川普更誇張,揚言要課徵二○○%。法國選擇了先朝中國突破,這給了中國很好的拉攏空間,最終中方決定,會把反傾銷稅推遲三個月。 中國換得什麼好處不得而知,不過,法國現在是歐盟的領頭羊,如果中法關係加深,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不容忽視。法國總統馬克宏先前呼籲,針對川普的對等關稅,歐洲企業應暫緩對美投資,可感受到法國現在對美國的態度,可能比對中國還緊張。 法國總統馬克宏(中)與川普多次交惡,他呼籲法國企業暫停投資美國,否則會給川普錯誤訊號。來源:法新社 西班牙總理桑傑士(Pedro Sanchez)也預計四月訪問中國及越南,為西班牙尋找新的機會,並引進中國投資。他過去曾多次呼籲歐盟,重新評估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的必要性。今年一月,比亞迪在西班牙的銷量是特斯拉的四倍。 資本市場對中國改觀,陸股上漲但內部經濟頹靡仍是一大隱憂 扎在中國身上的兩根刺都已漸漸鬆動,習近平沒有錯放這個戰略機會,今年以來積極會見民企及外企代表,釋放與以往透過「共同富裕」打壓企業完全相反的訊號。從股市表現就能看出資本對中、美市場的改觀。今年以來,MSCI中國指數上漲逾一三%(編按:截至四月三日),標普五百則已下跌逾一三%。 但,目前中國的經濟問題還沒解決,房地產依舊頹靡,消費數據並不樂觀。今年二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時隔一年多再次出現負值,這些問題不是靠川普「送分」就能拯救的。放到國際關係上也是,不論日韓或歐盟,都尚未有完全對中國放心的跡象。 但川普的「解放日」已攪亂了世界格局,雖並未使世界從「美國一極」變成「中國一極」,而是加速走向自己靠自己的多極世界——中國樂見這個轉變,而且知道怎麼從中受益,並展開新行動。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 2025.04.10
焦點 有人急單飆、有人客戶如常⋯⋯中國跌倒,台灣傳產翻身! 美中關稅戰硝煙四起,廉價中國製造將傾巢而出,從螺絲、紡織、工具機、機械等傳產台商該如何在這場大動盪中,趨吉避凶? 商周採訪團隊遍訪工具機、機械業、製鞋業、手工具、水五金、釣具業、螺絲扣件、紡織成衣、汽車等多元產業,總結他們的應變戰略。 心法一》不陷入關稅談判,談好服務價值 當多數人直接陷入跟客戶談判關稅承擔比例時,高手會花更多比例談,我如何透過服務,讓你度過這次動盪期。 這次美國市場經歷空前大劇變,高達一四五%的關稅,讓中國商品廉價的優勢蕩然無存,關稅壓力相對較低的台灣商品,迎來反攻契機,成為美國市場的新選擇。 連近期被視為台灣「慘業」的螺絲扣件業也嗅到契機,「美國市場,中國無疑是直接出局、退出遊戲。」上櫃螺絲大廠世豐總經理陳駿彥說。 手工具廠元貝實業攝影者:駱裕隆 儘管,中、台螺絲業目前仍受美國《二三二條款》影響,統一被課徵二五%關稅,但陳駿彥認為中國螺絲輸美的關稅已超過七○%。相比之下,台灣螺絲最高僅約三○%多,這明顯縮小台灣貨與中國貨的價差。 若美中對峙持續升溫,螺絲業認為,美國很可能取消《二三二條款》的中國商品享有的對等關稅豁免,並將中國螺絲扣件納入一四五%對等關稅的戰區,進一步拉開與台灣螺絲的價差。 但大家也在這次變動中發現,在客戶慌亂時,不要只談價差,還要談服務,更能安定客戶的心。 如新模螺絲過去在拚大量時,可能拚不過中國廠商,但它習慣處理疑難雜症的難單,在同業普遍陷入「上一週忙著退倉退貨,這一週又忙著搶倉搶貨」的混亂時,它因其救急服務的特性吸引更多急單洽詢,新訂單的機會顯著增加。 新模總經理郭盈成表示:「台灣半小時能找到所有供應鏈做出應變,是中國大陸同業難以媲美的。」 攤開數字,分析二○一七年與二○二四年兩波美中貿易戰開打前夕的中國海關總數出口數據發現,這七年間雖然中國輸美的出口占比下滑四.三個百分點,但因為出口總規模放大,所以賣往美國的中國貨規模其實不減反增一千億美元。 圖表製作者:林洧楨 與一七年相比,中國海外生產據點相對稀少。然而,隨著全球局勢變化,中國逐步採取全球分散生產的策略,以避開美國、歐洲等國的防堵政策。例如比亞迪已在泰國、匈牙利、土耳其、巴西等地設廠。 當中國企業無法直接將貨品銷售至美國,同時美國又嚴查中國貨「洗產地」,賣壓勢必湧向中企的海外生產基地,可能引發一波更加嚴峻的低價傾銷潮。換言之,非美市場的台商也將面臨衝擊。 心法二》槓桿中國便宜硬體,發揮整合優勢 但有企業卻提出:槓桿中國便宜貨的思考。 以新能源產業為例,一位上市櫃綠能企業高層透露,海外太陽能案場的統包案可結合中國低成本硬體,加上台商開發能力、系統軟體、規畫設計進而推出更具競爭力的銷售方案。他指出:「中國硬體越便宜,我們的競爭力越強。」 機器人產業同樣存在類似的情況。一位台商執行長表示,中國機器人硬體售價低到台灣無法與之競爭。但這並不意味台灣沒有機會,因為中國產品的資安與品質上的全球疑慮,反而成為台商的突破點。 現在已經有台商買中國機器人改良,例如移除可能將資料傳回中國的系統,或更換為台灣自主的資訊傳輸系統,結果不僅吸引台灣科技廠採購,甚至日本等國外客戶也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購買。 濾水器廠溢泰融合中國低價製造優勢。攝影者:楊文財 改裝避震器廠柏釧靠自有品牌優勢,迎戰全球市場新變局。攝影者:楊文財 在混亂中,台商千萬別做的傻事就是:降價求生。 綜合數位專家與企業看法,沒人能跟紅色供應鏈拚低價,而且中國貨賣不進美國,勢必掀起一波更可怕的低價傾銷,所以,若有人還想繼續靠賣便宜搶訂單,這只會是加速死亡的不歸路。 說到底,現在台商要活下去,不是拚整合力,就是要拚技術力。 如紡織成衣領域,美國市場占比高達八成的針織成衣廠優織隆執行副總經理謝煥麒說,只有差異化才能走下去。該公司近年來專注於鳳梨葉纖維的開發,謝煥麒認為:「創造出與其他國家競爭者不同的產品,才能真正具備不可取代性。」 一位運動鞋代工大廠董事長,看到美中關稅大亂鬥後說:「你不要以為能找得很多,他們(美國客戶)也沒人可以換啦,台灣的供應鏈就這麼強。」他們表示,不可替代,就有議價權。 全台首家數位手工具廠數泓科技總經理李明華指出,專業手工具競爭對手少,雖然美國本土有一家相關製造商,但價格很高,因此即使加徵關稅,買家仍須從台灣採購,截至目前,美國客戶並未提出降價或停單要求。 在商業的世界裡,誰不可被取代,誰就有定價權,這個原則,在亂世時,仍是不變真理。 ... 2025.04.17
國際 可口可樂抗「汽水困境」,一瓶牛奶成翻身新武器 隨著養生意識抬頭,可樂、汽水不再是消費者的首選,可口可樂該如何求生? 答案,在一瓶價格是傳統品牌三倍的牛奶上。 三十年前,一家農業合作社——精選乳品生產商(Select Milk Producers)成立,研發出「超濾技術」,可移除牛奶中造成不少人腸胃不適的乳糖。 後來,它和可口可樂成立合資企業,標榜比普通牛奶少五成糖分,且不含乳糖的牛奶品牌Fairlife也隨後成立。即便美國乳品市場面臨兒童提早停止飲用牛奶、早餐穀物受歡迎程度下滑、植物性替代品迅速成長三大不利因素夾擊,使人均牛奶消費量衰退,Fairlife依舊造成旋風。 美國食品新聞網站Food Wine分析,Fairlife的風味較競爭者濃郁,含鈣量也較高。彭博也指出,服用類似胰妥讚(Ozempic)的GLP-1藥物減肥時,醫師建議攝取較多蛋白質以維持肌肉,而Fairlife標榜比一般牛奶含量多五成。 牛奶成增長最快品牌 在消費者追捧下,它的營收從二○一五年的九千萬美元,到二二年突破十億美元,七年間成長逾十倍。可口可樂在二○年時決定買下它與該乳品生產商合資企業的剩餘股權。 然而彭博分析,這反而使可口可樂的營業利潤率遭到侵蝕,因為它支付給乳品合資商的金額,在短短三個月就暴增九億美元以上。 但對可口可樂執行長昆西(James Quincey)而言,此舉卻是不得不為。碳酸飲料市場持續衰退,他決心把可口可樂打造成「全飲料」公司,除了進軍咖啡和運動飲料市場,Fairlife是集團中成長最快的品牌,也成為他的戰略重心。 然而資本市場還未認同。可口可樂約六成營收來自汽水和濃縮飲料,過去六年來,比例幾乎沒有變化。自二○二○年二月以來,標普五百指數至今已反彈八○%,但可口可樂股價卻僅上漲六%。這代表可口可樂需要更多像Fairlife這樣的品牌,才能繼續踩著飛輪前進。 ...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