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翻倍

共有 1048 則相關文章

MIT-U企業探照燈

走進邦鉑科技辦公室,第一眼看見的不是冰冷的伺服器或工程師埋首程式碼的景象,而是一個更像咖啡廳的空間。落地窗外是基隆河景、茶水間除了咖啡機和餅乾零食區,竟還擺放滴雞精和高級保健食品,供員工隨時補充體力。 更奇妙的是,翻開他們的公司品牌手冊,首先看到的並非產品特色或技術規格,而是詳細的員工教育訓練計畫、內部學習地圖,產品資訊反而被安排在最後面。 這些反常態,其實是一間科技公司破圈轉型的故事。 關鍵機敏產業與價格競爭 邦鉑曾面臨轉型兩難 邦鉑科技自2016年成立以來,深耕於客製化規格市場的AI智能監控、防駭技術、網路入侵偵測等領域。不到25人的公司,年營收卻呈現倍數成長,亮眼成績,對於邦鉑來說,卻藏著危機。「我們不能對外宣傳成績,也無法對潛在客戶展示能力。」邦鉑科技執行長許妙渝坦言,在關鍵機敏產業,保密是基本原則,讓業務拓展受到極大限制。 「如果邦鉑要永續經營,不可能只在特殊規格的市場。」洞察市場風險,邦鉑決定轉型突破。 然而,當他們想跨入一般企業市場,因為資訊服務市場競爭者太多,他們得面對的,是更殘酷的削價競爭。「企業客戶的資訊服務毛利可能過低,而且還可能要求每一天二十四小時待命。」她說,這不僅拉低整體毛利,更要犧牲員工的休息時間。 如何在不犧牲毛利、員工的情況下,更顧及保密拓展業務? 邦鉑的答案,竟是投入資源、砸大錢在員工教育訓練上。 這條路徑的核心是透過人才培訓和教育訓練,一方面讓員工提升能力,提升經營效能,另一方面形成跨產業的「共學社群」。 透過齊全的教育訓練,員工獲得全面升級,邦鉑雖然小,卻是一個小而精實的專業團隊。 一年砸700萬做教育訓練 邦鉑營收翻兩倍 很難想像,邦鉑每年投入近700萬元在員工教育訓練上,等同平均一人訓練費用高達近三十萬,超過台灣企業人才培訓人均金額近三十倍。 這些教育訓練中,設計了分級教育訓練體系,針對不同職級員工提供客製化課程。如,高階主管接受變革管理、高效決策等課程;中階主管學習決策領導、衝突管理;基層員工則著重於AI應用力、執行能力的培養。 邦鉑也進一步與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合作,開設非人資主管的人資管理、主管職能認證、企業內部講師認證班等一系列專業課程。「我希望每位主管都理解HR思維。當大家都懂人資管理時,HR就不再是糾察隊,而是真正的戰略夥伴。」執行長解釋。 OKR(目標與關鍵成果法)的導入尤為成功。邦鉑聘請曾任Intel亞太區戰略總監的專家全程輔導,每週定期培訓,花費一整年時間深度實踐。 「我們一開始設定的O(目標)是打造高效能互補團隊,」從這個核心目標,邦鉑發展出不超過三個關鍵結果(KR),確保目標可實現、可衡量。「我們去年營收因此成長兩倍以上。」她驕傲地說,過去業務都僅由業務長一人負責,經升級的員工現在也有了談業務的能力,是邦鉑業績成長的關鍵。 {DS_BOX_39218} 邀客戶一起上課形成共學社群 不談產品創造「信任」價值 然而,當邦鉑完整建置教育訓練系統,他們的第二步竟是邀請各產業客戶一起來上課,形成「共學社群」。「我們花了這麼多心力建立課程體系,為什麼不能讓它創造更多價值?」執行長解釋。 邦鉑執行長認為,賣產品只是「做事」的層次,最好的經營策略是創造多贏價值,成為「造局」的人。 於是,執行長邀請中小企業老闆與管理團隊一起參加訓練課程,而這些公司來自餐飲、建設、廣告、藥局、資安等領域,參與的課程包括職能模型建立、經營管理學、突破關係等課程, 「其他公司看到大家都聚在一起上課,也會來報名!」這種以口碑傳播的方式,讓邦鉑的共學社群逐漸擴大。 除此之外,隨著內部課程系統化,公司主管也逐漸成為內部講師,不僅能教導自己的團隊,未來也可能為客戶提供訓練,讓共好發揮價值。「當客戶、合作夥伴、供應鏈等各方企業跟我們一起上課,協助其他公司經營得更好,建立共好生態圈,自然就會讓我們的團隊教學相長,快速提升各方面的專業,積累讓更多客戶開始信任我們的專業能力,而這正是我最看重的!」她強調:「我們不是直接去跟同業競爭,是先建立信任。」信任,是最不辛苦的路。 商場上最怕的就是價格競爭,而勝路,往往都在你能提出何種不同的價值,「我透過教育先累積信任,創造價值,就能免除直接競爭兩敗俱傷。」 在她的眼中,這其實是「做局」思維。只談產品是「做事」思維,而最高層次的生意,是成為能夠整合資源、創造多方價值的「造局者」。 這些轉型讓邦鉑成功走出市場的侷限,創造出多方共贏:員工透過教學相長提升專業能力、企業客戶獲得高品質的專案式培訓、邦鉑則在建立信任的過程中開拓新業務。目前公司已建立起多家跨越不同產業的客戶網絡,正在洽談多個新業務。 紅海市場中,也許真正的突圍之道,不是競爭,而是建立深刻的人與人信任連結。不談產品而先建立信任的邦鉑,正用它最獨特的步伐走出一條在資訊產業裡的藍海之路。 {DS_BOX_39219} {DS_BOX_39220} ...

2025.03.19

焦點

走進健身房,有人穿著Nike的棉T,有人穿的是Uniqlo運動服,而這幾年你或許注意到,有越來越多人身上穿著的,是印著Verve的機能衣。 {DS_BOX_38576} 鄭宇泰和施博翔在二○二○年底創辦了Verve這個服飾品牌,兩年後,公司營收就突破億元。即便這兩年在台灣電商市場遭遇逆風,淘寶也開始強化對台灣服飾銷售,他們仍維持年營收一○○%的增速。 「我覺得最主要還是把這群人喜歡的產品做好。」鄭宇泰認為,產品力就是他們快速成長最重要的核心。Verve設計師鄭尊仁,在設計上秉持的想法也一直是:「如果我是消費者,我到底想要什麼?」 他們相信的是,當產品夠好,口碑就容易傳播;而對產品有信心,就能夠承擔更大的風險,下更大量的訂單、投入更多行銷預算,進而創造更大的成本競爭優勢。 但鄭宇泰強調,這個好,不能只是「別人推八GB隨身碟,我推十GB」這種差異,必須是當消費者穿上衣服後,能夠立刻感受布料的舒適性,然後在對比價格後,達到「哇!這個真的不錯,下次要再買」的強烈感受。 打樣到推出,比同業多花五倍時間每個產品每個尺寸,都要找到人測試 因此,一般服裝可能在第一次打樣後,會試穿修改一次,就推出販售。但在Verve,這個流程可能會來回五、六次以上,直到「這是我們穿起來覺得舒服的樣子。」這裡的我們,不只有該公司內部員工,而是各尺寸,都要找到人來試穿。 和該品牌合作三年的供應商夥伴謝孟甫形容,他們對產品的要求可以說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以品牌logo轉印這件事為例,一般品牌的要求就是水洗後不能脫落、斷裂,但Verve是連壓燙後的一點外觀色澤變化都不願妥協,寧願來回跑工廠好幾趟,都要達成理想中的樣子。 「要求甚至比國際品牌高。」謝孟甫不諱言,以這種高規格投入,有些款式的製造成本可能會比一般高出三到五倍,初期他都不免要替這種做法捏把冷汗。 幸好,這些用心,消費者感受到了,當銷售規模放大,許多一次性的高成本投入也能被攤平。 施博翔印象很深刻,在他們還沒進百貨設櫃,只靠線上銷售時,許多消費者會特地跑到他們位於萬華的辦公室,預約試衣;更有許多鐵粉是每當新品一推出,就會立刻掃貨。 「一方面他們是非常喜歡我們的品質,一方面他們也知道什麼是品質。」他認為從消費者對布料選用、版型設計,甚至連車工,和許多小細節都會給予回饋來看,可以知道這群人絕不是盲目支持。 Verve對自家產品有高度信心,除了在百貨設櫃,也嘗試開設街邊快閃店,讓消費者有更多體驗產品的機會。攝影者:駱裕隆 這樣的產品力也在百貨實體銷售得到印證。現場服務人員觀察到,只要消費者試穿,幾乎就是成交保證。 用不輸給國際大品牌的品質,搭配相對親民的商品定價,讓Verve過去四年一直處在高速成長。在成衣業界已經十多年的謝孟甫表示,這樣的成長速度和規模,大大超出他的預期。 但Verve團隊沒有被高速成長沖昏頭,他們仍持續在國際上尋找更新、更好的布料,以確保在各方強敵來襲的激烈戰場上,能夠一直跑在最前面。 ...

2024.11.21

財經

「AI究竟是不是泡沫?」這是進入下半年以來,許多AI股股價陸續修正後,多數投資人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不過就在這時,有家公司卻逆勢維持上漲,甚至被分析師譽為少數、已將生成式AI技術化為營收的「真AI股」。 它是帕蘭提爾(Palantir),今年以來股價翻了一倍,單看下半年至今,股價一路向上,漲幅接近四成,同時間,帶動AI浪潮的輝達股價卻是起起落落,累積了四%的跌幅,這樣的表現,也令前者在九月正式被確認,即將取代美國航空,成為標普五百指數新成員。 {DS_BOX_38219} 帕蘭提爾,名字起源於科幻巨作《魔戒》中、能看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景象的「真知晶球」,意指該公司希望能看見數據中的深層價值。發想起源是來自於PayPal創辦人、被譽為矽谷創投天王的彼得.提爾(Peter Thiel),當初看到九一一事件後,萌生開發反恐技術想法,才因此成立公司。 不過,這樣的成立初衷,且結合其明星創辦人光環,並沒有讓他們在創立後就被視為投資者眼中的明日之星。 它把複雜數據變好懂成美國、烏克蘭軍方大助手 這間二○○三年就成立的公司,直到在二○○五至二○○八年之間,唯一的客戶與外部投資者,只有美國中央情報局(CIA)。 儘管帕蘭提爾曾以協助美軍擊斃恐怖分子賓拉登而聲名大噪,在軍事領域,美軍還會利用帕蘭提爾的技術,偵測敵軍在地圖上的動向,預測潛在的攻擊。 在美國本土,警察機關會利用該公司產品,整合系統內的文件、圖片、影像等資訊,協助警方辦案與查緝。它曾協助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逮捕非法移民,讓案件量暴增,躍上新聞版面。 不只針對恐怖攻擊,二○二一年,帕蘭提爾曾對外公布一段影片,內容以高雄港受解放軍逼近的情境為例,展示該公司旗下產品可以如何幫助美軍緩解台灣軍事危機的能力。 甚至,因為帕蘭提爾提供技術給烏克蘭軍方,使其執行長亞歷山大.卡普(Alexander Karp)成為西方世界第一個拜訪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企業執行長。 若把機構或企業中存放在各處的資料比喻成一座座孤島,那帕蘭提爾做的就是,透過一個統一的平台與介面,匯聚所有孤島的資訊,藉由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找到這些資料彼此間的關係,讓數據產生意義。 《富比世》形容,帕蘭提爾具備把混亂的資訊沼澤,轉化成一般人直觀可讀的視覺化地圖、圖表與關係圖的能力。 該公司於二○二○年上市後,搭上當時因為美國聯準會降息、市場資金充沛的背景,以及受到知名投資機構方舟投資(ARK Investment)的青睞,一度股價飆升,但隨後又回跌逾八○%。 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市場仍質疑帕蘭提爾能否拿下政府機構以外的訂單,在商業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細看帕蘭提爾的財務數字,儘管當時業務已經深入諸多政府、軍方,甚至是部分企業中,但直到二○二二年,財報仍是呈現虧損狀態。 從諜報市場走向生成式AI賽車、民航機到抗疫都有它 這樣的質疑聲浪,在二○二三年帕蘭提爾推出生成式AI平台(簡稱AIP)後有了翻轉。 「生成式AI不只用來對話,更是深入生產端運作。」帕蘭提爾在二四年第二季財務報告中強調,過去需要統整各大機構龐大、散亂的資料庫知識才能回答的問題,只要用該公司AIP平台產品,使用者僅須透過簡易的語言詢問,就能得到答案。 例如,一個美國大型製藥公司的研發人員,可以向AIP詢問「在預測中,開發專案中的哪一種候選藥物,對人體使用最為安全?」這樣的功能,有望提高未來各領域企業的研發與生產流程效率。 截至目前,在商業領域,從金融、醫療、航空、汽車等數個產業,帕蘭提爾都有客戶導入案例。 在航空領域,藉由帕蘭提爾的系統,空中巴士整合了製造端的零件、員工輪班、交付時間表等數據,創建了一個單一的使用與管理介面,最終讓它的A350機型產品交付量成長了三三%。 此外,就連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參賽者、義大利車商法拉利,也會利用帕蘭提爾技術來開發與調整會登上賽道的賽車。 在醫療領域,於疫情大流行期間,帕蘭提爾打造的系統,可在單一平台匯聚來自全美各單位的檢測數據、陽性比率、死亡率、臨床分配數據、學校停課等綜合數據,成為聯邦政府在當時對抗疫情的利器。 在全球,同樣在疫情期間,帕蘭提爾與世界糧食計畫署(WFP)合作,打造物流協作營運平台,該平台可即時追蹤運送到超過一百七十國的物資,替該組織節省了三千萬美元的運送成本。 將以上這些個案做為基礎,搭上最新的AIP平台做為催化劑,使得帕蘭提爾近一年不斷在商業客戶市場攻城略地。 圖表製作者:陳慶徽 AI導入生產端難度高它辦訓練營教上千企業用AI 「我們的業務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獲利水準。」卡普在最新的致股東信中指出,越來越多美國企業向帕蘭提爾尋求協助,因為他們意識到了人工智慧與大型語言模型正在重新塑造各個行業。而打開市場的秘訣是帕蘭提爾更採用與客戶深入協作的訓練營(Bootcamp)模式,藉由實際讓客戶體驗產品功能,提高客戶的購買意願。 美銀美林證券報告指出,雖然帕蘭提爾的銷售方式,看似比一般傳統軟體公司採用業務接觸客戶的方式更不具效率,但,正是這樣深入與客戶互動的訓練營模式,可以讓它與客戶使命有更強的連結,進而協助客戶打造產品,創造更強的定價能力。 迄今,已有逾一千個組織與企業參與過該訓練營,其中有大型保險經紀公司,只花了十六天,就簽下一紙兩年、百萬美元的合約。 帕蘭提爾首席技術長夏姆.桑卡爾(Shyam Sankar)在最新的財務電話會議中指出,儘管生成式AI已是顯學,多數人都低估了將該技術導入生產端的難度,這難度可能會比過去部署傳統工業生產軟體高出十至一百倍,而這其中就藏著帕蘭提爾的機會。 根據該公司今年第二季財報數據顯示,美國商業客戶數在過去一年成長率達到八三%,同期也實現了一億三千四百萬美元的淨利表現,超越市場預期,也是該公司成立以來的最好季財務表現。 韋德布希證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指出,訓練營模式可引導客戶學習使用AI來優化營運,而他認為,在樂觀情境中,帕蘭提爾的股價明年有望上看每股五十美元,對照九月十三日的股價,這意味著四成的潛在上漲空間。 前述美銀美林證券報告表示,八○年代時,美國電信巨頭ATT曾聘請一家顧問公司,估算二○○○年時的手機市場規模,當時團隊給出的數字是九十萬人,但最終實際數字超過一億人,同樣的場景,可能再次於生成式AI領域上演。 該報告認為,被納入標普五百指數,意味著帕蘭提爾將吸引更多主、被動投資者的目光,該機構相信,這有望成為市場重新審視帕蘭提爾公司價值的機會。 不過,儘管已被外界視為市場內少數的「真AI股」,也並不意味著帕蘭提爾股價能就此一帆風順。 永豐投顧報告便指出,帕蘭提爾目前近半營收來自大企業客戶貢獻,產品定價昂貴使得中小企業難以負擔,這恐怕會限制後續營收成長動能。 日本瑞穗證券報告則認為,儘管第二季財報成績亮眼,但後續帕蘭提爾股價能否維持漲勢,關鍵就落在公司能否持續繳出同樣的成績單與執行力。 目前,以未來一年的每股盈餘預測值計算,帕蘭提爾的本益比超過了八十倍,包含德意志銀行、瑞穗證券都分別給出賣出、表現預期不如大盤的評價,短期股價過高,也是投資者後續需要擔心的風險。 縱然此時斷定誰會成為生成式AI時代的王者還言之過早,但帕蘭提爾這家原本隱身在美國政府之後,從諜報世界走出來的數據公司,儼然已是全市場不可忽視的一股AI新勢力。 ...

2024.09.19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