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讓小孩手做專屬布偶 絨毛玩具店股價飆3倍 一家老派絨毛布偶玩具店,今年以來股價飆漲三一三%!它是美國玩具連鎖店Build-A-Bear (台灣網友稱熊熊工作室),透過讓小孩自己動手做的商業模式,從疫情重擊下起死回生。 今年上半年,該公司轉虧為盈,營收近兩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一四%,也比疫情前二○一九年同期成長一四%,反彈幅度高於玩具巨頭樂高(Lego)。 體驗服務更移植至電商 走進該工作室,店員會引導小孩選取想要的布偶套、布偶的聲音;然後來到「填充站」,替布偶塞入棉花與一顆用布做成的「心」;接著幫布偶梳毛、穿上喜歡的衣服,再到電腦前填寫「出生證明」,替布偶取名、填寫身高體重,並由小孩親自刷過布偶的條碼,代表專屬布偶正式「誕生」了。 一九九七年,該公司創辦人克拉克(Maxine Clark)決定開這家注重體驗與參與的玩具店。二十多年來,它的財務數字證明,這種模式對各世代孩子來說依然有吸引力,能夠產生類似家具龍頭宜家(Ikea)帶來的「宜家效應」。杜蘭大學教授莫瓊(Daniel Mochon)和杜克大學教授艾瑞利(Dan Ariely)表示,消費者對商品付出越多勞動或情感,就會賦予該商品越高的價值,不知不覺成為忠實粉絲。 孩子買走玩偶以後,它延續體驗式服務,例如鼓勵孩子寫信、寄照片給公司。 雖然疫後實體店面生意火熱,它已從疫情學到教訓,同步發展電商。 疫前,它就將體驗式購物移植到網站上,顧客可以上網替玩偶挑選衣服、聲音和填寫出生證明。最新一季,它來自電商的營收雖然比去年同期少,但仍比二○一九年成長三位數。十一月並推出新的體驗式電商網站,重現店內體驗,顧客可以用點選、拖曳的方式替布偶填充棉花等。 此外,它延伸將購物體驗拆解成數個互動步驟的模式,例如提供「辦一個派對」(Build-A-Party)網購服務,可以客製化更大型的商品。透過有意義的互動,與顧客建立獨特的黏性。 ... 2021.11.25
管理 成功一日就丟,才能翻身!曾股價銷售都崩,芭比母公司「推翻自己」重回高峰 然而在二○一三到二○一六年間,玩具產業的主要領域(遊戲/拼圖、玩偶、戶外運動、絨毛玩具以及嬰幼兒/兒童玩具... 20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