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每一個細節,我們都專業對待! 安心便捷的保固保修服務,三商美福承諾您的家裝未來 在確認規劃方針後,便可預約專案顧問進行免費到府丈量,以準確清晰的720°全景環繞工程攝影執行,讓每處細節皆不漏接... 2024.10.25
管理 聰明的主管,帶人時一定把3個細節做好 你帶團隊,是帶領一群人才實現目標?還是把人當成達到目標的手段? 關於團隊的領導力和協作影響力,這些學問又廣又深。想成為更優秀的主管,這幾個常見場景不能忽略:學習公開場合讚揚、肯定具體且到位、責罵時要四下無人且力道輕點。做得好的老闆得人才,做不好的老闆則會把一手好牌打成爛牌。 1.善用優點成果放大鏡 其實每天的工作中,都有很多小成果可以拿出來讚揚。 公開稱讚下屬的優點 我剛當業務時,當時的副總經理在大家的面前對我說:我們根本不用擔心Yuki,一個眼神她就能心領神會,馬上就去做。還有,根據她的個性,就算讓她做一個輕鬆的櫃檯行政人員,她也會找到一堆事情出來做。 其實我跟副總接觸並不多,至今還不清楚他是怎麼看出來我對工作的態度。但他這段話讓我發現,「原來我是個特別的人」。 後來我就更徹底的發揮這方面的能力,很多沒人願意做的事,都由我來做。 副總的優點成果放大鏡,激勵了當時業務資歷還很淺的我。 放大成果的價值 我前幾天寫了一篇臉書貼文〈10個業務基本能力,你有多少個?〉,留言處還附上線上課的連結,結果超過一百多人分享。 後來,線上課平台的行銷窗口很興奮的告訴我,那篇文章留言放的課程連結,有兩百多人點進去看,而且停留時間超過1分鐘,反映出這些都是對課程有興趣的人,代表寫這類文章會找到對的族群。 雖然以銷量目標來說,200人根本不足為提。但這刺激了我每天都時時做筆記累積靈感,看看還能寫什麼內容來增加自然觸及、幫助課程擴散。為了更瞭解宣傳成果,我還請知識衛星的窗口生成更多短連結,以便讓我知道每一種貼文類型的成效。這就是「優點成果放大鏡」,對我個人而言十分有激勵效果。 2.肯定要具體、到位 以下舉一段話作為範例: 「你以前都是做A業務,我很意外你也能開始負責B業務了。你一定要多做,因為這讓我受益良多,像是你做的C項目,我都有在看。我還因此借鏡你的做法。真希望你以後還能負責更多項目,這樣我就能好好向你學習。」 這段話具備了4個元素: 事實:他說過什麼或做過什麼? 影響:影響了你哪方面?原本是如何?影響後變成怎樣? 成果:我因為你而改變之後得到了什麼。 承諾:我會繼續關注。 以上的肯定就很具體且到位,用這種方式來正面評價下屬的某個行為,而不是只用浮誇的一句話「你真棒、今天很帥氣」讓人引起戒心。很虛的讚美只會讓聽者懷疑,你有什麼目的?還是在攀關係? 口蜜腹劍的人太多了,你最好學習用「事實與影響力」來肯定一個人,這樣成效會更好,也能讓人聽得更舒服、更信任你。 3.責罵時要四下無人且力道輕點 永遠記住「大街稱讚、小巷責罵」的原則。 保護一個人的自尊是為他著想,因為建立自信非常難,即使人的能力再好,偶爾還是會陷入自我懷疑。有時候剛好在狀況不佳的黑暗期,若又被一個具影響力的人公開點名、斥責,很難不陷入低潮。當人開始變得畏首畏尾時,更容易出錯。 因此,公開指責將直接毀掉一名人才。 如果你認為「職場上不能這麼玻璃心」,首先,你可能會無人可用,因為比你更懂保護他人自尊的管理者更多。人才是有選擇權的,越優秀的人,越會挑選尊重他的老闆作為夥伴。 再者,如果你的組織需要很多人才,任何人才都應該收編在自己的軍隊裡,何必剔除他呢?改掉這個習慣不會讓你太痛苦,卻能加強團隊競爭力,何樂而不為?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10.19
職場 一個邀約馬上接、一個直接拒絕!過來人分享:4個小細節決定合作是否成功 近年來,我很常收到各式各樣的合作邀約,或朋友的請求。雖然多數人的邀請信都態度客氣,但我常會婉拒不合理或酬勞太低的邀約。今天來跟大家聊聊,我是如何判斷該不該接合作,並從兩個案例看成功合作的關鍵。 讓人不想合作的邀約 有位在業內頗有名氣的前輩,專長是經營人脈跟推動公益項目,表面看起來專業也很有善心。某一次出版社安排我跟他合作,他在開始前不斷誇獎我的競爭對手,說他寫得比我好;雖然當下不是滋味,但我沒有顯露情緒,只是默默把他列為不再往來戶。 幾個月後,這位前輩用一種施捨的態度,主動邀請我當某場活動的英文主持人,我二話不說的拒絕了。後來從同業得知,這個人慣性說漂亮話,常拗人做公益不給酬勞。 我其實對朋友有情有義,只要時間允許,也願意情義相挺,有時候也會接低於行情的講座。但是經過上述這件事之後,讓我深深的體會: 互惠或是情義相挺,不會給人不舒服的感覺,但不應該是被迫的。 無交情的免費幫忙,很容易讓人輕視你的專業跟時間。 現在,我不接任何無酬講座,還很鼓勵朋友該談錢就談,反而不該隨意談交情!因為,在成熟大人的世界裡,合作應該建立在公平的條件上,沒有任何付出是該是免費的。 讓人心甘情願幫忙的邀請 我有一位朋友A是業務主管,某次,他告訴我說,他很欣賞我的文章,也買了我的書。接著,他提出吃飯的邀約,想跟我請教寫作跟出書的經驗,並主動說他很願意和我分享業務技巧作為回報。 說真的,我並不缺這一頓飯,但我不僅欣然接受見面的邀約,也分享寫作技巧給他,還主動介紹出版社人脈給朋友A。 對比上述兩個個案,同樣都是邀約,我的態度為何會截然不同?關鍵在於A做到了以下4件事: 表現出對邀約對象的尊重和了解。 用請教的姿態而非居高臨下。 展現出誠意和事前準備的功夫。 主動提出互惠方案。 想跟人合作,除了懂做人,更要懂得先給人利益或端出誘因,讓人答應你或願意幫助你。聰明一點的人,會用請教或欣賞的姿態,親近想結交的合作對象,這樣才容易成功。 如何寫出好的邀約信、邀約訊息? 那麼,該如何提出好的合作邀約?一封好的邀約信,至少需要包含清楚的自我介紹、展現誠意和了解、明確的合作內容共3個重點,例如,某家出版社的邀約信就讓我印象深刻。 當時對方第一次跟我接觸寫的信大致上是:「我是XXX,之前讀了你的書很有收穫,了解了更多面試技巧、職涯發展與資方的規則,對於上班族們真是一本必讀聖經!我覺XXX的新書很適合你的粉絲,想邀請您為這本書寫推薦文。」 這種寫法簡單又得體,被邀請的人,也完全能感受到承辦人有滿滿的誠意。 如何優雅的拒絕人? 此外,隨著職場經驗增加,我想大家或多或少會遇到分享個人經歷的邀約。有一位行銷顧問前輩,教我一套拒絕的話術:「如果我免費答應你的請求,那不就太對不起願意付我費用的人了!」 我認為她很有智慧,這麼說話很幽默又不傷感情。面對任何不甘願的要求,你都可以這麼回覆對方,千萬不要當濫好人,你的時間和專業都很珍貴! 除了前述的作法外,我也很鼓勵大家說出真實的理由。例如有人想轉載我的文章時,我會說:「不好意思,我的文章是提供給哪些媒體的,因此不能隨意給其他媒體轉載,但如有其他合作的方式,也歡迎提出!」 就這麼樣的一段話,不僅能展現出你是從專業角度婉拒,而非個人喜好,也留下轉圜的餘地。 最後,期許大家都能成為討喜的合作對象,更懂與人合作的邏輯。記住,成功的合作建立在「共同利益」及「互利共生」的基礎上。唯有真誠以待,同時保持專業,你才能在職場上成為善良又有鋒芒的真好人!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5.02.13
職場 2個小細節,決定你在主管心中的地位 ▋作者簡介:高堯楷,中西整合醫學碩士,右東中醫診所負責人。大學開始學習氣功,別人在讀書,他每天花2小時靜坐。 有一位網友問我,為什麼她的同事都順利調職、升官,她卻越調越外圍,甚至被調到很怪的單位。 我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跟妳說,因為說來話長。從許多小跡象,我們就可以看出一個人在長官眼中的樣子。我來寫一下我觀察到的事情,希望對有同樣狀況的朋友,有所幫助。 1.能否做好自我管理 在我的氣功班群組中,會主動去看訊息、會主動注意重要訊息、會主動查找上課時間的人,通常是較積極有動力、有主見的人。這種人雖然不一定會升官,但一定會是幹部。 相對的,明明知道我要照顧很多人,卻反覆問我一些基本問題的人,比如什麼時候上課、這個功法怎麼練,雖然我可以耐心的回答,但如果是在職場上,1次、2次、3次你都是用這樣的態度在做事,自然不可能升官。 因為,你沒有把自己該注意的事情管理好。可以什麼事都不用記的是主管,因為他有秘書或其他行政主任協助,他該負責的是決策。但如果,今天你的地位還沒走到那一步卻這樣做,就表示你沒把自己打理好。 2.被建議時,你會如何反應 再來,詢問別人的意見時,比如我建議了3件事,每件事卻都被你反駁、解釋理由,未來人家自然也不會想再跟你說下去了。 當然,你的想法、看法不見得是錯誤的,但有時候,你的想法就是放在某個階段時可行,但再往上可能就不行。但如果你請益的人,是在相同領域比你有經驗的,我建議還是參考看看。也許,一些想法上的不同,就剛好是你長期的罩門。 想加薪、升遷,那就別當麻煩製造者! 錢多事少離家近的事,每個人都想要,但當你想跟主管這樣要求的時候,你就要有相對應的貢獻跟功勳,不是單純比年資。 如果你對部門有貢獻、做事有擔當、細心負責,不會把責任往別人推,主管當然會直接提拔你,因為你不會製造麻煩。 如果你是主管,你也不會去提拔一個會造成你麻煩、會對你不忠心、不替你著想的人,這是同一個道理。 但相對的,身為人的主管,如果你一直把事情往下推,久了,就沒有一個部屬會真心替你做事。所以,上下的想法跟規劃要一致,才能所有人共享失敗、共享成果。 要讓主管有辦法解決你的問題 我們有很多煩惱會想找人傾訴,這沒錯。但如果你一直解決不了的是心理上的問題,這種就不要去煩主管,因為他也解決不了;如果是行政上的問題、結構上的問題,主管能處理的,你再請他處理。 每個人的心理問題只能靠自己化解,當你不斷請他人處理他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對方下意識的就會躲避妳,這是人性上的運作。你要讓你的主管覺得,他有辦法解決你的問題,那麼,你們就有機會越來越親近。 每個人都會有盲點,希望我的視野,能對你有幫助。 *本文獲「高堯楷」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4.03
生活 RICHARD MILLE RM 17-02陀飛輪腕錶 創新機芯保護機制與完美細節 獨特的酒桶形錶殼複雜的弧形形狀需要漫長而精細的加工和打磨過程,Quartz TPT®石英纖維的柔和光澤突顯其優雅且技術精湛的機芯,從內而外展示高度手工修飾細節...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