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突破框架才能找到全新市場!逗點在教育紅海跑出獨有節奏 開拓多元版圖 如果一個企業的存在,能在關鍵時刻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那會是什麼樣的力量? 逗點集團創辦人徐暘智至今仍記得,他在桃園創業開設補習班時,一位學生在畢業時遞給他一封卡片,裡頭真情流露地寫道:「如果不是逗點,我應該早就離開這個世界了。」這名學生在傳統教育體制下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卻在逗點找到專屬於自己的空間——一個能安心探索興趣、擁抱脆弱的地方。最終,她不僅走出低谷,還獲得知名文學獎項,實現了作家夢想。 顛覆傳統框架 主打「陪伴」站穩課後教育市場 「成績很重要,但人生不該被成績定義。」在傳統印象中,補習班常被視為追逐成績、利益至上的存在,但徐暘智認為,孩子探索自我、發展興趣的歷程,才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關鍵。因此,逗點一開始就選擇走與主流截然不同的路——以「陪伴」為核心,不僅顧好課業成績、更要重新定義學習的價值。 逗點的學生不僅成績表現好,更會花時間動手做科學實驗、學茶道、參與國內外深度營隊,甚至在生涯探索課堂思考未來。徐暘智分享自己對十二年國民教育(K12,指從幼兒園到高中教育階段)的洞察,他說,比起短期衝刺分數,他更在意如何讓孩子找到學習動力。除了動手實作深化理解、培養邏輯思維與美感素養,他也積極在AI時代導入科技輔助、建立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掘自己的熱情與未來方向。 逗點教室的茶道學習空間,藝術家郭詩謙老師與集團各品牌負責人分享靜心與茶道的日常美學,這也是逗點畢業生最期待的經典課程。 這樣的做法,在當時的課後教育市場並不常見,外界多認為,要說服家長為「無關成績」的課程買單,根本難如登天。但隨著一個個真實故事累積——那些在逗點找到自我價值、甚至逆轉人生軌跡的孩子們,讓逗點逐漸建立起獨特的品牌價值。 逗點教室從不削價競爭,卻能成為桃園青埔密度最高的課後教室,徐暘智證明了,在被成績與排名綁架的補教市場中,「陪伴」與「全人發展」也能成為打開市場的新賽道。 品牌延伸 X 服務擴展 集團多角化經營 「美好的生活不僅靠教育,更需要全方位的陪伴。」站穩課後輔導市場後,徐暘智開始思考,如何讓逗點的影響力延伸至生活的各個層面——教育是根基,健康是支柱,而藝術則豐富了心靈。他以此為方向,逐步將逗點從單一教育品牌,擴展為涵蓋教育、醫療、藝術的人文生活集團。 在教育端,逗點透過黑洞科學品牌,推動跨領域實作課程,拓展學生視野;在醫療端,疫情期間,旗下木子診所成為桃園首間疫苗施打站,積極守護社區健康;在藝術端,丹尼真柏盆栽與大謙堂藝術品牌,則讓美感教育融入日常。這些跨領域布局,不僅深化逗點的品牌價值,也實踐了「善的循環」理念——當組織為社會多付出一點,回饋也將回到人本身。 然而,隨著逗點集團的直營分校超過六家、子品牌逐漸增多,組織運作也出現瓶頸。徐暘智坦言,雖然每位同仁都願意加倍努力,但無論分校拓展速度還是品牌間的橫向溝通效率,都不如預期。 逗點每間分校皆有獨特主題設計,徐暘智(右)與商明國際創辦人暨總顧問楊志忠合影處便是以科學博物館為主題,讓孩子在環境教育中學習。 為解決這些問題,徐暘智加入商明國際企業主計畫(BOP),強化集團總部功能。透過組織圖重新定義分工,總部統一管理行政、人事、財務,各品牌專注本業、各司其職,擴張更加高效。轉型後一年內,逗點教室新增四間分校,非教育體系的營收佔比也提升至全集團營收的四成,展現強勁成長動能。 {DS_BOX_39213} 組織轉型高效分工 善的影響力擴大全台 「暘智不只是經營一間補習班,而是帶著一群人去創造一個願景。」商明國際創辦人暨總顧問楊志忠形容,徐暘智就像《航海王》的主角魯夫,組建向心力極強的熱血團隊——軍中同袍、昔日同窗,甚至燒烤店工讀生都是他的獵才對象。 他也提到逗點的獨特日常儀式:每場會議或活動前後,專屬的喊聲加油與祈禱。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成為夥伴間的精神連結,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價值,並支持逗點拓展事業版圖。 逗點同仁感情深厚、合作無間,徐暘智(中)認為,這不只是工作團隊,更是一群共同圓夢、傳遞善的夥伴。 「當內部運作更加高效,我們就能將『善的循環』帶到更多地方,形成正向循環的生態圈。」徐暘智表示,未來逗點將透過標準化營運與明確的組織架構,推動更系統化、規模化的擴展。他形容這過程就像《航海王》,關鍵不只是航行的距離,而是確保所有夥伴共享相同願景,朝著同一方向前進,共同成長。 正如逗點在標點符號中的意義——它不代表終點,而是延續與可能性的象徵:逗點的存在,讓每個地方都充滿期待。 {DS_BOX_39215} {DS_BOX_39216} ... 2025.03.27
MIT-U企業探照燈 突破框架才能找到全新市場!逗點在教育紅海跑出獨有節奏 開拓多元版圖 如果一個企業的存在,能在關鍵時刻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那會是什麼樣的力量? 逗點集團創辦人徐暘智至今仍記得,他在桃園創業開設補習班時,一位學生在畢業時遞給他一封卡片,裡頭真情流露地寫道:「如果不是逗點,我應該早就離開這個世界了。」這名學生在傳統教育體制下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卻在逗點找到專屬於自己的空間——一個能安心探索興趣、擁抱脆弱的地方。最終,她不僅走出低谷,還獲得知名文學獎項,實現了作家夢想。 顛覆傳統框架 主打「陪伴」站穩課後教育市場 「成績很重要,但人生不該被成績定義。」在傳統印象中,補習班常被視為追逐成績、利益至上的存在,但徐暘智認為,孩子探索自我、發展興趣的歷程,才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關鍵。因此,逗點一開始就選擇走與主流截然不同的路——以「陪伴」為核心,不僅顧好課業成績、更要重新定義學習的價值。 逗點的學生不僅成績表現好,更會花時間動手做科學實驗、學茶道、參與國內外深度營隊,甚至在生涯探索課堂思考未來。徐暘智分享自己對十二年國民教育(K12,指從幼兒園到高中教育階段)的洞察,他說,比起短期衝刺分數,他更在意如何讓孩子找到學習動力。除了動手實作深化理解、培養邏輯思維與美感素養,他也積極在AI時代導入科技輔助、建立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掘自己的熱情與未來方向。 逗點教室的茶道學習空間,藝術家郭詩謙老師與集團各品牌負責人分享靜心與茶道的日常美學,這也是逗點畢業生最期待的經典課程。 這樣的做法,在當時的課後教育市場並不常見,外界多認為,要說服家長為「無關成績」的課程買單,根本難如登天。但隨著一個個真實故事累積——那些在逗點找到自我價值、甚至逆轉人生軌跡的孩子們,讓逗點逐漸建立起獨特的品牌價值。 逗點教室從不削價競爭,卻能成為桃園青埔密度最高的課後教室,徐暘智證明了,在被成績與排名綁架的補教市場中,「陪伴」與「全人發展」也能成為打開市場的新賽道。 品牌延伸 X 服務擴展 集團多角化經營 「美好的生活不僅靠教育,更需要全方位的陪伴。」站穩課後輔導市場後,徐暘智開始思考,如何讓逗點的影響力延伸至生活的各個層面——教育是根基,健康是支柱,而藝術則豐富了心靈。他以此為方向,逐步將逗點從單一教育品牌,擴展為涵蓋教育、醫療、藝術的人文生活集團。 在教育端,逗點透過黑洞科學品牌,推動跨領域實作課程,拓展學生視野;在醫療端,疫情期間,旗下木子診所成為桃園首間疫苗施打站,積極守護社區健康;在藝術端,丹尼真柏盆栽與大謙堂藝術品牌,則讓美感教育融入日常。這些跨領域布局,不僅深化逗點的品牌價值,也實踐了「善的循環」理念——當組織為社會多付出一點,回饋也將回到人本身。 然而,隨著逗點集團的直營分校超過六家、子品牌逐漸增多,組織運作也出現瓶頸。徐暘智坦言,雖然每位同仁都願意加倍努力,但無論分校拓展速度還是品牌間的橫向溝通效率,都不如預期。 逗點每間分校皆有獨特主題設計,徐暘智(右)與商明國際創辦人暨總顧問楊志忠合影處便是以科學博物館為主題,讓孩子在環境教育中學習。 為解決這些問題,徐暘智加入商明國際企業主計畫(BOP),強化集團總部功能。透過組織圖重新定義分工,總部統一管理行政、人事、財務,各品牌專注本業、各司其職,擴張更加高效。轉型後一年內,逗點教室新增四間分校,非教育體系的營收佔比也提升至全集團營收的四成,展現強勁成長動能。 {DS_BOX_39210} 組織轉型高效分工 善的影響力擴大全台 「暘智不只是經營一間補習班,而是帶著一群人去創造一個願景。」商明國際創辦人暨總顧問楊志忠形容,徐暘智就像《航海王》的主角魯夫,組建向心力極強的熱血團隊——軍中同袍、昔日同窗,甚至燒烤店工讀生都是他的獵才對象。 他也提到逗點的獨特日常儀式:每場會議或活動前後,專屬的喊聲加油與祈禱。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成為夥伴間的精神連結,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價值,並支持逗點拓展事業版圖。 逗點同仁感情深厚、合作無間,徐暘智(中)認為,這不只是工作團隊,更是一群共同圓夢、傳遞善的夥伴。 「當內部運作更加高效,我們就能將『善的循環』帶到更多地方,形成正向循環的生態圈。」徐暘智表示,未來逗點將透過標準化營運與明確的組織架構,推動更系統化、規模化的擴展。他形容這過程就像《航海王》,關鍵不只是航行的距離,而是確保所有夥伴共享相同願景,朝著同一方向前進,共同成長。 正如逗點在標點符號中的意義——它不代表終點,而是延續與可能性的象徵:逗點的存在,讓每個地方都充滿期待。 {DS_BOX_39211} {DS_BOX_39212} ... 2025.03.27
國際 日本企業來台大受衝擊⋯和台灣人談生意「時間就像金錢」 日報導,在台積電於日本熊本縣設廠之後,除了九州的企業與台灣之間的商務往來有擴大趨勢之外,台灣商場快速的節奏也令一些九州企業相當驚訝... 2024.09.18
管理 棒球12強吸走所有流量,平庸的直播主覺得「與我無關」、厲害的卻能大賺 直播主一發現大家心不在此,立刻把節奏放慢,跟著聊棒球、聊前幾天搶貨結果和接下來的直播安排,或談談直播創業的心聲... 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