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華人世界第一本公民共編永續指南 30家企業獲選名單揭曉 2023年10月公開徵件、2023年11月16日至12月15日進行評選,猶如歷經十月懷胎,終於催生出第一本公民共編計畫... 2024.01.16
財經 第一本小說就得普立茲獎,他戳破美國夢、批評以色列 在與身兼南加州大學教授、小說家及煽動者阮越清(Viet Thanh Nguyen)的午餐約會裡,我們討論了美國夢、國界、創傷寫作、以巴衝突,和他自創的詞「敘事豐富性(Narrative Plenitude)」等。但2小時快過去了,我發現從沒和他聊過一個輕鬆的話題。 「很遺憾,這就是我的形象給我的禮物,」他笑著說,他也希望討論簡單的問題,像是「談談你的書吧!」或「你用哪款鉛筆寫作?」 於是我問:「你正在讀什麼書?」 「嗯,我是普立茲獎的評審委員,所以如果我告訴你我喜歡的書,就好像給了暗示。」阮越清說完翻了個白眼,像是對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太認真而感到無奈。最後,他分享了兒子喜歡、自己也很愛的套書《波西傑克森》。 我追問他還喜歡什麼?「我喜歡聽孩子笑?」他脫口而出接著拍了拍桌子。我笑了。「看吧?這不嚴肅,是多愁善感,簡直太感性了!這大概是我的極限。」 他討厭感情用事,但從我們共度的2小時裡,我知道在他堅毅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柔軟的心。 「內斂」是我初見他時腦中浮現的詞。他個子不高,穿著合身的紳士毛衣,髮型時尚、眼神溫暖。身為憑著首部小說就獲得普立茲獎的少數人,同時也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神論者、和去殖民化的倡議家,他顯得很低調。 一開始,我們的對話有點拘謹,直到我拿出他最新出版的回憶錄《雙面人》(A Man of Two Faces),才變得深入。 {DS_BOX_37185} 4歲成難民,小說被拍成劇集 1975年,越戰剛結束。才4歲的他以難民的身分,和家人來到了美國。他最早的記憶是在賓州的難民營,被迫與父母分開,數個月後才和家人團聚,而他哥哥直到兩年後才回家。 這些故事斷斷續續出現在回憶錄裡,有他記得的、也有他永遠無法知曉的部分。他多用第二人稱寫作,彷彿在對自己說:「你的家人從不談論。你也從沒開口問。」 他們定居在加州聖荷西,父母開越南雜貨店為生;他不太會說越語,而父母英語也講得少。他轉而投入電影和文學的懷抱,但很快就發現,這些作品都是從權勢者的視角出發,單一又缺乏不同維度。最終,他走向了學術。 2015年,阮越清的小說《同情者》一出版,就讓他從南加大默默無聞的教授,迅速變成勇於戳破美國夢的思想領袖。 小說描寫一位越南雙面間諜,戰後時常面臨忠誠衝突的故事。評論家讚賞,此作品批判了美國何以輸掉了越戰,卻在敘事上取勝,最終以英雄的姿態現身?改編自該小說的迷你劇,將在今年4月在HBO上線,由甫獲奧斯卡的小勞勃•道尼(Robert John Downey Jr.)主演。 這本回憶錄沒有陳腔濫調,它有趣還富有戲謔性。傳統美國移民故事的範例是:先在舊世界艱苦生活,又在新世界面對重重挑戰。然後,移民第一代和二代之間會發生衝突,最終和解,並擁抱美國夢。 「若我寫一本更傳統的回憶錄,它會被美國的政治體制吞噬,」讀者會以為這是一本典型的移民亞裔美國人自傳,用既定眼光來解讀,但他說,「我想寫一本書來挑戰讀者,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先入為主,同時又感覺被牽涉其中。」 書裡指出了一切事物的二元性,如阮越清的存在,既是美國又非美國、是越南又不是越南的。 我問:「你期待人們越來越能接受『既是又不是』,取代『非P則Q』嗎?還是你的願望更大?」 「是的,但接下來的挑戰是,該怎麼辦?」難民象徵的是決裂,若不將他們排除在外,又該怎麼做?「人們可能不會喜歡我的答案,因為我是烏托邦主義者,我不認同國界的存在,」他笑著說。 他認為許多人都懷抱著對烏托邦的憧憬,如信仰上帝的人,本質上就是烏托邦主義者,只不過這個無國界的世界存在於死後,而馬克思的信徒相信,這在凡間就能實現。 他說,「人性與非人性」的二元對立,存在於每個人心中。例如為了將戰爭或排外行為正當化,看到難民會想要與其「對抗」,將他們視為非人的他者;但同時,人類也有嚮往愛與正義的普遍衝動。 我想寫一本書來挑戰讀者,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先入為主,同時又感覺被牽涉其中。 作品反思人性的局限與可能性 即使是懷有善意的政治家,也無法消除國界。他們不得不進行交易,有時甚至得決定人的生死。有人適合從政,但他身為一名作家,和藝術家、哲學家、宗教領袖共同的任務,是思考人性的局限與可能性。 去年他因簽署一封批評以色列的公開信,被紐約最負盛名的文化場所之一——92NY取消一場對談。 他並不後悔在社交媒體上支持主張非暴力的BDS運動(編按:主軸是抵制、撤資、制裁以色列),甚至感謝92NY的舉動。這讓他堅定了道德和政治的立場,也確認自己為了守護原則,願意放棄一些有意義的東西。 這點和許多公開發表立場,但在遭遇抨擊後就改口,或者過度修正的人很不一樣。 「是什麼給你希望?」我問。「我認為所有國家的基礎,都有其美好之處,」他說,但這和人類一樣,光明和黑暗面是並存的,「如果人們能夠認識到這點,我會感到非常欣慰。」 ... 2024.03.28
國際 全球書市低迷,聖經卻大熱賣!為什麼?答案竟跟Z世代有關 來自紐約的年輕藝術家費茲派翠克(Briana Fitzpatrick)雖然從小在基督教家庭長大,但2023年才購買第一本聖經...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