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亞洲第一人!28歲妮妃雅奪《魯保羅》冠軍:這是送給台灣的禮物 來自台灣的變裝皇后妮妃雅奪下美國實境電視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冠軍,被封為「下一位變裝巨星」的她高興大喊,「台灣,這是要送給你的禮物... 2024.04.22
職場 創造幸福的「儀式感」不只送禮物!資深心理師:這樣做讓感情更親密 我認為儀式感的核心,其實是認真看待並對待某個人、某段關係與某個時刻。這包括了伴侶以及我們自己,也包含眼前的這段愛情、與伴侶相處或約會時光。 那如何「與其他時刻」不同,以產生儀式感呢?我們可從「跳脫日常」及「升級品質」著手。也就是刻意安排精心時刻並享受一番,與原本生活有所區隔。 約會的儀式感 應該沒有情侶不約會的吧?畢竟廣義來說,兩人一起做某件事,就算是種約會了。因為在這些約會中,兩人會透過互動更認識對方,可滿足「可及性」(Accessibility)需求;對方願意撥出時間碰面,重視關係經營,也等於是在滿足「投入性」(Engagement)需求。 我們可以透過「特別約會」來製造驚喜,展現更多對關係的投入意願。打算邀請伴侶來場特別約會時,可以從2個方向去規劃: 1.升級版的舊地重遊 情侶的交往時間拉長,通常一起踏足走訪過的地方也會越多。或許是某個餐廳、商場、建築物、公園或郊外景點。 再次回到對你們具有特殊意義、充滿浪漫回憶的地點,不經意說出:「還記得我們上次來……」、「記得之前來的時候……」快速重現的不只是記憶,還包括當初甜蜜、幸福甚至激情的感受,重新勾起熱戀期時的雀躍心情。 不妨翻翻手機相簿,找出那些曾留下美好回憶的地方,再次邀請伴侶一同前往。我們在原本的行程,可以再來點「不一樣」,也就是規劃新的行程或路線;讓整趟約會既引發浪漫回憶,又有新元素加入。 2.探索未知,來場冒險吧! 雖然說去外縣市、離島或出國旅行容易引發爭吵,為什麼仍有很多情侶對此樂此不疲?因前往不熟悉、陌生、沒去過的地方,除了滿足我們個人的好奇心、向外探索的動力外,從關係經營的角度來看,能增進彼此的一體感、同盟感。 情侶是一起組隊的隊友,總在熟悉的新手村遊走雖然安全,但久了就容易乏味。邁向一段未知的旅程,雖然需花費時間準備行囊、規劃路線,甚至對前方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會有一絲擔心,卻也會為情侶帶來興奮與期待。 如果有先做準備,讓這場約會大致在掌握中,共同踏上冒險旅程後,即使遇到突發狀況,也能一起克服。那種相依相伴的經驗,會大幅增加親密與激情。 找到生活中的情趣 在非約會的時間中,是否仍可以增加感情熱度呢?當然可以,透過營造生活情趣,仍可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對關係的重視,而滿足投入性需求;同時又可自然提升個人魅力,讓對方持續有心動的感覺。 可從2個大方向著手: 1.環境布置 經典美劇《六人行》(Friends)有一集,男主角之一的羅斯和一位女生約會,雙方打得火熱,準備轉戰女生住處。結果一開門看到的是滿坑滿谷的衣服、雜物,甚至還有隻老鼠!當下就讓男生傻眼想跑掉。 當我們創造出一個舒適、乾淨空間時,一方面讓對方將這種自在愉悅的感受與我們連結起來,形成一種正向「綁定」;另一方面,我們也可透過空間環境,展現品味、美感等魅力。 2.運用感官 人們運用感官接收外界的情報,產生情緒、想法並做出行為反應,當然,這也包括來自伴侶所發出的訊息。除了各種「視覺」可見的物事,另外還可運用其他3種感官來製造驚喜、升溫感情。 ▍聽覺 聲音對人類的影響,常常超乎我們的想像,某段旋律、某句台詞、某個聲響,都可能將我們瞬間拉進某段回憶,產生許多情緒。在兩人的小窩,可以播放與彼此回憶有關的歌曲,或是選擇適合當下氣氛的音樂。更可以雙方輪流當DJ播歌,是種互動樂趣。 ▍嗅覺 除了聽覺,嗅覺另一個會勾起我們回憶與情緒的重要感官。而且「覺得香」通常會讓人們的心情愉悅、開心。約會時,除了專攻視覺的穿著、髮型外,香水則從嗅覺給予對方好感。找出雙方都喜愛的味道,就可以是個有趣的遊戲。 ▍觸覺 除了互動時的牽手、摟肩摟腰這種基本款,深情對望時的輕撫臉頰、頭髮,輕捏手臂、小腹或臀部、大腿,也都是日常互動中的小小情趣。此外,在忙碌工作整天,也可以透過按摩來滿足彼此的投入性需求,簡單的揉肩、小腿與按壓腳底,通常就能讓伴侶感到驚喜與親密了。 在平凡日子裡持續提升關係 還記得多年前流行過「小確幸」嗎?儀式感與它相似,但比起偶一為之的小確幸,更像是「將製造出的獨特,逐漸習慣化,成為新的固定模式」。 儀式感也鼓勵我們「多嘗試」、「偶爾升級一下」,雖然這多少會用到錢,畢竟要享受就得付出。但花錢讓自己開心,只要量力而為,沒什麼不好。 更何況不是每個儀式感的營造都得花大錢,它甚至可以不花錢;因為儀式感核心在於「是否用心規劃,創造出獨特時刻」。有人習慣在下班後到操場或健身房流點汗,享受身體的活動;有人會在睡前冥想靜心,作為一日的結束。 至於關係當中的送禮、約會、旅遊、透過新體驗創造驚喜等,關鍵是「兩個人一起享受」、「雙方都開心」。最忌諱用儀式感當藉口來強迫別人,對伴侶進行情感勒索。 愛情中的儀式感不只是跳脫日常,升級品質,還加上了「雙方一起創造某個默契或經驗」。曾有網友分享,自己與伴侶書寫交換日記持續了好多年;也有人習慣晚餐後,與伴侶到附近公園散步閒聊;我與伴侶則會在週末夜裡,分享對彼此的感謝。 所以,情侶可以一起規劃、創造更多屬於兩人的儀式感。透過「一起規劃、開心享受」來提升對關係的重視與投入,能讓感情持續升溫、雙方更加靠近。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在一起,不是要你假裝幸福》 {DS_BOX_39059}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5.02.14
職場 他提早退休才得到的禮物:人際關係,終於能打掉重練 退休後的人際關係,怎麼辦? 從退休規劃角度看,這堂課似乎沒有太多準備工作可做,一旦真正退休,最先感受到準備不足的,卻很可能是這堂——離開職場後生活圈一夜之間產生巨大改變,雖然不見得都是壞的,但只要是改變就需要花力氣適應。如果適應不良,期待中的美好生活可能反令人失落沮喪。 改變發生在和原來熟悉的社交圈脫節。上班族的世界圍繞工作打轉,離開職場,要維繫和老戰友關係難度很高。原因是,退下來後會漸漸發現,你不是原來的你,他們也不是原來的他們,少了工作這個粘著劑,結合不易。 退休就該多交新朋友? 少了老朋友,有人說要努力結交新朋友,我同意一半,朋友多很好,但無需為怕孤單而交朋友。現今社會要擴大連結的方法很多,保持自身不斷學習成長,比有一群常在一起吃喝的朋友重要。 還有人說,要盡量和年輕人交朋友,我也覺得沒必要,所謂友直、友諒、友多聞,交友和年齡無關。 過去幾年,我從旅行中結識一些朋友,一方面有共同興趣,自然容易聊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我發現和愛旅行的人相處,既能共歡樂,也能共患難。即使只是萍水相逢,既能把酒言歡,也能掏心掏肺。有幾個這樣的朋友,比有一堆可以聊天打屁,但並不真正關心你的朋友強得多。 改變也發生在退休後和原來「交往」不多的家人關係更加緊密,更長的相處時間對某些人來說如魚得水,對另一些人則可能是一種負擔,甚至苦難。如果沒有心理準備,退休生活品質必受影響。生活需要斷捨離,重點之一正是包括家人在內的人際關係。 退休後,如何與另一半相處? 其中重中之重必然是和另一半的相處,過去幾年常有人寫私訊問我這方面有問題怎麼辦?我除了勸對方努力改善經營外,其他辦法不多,這幾年見多負面案例想法有所改變。退休後人生還有幾十年要過,如果學業,事業都可以打掉重練、重新再來,感情有何不可? 夫妻之間關係不睦能修補當然最好,難修補但可以相互尊重,各過各的也還能接受,否則乾脆長痛不如短痛,離婚、卒婚、分居等都是選項。時代不同了,不需在意外界眼光,但必須把子女關係、財產分配等議題整理清楚,退休不是人生尾聲,是新階段開始,要讓它清清爽爽開始。 至於和父母、子女相處,華人傳統觀念家庭是互助團體,演變至今,不少中壯年被照養年邁父母或自立能力不佳的子女壓得喘不過氣來。個人認為,不管身為人子(女),人父(母),該盡的責任一定要盡,超出部分則需量力而為。底線是不要賠上自身追求人生理想機會,這麼做不是自私,是為人生負責。 改變更發生在獨處時間大幅增加,這點同樣可能是受人歡迎,或令人害怕的改變。通常事先有規劃的人迫不及待展開新生活,但如果退休是在被動,甚至被迫狀況下發生,很容易對突然空閒下來的生活感到手足無措。 退休後,該怎麼「轉移注意力」? 這時有些人會把注意力從工作轉為投資理財,因為它給人一種繼續為生活打拚的假象,但事實是,雖然兩者目的都是賺錢,但通常工作越努力,錢賺得越多,理財則和努力沒有必然關係,退休後把過多精力花在此,輕則浪費時間,重則賠光退休金。 獨處的不二法門是從事職志,一頭栽進會做、喜歡做,又有意義的職志世界,獲得的回報不是金錢(或者該說不是目的),而是源源不斷的平靜喜樂和成就感,以及更好的人際關係、更高的生活品質。 每每說到這點總有人說:「我的職志就是投資理財啊!」如果你真的這麼認為我無話可說,但據我觀察,多數這麼說的人只是對自己認識不足,不清楚除了金錢外能令自己安身立命的事物。離開職場後將重心放在理財上,以為保持生產力,其實不過玩金錢遊戲而已。 與家人親友相處是生活一大樂事,前提是要有類似價值觀,而不是抱團取暖。退休後無需考慮利害關係,更要做到人際斷捨離,空出心思時間做想做的事。老伴、家人、朋友陪自己走一段人生,感謝、感激!但別忘了,走著走著終究是一個人,務必善待那位永遠不離不棄的朋友:自己! *本文摘選自時報出版《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 責任編輯:陳柏燕核稿編輯:倪旻勤 {DS_BOX_32945} ... 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