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新的一年我要開始跑步」這樣設目標易失敗!領導力顧問:換個句子就能成 多數人喜歡在新的一年設定新目標,但能堅持下去比例不多;美媒引述專家建議,設定新年目標時,應以具體可行... 2025.01.06
職場 總能看見事物本質,會「深度思考」的人都懂得做5件事 為什麼有些人想了3年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別人3天就能解決?因為他們的思維層次是不同的,後者能夠往深度去思考、能夠看破問題表面掩蓋下的核心,而前者不能! 很多人會說,深度思考更像是一種天生的能力,後天怎麼去培養呢?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做到在第一次思考某個問題時就觸其本質,但可以在一次次的自我追問與反思後,越來越接近它的本質,並言簡意賅的將它表達出來。 深度思考的過程是有跡可循的,我簡單的把它分為5個層次去解析。 第一層:動機挖掘 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背後都有其正面動機存在,如果你能夠把握動機,就能掌握深度思考的起點。 很多職場打工人為什麼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呢?因為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工作就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為以後的路做鋪陳,所以有什麼髒活、累活,他們都搶著幹,多積累經驗。即使受氣了,他們也不鬧情緒。 那為什麼有些人的情緒很大呢?因為他們工作只是為了賺錢,工作太多了,或者太累了,他們就抱怨。結果同樣在公司待幾年,那些目的明確、清楚知道自己動機的人都獲得了很大的提升,而那些混日子的卻依然在混。 所以,想要做到深度思考,就要先去搞清楚自己或別人的內在動機。挖掘動機的原則是做任何一件事前,先問自己3個問題: 我為什麼做這件事?為了興趣、利益還是成長? 我打算做多久?1年、10年還是一輩子? 我能為別人貢獻什麼?體力、腦力還是全身心投入? 第二層:思考未來的終點 未來的終點是深度思考的終點,也就是以長遠的目光、從宏觀的角度思考問題,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 我們當下的現狀,是由我們過去對未來的思考和布局決定的。這就好像下象棋一樣,那些高手根本不會計較眼前幾個棋子的得失,他們只知道最終的目的是「將」死對方。 經常有人問:我現在應徵2份工作,一家公司的薪資待遇比較好,但是升遷的空間有限;另一家公司的發展潛力是很大的,但是公司剛起步,待遇方面沒有第一間公司好,該怎麼選?如果你不是特別急需用錢的話,我的建議肯定是選擇第二間公司。 所以,思考未來的原則是:要學會用活在未來的大腦,指揮活在當下的身體。 第三層:思考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深度思考的基礎。知識跟資訊是完全不同的2個概念,前者是需要經過我們的大腦加工、理解、重塑而形成的深度化認知結構,而後者只是屬於片面化的傳播內容。 所以想要達到深度思考,就要學會分揀資訊,甚至分揀資訊源。並且透過思考,不斷的把知識點串聯成知識體,把這些「未經加工」的資料,轉化為「獲得加工」的知識。 具體怎麼做呢?可以從2方面入手。 1.可以透過黃金圈法則實現 黃金圈法則是英國管理思想家Simon Sinek提及的看待問題的3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What,就是理解事情的表面,知道要做的事情。 第二個層面是How,就是找到做這件事的管道,知道如何做。 第三個層面是Why,就是明白自己這樣做的背後原理。 根據你接觸的內容,運用黃金圈法則去深度理解,並將其轉化為自身的知識,這樣你才能夠掌握其背後的意義和作用。 2.對標 思考資訊的對標原則可以是找到你的同行,以及找到思維層級在你之上的高人。在你不瞭解一件事,或是一知半解時,要學會走這樣的路線:觀察→瞭解→收集→過濾→總結。 第四層:進行自我批判 人們都會習慣性的自我防衛,一旦被別人質疑或者批評,我們的腦子裡就會馬上跳出一個念頭:「跟他對著幹!」這就是紅燈思維。有這種思維的人是很難聽取別人意見的,更不用說反思自己了。長此以往,這種人就會陷入問題之中,怨天怨地怨空氣。 而懂得深度思考的人都擅長自我批判,及時反省,能夠把別人當作一面鏡子,來映照出自己的問題。 自我批判的原則是:不要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遇到不如你的人,要堅定自己的想法;遇到和你差不多的人,要懷疑自己的想法;遇到比你混得好的人,要否定自己的想法。 第五層:思考客觀規律 在思考問題時,我們要不斷刨根問底,弄清楚事實到底是什麼。只有找到事物的底層規律,我們才能真正抓到事物的本質與核心。 不管是愛情、交際,還是賭博,背後的規律是一致的。人們只會對自己付出更多的人或事在意、珍惜,並且會選擇繼續付出。對於那些越容易得到的人或越容易做到的事,人們反而越不會珍惜。理解這個規律,你就會看得很明白,也能及時止損。 個人的成功,往往是因為他對事情本身有更為深刻的理解,能夠看到背後的規律,但也離不開時代的造就。所以,順應時代趨勢也尤為重要。 讓自己始終保持專注的狀態,學會從全域和系統的角度去思考,透徹理解現象背後的本質,看懂事物的底層邏輯。當你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時,你就不會輕易焦慮,也會更有底氣。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你的忍讓,只是廉價的示好》 {DS_BOX_38757}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12.21
職場 「少做事」反而更容易成功!《原子習慣》作者用這3招,花2成力實現目標 克利爾以部落格文章和書籍幫助無數讀者,經由盡可能符合基本原則且無阻力的任務來啟動特定目標,例如:減重,...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