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川普關稅貿易戰保護了誰?美企興奮變痛苦:競爭力喪失中 對於川普(Donald Trump)而言,關稅是保護美國產業和維護國家安全的方式。對於史庫皮恩(Tracy Skupien)來說,這卻是一場讓她的公司陷入危機的災難。 她是底特律一間家族企業「湯普金斯」(Tompkins Products)的營運總監,該公司將進口的冷拉鋁棒加工成變速箱閥門和其他零件,供應美國汽車產業。 川普日前宣布對所有鋼鐵和鋁材進口徵收二五%的關稅後,將大幅提高其公司的主原料成本,除非她能在極短時間內,從唯一的美國供應商採購所有需要的材料,「這根本不可行。」她說。 更多關稅可能即將推出。川普於二月四日對中國加徵關稅,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二五%的全面性關稅也在醞釀中。二月十三日,他宣布了一項新的公平互惠貿易措施計畫,可能會對更多國家提高關稅。 關稅政策激進,共和黨金主憂 在美國各地,企業界警告說,這場新的貿易戰可能會推高成本、擾亂供應鏈、損害利潤,並使得各種產品對美國消費者來說更加昂貴。 福特(Ford)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表示,這對汽車業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長期來看,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邊境徵收二五%的關稅,將對美國產業造成前所未有的重創。」 全國獨立企業聯盟(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的不確定性指數上升了十四點來到一百點,創下有紀錄以來第三高的紀錄。根據密西根大學每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消費者信心也下降了約五%,降至去年七月以來的最低水準。該調查還指出,「耐久財購買意願下滑了一二%,部分原因是人們認為可能為時已晚,無法避免關稅政策的負面影響。」 即使是華爾街最大的共和黨捐贈者之一也不得不發聲。對沖基金巨頭城堡投資(Citadel)創辦人葛里芬(Ken Griffin),日前於一場會議上表示,川普對美國最親密盟友採取的貿易行動所造成的「不確定性和混亂」最終將成為「成長的阻礙」。他補充說,川普的「誇張言論」已經「深深烙印在執行長和政策制定者的腦海中:我們不能依賴美國做為我們的貿易夥伴。」 去年十一月川普的勝選曾在華爾街和主街(編按:意指普通美國民眾和小型企業的經濟活動)掀起一波熱潮,美元走強,股市創下歷史新高,因為投資者押注經濟增長更強勁、監管更少、稅收更低。 但有跡象顯示,大量美國企業已開始對川普感到不滿,因為他們越來越擔心其貿易和移民政策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企業主擔心川普的進口關稅將衝擊他們的業務,他對非法移民的打擊將加劇已經嚴重的勞動力短缺,而他對政府的激進改革將嚴重干擾聯邦政府的正常運作。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資深副院長桑南菲爾德(Jeffrey Sonnenfeld)說:「一月時對親商總統的最初興奮,正在轉變為憂慮。」 圖表製作者:王貞懿 購併轉淡、通膨預期升皆警訊 一些企業領袖則稱,這種悲觀情緒有些過頭了。高盛執行長所羅門(David Solomon)二月中表示,市場參與者仍對川普的一些政策「感到興奮」,尤其是「更具成長導向的議程」將「刺激投資」的前景。 石油產業是川普競選活動的主要捐助者,也讚揚總統發布的一系列行政命令,這些命令旨在釋放新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並掃除拜登(Joe Biden)時代的法規,石油鑽探公司表明,這些法規增加了他們的成本並限制了其活動。 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通貨膨脹率在一月份上升至三%,加劇了經濟學家對世界最大經濟體「通膨再度升溫」的擔憂,進一步打擊市場情緒。 確實,活力尚未充分展現。由於川普的好戰貿易言論讓董事會感到心寒,美國購併活動經歷了十年來最糟糕的年初: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的數據,一月份美國購併總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暴跌近三○%,降至八百七十三筆交易,是二○一五年以來最低。 汽車業也受到川普電動車政策改變的影響,白宮警告將取消稅收優惠和聯邦政府對充電網絡推廣的支持。充電樁公司Beam Global的執行長惠特利(Desmond Wheatley)稱,針對電動車和更廣泛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系列行政命令,已損害了投資者對該行業的信心。 川普的好戰貿易言論,讓董事會感到心寒,美國購併活動經歷十年來最糟糕年初。 對手不需關稅,競爭力難維持 多米尼能源(Dominion Energy)的維吉尼亞沿海離岸風電項目是美國最大的風電項目,目前也面臨不確定性。該公司執行長布魯(Robert Blue)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警告說,終止該項目將推高電價。 史庫皮恩對這項旨在將工業生產帶回美國的政策感到遺憾,她說這個目標值得讚賞,但最終卻傷害了像湯普金斯產品這樣的國內製造商。她的公司在南韓和西班牙都有競爭對手,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國家免關稅購買鋁材,製造與自家公司相同的產品,並自由的進口到美國。「同樣的金屬以成品形式進入美國,因此不用繳納關稅,」她說:「所以現在我們失去競爭力了。」 「我們被汽車製造商福特、通用(GM)與豐田(Toyota),以及美國政府這兩方夾在中間,」她說:「而我們只是想維持營運。」 ... 2025.02.27
財經 蔬菜變貴成警訊!日本身陷「利率正常化」痛苦循環 日本政府最近的全國飲食習慣調查發現了令人不安的事實:這個富裕、健康國家的成年人,現在每日蔬菜攝取量創下二○○一年以來的新低。 原因是通貨膨脹。三月初,冬季火鍋中常見的白菜、韭菜和蘿蔔售價,分別比長期平均高出二二七%、一六七%和一四○%。而衡量食物占家庭支出比率的恩格爾係數(Engel coefficient)處於四十三年來高點。 日本央行結束負利率並兩度升息 減少蔬菜攝取的集體決定,發生在該國經歷三十多年來最大的經濟轉折點之際:備受矚目的日本貨幣政策「正常化」,終結了長期的物價停滯和經濟成長乏力期。 其他國家努力控制通膨時,日本卻鼓勵它回歸,至少央行是這麼想的。日本央行(BOJ)特別希望通過刺激消費和經濟成長來實現廣泛性的通膨。二○二四年三月,日本央行十七年來首次結束負利率,此後兩次升息,該機構暗示,將逐步將利率從目前的○.五%提高到在日本難以想像的一%水平。 目的是營造一個物價與工資同步上升的良性循環,以刺激消費需求並產生溫和而穩定的經濟成長。儘管有一些正面跡象,這個過程卻充滿波折。日本去年七月利率小幅上調至○.二五%,就導致東京股市出現創紀錄的單日崩盤。升息對房貸族到企業財務主管都帶來了陌生壓力,同時股東也在推動企業進行重大結構性改革。 圖表製作者:王貞懿 企業拚加薪,仍追不上物價漲幅 雖然官方的核心通膨指標(不含能源和新鮮食品)顯示,今年一月物價只上升二.五%,但食品價格的快速攀升,讓民眾感受到的通膨壓力遠比官方數據更為嚴重。這引發了一個憂慮:日本的經濟正常化可能正在產生「錯誤類型」的通膨。 企業雖然以接近歷史新高的速度調升薪資,但仍然追不上消費物價的上漲速度。結果是,消費者非但沒有增加支出,反而感到經濟壓力並艱難的適應這種新情況。 「買食物時,一切都會貴一點,」東京的池田律子說,「幾年前,商店和食品公司漲價時會道歉,但現在似乎不再抱歉就直接漲價了。」 日興資產管理(Nikko Asset Management)首席全球戰略師芬克(Naomi Fink)表示,對許多日本人來說,這些新現實令人不安。「我們現在處於震驚點,」她補充道,「即使通膨只有二%,對日本家庭來說也是個衝擊。」 日本的重大經濟轉折發生在多重壓力交織的背景下。地緣政治局勢推高了能源和食品價格,而這兩類產品都是日本大量進口的。日圓長期疲軟,部分原因是日本企業和機構偏好海外投資。但國內人口萎縮速度接近平均每分鐘就有兩個人消失,這迫使企業重新調整勞動力供應的長期思考方式,和維持低失業率的傳統責任。更宏觀來看,川普引發的全球關稅戰可能帶來的後果、潛在的劇烈貨幣波動,以及美國經濟衰退的威脅,都增加了不確定性。 那麼,日本經濟這次長期面臨通膨的狀況真的代表著歷史性轉折嗎?這對國家,或者對於決定日本經濟命運的家庭和企業來說,從根本上是有利的嗎? 三月十九日,日本央行宣布將利率維持在○.五%,事前幾乎沒人預期會升息,但市場、企業和家庭都保持空前的關注。 日本央行等多方討論認為良性循環如期運行。但隨著日本四月一日開始新財年,前央行官員和私營部門經濟學家表示,人們感到一種脆弱感。「是的,變化具有歷史性。是的,這可能是日本經濟史上最重要時刻之一,」日本央行前副行長、現任職早稻田大學的若田部昌澄(Masazumi Wakatabe)說,「但我仍強調不確定性。」 巴克萊首席日本經濟學家馬場直彥(Naohiko Baba)在最近的客戶報告中指出,川普最近以日圓疲軟為由威脅對日本徵收關稅,這使得日本政府和央行有了更強的動機加速推進利率正常化。 但摩根士丹利三菱日聯證券首席日本經濟學家山口毅(Takeshi Yamaguchi)表示,這將是一種艱難的平衡,他預計下一次升息將在九月到來。「我唯一擔憂是日本央行的政策溝通方式。如果他們開始按季度升息,我不認為股市已準備好應對這樣的升息潮,」他說。 企業高速調薪,仍然追不上物價上漲,導致消費者不但沒有增加支出,反而感到經濟壓力並難以適應。 日央行仍「正常」看待,專家示警 日本經濟未來能否真正轉折受到質疑。資產管理行業期待日本約七兆四千億美元的現金存款將部分轉向投資產品。在「失落的三十年」之後,日本家庭的投資行為開始轉變,二○二四年一月,政府大幅擴大了類似英國個人儲蓄賬戶(Lsa)的Nisa稅收保護計畫額度,並已吸引超過一兆日圓流入。然而,野村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木內登英(Takahide Kiuchi)警告稱,宣稱日本已徹底正常化為時過早。 「消費仍然非常疲軟,」木內說,通膨仍主要是成本推動,實際薪資成長不足以使家庭成為自信消費者。「如果日圓大幅上升,總體通膨和通膨預期都會下降。」 許多觀察家預計,在最新一次的日本央行利率決議會上,它將像以往一樣描繪經濟正在恢復正常的場景。(編按:三月十九日決議正如預期)但對經歷這一過程的人來說,感覺一點也不正常。「名義上看,經濟似乎已改變,」木內說,「實際上並未改變。我們不應該樂觀。」 ... 2025.03.27
職場 雅思拿高分,進外商工作卻很痛苦⋯他:原來職場上的英文好是這4件事 和不同國家、口音稍微重一點的人開會尤其痛苦,會議上大概會有50%聽不懂,只能一直跟對方說「不好意思,可以請你重複一次嗎... 2024.10.10
財經 黃仁勳史丹佛演講,談如何成功:我希望你們經歷大量的痛苦和磨難 他回答:「我希望各位有機會經歷大量的痛苦和磨難(ample doses of pain and suffering... 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