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赴日旅遊生病怎麼辦?就醫方式、費用一次看 藝人大S(徐熙媛)流感併發肺炎在日本離世,令不少台灣人擔心,若在日本旅遊身體不適該如何自救。近年來訪日客人數急劇上升,語言不通在就醫時是一大麻煩;日本發展出JMIP認證系統,提供多國語言服務因應。國人在海外旅遊,也可向駐外館處尋求急難救助服務。 民眾赴海外旅遊,若是慢性病患有日常必須服用的藥物,或是個人特殊用藥,最好攜帶充足藥量,也可準備腸胃藥、退燒藥、感冒藥、止瀉藥、痠痛貼布、OK繃等一般藥品,以備不時之需。然而,還是有些突發疾病需要尋求專業協助,此時語言就成了最大障礙。 擔心語言不通 JMIP認證有助接待外國患者 由於越來越多外國人在日本定居,加上國際化趨勢與訪日客增加,有感於醫療機構需要完善接納外國患者,日本設立「接診外國患者醫療機構認證制度」(Japan Medical Service Accreditation for International Patients, JMIP),由第三方評估醫療機構的多語種診療指南,以及是否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等,判斷醫療機構體制是否有助於接待外國患者,獲肯定者就能獲得認證並納入系統。 JMIP網站目前提供日文、中文、英文、韓文版本,並有檢索系統,可選擇所在地及想要診療的科目。從常見的內科、外科、呼吸內科、牙科、兒科、眼科等,細分至風濕病科、腦神經外科、精神科等。 記者實際查詢東京都得到認證的內科醫療機構,得出15家醫療機構名單,位置從市中心的惠比壽、新宿、五反田,到較偏遠的府中市都有。 旅館可使用的24小時線上看診服務 除此之外,有33萬名醫師會員的日本M3集團旗下醫療人資公司M3 Career,也在今年2月左右開始試用專為服務外國住宿旅客的線上看診服務Hotel de DOCTOR 24。 日本觀光廳2023年統計,外國觀光客每個月有4%,大約12萬人在旅遊期間身體不適,其中約60%是感冒。最令人困擾的問題是語言不通,其次是飯店在晚上人手不足,沒辦法陪同前往醫院。 應運而生的Hotel de DOCTOR 24有22種語言的醫療翻譯,可以讓旅客在客房內24小時隨時看診,再到附近藥局拿藥,主要針對感冒、頭暈、皮膚搔癢等旅客常見的症狀提供診療。 實際上網操作,目前網站共有日文、英文、繁體與簡體中文、韓文、法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多個語言版本,首次使用須支付5萬5000日圓(約新台幣1萬1600元)並下載應用程式Zoom,就可以在線上看診。這筆費用不算便宜,但若有購買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險,返國有可能提出理賠申請。 日本就醫費用怎麼算 有關就醫費用,在日本短期滯留的外國人屬自費醫療,醫療機構可自行設定價格收費。 許多醫院會運用「診療報酬點數表」,以「1點要支付某某日圓」來設定外國人的醫療費用。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21年度調查,只有2.8%的醫院沒有使用點數表,顯示大部分醫療機構都採用這個體系。 至於是否會收取點數之外的費用,76.9%醫療機構表示「不會」,22.9%表示「有額外收費」。這些額外費用大多是「文書翻譯費」、「翻譯費」等。 收費方式方面,調查顯示,57.4%的醫療機構收信用卡,但42%不收。但若是有JMIP認證的機構,則100%可用信用卡繳費。60.9%的醫療機構則表示,會同意患者分期付款。 至於是否經歷過外國患者沒有付醫療費用的情況,18.7%的醫療機構回答「有」。調查顯示,79.9%的醫療機構會要求外國患者簽署「支付要求金額」的同意書,61.9%會要求簽署「同意配合治療」的同意書。 由於外國患者需要口譯和翻譯,必須比一般病患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加上沒有保險,又有欠費追不回來的風險,許多日本醫院會對外國患者收取較高醫療費,甚至可能是一般病患的2至3倍。 根據實際調查,如果外國患者去門診治療咽喉炎,費用是日本人患者的1.31倍、過敏蕁麻疹是1.56倍、出血性膀胱炎是2.21倍,如果是必須住院的膽管炎會高達2.92倍。如果是重症肺炎住院,費用更可能高達3.6倍。 駐外館處急難救助 台灣政府目前在全球超過100個城市設有駐外館處,旅外國人發生急難情形時可提供必要協助。若不幸遇上急難狀況,可撥打24小時服務的急難救助服務專線0800-085-095。 日本各地則由不同駐處負責,台灣目前除了在東京設有代表處,在大阪、福岡、橫濱、那霸、札幌都設有辦事處,國人可撥打相應的駐處緊急電話尋求協助。 責任編輯:陳瑋鴻 ... 2025.02.05
職場 「病危時請不要救我!」罹癌父親最後的告白:一起學習放手的愛 在人類的社會,也許亞洲更加嚴重,老衰重症者在作醫療的抉擇時,他們的自主意願很少受到重視,介入的除了醫師、家屬,甚至包括親朋好友,他們的理由都是「為了你好」、「你還不能死」!然而,病人最了解自己的身體,他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他甚至知道自己來日無多。但是他們沒有決定權,即使表達了自主意願也不被採納。 我聽德國病人保護協會的會長說:「在德國,醫師如果沒有尊重病人自主意願,強行作醫療介入,觸犯了刑法,檢察官就可以起訴。」我不好意思說,在台灣,4個青壯人壓制1個老人,強行插鼻胃管的畫面比比皆是。 病人哀求、憤怒、咒罵都沒有效,用盡方法拔出管子,又要反覆被插,所以雙手被約束。這樣還有人的基本尊嚴嗎?我們真的需要為了他好,讓他含冤、含怒、含恨的活久一點嗎?假如我們的寵物老了、生重病,可以安樂死。我們不會讓寵物插管躺在床上,為什麼我們可以忍受讓親人受到這種對待?因為人的生命比動物尊貴?彷彿有理,但其實不人道又殘忍。 我和居家醫療團隊都有此感觸,照顧病人相對容易,最困難的是整合家屬的共識。常常1、2個鐘頭的家庭會議,還是各持己見,有時還互相責難。因為家屬對病人的病情沒有概念,無法接受病人可能即將離開人間的事實,依照自己的期待看事情;或是像天邊孝子、孝女,其實是出於過去疏於照顧的罪惡感或補償心理,而放不了手。 很少人能夠做到細心觀察、用心聆聽病人,同理病人提出這個要求的原因,因為想斷食是求救的訊號。如果已經用盡一切方法都無法處理,或改善病人的痛苦與失去尊嚴,家屬和醫療團隊都應該尊重他的意願。 病人即使年老、病重還是個「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關心他的感受,傾聽他的心聲,尊重他的意願,改善他的生活品質,所謂「以病人為中心」,才是真的為他好。 有一位罹癌父親不想接受可能有副作用的治療,打算順其自然,兒女非常不捨,他寫給兒女一封信。我蠻能同理他的心情。 我知道你們心理的擔心,希望我能積極治療。但是這種愛,往往會造成對方的痛苦,有時我們也要學習放手的愛。我不希望我的餘生痛苦,反而造成妳一輩子的自責。 對於生命的實質內涵,我們修行者有不同體悟與看法,該來的會欣然接受,不要讓自己的身體及體內的眾生受苦。生命有數,為了多幾年的餘生,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只在家裡與醫院之間往返,那活著也沒有意義。 目前癌症用藥,都還是機率的治療,而且用藥的強度與副作用以及復發率都會隨著個案而不同,說真的,我覺得醫師也是在過去的成功與失敗中在嘗試用藥。他們是不用負任何責任的,所以也有不少的案例在中途退卻。其實也有滿多透過改變生活習慣與壓力的釋放,而得到自癒的效果,這在醫界也是不爭的事實。 我現在好好的,能吃能喝能睡又能運動、散步,我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好好過眼前的每一天。假如有一天必須作抉擇的時候,也請你們能尊重我的選擇。 我們理解捨不得病人離開是為了愛,放手讓病人離開也是因為愛,大家表現愛的方式不一樣。不過最重要的是「被愛者」的感受,他/她覺得什麼才是「好」?如何讓他/她感覺「被愛」? 家屬捨不得放手,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種愛,只是這種愛若是需要被愛的人受苦來成全,這值得省思。我們沒有立場要求對方接受這種愛。所以我會勸家屬:人生終須一別,至親逝去帶來的痛苦,是我們自己的功課,我們必須自己面對,尋求療癒的方式,這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成長,接納摯愛的離開。 該離去的,如海邊的砂粒一樣,即使緊緊抓住,終究會從指縫溜走。 我的經驗是斷食往生是一個長達2、3個星期預期性的、有充分陪伴與情感交流的過程;有充裕的時間道別,該說的話都說了,沒有遺憾。比猝死來不及道別、飽受折磨的醫療死過程圓滿太多了,所以家屬的悲傷反而可以降到最低,甚至感到這是一種福氣或恩典! *本文摘選自《如何好好告別生命》 {DS_BOX_38008}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8.17
生活 事事求好,身體卻出大問題⋯她在50歲的體悟:吃好睡飽就是幸福 原本怨天尤人的我,此刻不禁誠心誠意的謝天謝地,原本還在怪罪生病的身體毀了我的輝煌人生,現在由衷感恩它快狠準的警報... 2024.03.14
職場 自己動刀、拒絕麻醉!離島狂醫走過生死關頭的體悟:我不能休息,因為還要太多人要救 被病人照顧的醫師 若非親眼所見,實在很難相信,這位「超人院長」、「狂醫」,原來只是凡人,也會生病。... 2025.04.10
國際 80歲家長養50歲兒女⋯日本中高齡繭居族7成封閉超過3年,專家:父母越幫越忙 雖然我們不具有相關醫療執照,無法提出明確證據,但仍可從經驗判斷「這個很明顯生病了」、「有可能是生病了,... 2024.10.18
生活 研究證實:每天15分鐘「中強度運動」能有效對抗流感!在家怎麼做? 英國連鎖健身品牌PureGym的私人健身教練克萊爾·菲彭(Claire Phippen)表示,天氣一冷,周遭感冒生病的案例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 2025.02.08
焦點 週六冬至到!2024冬至農曆哪一天?習俗、由來、禁忌、開運、拜拜方式一次看 2.避免生病拜訪長輩 冬至氣溫低寒,倘若生病又回家團圓、傳染給長輩,讓年長的長輩在冬日生病就不好了...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