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犯錯

共有 1501 則相關文章

職場

賈伯斯曾說:「我喜歡和聰明人一起共事,因為完全不用考慮他們的自尊心。」這句話道出了「聰明」的本質,那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做錯了就得道歉,是一個誰都明白的道理,卻只有很少的人能做到。 我們在思考自己的決定是否錯了的時候,並不是看是否真的錯了,而是看當下的環境是什麼樣的。 如果是老師批評自己,很多人會選擇認錯;但如果是同學批評自己,恐怕大多數人都要反駁一句:「你憑什麼教訓我?」 如果是老闆私下批評自己,很多人都會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可要是老闆當眾訓斥自己,大多數人一定會選擇強詞奪理,找一堆客觀原因來證明自己沒錯。 認錯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狡辯是一件簡單但錯誤的事。人性總是追求「奧坎剃刀原理」,即簡單有效的原理。如果我選擇認錯,就要繼續闡述我錯在哪、後續如何改正、如何驗收等,這就非常麻煩;但狡辯很簡單,只需要做一件事——證明我沒錯。 我們之所以無法認錯,是因為人性當中有一個強大的攔路虎,叫「他尊心」。我們都聽說過自尊心,但幾乎沒人聽說過「他尊心」。 看到這裡,各位不妨捫心自問:「我有自尊心嗎?」相信所有人都會說有。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沒有自尊心,只有他尊心。 自尊心,按照字面意思,就是自己尊重自己的心理狀態。延伸得更廣泛一點,就是認可自我價值,欣賞自己、喜歡自己、愛自己。 參照這個標準你可以認真想想,自己真的有自尊心嗎? 有多少人打心底瞧不起自己?我在做諮詢的時候,最常聽到的開場白是:「我是一個普通大學的學生,學歷比較差,還長得有點醜。」諸如此類的話翻來覆去,很多人都這樣說,處處體現出內心是不認可自我的。 但對每個人來說,他可以瞧不起自己,但別人不能瞧不起他。這種心理現象就叫他尊心。 很多人錯誤的把他尊心當成自尊心。於是對他們而言,尊重自我這件事成了一件需要他們向外求的事:求社會的認可、師長的肯定、父母的鼓勵。而外在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不確定就會讓人焦慮和痛苦。 與之相對,自愛是可以確定的,是可向內求得的。無論滄海桑田,你都可以選擇愛自己、認可自己。 不是我的錯,我也要承認嗎? 這是很多人問過我的問題:「我真的沒錯,主管卻非說是我的錯。我要是認了,不就坐實了嗎?」 這裡面其實有2點要說明。 1.立場問題 首先,立場不同,對事情對錯的判斷就會不同。 電影《羅生門》中,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但事實上每個人都說謊。事情的真相是確定的,但對對錯的判斷可能取決於立場不同。比如你加班到半夜,主管可能認可你的工作態度;同事可能認為你是在諂媚;父母可能因此擔心你的工作太累;同學有的在同情、有的在祝福,還有的在幸災樂禍。由此可見,羅生門無處不在。 我沒錯、你沒錯、他沒錯,那誰錯了?有可能誰都沒錯,也有可能都錯了,只是大家的立場不同罷了。因此,我們必須更考慮別人的立場、綜觀全局,而不是永遠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對錯。 面對此類問題時,我的處理方式往往是「擱置爭議,共同進步」。 爭論對錯沒有任何意義。一隻猴子無法理解人為什麼要穿衣服;人也無法理解猴子為什麼總是把屁股展示給別人看。這是立場不同,而不是對錯之論。如果選擇擱置爭議,尊重自己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看法,就可以達成共識、攜手共進。 比如有人批評我不修邊幅。沒關係,大方承認即可,只要不影響你們之間的業務合作。在此情形下,又何必去苛求所有人認可自己的行為,並且為此多費唇舌呢? 2.成本問題 而不肯認錯的第二個重點,就是很多人高估了認錯的成本。 絕大部分的職場環境並不是法庭審判,意即不是認罪就會被判刑。更多時候,大家爭吵是為了統一意見,而不是想拚得你死我活。 即使是來自主管的批評,絕大部分時候也並不會讓你降薪降職或被炒魷魚;反倒是針鋒相對、固執己見,造成的後果更嚴重,你可能會因此與同事反目、被老闆一怒之下開除。 我自己有一個「黃金3分鐘原則」:無論與你溝通的人說得多麼荒謬,都要耐心的給他3分鐘時間讓他表述完。 我們很多人受不了一點誤解,只要對方哪句話說得不合理,立刻就要反駁;只要對方有一個詞用得不合適,馬上就要針尖對麥芒。不輕易的打斷對方說話,這是基本的禮貌,也是降低誤解很好的方式。 大儒朱熹在《四書集注》中寫道:「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是一種大智慧,面對別人的批評,第一時間想的不是別人的想法(他是不是針對我),而是我是不是哪裡確實還有進步空間。即使別人誤解自己,我們也可以勉勵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對方講完3分鐘後,我會很耐心的確認中間一些我感到疑惑的地方,請他加以解釋,以免因語言的遮蔽性而造成誤會。在自己發言前,我還會微笑著確認一遍:「我基本瞭解了,您看這邊還有沒有要補充的;如果沒有,請您給我幾分鐘,讓我稍加解釋,可以嗎?」 這樣的溝通方式百試不爽。尊重對方說話的自由,也是給予自己充分解釋的空間。即使他是在胡說八道、語無倫次,對於你的自我認可也並沒有什麼影響,所以不妨遵循朱子所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方為上策。 *本文摘選自楓書坊《職場坦白局》 {DS_BOX_37978}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8.10

焦點

農曆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象徵著送舊迎新。然而,在歡慶之餘,還需留意一些農曆春節期間的傳統禁忌,才能避免霉運上身。以下統整10大過年禁忌,以及除夕到初五每一天要注意的禁忌事項。 過年禁忌 除夕禁忌 初一禁忌 初二禁忌 初三禁忌 初四禁忌 初五禁忌 過年10大禁忌 過年禁忌1:避免打碎物品 在過年期間,如果不小心打破器物,可能象徵「破財」或「破運」。若意外發生,可以用紅紙包起碎片,並口唸「歲歲平安」,以化解不祥。 過年禁忌2:禁洗衣服與曬衣 民間流傳過年期間洗衣服容易招來不好的運勢,尤其除夕與初一,據說這兩天是「水神生日」,應避免進行與水有關的家務。 過年禁忌3:禁止掃地與倒垃圾 初一到初五期間,家中垃圾應往內掃,象徵財富留在家中。掃地或倒垃圾則被認為會將財運掃出門外。 過年禁忌4:忌使用剪刀針線 包括剪刀、指甲剪、針線等利器,會被認為可能「剪斷財路」或引發意外傷害。最好能在年前完成相關工作,過年期間避免使用。 過年禁忌5:生氣、和人吵架 過年期間應盡量保持和氣,避免發脾氣或吵架,這樣才能確保新年人緣和睦。 過年禁忌6:避免欠錢或討債 過年前應將債務清償完畢,象徵新一年一身輕鬆。同樣的,過年期間也應避免向他人借錢,這會被視為財運不順的徵兆。 過年禁忌7:紅包與送禮避免單數 傳統認為「好事成雙」,過年紅包金額及禮品數量應以雙數為主,諸如1200元、2600元等,避免不吉利的單數象徵。 過年禁忌8:吃藥、跑醫院 除非生病或因身體有狀況不得不外,過年期間避免吃藥、去醫院,因為這可能象徵整年病痛纏身。 過年禁忌9:關燈睡覺 除夕夜雖然傳統上講究守歲,但若實在撐不住想睡,記得一定要保持燈光明亮。燈光明亮象徵新的一年光明燦爛,家庭運勢旺盛;反之,若提早熄燈,家中陷入黑暗,可能寓意新的一年運勢黯淡。建議至少等到初一清晨天亮後再關燈,以祈求一整年的吉祥如意。 尤其家中若有供奉祖先或神明的地方,更不能熄燈。 過年禁忌10:拿取他人口袋的物品 避免從別人口袋拿東西,或讓別人從自己口袋取物,這在傳統觀念中象徵著財富外流,有「漏財」的負面寓意。為了保住財運,建議過年期間盡量避免這類動作,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除夕禁忌 除夕作為春節的開端,有許多習俗與禁忌需要特別注意: 避免吃光年菜:年夜飯的魚象徵「年年有餘」,務必要留下魚頭與魚尾,才能帶來源源不絕的好運。 不可早睡:除夕夜守歲能為父母延壽,建議至少熬過午夜,迎接嶄新的一年。 切勿入夜後洗澡:民間認為這樣會洗掉財運與福氣,應於下午完成個人清潔。 勿生氣或罵人:團圓時刻應維持和樂氣氛,過多怒氣恐影響新年的運勢。 初一禁忌 初一是新的一年的初始,除了走春拜年、穿新衣外,這些禁忌也要注意: 避免洗頭洗澡:初一洗澡洗頭可能「洗去財氣」,建議在除夕完成清潔工作。 忌賴床或催人起床:初一應適時起身,代表新一年生機勃勃,催促他人起床則被認為不吉利。 忌掃地與倒垃圾:延續大掃除的禁忌,初一不宜清理垃圾或進行大範圍掃除。 初二禁忌 初二是出嫁女兒與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因此又有「迎婿日」之稱,習俗上要注意這些事: 避免洗衣:初二仍屬不宜動水的時段,建議延至初三之後。 準備給娘家的禮物稱作「回門禮」,應以雙數為主才吉利。 忌晚宴招待女婿:相傳初二宴請女婿應在午餐進行,晚餐不宜過於鋪張。 初三禁忌 俗諺說「初三睡到飽」,因此初三切記別把自己過得太忙碌: 避免早起與晚睡:初三的「赤口日」不宜過於忙碌,應以平和心情度過。 忌吃米飯:傳統認為初三應食用麵食類,避免米飯,象徵「節省米糧」。 初四禁忌 初四是迎接眾神明回到人間的日子,準備時要注意: 避免出遠門:初四需準備迎接財神,不宜安排長途旅行。 忌廚房混亂與爭吵:廚房乾淨象徵家庭和睦,避免爭執帶來壞運。 初五禁忌 初五迎財神!也稱作「破五」,要把初一到初四的過年禁忌全部取消,不過還是要注意: 忌囤積垃圾:財神日應注重環境整潔,否則會妨礙財運。 避免拜訪親友:傳統認為初五應在家迎財,不宜外出或登門拜訪。 祝大家在2025乙巳蛇年能夠避開禁忌,年年順心,財運滾滾來! (民俗說法僅供參考,本文為編輯與AI協作完成。)...

2025.01.28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