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豐田不只賣車、還變煮飯幫手?日本直擊汽車龍頭的氫社會大夢 「多元路徑很重要,⋯⋯單押BEV(純電動車)是不正確的。」豐田會長豐田章男在今年10月底的日本移動展中說:「根據每個國家和地區的道路和能源條件,實現碳中和的方法有很多種,現實就是這樣。」 電動車非唯一解豐田投入多元能源拚零碳 近幾年,當全球車廠如火如荼投入電動車研究時,豐田章男卻多次強調,「電動車並不是唯一出路」、「電動車被過度炒作,倡導時沒有充分考慮其電池所用能源的碳排放,以及向電動汽車轉型的成本。」 今年4月至9月日本汽車龍頭豐田全球銷量為560萬輛,創下歷史新高。截至9月30日為止的1季,豐田營業利益比去年同期成長1.55倍,來到1兆4400億日圓。這些成績讓豐田今年以來的股價大漲54%。但這漂亮數字的背後,卻藏著市場對其發展電動車的疑慮。日經中文網報導,豐田去年全球銷量居首,但其電動車的銷量僅約2萬輛,排名第28,在電動汽車市場的市占率為0.3%。 但是,豐田看似抗拒電動車趨勢的背後,反而是更積極的投入多元能源。甚至,它想的零碳路徑,已超越「賣車」。 10月底,我們到日本,探究在新能源車時代,豐田終將延續其在燃油車的霸主地位,或在典範轉移後,淪為車業的諾基亞? 揪全球大廠拚氫能生態圈卡車、船舶到儲能系統都做 第1站:愛知縣豐田市Toyota PT3號館。 PT指的是動力系統(powertrain),在燃油車的世界裡,指的是引擎、變速箱、傳動機構等。現在,這棟樓的1樓大廳展示著第二代豐田氫能車MIRAI,1到5樓的生產線,生產的已經是氫能電池的不同製程。 工廠裡,高度自動化的工作站式產線,略顯冷清,陪同解說的豐田員工表示,現在客戶需求還不大,產能未滿載。 今年3月,日經中文網也報導,「這裡最初預計的年產能為供3萬輛車使用,但1位高管透露:『需求並沒有想像得那麼大』。」 早在2014年底,豐田就推出砸1兆日圓,研發20年的氫能車MIRAI,但是最近4年,氫能車的銷售量,卻輸給後進者現代汽車。 其實他們現階段著力的,不是賣更多氫能車,而是探索氫能更多元的應用。 今年7月,豐田正式成立氫能部門(Hydrogen Factory),整合了研發、生產、銷售等功能。其下的氫能事業推進室課長田邊新一,為我們做了1場名為「Let's change the future with Hydrogen(用氫改變未來)」的簡報。 他展示了1張圖,圖的中心是氫能電池,往外擴散能應用的領域,除了乘用車、巴士、卡車外,還有各式工程車、鐵路、儲能系統,甚至還有船舶、登月球車等。 過去,傳統汽車廠都是一手掌握車輛開發、定義規格到整車生產組裝,各家獨門的零件或系統,則是由關係緊密的衛星工廠提供。 但進入新能源車時代,就像賓士CEO康林松(Ola Källenius)在接受商周採訪時說,「我的確相信競爭和合作可以同時存在。」 攤開近年豐田在氫能的合作計畫,就遍及各國主要車廠及國家。 圖表製作者:黃靖萱 轉型!引擎工廠做起氫罐天然氣商也變身加氫站夥伴 例如,3年前豐田即和中國北汽、一汽、東風、廣汽集團等,聯合研發商用車燃料電池系統;在歐洲,豐田旗下的商用車日野和德國戴姆勒旗下的FUSO合併,而豐田和戴姆勒將會再投資合併後的新公司,共同研發使用氫能電池的商用卡車。他們也和法國液空集團(Air Liquide SA)等企業合資成立公司,預計在2024年巴黎奧運舉辦前,導入1萬輛MIRAI。 第2站:愛知縣三好市下山工廠。 興建已近50年的下山工廠,曾是豐田重要的引擎工廠,如今已有一半的面積轉為製造儲氫罐。我們看到約1個女性身高、用於MIRAI的氫罐,也有超過180公分的商用車專用氫罐。在1台高速轉動的機台裡,1個氫罐正高速轉動著,層層纏繞上3千公尺的碳纖維複合材質,以提高安全性及耐壓力。 各種尺寸的氫罐不只供豐田自己使用,未來也將外售,用在氫能車、發電設備、船舶等。 走出工廠,我們看到1座藍白色的大型氫能儲能設備,如化學、半導體等工廠,能將其製程中產出的多餘氫氣,儲存在這設備中;也可將氫能車的氫回充到設備中,在停電等緊急狀況時,可以供應40個家庭1天日常所需電力。 就像特斯拉市值超越所有傳統車廠,在於其同時擁有太陽能發電、儲能等事業,市場是以「車廠+能源公司+公用事業(Utility)」來看待它,未來即使不靠賣車獲利,它還能銷售自駕系統、動力模組等。 甚至,我們在豐田的員工餐廳裡,吃到氫能烤爐做出來的烤年糕。在今年電力較吃緊的夏天,這裡每週三都會提供以氫能取代瓦斯做出來的食物。 從交通工具、儲能到家用,都已能看到豐田對未來氫能社會的想像。 第3站:東京市豐洲。 有著「東京的廚房」稱號的豐洲市場所在地——豐洲,卻有著1座包含製氫、儲存、冷卻等功能在內的大型加氫站。 這裡是日本最大燃氣供應商東京瓦斯(Tokyo Gas)所設的加氫站。顧名思義,他們過去最主要業務是提供民生用天然氣,現在也是豐田打造氫社會的重要夥伴。 走到加氫站的後方,黑色的管道將已經經過碳中和的天然氣(Carbon Neutral LNG)送到製氫站,製完氫後再儲存於7支長約2公尺的灰色大型儲氫罐裡。 在這裡,最高峰時,每天會有約40輛巴士來加氫,每次加滿能跑超過2百公里,足以滿足這些有固定路線的巴士行駛所需。 另外在東京鐵塔附近,緊臨住宅商業區,也有著1座由豐田合作夥伴岩谷集團耗資5億日圓興建的加氫站。 「第1代MIRAI發表,豐田想以終端產品來帶起市場。」和泰Toyota車輛營業本部長劉傳宏解釋,但挑戰包括氫能車昂貴,氫能的成本也過高,推動成效有限。因此,豐田轉以產業聯盟、氫能社會、大眾運輸等多點策略,與各種產業策略夥伴合作,誕生出氫能巴士、氫能烤爐等應用。「希望能從各個面向創造需求,帶動氫能產業成長,最終實現氫社會的願景。」劉傳宏說。 當外界以為豐田過度依賴燃油車,將使它走向末路。其實,如同美國財經媒體CNBC引用汽車顧問公司AutoPacific產業分析經理瓦堤(Paul Waatti)的說法,因為各國家、地區正以不同的速度發展。如美國在採用電動車的速度慢於歐洲和中國,還有許多地方完全沒有充電樁等基礎建設,「在動力系統上採取不同做法,對全球化的車廠來說是合理的。我想豐田是在替這場賭注做避險(hedging their bets)。」 豐田為缺乏能源的日本,打造氫能社會的願景,這不僅是1場氫能車(FCV)和純電動車(BEV)兩種能源車生態系的競爭,更是實現零碳社會的機會。 {DS_BOX_36483} ... 2023.11.23
生活 老年精神科醫師:這3種生活方式越早開始,讓你越老越優雅 living(ADL) 日常生活功能的衰退,主要指的是失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例如穿衣、洗澡、煮飯等活動... 202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