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案例

共有 5617 則相關文章

財經

老陳過世後,留有約3000萬元的遺產。因為老陳生病時都由大兒子照顧,未來媽媽也會繼續由大兒子照顧,所以媽媽和小女兒都想將老陳的遺產,留給大兒子一個人繼承。 媽媽與小女兒問,她們是否要辦理拋棄繼承,方便大兒子辦理繼承手續? 不繼承遺產,該辦拋棄繼承嗎? 除非是有債務要處理,不然單從「節稅」的角度,千萬不要輕易辦理拋棄繼承! 在申報遺產稅時,被繼承人若有親屬,會有一定金額的扣除額*。例如,老陳有配偶和2名子女,在共3位繼承人的情況下,遺產稅的計算方式如下: {DS_BOX_38801} 狀況:媽媽和女兒辦理拋棄繼承 遺產總額:3000萬元。 免稅額:1333萬元。 扣除額: 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56萬元(兒子1人)。 喪葬費扣除額:138萬元。 應納遺產稅:(3000萬-1333萬-56萬-138萬)x10%=147.3萬元 *2025年起,遺產淨額5621萬元以下,課徵10%遺產稅。 狀況:媽媽和女兒沒有拋棄繼承 遺產總額:3000萬元。 免稅額:1333萬元。 扣除額: 配偶扣除額:553萬元。 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56萬元x2(兒子、女兒)=112萬元。 喪葬費扣除額:138萬元。 應納遺產稅:(3000萬-1333萬-553萬-112萬-138萬)x10%=86.4萬元。 透過以上2種算法可以發現,媽媽和女兒有沒有拋棄繼承,差了60.9萬元的遺產稅喔!所以,如果想讓大兒子一人繼承老陳的全部遺產,其他人拋棄繼承不一定是好辦法。 另一種選擇是,3名繼承人一起簽署遺產分割協議,透過協議分割的方式,由3人全體同意所有遺產都分配給大兒子1人,即可同時達到大兒子單獨繼承與節稅的目的。 *本文獲「恩典法律事務所」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12.25

減碳ESG

上週的導讀《人才、AI、金融創新,帶動健康醫療影響力投資新徑!》出刊後,有讀者前來詢問:可否簡介幾個潛在的影響力投資在健康醫療的國際合作? 不同於其他產業同業之間的競爭,合作(Collaboration)是影響力投資界的核心價值,上週的導讀也有特別提到,包括跨領域的合作,資金間的合作,以及更緊密的「混合金融」合作。 影響力投資的國際合作非常盛行,促進合作的平台也相當友善。特此介紹兩個組織,一個高大上,一個特別專。分別是: 全球健康醫療的影響力投資倡議(Triple I for Global Health) 2013年,作為影響力投資重要的領頭羊,又身為八大工業國G8東道主,英國在G8峰會上,於倫敦舉辦了首屆「G8社會影響力投資論壇」(The G8 Social Impact Investment Forum)。 會上,年輕的英國首相卡麥隆宣佈成立「全球影響力投資工作小組」(Global Social Impact Investment Taskforce),由鼎鼎大名的柯恩爵士擔任組長,負責領導各成員國影響力投資工作的推動。 其後,該小組擴編成「全球影響力投資指導小組」(GSG,Global Steering Group for Impact Investing),現名 GSG Impact,可視為影響力投資的小聯合國。各個會員國成立「影響力投資國家諮詢理事會」(NAB,National Advisory Board)參與國際交流,並在該國推動影響力投資。 GSG Impact目前有近40個NABs。台灣雖然因政治現實難以加入,但在陳一強等朋友的努力下,目前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也是GSG Impact的「工作團組」(Taskforce)。 10年後,2023第49屆七大工業國G7(沒了俄羅斯)高峰會在日本廣島舉行。東道主日本在會中提出成立「全球健康醫療的影響力投資倡議」(Impact Investing Initiative, Triple I for Global Health)。 Triple I for GH倡議在2023年9月聯合國大會高階會議期間正式啟動,旨在連結全球夥伴,鼓舞市場資本,運用影響力投資的雙底線核心,並重社會效益&投資利潤,共同解決中低收入國家的健康醫療挑戰。 該倡議組織的秘書處設在日本內閣官房,由日本NAB主席澀澤健先生擔任聯席主席。但是該倡議與GSG Impact不同,其夥伴成員不以國家為單位,而是包括各類公私立機構:多邊開發銀行(MDB)、開發金融機構(DFI)、公共開發銀行(PDB)、基金經理、家族辦公室、金融機構和基金會、退休基金、機構投資者、財富管理公司、捐贈組織、企業、顧問、協會、慈善組織等。 這是個較新的國際組織,規格很高,不以國家為夥伴單位,歡迎私營機構免費加入,共襄盛舉。很適合我國有志於健康醫療產業的企業,基金,及其相關推動或科研單位加入。 美國癌症協會的創投(ACS’s BrightEdge) 癌症,名列十大死因之首,可能已經超過半個世紀。幾乎所有人都「聞癌色變」,對抗癌症,是人類健康與福祉的重中之重,完全符合SDG 3.4。 美國癌症協會(ACS)成立於1913,以宣傳倡議,推動科研,協助癌友為其志職。ACS是美國重量級的非營利慈善機構,自1946年起,資助癌症科研超過50億美元,給1,100多個研究單位及無數研究人員,其中有50位後來榮獲諾貝爾獎。可見ACS在癌症科研方面積累了多麼巨大成果及資源。我國的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也曾與之合作。 ACS BrightEdge則是美國癌症協會在2019的一個創新,是ACS的影響力創投,透過影響力投資,加速ACS的使命,以患者為中心,推動癌症科研,提出解方,幫助個人及家庭預防,檢測,治療,並提升存活時間及品質。 背靠美國癌症協會巨大的科研知識及業界資源,BrightEdge可以對於被投資企業最好的協助,從系統的角度,提升科研成果及商業擴張。根據BrightEdge 2022報告,他們用2,900萬美元,投資18家公司,成功出場4家(包括股票上市),獲利達到970萬美元,可以助益150萬人及其家庭,對抗癌症。 這些雙底線的成果,當然與其ACS的癌症資源及其團隊的影響力投資能力有關。BrightEdge還以癌症資訊及IMP的5-Dimension(影響力投資衡量與管理重要的論述工具)為基礎,創建了獨特的「癌症影響力投資架構」(CIIF),用於投資的調查與評估。 BrightEdge的優勢,首先在它擁有龐大的ACS資源。其次,它的投資資金,目前主要來自捐贈,其利潤繼續再做BrightEdge影響力投資或回到ACS支持其抗癌使命。因此,並無到期壓力,可視為一種永續的基金(evergreen fund)。再則,它特別善於與他人合作,無論是科研單位,醫療機構,或與其他VC,共同投資有潛力的項目,並分頭幫助它們成長。 筆者有幸認識BrightEdge的董事總經理Alice Lin Pomponio。她中文名字林明慧,父母都來自台灣,美國麻省理工畢業,哈佛碩士。多才多藝,是科技專才,也是創業家,懂投資管理,也投身公共(衛生)政策,還曾與我國的衛福部及罕見疾病基金會有過合作。在ACS任職,也在MIT任教。她笑稱,在她們家,MIT既是麻省理工,也是台灣製造。 BrightEdge的模式是非營利組織+影響力投資,很顯然可以創造相輔相成的綜效。這模式或許跟工研院的創新科技有點類似,但也應該還有很多其他領域(包括教育,醫療,農業等)可以借鏡與擴充。 BrightEdge本身還在成長階段,未來或許會發展捐贈基金以外的VC模式,擴大募集資金。而國內企業,投資界,或非營利組織或許也可以思考有哪些合作的機會與模式,得以有利科技的取得與實踐,投資機會的掌握與配合,甚至相關事業的出海或引入。難得的是Alice熟悉台灣的語言文化,對於合作,應有加分效果。 責任編輯:管婺媛 ...

2024.09.16

財經

00939(統一台灣高息ETF)從3月20日掛牌以來,連續3個交易日的熱門話題,不外乎就是00939「破發」。因為很多投資小白非常擔心破發這件事,所以我決定來寫一篇自己多年投資理財的心得跟大家分享,特別是這半年才開立證券帳戶的投資新手。 什麼是「破發」?破發會怎樣嗎? 一般來說,「破發」是指「市價低於發行價格」,以00939來說,發行價格是15元,如果市價低於15元,就是「破發」;不過因為ETF仍然有小幅的折溢價,也就是實際上的市價跟淨值不相同的差異。這次00939被用更嚴格的方式檢視,因為市價、淨值都低於發行價格,更讓「破發」話題被大肆討論。 破發會怎麼樣嗎?說真的,不會怎樣。因為這類高股息ETF的投資概念,就是「分散風險」、「長期持有」,從3月20日也不過3個發行日。我覺得現在不需要特別放大破發的議題,或許半年、1年後再檢視會更有意義。 00939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淨值表。來源:元大投信。 00878成立時也破發?現在回頭看在意嗎? 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成立時也有類似情況。發行價格15元,「市價」一度跌倒14.24元,不過成立到現在,已有超過百萬的投資人還抱著。如果當初的投資人看到「破發」就賣光光,那中間的配息或價差,就兩手空空了。如今報酬率49.77%,還是「不含息報酬」;再加上領息的話,報酬又更高。 00878成立至今的股價走勢圖。來源:Google財經 一定會有人說,「可是00878掛牌的時候,台股股價跟現在不同」。面對這個問題,確實「發行時台股點位」有所差異,不過ETF重要的事情是「選股邏輯」,ETF每年有自己的換股機制跟持股權重調整,如果這檔商品設計的不錯,從長線來看,發行點位不會有太大影響。 這點大家可以拿比較沒有被關注的00900(富邦特選高股息30)參考,00900已經被不少投資人遺忘,不過他從「破發」長期走到現在,不僅市價已經賺回,長期持有的人還有配息。 00900其實跟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很相似,最大的差異是「發行時的台股點位」。00919可以快速成長,是剛好搭上台股這次的波段成長,00900則剛好相反。 但如果下一個回檔來臨,00919股價不會下跌嗎?認為不會的投資人,可以再複習ETF的概念:透過指數選股邏輯,購買一籃子股票。如果成分股都下跌,這檔ETF的價格也會下跌。無論高股息或市值型的ETF,都是同樣的道理。 持有00939或00940的投資人該怎麼辦? 現在00939被放大檢視,00940(元大臺灣價值高息)想必會被加倍關注。但從我分享的觀念就能知道,這些高股息ETF的重點,都是需要長期持有、等待日後表現的,不需要急於一時。 很多人說「等著被抬轎」或批評「買的人是韭菜」,可以理解這些批評的聲音,因為這些投資人抱持的是「炒短線」的心態。 先不說短線是不是真的能獲利,但是投資高股息ETF的投資人,為的不外乎就是要:長期持有、逢低買進增加張數、提高每次配息金額。因此把這2種不同屬性的投資人擺在一起比較,我覺得不大合適。 最後總結:投資高股息ETF要看長期的表現,短期幾天內的「破發」不用特別在意。00878也曾破發過,甚至有過配息配很低。了解自己的投資性格,以及投資這檔ETF的目的更重要。如果你要「賺價差」,市值型的ETF可能更適合你;如果你要「長期持有領息」,就繼續抱著,等半年、1年後的績效。 *本文獲「碎念女子」授權轉載,原文:怎麼看00939破發?回到持有高股息ETF的本質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4.01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