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假期開銷壓力大!減輕支出負擔的6個理財妙招 歲末年終,這段時間是與家人朋友歡度佳節的日子,但在社群、品牌、行銷廣告的影響,以及假期放鬆的心情中,不知不覺花費超出預算。 美國精神科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執行長兼醫療總監瑪凱塔·威爾絲(Marketa Wills)醫生指出,隨著卡債不斷增加,加上通膨導致物價居高不下。假期間的過度消費,可能會讓許多本就背負各種還款壓力的人,被經濟負擔壓得喘不過氣。 她解釋:「認為自己必須為所有朋友和家人購買禮物的這種想法,會給試圖度過完美假期的人帶來巨大的壓力。」 威爾絲建議,在假期間掌握以下6個理財訣竅,能幫助大家在不超出預算的情況下享受假期的溫馨氛圍。 1.設定預算上限:先規劃,再消費 在開始為假期採買前,請先明確設定自己的消費上限,避免因衝動購物而花超出預算。記得把其他隱藏的成本也計算進去,例如所含稅金、運費或包裝禮物的材料費。 理財應用程式 Origin 的執行長沃特森(Matt Watson)提醒,當我們沒有具體目標時,往往會無視自己的經濟能力,花費超出可負擔範圍。 沃特森指出,人們常會切成一種「合理化行為模式」,一開始,對自己想要花多少錢有一個大致的概念,但看到某樣特別吸引人的東西時,就忍不住買下。重複幾次之後,花費可能會比預期多出一倍。 因此,購物時記得時刻提醒自己預算上限,找到預算內最佳選擇。 2.列出購物清單:有計劃才不亂花 這幾年來「交換禮物趴」蔚為盛行,在發揮創意挑選禮物的同時,如果你的荷包無法負擔這筆開銷,很快就會變成一種壓力。 沃特森建議,提早列好你需要購買的禮物或物品清單,然後慢慢開始照著清單買。避免在最後一刻才依賴刷卡消費。他表示:「人們感到匆忙或沒有計畫時,往往會不小心買到更昂貴的東西。」 3.提早進行採購:時間就是金錢 提前規劃,不僅能避免臨時買東西時的價格過高問題,還能將花費分散到接下來幾個月,減輕每月經濟負擔。臨時抱佛腳會讓你在時間壓力下不小心花更多錢。提早計劃和行動,不僅可以挑選到更優惠的折扣,還能避免因急需而購買高價商品。 沃特森提醒:「接近假期時,物流需求大增,運費可能會增加,提前買還能幫助你省下額外花費。」 4.改送DIY禮物:溫暖不減,壓力更小 威爾絲建議,如果想在不超支的情況下向親人表達感激之情,可以選擇自製禮物。 自製的禮物不一定是手工藝品,也可以是行動。例如,為家人煮一頓佳餚、幫忙朋友照顧小孩或是手作小卡片等。也有網友分享,能吃的禮物是最好的禮物,且不一定要昂貴。 近年來,TrueTrae.com智慧購物專家博奇(Trae Bodge)注意到,年輕人更喜歡送彼此體驗而非物品。她建議大家找一些經濟實惠又有趣的體驗活動,例如溜冰、遠足或舉辦聚餐。 你也可以贈送攝影作品、裱框的照片或電子相簿來紀念彼此快樂的回憶。 5.一人一菜:分攤聚會成本 假如避不掉聚餐邀約,可以考慮改成在家裡辦一場聚餐活動,用「一人一菜」的方式,共同完成節日盛宴餐桌。不僅降低主辦人的經濟壓力,也讓聚會更具參與感和趣味性。 6.選擇性參與社交活動:量力而為 假期期間,各種活動、朋友邀約接踵而至,其實,我們不必每場都參加。如果某些活動讓你感到有財務壓力或心理負擔,不妨選擇性的參加,並告訴自己「量力而為,適度即可。」此外,當聚會話題讓你感到不適時,適時抽身、散步或休息,也有助於保持心情愉快。 假期的美好在於與重要的人共享時光,而非盲目追求物質需求。通過規劃預算、列清單以及注重心意而非價值,我們可以在保持經濟又健康的同時,擁有一個溫馨且難忘的假期。 資料來源:JapanToday、AHA 核稿編輯:林易萱責任編輯:倪旻勤 ... 2024.12.28
焦點 時隔30年再揭露!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真相:窮更窮、富更富,貧富差距飆破66倍 睽違30年,主計總處今天再次公布財富分配統計,110年五等分位的家庭財富差距倍數擴大至66.9倍,台灣家庭財富吉尼係數則為0.606,優於其他國家,主計總處官員表示「我們財富分配比較均勻」。 主計總處曾發布民國80年的家庭財富報告,當時五等分位的家庭財富差距16.8倍,財富吉尼係數達0.47,而後因為資料調查的困難度高,未能再次公布。 直到近年,主計總處首次運用「家庭收支訪問調查」樣本,結合資產、負債相關大數據,編製家庭財富(資產─負債,即淨值)分配統計,時隔30年後,今天終於再次揭露台灣的財富分配情形。 主計總處統計,110年底台灣家庭財富第5分位組平均每戶5133萬元,而這前20%家庭總財富占全體的62.68%,與韓國、澳洲及英國的62.06%、62.70%與62.97% 相當,低於德國及法國的73.11%、67.89%。 至於財富吉尼係數愈低愈好,意味著財富分配均衡,不過主計總處最新數據顯示,台灣從30年前的0.47,到110年的0.606,財富分配不均的情況擴大。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處長潘寧馨表示,家庭財富分配隨著時間推移而擴大,是高度自由經濟發展地區必然的現象或是結果,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財富分配相對均勻。 110年每戶家庭平均財富1638萬元,而前20%家庭平均財富5133萬元,後20%家庭平均財富僅77萬元,差距高達66.9倍。 外界關注五等分位的家庭財富差距倍數,110年擴大至66.9倍,遠高於30年前的16.8倍。潘寧馨強調,就主計總處立場而言,不建議將2次數據結果相比較,因為過去是用調查,如今則是大數據,統計方法應用、資料取得差異極大,相比也會有很大誤差。 潘寧馨接著指出,若非要以此數據來看,台灣的66.9倍和其他國家相比,澳洲93.1倍、英國109.5倍、韓國140.1倍、法國627.4倍,德國則沒辦法算。 潘寧馨補充,國際上多半不發布此數據,只有所得倍數,因為所得恆正,但財富有正有負,有些國家第1十分位數是負值,導致根本算不出五等分位的家庭財富差距倍數。 潘寧馨表示,觀察台灣家庭財富分配情況,110年年底平均每家庭財富為1638萬元,中位數為894萬元,平均數遠高於中位數,意即超高財富家庭拉高平均數水準,但台灣仍有一半的家庭財富不及894萬元。 主計總處今天同步公布111年底國富毛額為310.61兆元,較110年底增加26.18兆元或9.20%;國富淨額為247.14兆元,增加21.72兆元或9.63%。 觀察近5年國富毛額中各類資產結構比,金融性資產淨值自108年起遞減,不過111年底受股市修正影響,外資持股市值減少、意味企業負債下降,「金融性資產淨值」比重增至17.40%; 另外,因新興科技應用與綠能投資持續,110年底「房屋及營建工程」結構比增至22.49%,但111年底因金融性資產淨值大幅增加而略降至22.28%。 責任編輯:林思妍 ... 2024.04.30
財經 「存1000萬+自住房」退休金還不夠用⋯理財專家:3種支出常被忽略 常見到網路上各種關於退休需要多少錢的討論,從以前常見的存500萬加上一間自住的房子,隔了幾年又變成存1000萬加上自住房。有些派別的說法則是說不用買房了,只要有錢還怕租不到? 這麼多種說法讓一般上班族覺得眼花撩亂,不確定自己存到多少錢可以安心退休。其實,在通膨持續不斷的情況下(有時低有時高),討論一個定值是比較沒意義的,因為現在所說的500萬或1000萬,跟20年後的價值差異很大。 計算退休金的3大隱藏成本 現在很多人聽到100萬還是覺得很大,但問題在於,這已經不是過去我們認知的那個數字了;加上很多人只關注報酬率,卻忘記以下3個變因: 年長者的看護長照費用問題。 是否有生養小孩,教育費可大可小。 離開職場後,開銷往往會大增。 1.看護費用 在找看護的這事情上,沒遇到的人不會去關心,就像還沒生孩子之前,很少人去關心現在安親班的費用是多少,或者政府的生育補助逐年都有在增加。 再來,由於缺工問題嚴重,要請到合得來的外籍看護不見得容易,加上基本工資節節攀升,現在要請個看護,費用對一般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果是家人生病,在醫院請看護的話,一天2800~4000元都很正常。 2.教育費用 至於孩子的教育費問題,也會大大影響到退休計畫。看到有一種說法指出,若孩子從小到大都不補習,把錢拿去買股票、每年複利7%,累計到孩子大學畢業,他出社會的起跑點少說也有2、300萬存款。 這是很有趣的想法,我中性看待。如果從小就斷定孩子不是讀書的料,這麼做投報率的確高,但問題就在於「在當下難以判斷」。再加上,年幼的孩子不可一個人待在家中,即便不補習,總得要課後安親,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爺奶輩在身旁幫忙顧孫。這些都是育兒難關。 3.離開職場開銷變高 最後一項是,缺乏自律的人離開職場,開銷通常會猛然變雙倍。因為不用上班後空閒時間大增,帳戶裡也有不錯的存款,因此,開銷會上升得非常快速。 並不是說退休了不能花錢,而是很多人算錯退休金要存多少。在還沒退休時,每月開支也許是5萬元,但如果計算退休後只花5萬,誤會就大了! 若退休前計算存OOO萬時,可以退休,達成後很開心的提早離開職場、跟親友們宣告自己退休。結果2、3年後才發現,存款的流失速度有點快,若又遇上股市回檔,心情更是焦慮。 「當初說好的7%複利呢?」 大家很容易忘記,7%是建立在長期,不是每年7%、7%、7%、7%、7%,而是+8%、-15%、+5%、+9%、+2%、-7%⋯⋯,這樣的進行著,直到大盤持續創高,才有了年複利7%這個數字。尤其現在是大多頭,怎麼算數字都很漂亮。 很多人在工作時是健康的,離開職場後卻生病,常常都是出現心理疾病,和缺乏勞動所致,但要重回職場又拉不下臉來。這是很多Uber司機和我分享的真心話。 總之,人閒著不是真的悠閒,人忙著也不是真的忙。找事情來充實每一天,快快樂樂的沒病痛又有收入,這才是健康愉快的人生。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湯明潔 ... 2025.02.25
財經 月薪沒10萬別買房?銀行放貸新規「收支比」曝光!沒達標,貸款成數大縮水 陳定中表示,收支比是指借款人月收入和月支出的比例,其中支出包括房貸、最低生活費、信貸、信用卡分期等。...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