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抱怨

共有 4405 則相關文章

職場

我們每天都會在工作場所或私下與人交談,交涉某些事情。這時,你會不會偶爾覺得,對方說的話好像有些違背常識、實在很難接受他的說法? 甚至,有時候還可能會覺得「真是浪費時間」,或者是「到底要怎麼說,他才聽得懂?」真是讓人氣得牙癢癢的、坐立難安。無論如何,我想不會有人想要一直聽這種話吧。對於這種心情,我是心有戚戚焉。 這時,大家通常會怎麼做?你會不會反駁「可是,社會上一般都是認為◯◯啊」,然後等待對方接受、採納?如果對方能因此理解,自然是最好。但對方應該沒這麼容易放棄己見、贊同你的說法。 這是因為對方覺得,你根本沒有聽進他說的話,不了解他的想法、情緒和心情。所以為了得到你的共鳴,對方通常會不斷的重複相同的話。但這麼一來,既不能縮短協商時間,也無法讓你理解。 反之,他心中還會累積不滿的情緒:「你根本不懂我想說什麼!」反而讓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且,這時你也會倍感壓力。 我身為一名律師,平日為了處理客戶的糾紛案件,會做各式各樣的談判交涉。這些糾紛案件常常是離婚、繼承、金錢糾紛等,當事人的情緒往往很激動。因此,有些委託人會對糾紛主因的事實關係,或對另一方提出的條件或主張感情用事,希望把所有想得到的請求和不滿全丟給另一方,才會覺得痛快。 此時,對於提出超乎常理的要求或主張的委託人,即使我勸告:「這已經脫離常識了,不可能。」或是說:「根據過去的判例或現今的裁判實務來看,很難做得到。」委託人依舊無法接受我的說法。 那麼,這時該怎麼做才好?我只能在向委託人說教之前,先努力傾聽他所說的話,這是唯一的方法。 傾聽時,不要依據常識做價值判斷,也不要批判對方。更不能被對方的表面說詞迷惑,而是要挖掘這些話語背後隱藏的、對方真正的感受。 而且偶爾也要回應對方,例如可以反問:「關於這個部分,你可以再說得詳細一些嗎?」這麼一來,對方就會覺得:「他的確在聽我說話,會接受我的意見。他對我感興趣。」也會更願意說出真心話,這種狀況很常見。 你認為這麼一來,事情會如何發展? 對方因為覺得你誠懇的聽他說話,自然也會理解你所說的。在交涉的場合,這樣一來雙方就可以平和、順利的對話,找出彼此都接受的解決方案,最終得出結論。 像這樣,把常識放一邊,先傾聽對方說話,也是能縮短時間、順利推進對話和協商的方法。 Point:無論對方說的話多麼違背常識,都先耐心傾聽。 別忙著糾正 你是否曾在職場或私人場合,遇到以下這種人? 當有人找他訴苦,或者是告訴他日常發生的事時,明明也沒要求他,他卻會指正說話者的錯誤、誤解,再自顧自的說著他自以為是的答案,提出一大堆建議。 我二十多歲時,曾經在東京都內的咖啡酒吧(Cafe and Bar)打工,這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經驗。在那裡,我看過各式各樣的人。 在咖啡酒吧中,熟客和他們帶來的朋友們常會坐在吧臺,一邊小酌、一邊聊天。這些熟客大都會在下班後喝一杯再回家,彼此幾乎每天都會見面。他們會聊聊當天發生的事,有時電視新聞也成了熱烈討論的話題。 其中,有些人聽到別人說完話後,就會立刻反駁:「不,這樣太奇怪了吧。應該是△△才對啦。」或是提出一些建議或回饋,好像在說教一樣:「你就是因為◯◯,才會失敗啦。不是這樣,你非得□□才行啦。」而且他幾乎每天都是如此。果然不出我所料,其他顧客看到他,都避之唯恐不及。 我總以為,這樣的人是自以為為了對方好,所以才會不斷指正,提出建議。不過,他們其實也不是為了對方好,而是想陶醉在幫助他人的滿足感中,有時甚至還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麼說可能不太好,不過對當事者來說,他們的好意反而常常給人添麻煩。 說話者其實是希望別人聆聽、肯定他,結果傾聽者完全無視這一點,只是一味的建議或指正。這樣一來,當事人一定會覺得,聽的人完全不想了解自己。 有些人可能會想,只要在指正或建議後,再認可對方,不就好了?其實沒有這麼簡單。一旦當事者認為對方不接受自己,就得花一些時間才能抹去這種想法。就算你提出建議或指正後,說了一些肯定的話,他也聽不進去了。 所以,最關鍵的是一開頭。希望他人認可、肯定自己,是人人都有的需求和本能。我們都希望別人聽自己說話,認可自己,這樣我們就會很高興,內心也很滿足。 交涉時其實也一樣。糾正對方說的話,或是急著提出建議,都會得到反效果。想將自己的原則,或是知識、經驗、正義感,強加在交涉對象身上,這種說話方式很可能招致反感。對方表面上可能不會顯露不快,也不會用肢體語言表達,但一定是希望被肯定,受尊重。 Point:一開始要先肯定對方,誰都不喜歡被指責。 *本文摘選自大是文化《個性不強勢的交涉術》 {DS_BOX_39209}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5.03.13

職場

最近看新推出的美劇《模範愛侶》(The Perfect Couple),其中有個情節是一家人本來要辦婚禮,請商店送來新鮮生蠔,沒想到有人被謀殺、沒法辦婚禮了,這家人和商家說:Look, we had a wrinkle, so you're just gonna have to take them all back. Wrinkle在這句話中的意思,並不是我們熟悉的「皺紋」。Wrinkle這個字其實很有趣,也很實用,今天來談談這個字的道地用法。 We had a wrinkle. (X)我們長皺紋了。(O)我們有遇到一些麻煩。 Wrinkle在字面上指的是「皺紋」或「皺褶」,皮膚、衣服或紙張上的皺褶,都可以叫做wrinkle,而且經常用複數,因為皺紋總不是只有一條。 例如: She noticed a few wrinkles on her face.(她注意到臉上有幾條皺紋。) I need to iron this shirt; there are too many wrinkles.(我需要熨一下這件襯衫,太皺了。) 除了皺紋之外,wrinkle可以引申為「小麻煩」。像文章一開始提到的:Look, we had a wrinkle, so you're just gonna have to take them all back. 意思是,「你看,我們現在有點小麻煩,你得把這些都帶回去。」 多看幾個wrinkle用作「小麻煩」的例子: The event went off without a wrinkle.(這次活動進行得非常順利。)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about this wrinkle in the computer system?(電腦系統裡的這一個難題,我們將如何解決呢?) Wrinkle經常會搭配iron out,用熨斗燙平,比喻「解決麻煩,使事情順利進行」。 We need to iron out the wrinkles in the contract before signing.(簽署合約之前,還有一些問題要解決。) I'll give you a wrinkle or two. (X)我會給你一些麻煩。(O)我給你出幾個點子。 Wrinkle是皺褶,也可以引申為「轉折」,通常指「好點子、新技術、新風格」,常加new使用,例如: The meeting introduced a new wrinkle in the project.(這次會議給案子帶來了一個新的轉折。) They added a new wrinkle to the game, making it even more challenging.(他們為遊戲加入了一個新元素,使它變得更具挑戰性。) She wrinkled her brow when she heard the bad news. (X)聽到這個壞消息時,她的眉毛起皺紋。(O)聽到這個壞消息時,她皺起了眉頭。 Wrinkle除了名詞用法,也有動詞用法,指「變皺、皺起來」。例如: This shirt will not wrinkle.(這件襯衫不會起皺。) Wrinkle one’s brow,brow指的是眉頭,這個用法經常用來表達困惑、擔憂、專注或不滿。 表示專注 專注於某件事時,會皺眉來集中注意力: He wrinkled his brow as he focused on the details of the report.(他皺起眉頭,專注於報告的細節。) 表示不滿 皺眉也可以是表達不滿或懷疑的肢體語言: She wrinkled her brow in disapproval when she saw the messy room.(看到這個凌亂的房間時,她皺起了眉頭表示不滿。)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9.25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