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共有 8864 則相關文章

財經

央行第7波打房措施受到外界熱議的繼承祖屋卻因此被取消買房寬限期問題,補救措施的輪廓已經明朗,據了解,央行大致已確定會朝二大方向給予豁免條件,一是房貸借款人名下的不動產持分是由繼承而來,且座落的地區和借款人實際工作及居住地完全不同;另一方向,則是該繼承地超過一定的屋齡,很難有居住事實。 央行之所以願意給予繼承者豁免,主要在於央行也認同,的確有很多民眾,尤其是「北漂族」,中南部有祖傳老屋要繼承,例如老式的三合院、四合院,甚至還不是一人獨自繼承,而是好幾個兄弟姐妹一起持分,如此更增加處份上的困難。 除此之外,即使是一人獨立繼承,恐怕祖傳老屋也不是說賣就能賣,銀行圈就戲稱,這個規定倘若沒有配套:「恐怕會讓很多民眾都被迫成為『不肖子孫』去賣屋!」來換銀行給予其房貸寬限期。 根據央行的規畫,等上述和繼承相關的購屋寬限期解決方案出爐之後,可能的做法應該會去比照先前換屋族簽切結承諾書的方式來進行,例如對於持分繼承的不動產,去保證那個是由繼承而來的,而不是跟人家一起投合夥做投資而來,同時也將明訂在央行公布的QA,把適用的條件、情境寫清楚。 但同樣被市場高度矚目的「換屋族」問題,據了解央行的基調目前是比照現行換屋族簽切結書,保證一年內一定把舊宅賣掉的方式來執行;對於房仲公會在週二發出九大聲明請命,爭取換屋的期限能夠從一年延長到兩年,央行目前的態度傾向不放行。 其中最主要原因在於,央行認為給予換屋族一年賣房的時間已相當足夠,倘若硬是拖2年才賣房,在央行看來:「這叫投資不叫換屋!」尤其央行認為,既然已簽署1年內換屋的承諾書,但之後又爭取2年的時間,這並非信守承諾的作法。 至於上述對「繼承者」的寬限期補救措施上面,如果民眾的繼承地是在雙北市,由於雙北市的不動產價值是全國最高,被豁免機會不大,或是即使被豁免,恐怕也必須是在繼承的不動產「完全無法住人」的情況。 舉例來說,小明繼承了父母的房子,倘若這個繼承可以得到豁免的話,那麼等於小明的父母可以去辦首購房貸,小明自己也可以再去辦一個首購房貸,等於又可以買2棟房子,這時又產生其他不公平的情況,也因此央行即使要恢復繼承者申辦房貸可得到寬限期,也要先把上述的疑慮充份釐清。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024.10.04

財經

財政部昨(19)日公布113年度舊制房屋交易所得計算標準,對豪宅祭出兩大加嚴,一是新增豪宅「單價」門檻,4,000多件低總價、高單價「小豪宅」將受衝擊;二是調升設算獲利率3個百分點至20%。 財政部賦稅署昨日公布「113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今年5月報稅適用,劍指豪宅的兩大措施,都將使去年出售、適用舊制課稅豪宅的納稅人須負擔更多所得稅;非豪宅設算基準也有不少地區調升。 財政部每年所頒訂標準分為豪宅與非豪宅,若達到豪宅門檻,設算所得標準較嚴,稅負可能較重。此次調整針對高價房屋有兩大加嚴。 首先新增豪宅單價門檻,賦稅署副署長倪麗心說明,過去財政部僅訂定豪宅總價門檻,此次考量低總價、高單價物件,通常獲利率較高,為使設算所得趨近實際,去年設算標準新增單價門檻,初估將新增4,000件列入豪宅課稅。 各縣市豪宅單價標準為台北成交價(不含車位)單坪120萬元以上,新北75萬元以上,桃園、新竹縣市、台中、台南、高雄單坪50萬元以上,其餘縣市單坪35萬元以上,就算是豪宅。 至於總價標準,台北維持成交價(含車位)6,000萬元以上、新北維持4,000萬元以上、其餘四都加新竹縣市維持3,000萬元以上;其餘縣市,此次考量其居住型態多為大面積房屋,總價門檻從原本2,000萬元調高至2,200萬元,是此次針對豪宅唯一放寬的規定。 其次是調升豪宅獲利率。倪麗心表示,獲利率已多年未調,為使課稅更貼近實際情況,此次調高3個百分點至20%。 舉例來說,去年甲君出售台北市總價3,000萬元(含車位)、單坪150萬元(不含車位)物件,且為適用舊制課稅案件,若按過去標準,不屬於豪宅,但財政部最新訂定的去年標準,就會列入豪宅,須以較嚴格的豪宅標準課稅。 全台舊制房屋所得稅最新豪宅門檻。來源:經濟日報 ...

2025.02.21

財經

AI轉型的下一步,可以從雲端資料中心的布局,一窺台灣整體產業轉型的脈絡。 我們現在談的資料中心,多數是雲端科技巨頭在各區域設置,用以提供給客戶儲存、處理或是分析大量資料的基礎設施。 過去外商來台灣設立資料中心,是看中台灣特殊的地理位置、環境與人才,為了企業自身在地或是全球策略運作,將台灣視為區域樞紐。 如今,雲端大廠選擇台灣,更看中的是產業的轉型需求與發展潛力。從企業自用需求,轉移至賦能台灣產業發展,兩者目的大相徑庭,這轉變值得我們去思考,台灣產業戰略地位的現在與未來。 台灣擁有完整的軟硬體整合生態系,具備跨產業應用的深度與廣度,在過去幾年,在非管制產業創造出許多轉型跟創新案例,並複製至全球其他市場。 而現在,我們將因為在地資料中心的存在,將雲端與AI結合,在合規與創新雙軌並行的環境下,推動下一波管制產業數位轉型。 雲端資料中心落地最先受惠的,是受法規監管的高機敏資料產業,包括金融、醫療、電信或政府單位等。 舉例來說,金融業過去限於主管機關法規,皆設有企業的地端資料中心,相較於其他對雲端法規開放的國家而言,對資料及金融科技應用的範圍及速度相顯保守。 然起步較晚,不代表我們會在AI時代的轉型浪潮中輸人一截,換個角度來看,因為一直以來的高度管制,反而建立起金融業者對資料處理與資安架構上,嚴謹與自律的態度,將在未來大規模轉型出海後,高度贏得當地監理的信任並快速拓展市場。 智慧醫療也會是另一個值得期待的產業;台灣有全球最完善的健保資料、最頂尖的醫護人才與最具競爭力的科技整合力,可以想像,未來能以人為本,以資料為中心,串聯醫療、居家看護與長照體系的完備生態系。 因此除了在地合規服務,另一個角度來看雲端資料中心的意義,在於鏈結全球市場的廣度。 資料上雲,有機會帶台灣企業出海,這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看更大的市場、擁有更敢造夢的能力。 因為未來AI賦能的戰爭,是眼界的戰爭。 AI的發展天險不在於技術與成本,而是廣域的問題定義與解決,這一直以來都不是台灣企業的強項。但當雲端在地資料中心能夠做為企業加速轉型與出海的工具時,企業領導者不應躊躇不前,現在就應看懂局勢,放手一搏。 ...

2024.09.19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